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四百二十七章 见死不救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秋月伴征尘,马嘶黄昏。相思不惹杂酒痕。谁料蓦然初逢时,消霜霁云。

暗香笑相闻,两处情深。天涯咫尺盼佳音。慷慨弹铗赴国难,碧落长吟。

大唐游侠传梁羽生

睢阳守军最后的食物树皮、茶叶和纸张也快吃光了。

如果援军和粮草再不来,将士们还能坚持多久

张巡望着帐内悬挂的地图,陷入沉思。

睢阳附近郡县有三支唐军:许叔冀驻扎在谯郡,尚衡驻扎在彭城,贺兰进明驻扎在临淮。其中贺兰进明的兵力最强,可这三位将领为了保存实力,无视睢阳安危,全都拥兵不救。

张巡不是孤高不群之人,何尝不想请求增援

可是安禄山之变让朝廷对领兵大将不再信任。朝廷在调兵遣将时,会故意把有矛盾的几位主将安排在一个战区,以相互制衡、牵制。这也是安禄山叛乱迟迟不能平定的原因之一。

当初,房琯担任宰相,负责兵力部署。房琯素来不喜贺兰进明,任命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时,又同时任命许叔冀为贺兰进明手下的都知兵马使实际统领河南节度使的军队。

许叔冀和贺兰进明两人都兼任御史大夫。许叔冀自恃麾下部队精锐,且官位与贺兰进明平级,因此从不受贺兰进明的节制。

贺兰进明一直不敢抽调自己的军队去营救睢阳,不仅仅是因为妒忌张巡、许远的战功赫赫,也是担心分兵之后,被许叔冀趁虚袭击。

现在,睢阳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不能坐以待毙。

张巡决定再次求援,若这些将领依然见死不救,自己这六百将士就以身许国,捐躯沙场

张巡把最后一次求援的重任交给了南霁云。他让南霁云和白复一起,带着三十名精锐骑兵,冒死突围,前往临淮向贺兰进明求援。

临行前,张巡把白复叫入账中,将一封厚厚的书信交给白复,道:“复兄弟,这次突围,不管能不能请来救兵,你都不要再回睢阳了。”

白复大急,道:“将军,我也与兄弟们一起歃血为盟,早已立下死志,誓与睢阳共存亡”

张巡面色凝重,点点头道:“我知道大家都不怕死,我也一样。但我身为主将,不能让大家白白捐躯。

这封信函里,写着自雍丘之战以来,全部阵亡将士的名字。我希望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希望朝廷能抚恤他们的家属,将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城墙砖石之上。

我们之中,必须有一人活着,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后世子孙。

我现在为他们已经做不了什么了,我只希望能把他们的名字留存下来”

白复眼含热泪,点头答应。

南霁云和白复率三十名精锐骑兵出城,数万燕军蜂拥来攻,南霁云和白复“直冲其众,左右驰射”,令“贼众披靡”,以阵亡两名骑兵的微小代价,硬是冲出了燕军的层层包围。

南霁云和白复,带着六百将士的满腔期望,马不停蹄、星夜兼程赶到临淮。

临淮守军见这三十铁骑风尘仆仆,血染征袍,赶忙打开城门,夹道欢迎睢阳猛士。

睢阳唐军以区区数千人,歼敌十万的赫赫威名,早已传遍整个江淮战区。

“老兵不死”

不知哪位临淮士兵先喊了一声,城楼上一众将士热血沸腾,三军列阵,拔出长刀,刺向天空,向勇猛的睢阳将士致敬

南霁云和众将布满血丝的眼中,泪光闪动,昂首挺胸,军礼致敬

睢阳将士来到贺兰进明大帐,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光景。

看罢张巡的亲笔书信,听完南霁云的求援恳请。贺兰进明面无表情,慢条斯理道:

“今日睢阳不知存亡,兵去何益

你们赶到临淮已有数天,等援兵赶到睢阳又要数天。根据睢阳守军人数推断,援军到达时,睢阳保不齐已经沦陷,凭空损兵折将”

南霁云虎虬髯如戟,激愤道:“睢阳若陷,霁云请以死谢大夫。且睢阳既拔,即及临淮,譬如皮毛相依,安得不救”

睢阳若陷,霁云愿一死以谢贺兰御史。睢阳与临淮,如皮毛相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倘若睢阳失守,伪燕大军一定会倾巢而出,直捣临淮,岂能不救

营中诸将交头接耳,频频点头。

贺兰进明手捋长须,丝毫不为所动,心里暗道:“素闻南霁云义薄云天,武艺高强,今日一见,果然傲骨英风、超迈流俗。

睢阳孤城危守,沦陷是迟早的事,此人把命白白搭在睢阳,甚是可惜。倘若能为本帅所用,倒不失为一步好棋。”

想到这里,贺兰进明面色缓和,微笑道:“兹事体大,需要充分论辩。现在已到晚宴时间,诸位请入席,我们边吃边谈。”

