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五百一十三章 储君之争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因雨和杜韵王守仁明代

方曙流擦拭额头汗水,暗道:“这妖女好厉害的咤女魔功,不经意施展,天衣无缝,让人防不胜防。

还好白复出手,唤作自己,恐怕晚节不保。”

心神稍定,方曙流对白复道:“白老弟,你可听出蹊跷”

白复点点头,道:“若我所料无误,行刺乃是一步险棋,目的是为了帮助某人赢得护驾之功。”

“不错”方曙流道:“根据当日现场宦官和宫女的描述,当时事发突然,青鸾公主和御前护卫都来不及反应,是张淑妃挺身而出,替肃宗挡了一剑

此后不久,张淑妃就被晋封为皇后。按照常例,张氏从良娣晋升为淑妃不过半年,委实不该再加封。”

俗话说,功高莫过护驾。所以,淑妃由此晋封为皇后,朝中老臣皆无反对。

张淑妃才是整件事的最大受益人看来,她跟彩衣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说不定,本身就是彩衣社的人”

白复道:“不仅如此,当年我擒获安禄山的贴身宦官李猪儿,他供出在陛下身边,潜伏着一名高级密谍,由安禄山亲自指挥。但此人是谁,李猪儿也不得而知。

所以,李泌先生才果断隐退,避免杀身之祸。现在看来,恐怕这名密谍应该就是张皇后。

我需将此事尽快告知李泌先生。

此外,彩衣社的大东主就是杨国忠的三姨太尹凤蓝,不知道她怎么会跟安禄山扯上关系”

说到此处,白复将擒获李猪儿、尹凤蓝和永王李璘的对话一一告知方曙流。

尹凤蓝正是跟安禄山私通,才抛弃杨亦蝉父女。这一段太过耻辱,所以杨亦蝉从未将此事告知过白复。

白复也无从得知各中恩怨纠葛。

白复还有些困惑,问道:“安禄山一死,按照李猪儿的说法,安庆绪也不知道此密谍的存在。

倘若张皇后不说,无人知道她是潜伏之人,为何又暴露身份,跟彩衣社联系

即使不加封皇后,凭借淑妃的身份,她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必铤而走险”

方曙流道:“答案其实不难猜,目的就在储君之位。

张淑妃护驾之后,楚王李俶没有加封为太子,而是该封成王楚王李俶立下收复两京的盖世军功,却没有被立储,蹊跷就在于此。

反观张淑妃,成为皇后以后,就有极大的可能,将其子兴王李佋立为皇太子。

母凭子贵,一旦李佋成为皇储,张皇后就可一生荣华富贵,再无后顾之忧。”

“不好”白复眼中寒光一闪。

“如何”方曙流急忙问道。

白复道:“张皇后既然是安禄山的密谍,又与彩衣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手段必然毒辣。

张皇后定然会用对付建宁王李倓的手段,对付李俶。

一旦兴王李佋被立为太子,张皇后就会伺机谋害陛下,拥立李佋登基。甚至效仿武曌,垂帘听政,改朝换代

不行,我必须将此事告诉太傅和李泌先生,请其出面周旋。”

“你不是与李俶有仇吗为何要帮他”方曙流紧紧盯住白复清澈的双眼。

“我跟李俶仅是私人恩怨。涉及家国天下,乃大义所在,白复不肖,岂能因私废公”白复自在从容。

“好”方曙流大赞:“不愧是青玄掌门和徐太傅的弟子”

