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传之秘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节选自秋兴八首杜甫

祭拜完毕后,老族长邀请白复等人进山坳做客。

这里是一个幽深的巨大峡谷,初其狭,才通人,道路崎岖, 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山坳里林木茂密,流泉飞瀑,倒是一个不错的躲避乱军的去处。

老族长拿出为数不多的食物款待白复等人。食物大部分是些草菇野菜,也有烤熟的斑鸠等禽鸟,唯独没有米面等粮食作物。

老族长一脸歉然,道:“没有丰盛的食物招待将军,老朽实在汗颜。”

白复道:“老族长哪里话, 这就见外了。”

老族长命人给白复斟上一碗茶, 道:“将军,这是用山泉水烹煮的野茶,生津解渴,您尝尝。”

白复抿了两口,这款不知名的野茶入口甚苦,但回甘香甜,在清冽的泉水加持下,竟有淡淡的花果香。

白复大赞,骨碌碌喝了一大碗,顿觉神清气爽。

老族长指着黑塔壮汉道:“这是我儿岳虎竹。虎竹,快来见过将军。”

岳虎竹躬身一礼,道:“刚才多有冒犯,还请将军见谅。”

白复还没说话,一旁的呼延铁衣乐了,他嚷嚷道:“我叫铁衣,你叫虎竹, 半斤对八两,怪不得咱们不分胜负。”

岳虎竹微微颔首, 淡淡一笑道:“阁下好功夫,有机会还要领教。”

呼延铁衣吹胡子瞪眼,正要怼回去。见白复瞪了他一眼,赶忙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白复招呼岳虎竹在身旁坐下,问道:“岳大哥,我看您刚才施展的棍法,应是少林的楞伽伏虎棍法,不知对否”

岳虎竹一愣,道:“将军,您识得此棍法”

白复点点头,道:“我少年时有位旧识,就是此棍法的高手。不过此棍法一向不传外人,你怎么会习得莫不是,您也是少林俗家弟子”

岳虎竹摇摇头道:“将军,实不相瞒,我连这棍法的名字都是从您嘴里才得知,更别说投奔少林门下了。”

“哦那您是如何习得此棍法”白复来了兴趣。

岳虎竹道:“回禀将军, 数年前,对了,也就是您和太傅大人陕州抗洪救灾那年。

这年农闲时分, 我们村来了一位须眉皆白的化缘老和尚。

他在我们村住了数日,将村中的青壮年召集在晒谷场上,传给我们一些拳脚棍棒的功夫。

他说,若有一天盗匪横行,村里可把青壮年组织起来,这些拳脚足以帮助我们抵御外敌。”

白复打破砂锅问到底,继续追问道:“若我眼力无差,你施展棍法的真气应该是来自少林的易筋经。

拳脚功夫还可以解释为,老和尚化缘时的布施。

可这易筋经乃是少林不传之秘,少林也仅有罗汉堂、达摩院首座等个别长老才有资格修习,更别说传与外人了。”

岳虎竹目瞪口呆,好半晌才道:“这一点我们真不知。

当年,每天晚上圆月时分,老和尚会在村头的大榕树下,教我们打坐吐纳。他说只要我们天天坚持习练,将来力气会越来越大,祛病除灾,延年益寿。

刚开始大家还不以为然,时间一长,发现这打坐吐纳的法门极好,不仅做农活有劲,晚上不困,白天不饿,每日精神奕奕,极少生病。

从此以后,村里不仅青壮年,连妇孺老幼也开始习练起来。

教会我们后,老和尚就离开了,从此再未见过。”

说到这里,岳虎竹又想起了一些往事,道:“不仅如此,据我所知,这个老和尚也在附近村落化缘,每到一处,总要传些功夫。

起先,这些拳脚功夫仅有一些好勇斗狠的年轻后生痴迷。

没过两年,安禄山的叛军攻入河南道,大家这才发现学武的好处,于是各村组织起来,张罗着练拳练棒,保卫乡里。

各村还时不时组织村落间的比试,鼓励大家竞相习武。

但从来没有人知道老和尚的来历。”

