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六十六章 快雪时晴帖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这日,杨亦蝉迎战f点易派当家弟子易方雷。

杨亦蝉和江荷荷来到演武场时,白复已到,带着黄勇、陈甄萍等同门弟子为其打气助威。

虽然亦蝉近期武功大进,首战就轻松赢了东汉名将窦宪的后人绵州窦氏家族的嫡长子窦彧,但依然没有多少人看好亦蝉。

因为易方雷在巴蜀的名气太大了。他少年成名,文武全才,有神童美誉。上届蜀山论剑中,他在总角组别的比赛中,排名第三。秦永杰也是险胜于他。

比赛开始,易方雷步入场中。他一袭青衫,儒雅隽秀,虽没有秦永杰英俊,但也别有一份书卷味道,是众多少女的梦中少年。

易方雷五年前败于秦永杰手下,视为平生之耻。这五年除了苦练不辍外,还专门针对青城剑法下了不少功夫。就是想在本届大赛上力挫秦永杰,一雪五年前之耻。

易方雷见亦蝉是个年轻貌美的姑娘,神情松弛下来,微笑道:“判官笔这类武功,通常是从剑法演化而来。而我的招式,则是从三十六贴名家笔帖中变化而来。还请姑娘指教。”

说罢,从长匣中缓缓抽出他的成名武器,一杆梅花傲雪式判官笔,精钢所铸,长一尺六寸。

亦蝉不敢大意,剑交左手,稽首施礼。

易方雷道:“我这一套笔法,是从初唐欧阳询先生书法秘诀八诀变化而来。”

易方雷的起手式如同运笔写字一般,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忽然虎躯一挺,长声诵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易方雷虚拳直腕,指齐掌空,判官笔大笔一擎,以排云之势划向亦蝉,正是那“天”字的起首两笔,这两笔横乃是虚招,“撇”才是实招。判官笔高举,自上而下划出,似利剑截犀象之角牙。

亦蝉用出尘身法快速避开这一“撇”,就在易方雷收笔准备下一笔“捺”时,萼冰剑疾刺,抢攻其虚隙。

易方雷迫不得已,只能写出一“竖”,这一竖如万岁之枯藤,可绞缠住任何凌厉的攻势。哪料到,亦蝉这一招也是虚招,瞬间抽剑缩回。

易方雷左袖一挥,借势上跃,右手判官笔凌空写出“宇宙洪荒”四字中的第一笔“点”,点如高峰之坠石,借势加速,瞬间点到亦蝉眼前。

亦蝉只觉得这一点由远及近,速度越来越快,气势越来越大,仿佛笼罩住自己所有腾挪变化之处。

好在之前早有准备,亦蝉按照复师兄指点,眼神紧盯笔杆。手中剑不退反进,剑尖儿顺着判官笔杆划向易方雷执笔手指,在笔杆上擦出一道火花。

易方雷高峰坠石的速度有多快,削手指这一剑就有多快。易方雷情急之下,一个倒翻,避开亦蝉这一剑,吓出一身冷汗。

易方雷一上手便被亦蝉连封二式,这套得意的笔法无法使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心绪也开始有些焦躁。手腕一翻,劲力一吐,写出一笔“折”,折若万钧之弩发,乃易方雷进攻之绝招。

亦蝉心知,如让易方雷把这个“折”写全,自己的破绽定会被其击破。于是在“折”转圜时,将出尘身法加速,使出灵素剑法中极快的一招“心有灵犀”,挑向易方雷的心口。

易方雷不得不收笔回救,这一笔又只使了半招。他这笔“折”,虽然威力巨大,但也最耗心力,突然被迫中途转向,不但笔路顿时窒滞,而且内力也连着被迫改道。

易方雷顿觉内息岔了,丹田气血翻涌,胸闷欲呕。

易方雷深吸一口气,将内息强压下去,笔法顿变,不再如适才那么锋芒毕露、剑拔弩张。

其点画俯仰温润,钩挑都不露锋。用笔尤为圆劲,提按顿挫起伏平和,圆笔藏锋,起笔收笔匀整安稳,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提按得当,从容不迫,骨力中藏。圆浑研媚,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式不隽永秀美。

这正是易方雷的压箱武功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羲之顿首”,这四个字亦行亦草,或断或连,笔意贯通。“快雪时晴,佳”,笔圆墨润,活而不滞,力透纸背。“想安善”,过渡缓慢,下笔恣意肆意。其中“善”字,收笔处刚好,就像倒了满满一杯水,却不会轻易溢出来的感觉。