妖女已经伏法,黄州太守左震将妖女斩首,悬挂于黄州城楼示众。

为避免余毒为祸人间,黄州太守左震将随从妖女左右的十数个鲜衣怒马、面如傅粉的俊美少年全部诛杀。

搜查随鸾车驾,一路以来,妖女所收取的贿赂竟高达数十万钱。

黄州太守左震勃然大怒,遂将妖女以祭祀为名,公然索贿,施展妖术,祸害百姓的情形逐条上疏奏报,并恳请陛下下诏,许可州府用这笔赃款代黄州贫苦百姓缴纳租税。

同时奏请,将一路西来的钦差宦官海公公遣送回京师。

海公公见黄州太守左震杀伐果断,雷厉风行,早已吓得尿了裤子,哪敢再抖钦差的威风,夹着尾巴,灰溜溜离开黄州,逃回京师。

黄州太守左震诛杀女巫之事,震惊朝野。

左震所列举的妖女桩桩罪名,皆得到沿路州郡太守、刺史等官员的实名复核,证据确凿。

李亨阅罢奏折,勃然大怒,将中书侍郎王玙痛斥一番,责令其归家闭门思过。同时下诏,将太守左震勉励一番,同意用这笔赃款代黄州贫苦百姓缴纳租税。

诛杀妖女之事处理完毕,白复、方曙流和苏羽葆辞谢太守左震的再三挽留,向长安进发。

徐太傅收到白复的飞鸽密信后,沉吟许久。

关于张皇后,唐门和川帮给自己提供的情报和白复大致相同。只不过白复这次的情报更精准,进一步验证了自己对张皇后的判断,也更合理地解释了最近在朝堂上发生的一切。

徐太傅本不想卷入储君之争,但既然张皇后是安禄山潜伏在陛下身边的密谍,又跟彩衣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不能坐视不理了。

徐太傅旁观者清,一眼就看出成王李俶争储的失误所在。

李俶身为肃宗长子,又立下收复两京的盖世军功。倘若与世无争,做好当皇长子的本分,安心辅佐肃宗,按肃宗的旨意办差。不用争,这储君之位也轮到他。

但李俶还是太嫩,经验还不够老辣。关键时刻,争储心切,不惜动用独孤家族等一切力量也要影响肃宗的决策,这恰恰犯了陛下的大忌。

要知道,肃宗在登基前,可是当了几十年的太子。三岁的兴王李佋和三十三岁的成王李俶,谁更适合当储君,肃宗比谁都明白。

想到这里,徐太傅放弃联系仍在长安的世家大族的念头。心念一动,研墨提笔,给李揆写了一封密信。

李揆,是太宗皇帝天策府学士李玄道的玄孙,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世代为名门望族,与徐太傅素来交好。

更重要的是,李揆现在的官职是考功郎中、知制诰。

考功郎中是尚书省吏部的职事官,从五品上,负责京城和外地文武官吏的考核。

知制诰是使职名,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书,甚至是草拟关于军国大事或国家机密类的诏书。

这两个官职,职务并不高,却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谋士和侍臣,在关键时刻,就有画龙点睛的妙用。

这日,张皇后再次为兴王李佋立储之事跟肃宗哭闹。

肃宗左右为难,手心是立下大功的长子李俶,手背是灵武患难与共,同床共枕的皇后。

安抚完张皇后,肃宗接到李泌的密奏。

肃宗大喜,他一直在等李泌的这封奏折。

立储一事,他一年前就问过李泌。但李泌一直以这是帝王家事,始终不肯给出明确答复。

看完密奏之后,肃宗心中已经大致有了主意。

肃宗背负双手,摒弃宫女宦官,一个人在太液池畔踱步。唯有李揆执笔,侍奉在旁。

肃宗素喜李揆,经常称赞李揆的门第、人物、文章在当时皆为第一,故时称“三绝”。

走累了,肃宗坐在花架藤椅下,一边品茗,一边与李揆闲聊。

肃宗看似不经意,嘬了一口清茶,问道:“成王长,且有功,朕欲立为太子,卿意何如”

“诸皇子中,成王李俶年龄大,已经三十三岁了,而且征讨叛军立下赫赫战功,朕想立他为太子,你觉得怎么样”

李揆扑通跪地,叩头拜贺曰:“此社稷之福,臣不胜大庆。”

肃宗龙颜大悦,哈哈大笑,大喜曰:“朕意决矣。”

五月十九日,肃宗在含元殿举行册封大典,正式册封成王李俶为皇太子。

至此,历经数年的立储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901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