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六百三十三章 铁血僧团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节选自劝学孟郊唐代

白复道:“大帅,如此说来,陛下何时会除掉李辅国”

李光弼叹道:“师弟,你涉世未深,还不知人性之复杂。很多事,并不像表面看起来这般简单。

陛下之所以给李辅国如此大的权力, 皆因李辅国这枚棋子是专门用来对付太上皇和高力士的。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乃是隋朝名将麦铁杖的后人。

麦铁杖悍勇无匹,步行如风,跑及奔马,能“日行五百里”。此人喜酒、好交游、重信义,为皇帝执掌御伞。后为隋朝大将军, 随杨素征突厥立功, 死在征讨高句丽的战役中。

高力士仿佛麦铁杖转世, 自幼天生神力,后遇名师,武功深不可测。大内宫中,唯有李辅国能与之抗衡。

此外,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手下有一支禁军精锐,据说是由少林僧兵组成,个个武艺高强,能以一敌百。

李辅国若不手握禁军兵权,陛下卧榻之时,怎能安心鼾睡

所以,只要太上皇势力尚在,陛下就绝不会罢黜李辅国。正是看到这一点,李秘先生才退隐。

道家人物出手,一定是顺势而为,四两拨千斤。时机未到,绝不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也是在李秘先生退隐后,才想明白这个道理。”

白复道:“奸佞当朝, 岂不是永无天日”

李光弼叹道:“奸佞一说,只是我们对李辅国的看法。

李辅国这种棋子, 在帝王手中,有无数变化手段,关键就看如何弈棋。

李辅国权倾朝野、祸国殃民,将天下所有仇怨集于一身。

尤其是设置獒卫,动不动将百官抄家灭门。文武百官人人恨不得食其肉,剥其骨。

只要能铲除太上皇的势力,陛下就可高枕无忧,再无后患。此时,李辅国的价值已经全部用尽,便会成为弃子。

届时,陛下只要振臂一呼,翻手云,覆手雨,将李辅国及其党羽全部诛杀,定然大快人心。

此举不但赢得人心,更彰显陛下美名。

天下百姓无人再会埋怨陛下重用奸佞、朝纲不振、战乱不断,反倒认为陛下雄才大略、洞若观火、一切尽在掌握。

所有被李辅国戕害之家族,都会成为陛下忠心耿耿的不贰臣子。

陛下今天对李辅国有多放纵, 将来就能有多少收获。

如同渔翁放饵撒网, 一放一收之间,尽揽天下民心。

这就是陛下的帝王心术。”

白复倒吸一口凉气,道:“可是,陛下不担心李辅国等逆贼尾大不掉吗”

李光弼目光炯炯,道:“自然担心。所以,陛下将来要靠既忠心耿耿,又得力勇决之人,来铲除李辅国的势力。

这个股肱之臣,一个是白衣宰相李秘,一个就是你

看似没有把你俩留在身边,其实是保护你们,让你们远离是非。一旦时机到来,随时启用。”

白复自我解嘲道:“大帅,您高看我了。我一个边军小校,哪有您说得这般重要。”

李光弼手缕长髯,笑道:“师弟,不可妄自菲薄。你绝非池中之物,否则也不会赢得徐太傅和恩师,这两位帝国柱擎的青睐。

你缺的就是一个机会

正所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官职也好、军阶也罢,仕途之道,往往看似快,实则慢;反之,看似慢,实则快。

时机到了,一步登龙

不过,世俗之人,总以为晋升、获权是最难之事,其实驾驭权力和平安落地才是仕途最难之事。

就像师兄我,看似身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手握权柄,风光无限,实则行走在悬崖边缘,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摔个粉身碎骨。

自从郭令公解除军职后,这半年来,陛下不断在升我的官,从朔方节度使,到中书令、司空、太尉,无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

不仅身负千钧重担,更成为众矢之的,行差踏错,就有性命之忧。”

说到这里,李光弼深深叹了口气。

说到少林僧兵,白复想起当年的往事,趁机岔开话题,缓解李光弼的焦虑。

破获倭人盗书后,朝廷赐空见方丈的首座弟子照桓法师还俗,任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将其组建的少林铁血青年僧团编入禁军,由其统帅,受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节制。

白复曾经在佛堂的暗道偷听过中年僧人明沙,也是扶桑密探佐藤濑兵卫,与安禄山长子安庆宗的对话。

按照佐藤濑兵卫的描述,照桓法师武功高强,野心甚大,借代师传法授艺之机,刻意拉拢了众多少林年轻弟子,组建了一支热血青年僧团,实力不容小觑。

此前,白复也通过方曙流大人,试图找到照桓法师。但白复从军以后,此事就搁置了。

李光弼走后,白复飞鸽传书黄震,让其彻查照桓法师下落。

就在白复打探照桓法师的时候,已经更名为刘桓的照桓,出现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府邸中。

陈玄礼虽是武将出身,但崇尚魏晋风流。待客的书房,简洁雅致,无一杂物。木地板更是洁净如镜,一尘不染。

刘桓行过礼后,陈玄礼命人赐座。刘桓谢座,跪坐在软榻上。

两人寒暄一阵后,陈玄礼命侍女退下。

摒除外人后,陈玄礼笑道:“我今日刚从桂花树下起出两坛二十年的米酒,桓将军要不要试试”

刘桓长袖一拱,道:“谢过大将军,末将但饮清水即可。”

陈玄礼赞道:“你已还俗多年,一直不沾荤腥,足见对佛祖之虔诚。”

刘桓道:“末将自幼出家,很多事已成习惯,迂腐不堪。还请大将军勿怪。”

陈玄礼笑道:“圣人就是看重你这一点,才对你刮目相看。”

刘桓道:“要不是大将军提携,末将何德何能,哪能入圣人法眼。”

刘桓这番话回答得甚是得体,令陈玄礼颇为满意。

他拿起水瓢,亲自从石槽中斟起一瓢清水,注入刘桓的杯盏中,问道:“桓将军,圣人交办的事,进展如何”

刘桓长身跪坐,双手向半空一稽,正色道:“托圣人福,末将不辱使命。

北衙禁军中有不少将领出自少林铁血僧团,这些人都是我当年的师兄弟。我说明来意后,他们皆愿意追随我,为圣人效死。”

陈玄礼点点头,走到书墙处,从密柜中,取出一柄黄金锡杖,递向刘桓。

刘桓一看,大喜过望,这柄黄金锡杖正是达摩祖师随身所用的禅林象器。

刘桓赶忙起身,将黄金锡杖托住,轻轻放在身前,毕恭毕敬,大礼参拜。

陈玄礼道:“圣人旨意,只要大事办成,届时不但赐你为少林方丈,更封你为禅宗祖师,统领天下佛门。”

刘桓一撩衣袍,三拜九叩,朗声道:“圣人在上,我刘桓定然不负陛下隆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10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