易方雷这套武功展开,围观之众人顿时有大雪初晴时,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之感。

易方雷本想将这套武功留到对付秦永杰时才用,恐被他提前知晓,难报五年前之仇。奈何亦蝉灵素剑法神妙无比,不使出看家本领,这场比赛未知鹿死谁手。

白复见之,思如泉涌。心道,难怪易方雷这套武功称雄巴蜀,书法是另一种功夫。这些书法大家挥毫泼墨时,心神与天地交感,感受日月星辰盈昃、体悟春夏秋冬更迭,吸收宇宙洪荒之力。

书法大家进入“无我”之境时,起承转折的每一笔都是内息的流动。多一分则力竭,少一分则力弱。一笔一呼吸,一花一世界。

将书法融入武学,有两大创造:

其一,将运笔的呼吸吐纳融入武功。学武之人,最重呼吸。无论进攻还是防守,身形展开,一定要让呼吸和发力达到某种平衡,否则,内息一旦紊乱,丹田气血冲击心脑,轻则昏厥,重则死亡。

从书法名帖中,可窥见书法大家“无我”状态时,内息的流转起伏,这是气和力的完美平衡。纵然此时笔走龙蛇,发力如暴风骤雨,整个丹田却宛如宇宙,内息如日月星辰,稳定运行,运力如大江大河,川流不息。

其二,字是死的,写字的人是活的,绝世书法都是书法大家依当时的情绪自由创造。

笔意即为剑意,如同剑法,剑招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应根据对战时的环境、对手的武技灵活变化,灵活变换剑招,有招变无招,无招胜有招。这正是师父以前谈到的“心中无剑”的境界。

出剑前,心中不预设剑招套路,而要根据对方身形变化,决定出剑的速度、角度和力度。对方无法揣测你下一步的剑招,就无法准确防守或进攻。

白复观下大悟,此刻方才领会当年师父以茶驭剑所阐述的剑理。

易方雷能从书法中演变出笔法,自己也能从书法中演变出剑法。岂不是可以自创武功

想到这里,白复抓耳挠腮,兴奋异常。恨不得马上回书房,找出这些名家大师的字帖,认真读贴,体悟书法大家进入“无我”之境的状态。

此时,亦蝉险象环生。

亦蝉虽不知易方雷这路笔法是取意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但也看出与先前大不相同,更加难以招架。

“未果为结,力不次”,这几招易方雷使得行云流水,“为”字,宛若盘龙,蓄力在内。

“力”字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棱角分明,有巍巍山岳之势,压的亦蝉无法反击,更无处闪躲。

要不是亦蝉气韵悠长,早就内息走岔,心血逆行。这还得多亏幽冥谷的“参桃”,让亦蝉丹田异于常人,鼎炉坚固无比。

易方雷凌厉一勾,判官笔擦着亦蝉鬓角而过,将亦蝉发簪挑落。江荷荷吓得尖叫一声。

白复这才缓过神来,连忙站到杨亦蝉身后,大声咳嗽一声。

亦蝉听到白复声音,心一下安稳踏实,恢复冷静。

杨亦蝉按照赛前白复指点,不理对方招式,不管对方如何变化,见他判官笔一动,便加速施展出尘身法和灵素剑法,攻其虚隙。实实虚虚,虚虚实实,剑尖如灵蛇,吞吐不一。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总之,将易方雷的每一招截在半途,让他每一个字最多写出两笔,便被封死,写不下去。

易方雷气的血往上涌,明知亦蝉武功尚不如己。但自己不管如何腾挪变化,总写不全一字。

易方雷吃此暗亏,心中郁怒越积越甚,心念妄动,内息再次走岔,一口血喷出,无力再战,只能抚胸退场,怨恨地盯着亦蝉,气喘不定。

“赢了”

竟然赢了不可一世的易方雷亦蝉呆立当场,没有欣喜若狂,只觉得眩晕,头脑一片空白。

直到跟着江荷荷回到屋中,亦蝉才知晓,她的胜利爆出了本届蜀山论剑的第一场大冷门。

亦蝉泪流满面,在泪光中,她依稀看见当年父亲离别时的背影,已经有些佝偻的背影,在青石板路上,渐行渐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00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