贺兰进明大摆宴席,为招揽南霁云,命军中乐师、歌姬悉数出场。晚宴上,美酒佳肴,丰盛鲜美。歌姬载歌载舞,美轮美奂。整个大营,祥和欢乐,一派节日气氛。

临淮诸将很习惯这种场合,帐内将士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过刚喝了两口,众将就停住畅饮,喝不下去了。因为睢阳将士没有一个人动筷子。

令临淮诸将差异的是:睢阳将士虽然面黄肌瘦,骨瘦如柴,形如枯槁。但面对美食醇酒,并没有狼吞虎咽,大块朵颐。

以南霁云为首,众将士滴酒不沾,连筷子都没有动。大家眼观鼻,鼻观心,面无表情,如标枪一般挺直身体,跪坐榻上。

贺兰进明对偏将尹锋使了一个眼色,尹锋会意,从榻上起身,端起酒尊,来到南霁云面前。

尹锋笑道:“南将军,睢阳将士以不足一万的兵力,对抗伪燕十几万大军数月,歼敌十万。如此战果,旷古烁今。

来,我尹某人代表临淮军敬将军一杯”

南霁云面露悲伤,对帐内临淮众将道:“我们突围的时候,睢阳已经断粮一个月了。连麻雀、老鼠都吃光了。能吃的只有树皮、草根和纸张了。

实不相瞒,我们都很饿,饿的能吃下整头牛。可是一想到睢阳的兄弟们,我就无法下咽。

他们日夜守在城楼上,远眺临淮,望眼欲穿,期盼着我们早日请来友军增援,救满城军民的性命。”

南霁云悲情陈述,前来轮番敬酒的临淮诸将,脸上无光,悻悻离去,返回自己的席榻。

其余临淮将士,皆放下手中杯筷,羞愧地垂下头来。

贺兰进明见氛围不对,一拍手,亲兵们端上十个大盘。盘上整整齐齐摆放着黄澄澄的金元宝和厚厚一沓绢帛。

南霁云淡然一笑道:“金银财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对睢阳将士来说,无异于粪土。”

贺兰进明笑道:“这里有三十二张委任状。凭借这些委任状,各位可各领一军,一步从士兵到将军。待战事结束,皆为郡守、刺史。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若战后不愿从军做官,拿着这些黄金,娶妻生子,回家乡做个富家翁,不亦乐乎”

说到这里,贺兰进明手指白复,道:“这位小将军年龄未及弱冠,恐怕还未娶妻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就为国捐躯,埋骨沙场,岂不可惜”

白复傲然一笑,不置可否。

贺兰进明费了半天口舌,睢阳诸将依然不为所动,无一人愿意归附于他。

贺兰进明面色一沉,冷如寒霜,道:“恕我直言,你当燕军十几万大军,真攻不下你们一个小小的睢阳

荒唐大谬矣

燕将尹子奇精通兵法,他这是围点打援,就是要吸引各郡唐军前来救援,然后在路途上设下埋伏,半渡而击

我堂堂河南节度使、御史大夫,岂能中了这狗贼的诡计

南将军,大敌当前,全局为重,恕我爱莫能助”

说罢,贺兰进明一拂衣袖,起身离席,即刻要走。

贺兰进明诛心之言,不仅侮辱睢阳阵亡众将士,也将自己不援睢阳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真可谓,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睢阳众将心寒,眼中喷火。

见贺兰进明毫无出兵救援之意,南霁云彻底死心。

南霁云虎目泣血,激愤陈词:“大夫坐拥强兵,观睢阳陷没,曾无分灾救患之意,岂忠臣义士之所为乎”

贺兰大夫兵强马壮,却眼睁睁看着睢阳失陷,没有半点驰援救难之心,这岂是忠义之士所为

话音未落,南霁云忽然拔出犀角佩刀,一刀将自己的一根手指生生砍断

帐中众将士,包括贺兰进明在内,无不大惊失色、悚然动容。

南霁云狂笑一声,道:“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留一指以示信归报。”

主帅之命不能完成,叛兵不能扫平,国家不得安宁,请留此指以示人之心,归报主帅,与城池共存亡。

帐中将士无不落泪。

此时此刻,南霁云洞察贺兰进明心思,他笑着对白复等人道:“诸位兄弟,咱们走”

说罢,一掀帐门,带领睢阳将士,大步流星,步出大帐。

睢阳将士齐刷刷起立,铁骨铮铮,目光炯炯,视死如归

三十铁骑打马扬鞭,疾驰而去,很快来到临淮城门。

城门口建有佛寺,供来往商旅供奉朝拜。佛寺内有一座砌砖高塔,浮图精美,气势恢宏。

南霁云一口气憋在胸口,无法释怀,即将出城时,他从箭壶中掏出一支狼牙箭,一箭射向佛寺高塔,箭中塔顶浮图,一半箭头穿进青砖里。

南霁云怒目而视,对天发誓,道:叛军平定后,必杀进明,此箭乃我志也”说罢,一挥马鞭,绝尘而去。

白复默默看着塔顶上的箭矢,一声不吭,一夹马腹,追随南霁云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6514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