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七百零五章 皇宫失窃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黄庭坚宋

这日一早,京兆尹刘晏匆匆赶到金吾卫公廨,求见白复。

京兆尹刘晏以涵养儒雅著称,一向从容淡定,今日却一反常态。白复就知京城出了大事。

刘晏顾不上客套,摒弃侍从后,对白复道:“白将军,出大事了,陛下平日就寝用的白玉枕头被盗了。”

这个白玉枕头,白复也听说过。此枕乃是于阗国所献的宝物。根据左藏库记载:“重明枕,长一尺二寸,高六寸,洁白类于水精,中有楼台之形,四面有十道士,持香执简,循环无已。谓之行道真人。其镂木丹青,真人之首簪帔,无不悉具。仍通莹焉。”

玉枕虽然是独一无二的宝物,但更严重的是,玉枕乃是寝殿内皇帝身边之物此物能轻易被盗,说明盗贼入皇宫易如反掌,更意味着取皇帝性命,唾手可得。

寝殿是大明宫绝对的禁区,除了皇帝的贴身宦官、宠幸妃嫔外,外人绝难进入。由此可见,肃宗的惊骇程度。

肃宗怒不可遏,指着内侍监李辅国、左千牛卫大将军高邑王李僝、京兆尹刘晏三人骂道:“

一个玉枕诚不足惜,但贼人出入皇宫如入无人之境,万一心生歹念,谋逆犯上,又该如何

你们是怎么宿卫皇宫的大明宫之叛才刚刚结束,你们就掉以轻心,置朕的安危于不顾

我给你们五日之限,务必要将贼人擒获,否则提头来见”

三位重臣惶恐不安,头如蒜倒,频频谢罪。

退朝之后,京兆尹刘晏第一时间来到金吾卫公廨,请求金吾卫协助。

白复道:“刘大人为何不找捕神方曙流方大人”

刘晏长叹一声,道:“荆襄一带出现多起军辎仓库纵火案,涉及供给唐军的军粮,方大人和柳含烟他们,亲自去处理了。五天前才刚离开长安。”

白复想起,数日前应酬,方曙流确实提过要离开京师一段时间。

白复抱歉道:“刘大人,抓捕盗贼,我也是外行,只能尽力而为。”

刘晏斟酌了一下措辞,道:“白将军,此人敢于此时潜入皇宫偷盗,定非等闲之辈,恐怕一时半会无法将其捉拿归案。还请将军入宫替本官美言几句,尽量让陛下多宽限几日。”

白复回道:“那是自然。陛下盛怒之下,给出的时间过于苛刻。我现在就进宫面圣,陈述厉害。”

刘晏拱手施礼,匆匆别过。

回到京兆府后,京兆尹刘晏将长安、万年两县的县尉叫来,斥道:“三日之内抓不到盗贼,死”

两县县尉大恐,回到治所,立刻召集手下的不良人、不良帅,道:“两日之内必须捕获盗贼,否则,在本官被处死之前,先处死你们”

众不良人面面相觑,自认倒霉。唯有熊八拧着眉头,心不在焉。

此案颇为蹊跷。谁这么大胆,会在大明宫之叛刚刚结束时,入宫偷盗。而且,诸多宝物不偷,偏偏去偷陛下寝殿之物。

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挑衅

如果不是高力士在流放途中,被差役监视,白复定会怀疑此事是高力士所为。

两天过去,众人毫无头绪,一筹莫展。尽管重赏高悬,仍一无所获。

这天日暮时分,巴蜀会馆外,有人求见白复,声称是方曙流的故友。

白复一听,赶忙倒履相迎。

只见庭院内,站着一老一少两人,长者布衣芒鞋、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年轻人容貌隽秀、一袭青衣,一副书生模样。

年长者笑道:“老朽苏无名,特来拜见将军阁下。”

此名一出,如雷贯耳。

白复一躬到底,道:“久仰先生大名,还请先生教我。”

此人虽叫苏无名,实则大大有名。乃是武周一朝,跟大唐第一神探狄仁杰齐名的人物。

此人虽然官职不高,但侦破过很多奇案、大案,尤其擅长侦破盗窃案。据说,没有他破不了的案子。

白复心道:“按照他出道的时间推断,苏大人应该百岁开外了,没想到竟然如此矍铄。可见,亦是非凡之人、神仙人物。”

进入内堂,白复亲手泡茶,斟茶与二人。

白复道:“皇宫盗宝案,毫无头绪,令吾辈焦头烂额。还请先生指点迷津。”

苏无名道:“要破此案不难,但不要限定时间。同时叫京兆府放松对此案的侦缉,将万年、长安两县的不良人都归我调遣,这样我就可为将军解难。

若我判断无误,三十日左右应该能破此案。”

说罢,苏无名指着身旁的青年道:“这位小友名叫沈溪,是吴郡人,乃是前太子妃沈氏的族人。

沈溪小友是我年初所识,他的经历或许对侦破此案亦有帮助。”

“哦”白复来了兴趣。

苏无名道:“那日,我和友人们在西湖的湖心岛小瀛洲夜宴,酒过三巡,请乐圣李龟年吟唱助兴。

李龟年的吟唱如天籁之音,一曲唱毕,满座鸦雀无声。

李龟年叹道:今日忘了带乐器,若有筚篥在手,能让江海罢凝光。

小瀛洲在湖心,要想上岸只能靠船只摆渡。就算上了岸,码头离李龟年的住所来回有十多里地。

此时夜深,大家颇为惋惜,只好相约改天再聚。

沈溪小友就坐在我身旁,他呵呵一笑,挑帘出屋。等到李龟年下一曲结束,沈溪小友已把李龟年的筚篥取回。

满座皆惊”

白复望向沈溪,笑道:“听闻吴郡沈氏,有一门铁掌水上漂的功夫,不知沈兄是否精通”

沈溪微微一笑,道:“铁砂掌的功夫过于枯燥,不适合读书人。水上漂的轻功倒很对我的路子,自幼便传习。”

白复拱手施礼,道:“水上漂乃是天下有数的轻功,能否请沈兄演示一二,让吾等见识见识”

沈溪谦恭回礼,再不多言,衣袖挥出,屋门随风而开。也不见沈溪腿脚发力,身形就像一只纸鸢一样,飘出屋外,越过院墙,来到后花园。

巴蜀会馆的后花园有一片湖泊。此时夕阳西下,彩云如宝石流霞,风过水面,湖面波光如一簇簇金色火焰。

沈溪足尖一点,踏水而行,如同芦苇荡中凌波漫步、振翅欲飞的白鹤。

足尖点过的水面,荡起一圈圈金色的涟漪。

白复抚掌赞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情此景,正是子安先生滕王阁序所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15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