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五百三十一章 东宫危情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向子諲宋

就在白复离恨天练兵如火如荼之际,中原战场上也悄然发生变化。

这日,白复同时收到严庄和唐夔的密报:安庆绪逃到邺城后,故态复萌,天天纵情声色,将军国大事交给了心腹大臣高尚和张通儒。

大臣高尚、张通儒为掌大权,天天明争暗斗,互相倾轧,把伪燕朝堂搞得乌烟瘴气,朝纲不振。燕军大将蔡希德,刚强直率,看不惯高、张二人所为,屡屡向安庆绪进言,得罪了张通儒。

张通儒睚眦必报,诬陷蔡希德秘密降唐,作为内应,即将袭杀安庆绪。安庆绪闻言大怒,不顾三军将士反对,遂斩蔡希德。

蔡希德一死,其嫡系部属大为心寒,数千人全部逃散。燕军诸将满腹牢骚,怨恨愤怒,执行军令不再尽心尽力。

安庆绪遂命崔乾祐为天下兵马使,统御燕军全部军力。崔乾祐刚愎凶暴,残忍嗜杀,士卒不服。军心日渐涣散,军纪败坏,三军将士再不肯为安庆绪效忠。

白复暗暗点头,心道:“忠嗣师父所言不差,善用间谍,无往不利。如今,不费吹灰之力,便利用严庄等人除掉叛军大将蔡希德。

彼之英雄,吾之仇寇。此人一死,安庆绪麾下再无猛将。高尚、张通儒、崔乾祐之流不足为虑。”

蔡希德一死,燕军内乱,天下震荡。伪燕朝野离心离德、将相不睦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长安。

此刻叛军内部矛盾重重,正是剪除安禄山余孽的最佳战机。

九月二十一日,肃宗征调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镇西和北庭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等七位节度使及平卢兵马使董秦。八路大军共集结步骑兵二十万人,讨伐安庆绪。

肃宗又诏令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泽潞节度使王思礼各率部众协助。

令人费解的是,肃宗并没有为这二十多万大军设置统帅,而是任命监军宦官、开府仪同三司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统辖、调遣九路大军。

白复暗道不妥。兹事体大,白复连夜赶回长安,了解详细情况。

回到巴蜀会馆,白复将黄震和唐夔找来,商议此事。

唐夔恨恨道:“鱼朝恩是安禄山密谍之事,陛下不相信也就算了,怎么能如此重用此人”

白复道:“若我告诉你,震哥儿是安禄山密谍,你信不信”

唐夔道:“那怎么可能我认识黄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白复道:“你能这么想,陛下也会这么想。更何况鱼朝恩是宦官,一直侍

奉在陛下身边,鞍前马后,察言观色,一定深得陛下信任。

现在安禄山已死,就算当年鱼朝恩首鼠两端,现在全力向陛下效忠,最符

合他的利益。所以,陛下并不担心。

我曾经问过太傅,为何历朝历代,帝王都爱亲小人,远贤臣哪怕这位帝

王雄才大略,英明神武。”

“太傅怎么说”黄、唐二人都来了兴趣。

白复淡淡一笑,道:“太傅就只有一句话,小人好用”

黄、唐二人听罢,陷入沉思,仔细品味徐太傅这句话的深意。

沉默片刻后,白复问道:“陛下有没有跟朝臣们说,为何不选郭大帅或光

弼将军为统帅”

唐夔道:“陛下的理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皆为帝国元勋,谁统御谁都不好。”

黄震冷笑道:“理由倒是冠冕堂皇。皇帝老儿心血来潮,让一个不懂军事的宦官统率身经百战的九大节度使,全权调动天下兵马,岂不儿戏”

白复沉吟片刻,道:“依我看,这绝非陛下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唐夔道:“复哥儿,此话怎讲”

白复叹道:“我最担心的事看来发生了。陛下是汲取安禄山的前车之鉴,不敢再将天下兵马交与一人之手。

这二十多万兵马乃是唐军的主力,后续还会其他部队陆续集结。一旦主帅利用虎符,阵前倒戈,后果难以想象。

把这种倾覆天下的可怕力量交给朝夕相处的宦官,比放在征战杀伐的节度使手中,更让陛下安心。”

黄震道:“既然如此,为何不效仿当初,让太子作为元帅统领大军,郭子仪和李光弼分别为左右副元帅如此一来,问题岂不迎刃而解”

白复道:“我不知道这段时间,太子李俶做了什么看样子,陛下对他起了疑心。

换个角度说,作为储君的李俶,本就是天下法统所在。一旦郭子仪和李光弼这几位掌兵大将宣誓效忠,随时可以拥立太子上位,荣登金銮。

从这一点上,李俶比史思明、安庆绪威胁更大。所以,一旦陛下对太子不放心,断然不会将兵权交给李俶。”

