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六百八十七章 泼墨山水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李商隐

翌日,在得到肃宗的许可后,宇佐八幡神作为扶桑特使,单独前往兴庆宫,拜谒太上皇李隆基。

阿倍仲麻吕作为译官,陪在宇佐八幡神的身旁。

两人礼节性寒暄一番后,玄宗饶有兴趣地向宇佐八幡神打听倭国的风土人情。

宇佐些雕虫小技。既然陛下感兴趣,老身可以通过法术将扶桑的景色向陛下呈现。”,

玄宗兴致盎然,拭目以待。

宇佐壶清水,亲手浇在大殿内的地板上。地板上的金砖严丝合缝,清水浇在地板上,没有往下渗漏,而是化成一滩浅浅的小水坑。

水面如镜,倒映出海上一座云雾缥缈的仙山。

仙山之巅,有一座被五彩云霞托起的玲珑楼台,里面绰绰约约有人影浮现,轻盈柔美的仙女数之不尽。

一只仙鹤穿过层层叠叠的仙府楼阁,来到一座玉石雕成的庭院,用嘴轻叩院门,发出人声,呼唤道:“太真仙子可在”。

一位宫装美妇肌肤如雪,正在芙蓉帐里海棠春睡,被鹤鸣惊醒,披上云霞剪裁的华美绣袍从帐中走出。

珠帘与银饰的屏风依次迤逦打开。

这名宫装美妇淡扫峨眉,半梳云髻,来不及梳妆就走到堂前。

风吹仙袂飘飖举,拖地长裙随风飘动,就像当年的霓裳羽衣舞。

宫装美妇玉容胜过牡丹,但神情寂寞忧伤,泪痕犹在,犹如带雨的梨花。她倚着栏杆,远眺长安,深情凝睇

玄宗老泪纵横,颤巍巍的从龙椅上起身,对着镜花水月,泣道:“玉环,是你吗朕日日夜夜都惦念着你”

幻象散去,宇佐八幡神请玄宗摒除闲杂人等。

只剩高力士、阿倍仲麻吕等四人后,宇佐八幡神躬身施礼,道:“陛下,贵妃娘娘没有死。马嵬坡之乱后,她被扶桑学问僧玄昉从坟墓棺椁中救出,施法救活。

如今,贵妃娘娘人就在扶桑久谷町久,日日夜夜期盼着跟陛下团聚。”

说罢,将装有杨玉环青丝的钿盒和一支鸾凤紫金钗递到玄宗手中。钿盒和金钗正是杨玉环的陪葬之物。

玄宗捧着钿盒金钗,热泪盈眶。高力士侍立在旁,沉默无言,表情复杂。

玄宗从成都返回长安时,在马嵬坡重启杨贵妃之墓,希望将贵妃带回长安改葬。但棺椁空空如也,并无贵妇尸骸,只有其生前佩戴的香囊。

从此,谣言四起,杨贵妃生死成谜。

宇佐观察玄宗神情,道:“陛下,老身能将贵妃娘娘带回陛下身边,从此与陛下长相厮守。”

“哦倘若你真能办到,朕重重有赏”玄宗呼吸急促,渴望之情溢于言表。

宇佐把年纪,不求厚赏。但求陛下金口,告诉老身一个线索。”

玄宗龙目神光一闪,旋又敛去,淡淡问道:“请讲。”

宇佐笑,道:“若陛下开恩,老身想打听一下第九鼎鼎丹和那本金刚伏魔经的下落。”

宇佐八幡神走后,玄宗询问高力士的意见。

高力士回忆道:“开元五年717年,阿倍仲麻吕随倭国多治比县守大使一行,从难波今大阪起航,远赴大唐。同行的遣唐使还有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玄昉等人。”

玄宗道:“这个学问僧玄昉,朕有印象,他奉敕入唐后,师从法相宗第三祖智周方丈修学法相宗。玄昉在佛法上的造诣很深,人称法相宗第四祖。

朕还召见过他,赐其紫衣袈裟,封三品官爵。

你说,宇佐八幡神的话可信吗会是玄昉救出玉环,带其东渡扶桑吗”

高力士摇摇头,道:“陛下,还魂丹若要起作用,含服之人必须内功深厚。

贵妃娘娘不会武功,服下还魂丹后,丹毒侵入心脉,一炷香功夫就会死去。

老奴以为,定是杨氏族人担心叛军破坏娘娘墓葬,才将娘娘尸身挪走,另寻宝地厚葬。

否则,倘若娘娘洪福齐天,侥幸不死,陛下回到长安后,娘娘一定会来投奔陛下。”