“少林秘不示人的功夫就这么流传出来了”白复皱起眉头,大惑不解,心道:“这恐怕又是一桩悬案了。”

白复静心品茶,沉思不语。

正在思量间,老族长将为首的弹弓少年唤来,对白复道:“这是我的孙儿,名叫岳随弓。

弓儿,把神僧教你的功夫给将军展示展示。”

岳随弓嘴一撇,哼道:“我的功夫是用来杀敌的,可不是给人变戏法表演的。”

岳虎竹面色一沉,冷哼一声。

岳随弓素来敬畏父亲,赶忙收敛不敬姿态。他不敢怠慢,掏出弹弓,手一抬,对准屋外就是一弹。

弹弓上的石子无声无息飞出,并无惊人的气势和速度。

唐夔和呼延铁衣对望一眼,不知此功夫厉害在何处。

白复笑而不语,凝神望向屋外。

“嗖”,石子疾飞而回,射向呼延铁衣面门。

呼延铁衣吓了一跳,正要躲闪腾挪,突然想到白将军在自己身后。

冒然闪避,将主将置于危险之中,可是军队大忌。

呼延铁衣大喝一声,正要一拳挥出,将石子劈落。

只见石子突然下坠,有惊无险地落在呼延铁衣一步之外。

“哇啊啊”呼延铁衣遭此戏弄,气得哇哇大叫。要不是白将军在旁,恨不得跃过去,将这熊孩子痛揍一顿。

“归去来兮”

白复轻轻鼓掌,笑道:“看来这个老和尚不仅辈分不低,而且带你不薄,竟然将这功夫都传你了。”

呼延铁衣偷偷向唐夔问道:“军师,这功夫是不是很厉害”

唐夔笑道:“少林七十二绝技你听说过吗”

“小瞧我,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当然听说过了。”呼延铁衣不满,小声嘟哝道。

唐夔笑道:“七十二绝技中的大部分功夫是少林历代高僧所创,仅有一小部分武功是达摩祖师亲授。

这归去来兮就是其中之一”

用过饭后,老族长主动提起募兵之事。

老族长对白复道:“白将军,我村落的青壮年不肯参军,不是不愿保家卫国、报效朝廷,而是对周围驻军的唐军将领极不信任。

诚如我儿此前所言,这两年,乡亲中也有不少男丁报名参军,结果都不明不白死在战场上,白白成了炮灰。

您跟他们不一样,您是我们的大恩人

这方圆数百里乡亲们的命都是您和太傅大人给的。

这次募兵之事,我亲自出马,保证游说陕州一带的乡亲们加入您的军队。”

白复大喜,赶忙起身给老族长作揖。

经过刚才的询问,白复已知这一带的乡勇不是普通的精壮农夫,而是有了少林武学功底的半个武人。

倘若经过军队的严格训练,假以时日,定能成为不啻于魏武卒的精锐战士。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涸泽而渔。

白复跟老族长商量后,达成一致:“有两个以上男丁的家庭,可派一人从军;从军年龄在十六岁至四十岁之间;一人从军,唐军每月提供可养活五人的粮饷”

说到粮食,老族长道:“陕州一带,因黄河冲积,土地肥沃,盛产粮食。百姓们躲在山坳里不敢种田,一是怕叛军杀戮,二是怕唐军抢掠。

倘若将军能够驻军保护农田,百姓就可以放开手脚耕作。这样,不但不需要唐军提供粮食,百姓还可以把剩余的粮食上缴,作为军粮。”

白复跟呼延铁衣、唐夔等人商量一番,觉得此法甚好。

白复决定调出两路人马来此,屯田练兵两不误。

此外,安西北庭军拥有强大的骑兵,可以巡逻防御的区域面积更大。如此一来,粮食和兵源的问题都可解决。

众人商议完,天色已晚,白复与老族长、岳虎竹等人一一告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601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