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七百二十三章 杀人立威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

送走越王李系等皇子,白复亲自护送张镐家眷返回府邸。

张镐老泪纵横,握住白复的手,道:“要不是将军,老朽恐怕就死在狱中了。”

白复赶忙谦让一番。

张镐请白复入府饮茶,当面致谢。

几杯清茶过后,张镐情绪缓和,两人谈起睢阳之围。聊到张巡、徐远、南霁云等将士,白复虎目泛红,至今无法释怀。

白复紧握双拳,青筋暴起,愤恨道:“最令人心寒的,不是叛军的残暴,而是近在咫尺的友军拒不救援,坐视数千将士饿死在睢阳城内。

南霁云大哥奉张巡太守之命求援。我们突出重围,先向屯兵彭城今徐州的御使大夫许叔冀求救,但许无动于衷。

随后,南霁云大哥和我率精骑三十名,奔赴临淮今江苏盱眙北向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求救。

贺兰嫉妒张巡、许远两位大人的声威和功绩超过自己,也不肯出兵救援。我们只好重返睢阳。

随后的围城之战,我们俘虏了安禄山的内侍宦官李猪儿。张巡大人命我押解俘虏李猪儿至凤翔,其实是让我提前离开睢阳,不让我跟他们一起殉城。

是年十月,睢阳陷落,张巡、南霁云等将士被杀。整个睢阳,万余守城将士,仅有不到十人幸免于难”

说起睢阳之围的惨烈,张镐也是唏嘘不已。他叹道:“若不是张巡、许远两位太守率领唐军将士以生命捍卫睢阳,叛军早就攻陷江淮,占领江南富庶之地。若真如此,今日大唐的局面也就改写了。

睢阳将士可歌可泣的壮举,注定千古流芳”

说完睢阳之围,话题转到张镐为李白求得特赦一事。

白复问道:“歼灭永王李璘之叛时,我也在军中。事后才知,太白先生在为永王效力。

我一直有个疑问,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镐道:“将军请讲,老夫知无不言。”

白复组织了一下语言,问道:“以太白先生之才,怎会追随永王李璘造反更写下那些吹捧永王的送命诗

永王李璘狂肆寝陋,即便是庸人也知其谋逆必然失败。

太白先生自诩善于识人。子仪将军还是布衣时,太白先生就料定郭令公必能做出一番伟业。

太白先生能识郭令公为人杰,而不能知李璘之无成,此理说不通啊”

张镐道:“太上皇幸蜀时,老夫步行扈从,直到成都。见证了此事的整个过程。

所以,当永王兵败时,老夫才向陛下进言,请求对李白从轻发落。”

白复道:“愿闻其详。”

张镐叹了口气道:“当年,安禄山贼峰势大,太上皇不得不幸蜀避祸。当时,陛下虽然分兵北上,但尚未在灵武称帝。

为避免李唐皇室全军覆没,太上皇任命永王李璘为四道节度采访使、江陵郡大都督等职,命其在江陵招兵买马、聚草屯粮、统领水军。一旦北方战局不利,便利用长江天险,跟叛军划江而治。

李璘手边虽然兵多将广,但没有几位合格的谋士。太上皇偶然得知李白在庐山隐居,于是命永王李璘征召李白出山。

为了打消李白的顾虑,太上皇给李白吃过定心丸如果事败,朕自会保你。

再后来,陛下灵武称帝,下诏让永王李璘回蜀陪伴太上皇。

此时,兵精粮足、羽翼已丰的永王自然不肯放弃割据一方的机会。陛下这才下令淮南节度使高适等将领平定永王之乱。

说到底,还是战时混乱,天子圣旨、朝廷政令分别出自成都和灵武两处。文武百官一时间,无所适从。

李白辅佐永王,乃是奉太上皇旨意,在当时并无不妥。正因如此,所以陛下才最终赦免李白谋逆之罪。”

白复恍然大悟。这段公案,总算有了答案。

白复感慨李白才华横溢却时运不济,心想:“太白先生还是太单纯了,怎能对玄宗的话如此认真。这种卸磨杀驴的事,玄宗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李辅国很快便获知张武之事。得知养子被当街棒杀,李辅国勃然大怒,气得咬牙切齿。

麟德殿上,他在肃宗面前长跪不起,连哭带泣,请求严惩金吾卫。

肃宗宣白复进殿,询问此事。

李辅国本想倒打一耙,参白复一本。没想到,在场的证人里竟然还有越王李系等皇子。

有了越王李系等多位皇子的佐证,是非曲直很快水落石出。獒卫无视大唐律令,就对朝廷重臣抄家拘禁的暴行彻底曝光在肃宗面前。

肃宗龙颜大怒,一脚将李辅国踹倒在地,把李辅国骂的狗血淋头。肃宗让李辅国约束獒卫,胆敢再有下次,定斩不饶。

肃宗拂袖而去,将李辅国一个人晾在殿上。

李辅国从麟德殿出来,正好看见白复在宫门处,与众皇子辞行。

李辅国看着白复的身影,恨得牙痒痒,恨不得食其肉、削其骨。

白复仿佛背后有眼,突然转过头来,回望麟德殿。

白复望向李辅国的笑容,似笑非笑,高深莫测。

李辅国心中一紧,暗道:“白复此人,阴险狡诈。此时若挟私报复,定会被他抓住把柄,落井下石。可莫要中了此人之计

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日后再找机会。”

从此,李辅国越发忌惮对手,不敢轻易得罪白复。每次见到白复,生怕被白复看穿自己的心思,装作若无其事,笑脸相迎,逢迎谄媚。

白复心道:“这条老狐狸,口蜜腹剑,心里憋着坏,定在寻找陷害我的机会。

对于这种阉人,旁人或许提心吊胆,但在我眼中,他这份报仇的执念,就是我最好的鱼饵。接下来,就看我怎么放长线咯”

金吾卫当街杖毙獒卫之事,很快传遍整个长安,大快人心。

连日来,事件不断发酵。长安如同元夕佳节,处处火树银花、普天同庆。不仅百姓燃放烟花爆竹,就连文武百官也张灯结彩,为之叫好。

满朝文武这才意识到,飘逸俊美、风姿绰绰的白复乃是血战沙场的将军,杀人如麻。

此人胆敢不请圣旨,就诛杀獒卫,可见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轻易不能招惹。

长安士林则欢声一片。张镐被誉为大唐诗人的保护神,素为士子们敬仰。白复此举,迅速赢得士子们的好感。一首首赞美白将军的诗词被题在茶楼酒肆的粉墙上,脍炙人口。

青鸾公主听闻后,喜上眉梢,命人将这些诗词抄录回来,命乐工谱曲吟唱。

与百官们五味杂陈的复杂心思不同,长安百姓发自内心拥护焕然一新的金吾卫。

金吾卫的门前,日日都有百姓自发前来问安,将新鲜的蔬菜瓜果呈送给执勤的士兵。

长安的青壮年更是纷纷要求从军,指名点姓要求加入金吾卫。

看着报名参军的人群长队,章仇穷愚感慨道:“安禄山之叛前,金吾卫虽然鲜衣怒马、仪仗鲜亮,但因护驾李林甫、杨国忠等家族,经常被长安百姓唾骂,被丢生鸡蛋抗议。

今日,金吾卫铠甲破烂、战衣陈旧,却成为长安少年的向往、百姓的依靠,细细想来,感慨良多。

希望在白将军的带领下,金吾卫能成为最耀眼的禁卫军,熠熠生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53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