谷 说完此事,白复话锋一转,道:“大战在即,敌人的探子定然会潜入长安。还请两位兄长联系长安一带的帮派,密切关注。

发现后,不要擒获,暗中盯防即可,必要时,他们或许还是咱们的一步棋子。

此外,不仅要留意从邺城、范阳一带来的探子,也要注意吐蕃等地的探子。大唐战事久拖不决,周边诸夷定会心生异心,不可不防。”

唐夔猛然警觉,赶忙记下,心道:“在谋划全局方面,自己跟真正的兵家子弟差距甚大。”

商议完,已近三更,三人各自回屋休憩。白复心思纷繁,许久方才入睡。

得知白复返回长安的消息后,青鸾公主一大早便匆匆赶来巴蜀会馆,兴奋地像一只小鸟,把近日长安里的趣闻讲给白复听。

白复问道:“太子最近可是得罪了陛下”

青鸾公主一愣,道:“你怎么知道”

白复道:“究竟何事”

青鸾公主叹道:“还不是因为皇爷爷。皇爷爷素来喜欢我皇兄,前几日皇兄去兴庆宫给皇爷爷请安。

皇爷爷说虢国夫人当年不守妇道,与洛阳当地一个乡绅勾搭在一起。现在虢国夫人死了,虢国夫人在洛阳一带的田产、府邸全被这个乡绅据为己有。

高力士要照顾皇爷爷,不方便去洛阳,便让皇兄出面,处理此事。皇爷爷许诺,此事办成以后,将虢国夫人的田产分一半给皇兄。

皇兄正是用钱之际,便命洛阳尹协助查办此事。

没想到这个洛阳乡绅在当地很有势力,不但拒不交出土地,还通过御史,参了皇兄一本。

父皇将皇兄召入宫中,问皇兄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皇兄回答,眼见凛冬将至,朔方军、安西军等勤王军队很多士兵还穿着夏季单衣,没有过冬的衣物,于是想筹集一些银两,赠与唐军将士,以安军心。

不知皇兄哪句话回答错了,父皇大怒,责令皇兄禁足东宫,闭门思过”

原来,唐门假扮的李瞒按照白复指令,在洛阳大肆甩卖田产。由于地契上同时有虢国夫人的署名,所以消息很快传开。

肃宗之女延光公主,曾经下嫁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徽,生一子裴液。当年跟随玄宗出逃时,裴徽死于马嵬坡之变。

说起来,裴液乃是虢国夫人的唯一继承人,虢国夫人死后,其名下的财产理当由其继承。

延光公主得知消息后,觊觎这批财富,也赶到了洛阳,和太子争夺起了虢国夫人的田产。

洛阳尹当然不敢得罪太子,于是在处理时便有些偏颇。延光公主大怒,将御状告到了肃宗面前。

肃宗当然知道李瞒是玄宗的化名,更知道虢国夫人当年淫乱宫闱的往事。

为了维护皇室的体面,肃宗明知唐门的李瞒可能是冒名顶替,还是坚持下诏,将田产的一半划给了李瞒,另一半划给了裴液。

由于玄宗事先交待,所以李俶没有将此事告知肃宗。

事情曝光后,肃宗对李俶刻意逢迎太上皇,笼络郭子仪等唐军将领的一系列举措大为不满。

再加上张皇后在一旁煽风点火,肃宗一气之下,将太子禁足,大有废黜太子之意。

李俶心生惶恐,战战兢兢,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每日蜗居在东宫。

反观玄宗,当年和虢国夫人的丑事暴露于天下,颇为难堪。而肃宗明知李瞒身份,还将这批田产无情剥夺。

玄宗羞臊难堪,一气之下,卧床不起,数月调理后,才慢慢恢复,能够下地行走。

从此,玄宗父子再无光复长安时的父慈子孝,两人嫌隙渐生,渐行渐远。

整件事都是白复在背后策划,按照预先设计的步骤一步步推进。

眼见自己计谋成功,玄宗虽贵为太上皇,依然躲不过此劫,白复出了口恶气,心中大快。

当年玄宗将白复打入天牢时,可曾想到这个微不足道的蝼蚁一般的小人物,也能用蚁腿把巨象绊上一跤

饶是如此,但见青鸾公主为玄宗和李俶愁眉紧锁、低声啜泣,一双清澈的眼眸烟雨朦胧,白复还是于心不忍。

白复心中暗叹:“寒门子弟就是寒门子弟,相比那些高高在上的皇族子弟,自己心肠还是太软,难成大事。

张皇后好不容易等到太子犯错的机会,怎会轻易放过一定会借机挑拨。

李俶很有可能因此而失去储君之位。李俶乃是青鸾公主胞兄,一旦失去太子名分,也会波及到青鸾公主。

肃宗在位尚好,一旦驾崩,恩宠不再,青鸾公主的命运也就叵测不堪,吉凶不定了。”

想到这里,白复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暂时将心中恩怨放下,对青鸾公主道:“殿下无忧,我有三策,可保太子平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72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