玄宗对着窗外发呆,良久才开口。他神情悲凉,叹道:“玉环倘若还在人世,最不想见到的人,恐怕就是朕了。”

高力士不知如何劝慰,只能默默陪在玄宗身旁。

玄宗长吁一口气,将杨玉环之事放下。他对高力士道:“夜长梦多,是时间动手了。”

高力士眼中寒光一闪,躬身领命。

高力士正要转身离开,玄宗唤住高力士,道:“这次行动,让长塞军镇将朱融和左武卫将军窦如玢打头阵。他们一直密谋,想推举岐王李珍称帝,这次就让他们随愿。

如果事机不密,走漏风声,也可把政变之事推在他们身上。”

高力士心领神会,领命退下。

玄宗走到窗边,推窗北望。远眺巍峨壮观的含元殿,玄宗豪气顿生。

“玉环,不管你是否尚在人间,我李隆基都不会让你白白牺牲”

毗邻街市的长庆楼上,在梨园弟子的伴奏下,宫女如仙媛亲自出场,反弹琵琶,为玄宗弹奏一曲十面埋伏。

如仙媛的琵琶曲犹如天籁,从楼下经过的市井百姓,纷纷驻足,仰头聆听,神情陶醉。

临街酒肆中,一名画师被琴声打动,情不自禁走到雅间的题诗桌案旁,掏出笔墨纸砚,借着音律,笔走龙蛇,洋洋洒洒挥毫泼墨。

几位邻桌客人忍不住围在画师身旁,探头观其作画。

画师从宣纸右端往左画,先用淡淡的墨色,轻轻渲染出一片朦朦胧胧的空蒙山色。

接着,画师描绘近景,先勾勒出一些山石,再画出一片茂盛的树林,把一座寺庙围在当中。

过了密林之后,画师用毛笔尖蘸了几乎不可见的一点墨,淡墨一扫,柔柔地勾出了远山、大河。

淡淡的留白,立刻让画卷有天地辽阔之感。

画师顷刻间创造了一种遨游于山水之间的体验,先带你走进密林中的寺庙,感受寺庙的香火。

离开寺庙之后,面前大河奔涌,河面开阔,令人心旷神怡。

正当众人享受空灵、悠远之境时,画师突然画出一面陡峭的悬崖绝壁。

峭壁下方的大河上,一艘渔船锚定,船头蓑笠翁,撒出一张大网。与此同时,几艘客船从远方慢慢驶过来,风帆扬满。也许是商贾满载而归,也许是游子归家

巨大的峭壁之上,出现一座淡雅的茅草亭,几位行山之人正在亭中观景。

过了这座悬崖之后,有一座架得很高的石拱桥,桥的中段有座雕梁画栋的人高冠锦带,端坐于此,煮酒烹茶,静观山水。

画师行云流水,在画卷左侧,又平添出诸多陡峭山峰。山峦起伏,迢迢山路。在最远处的山峰脚下,有一座窄窄的竹桥,一人白衣飘飘,从桥上走过。

如仙媛一曲作罢,画师也应声罢笔,泼墨山水,一蹴而就。他将此画命名为溪山清远图,用来钤盖在画侧。

看画者,仿佛身在云端,由远至近,既能俯瞰全景,又能洞察入微,带有很强的动感。

画师看着自己的大作,摇头晃脑,得意不已。他端起酒碗,连喝三盏,大呼尽兴。

围观众人,齐声叫好,纷纷解囊相购。一名商贾最终胜出,一掷千金,买下这幅杰作。

酒肆打烊后,一人来到作画的桌案前,将一张宣纸平铺在桌案上。只见他掏出酒葫芦,呷了一口酒,丹田一发力,将一口酒喷在宣纸上。

匪夷所思的事发生了。

水墨之色从宣纸上渗出。宣纸上渐渐现出峰峦、山石、竹丛、寺庙、村舍、渔舟、远帆

正是刚才那幅溪山清远图

来人莫测高深一笑,慢慢将宣纸卷起,装入画筒中,负在身后。

处理好这一切,来人掏出笔墨,在雅间的粉墙上画出一扇门,口念咒语,穿墙而入,消失不见。

------题外话------

注释

溪山清远图乃是南宋画家夏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件作品宽465厘米,长接近9米。不是一件绢本作品,而是纸本的,是用10张纸拼起来的。这么长的一件水墨山水画在纸上,非常壮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83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