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四百二十章 激战太原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

“堆土山”

史思明气急败坏,再命数千将士出营,堆筑土山。

修筑土山攻城,是费时费力的笨办法。但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其他攻城之法了。

史思明设想,在城墙对面、弓箭射程之外,堆起一个比城墙更高的大土坡,在其上从容筑起防御盾牌。

工兵每日将远城面的砂土挖起,填向近城面,同时派弓箭手居高压制对面城上的箭手,配合巨盾掩护工兵,使土堆渐渐移向城墙。

以三军之力,移动一个土堆的工程量,说大也不是很大,比云梯之类的攻城法伤亡会小很多。

一旦土堆推到城墙处,就相当于是在城墙上搭了一个斜桥,破城就指日可待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只听风声呼啸,太原城楼上高高抛出数块巨石,砸向修筑土山的燕军工兵。太原附近盛产石料,这些巨石坚硬无比,棱角分明,砸到兵阵中,什么巨盾都不管用。每一颗巨石抛出,都可砸死二三十名燕军。

即使是湿牛皮包裹的冲车、木幔、带有攻城槌的攻城车也承受不了巨石的攻击,被砸得粉碎。

巨石一出,所向披靡。无论是攻城的燕军,还是修筑土山的工兵,被砸死的士卒占军阵的百分之二、三十。

燕军伤亡惨重,无力再战。

史思明只好鸣金收兵,命大军退后,一直退到巨石射程之外,才敢安营扎寨。

原来,在备战的过程中,孙氏兄弟又带领军械所的木匠,制作了一种巨型投石机大礮。这种投石机与中原的投石机颇为不同。

投石机的设计图纸乃是来自波斯智慧宫的首席长老花拉子密。

花拉子密成名作数道,将天竺数字引入波斯。

为了准确测量星象、方位和时间,以便教徒能够在准确时间对准确的方向朝拜。花拉子密拓展了流传数百年的星象范畴。

为了观测星空,花拉子密还发明了象限仪,并发明了计算星象的正弦数、余弦数。

在此理论基础上制造出的投石机,体积更大,射程更远,投射更精准。

孙富从小就擅长制造各种盗墓工具,对各种匠器巧物爱不释手。成为大财主之后,兴趣不减,依然四处搜罗各种器械制造的设计图纸。

当年,白复等人从隐太子府邸转轮藏中找到了数卷花拉子密的羊皮卷,其中一卷就是关于器械制造的。

作为协助波斯公主寻宝的报酬,波尼阿蒂允许孙氏兄弟将这一卷誊写复制,并帮其将卷。

来到李光弼军中,这些攻城器械的图纸顿时有了用武之地。孙富挑选了几款适合太原城防御的器械,命军械所的木匠日夜赶工而成。

地道中神出鬼没的唐军,威力无比的投石机,让燕军众将畏战。

蔡希德对史思明道:“大帅,今日太原城坚箭利,倘若强攻,即使攻下太原,我军损失也定然不小,不如围城。

太原城孤悬中原,城外数百里范围,皆在我燕军控制之下,没有任何援军,也无任何城池可以给太原提供粮草补给。

城内不算百姓,光唐军士兵近一万人。每日人吃马喂,消耗甚大。只要围城足够严密,总有其粮草耗尽的那一天。”

史思明听从蔡希德建议,改变策略,依仗近十倍的兵力,将太原城死死围住。

果然,过了没多久,唐军就撑不住了,只能靠树皮草根度日。

蔡希德再献一计,道:“大帅,李光弼也是契丹胡人,祖籍营州柳城。说起来,跟您和陛下还是老乡。他没有理由替李隆基这帮汉人效死卖命。

如今唐军粮草不济,正是派人劝降李光弼的大好时机。”

史思明点头,深以为然。

诚如蔡希德所料,李光弼果然愿意接洽。唐军即刻派人与史思明交涉,商谈投降的条件。

唐军希望史思明率兵进入太原城,在城内归降;而燕军则希望李光弼率军出城,在燕军军营缴械。

史思明一边听着双方谈判使者唇枪舌剑,一边用手指不停捻动根根鼠须,灰中带黄的眼珠骨碌碌转动。

等唐军使者离开,史思明召集众将商量,看其中是否有诈。大家众说纷纭,意见并不统一。

城中唐军粮草不济是事实。但李光弼素来狡猾,会不会有诈,大家皆说不好。

蔡希德在史思明耳畔低语几句,史思明听罢大喜。

将唐军使者再次唤入帐内,史思明对唐军使者道:“为确保唐军投降的诚意,燕军会派一支百人小队进入城中,监督唐军销毁投石机等大型守城器械。

守城器械销毁完毕后,唐军可留一半将士在城里,另一半出城投降。

唐军弓弩、马匹需尽数缴纳给燕军,由出城投降的唐军一并携带至燕军营地。”

李光弼最终同意了史思明的苛刻条件,双方很快就具体细节达成一致,并约定了唐军出城投降的日期。

双方谈妥后,燕军也放松了警惕。

到了约定的日子,太原城门大开。

一名素来审慎的燕军将领带着工兵百人进入城中,监督唐军销毁投石机等大型守城器械。

李光弼果然没有食言,当着燕军将士的面,命人将火油泼在城头数十架巨型投石机大礮的身上。火把一点,大礮熊熊燃烧,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化为灰烬。

城头上浓烟滚滚,城下燕军诸将交头接耳,频频点头。

督查完毕,燕军将领带着工兵回营复命。史思明这才深信不疑。

此时,李光弼将半数军队列阵于城楼上,派遣副将率领几千人出城投降。唐军将士牵着马匹,驮着弓弩,排成纵队,列阵进入燕军军营,缴械投降。

来到营地中央,唐军将士放下武器财货,将马匹交给燕军后,默默退后。

中央空地堆满了唐军的弓弩箭矢、刀枪剑戟。金银财宝,布匹锦缎等财货更是堆积如山。

整个燕军军营一片欢乐祥和,燕军将士来到空地,兴致勃勃围观受降仪式。

正当燕军将士兴高采烈地挑选战利品时,只听一声轰然巨响,军营中央的地面突然塌陷,围观的一千多名燕军官兵瞬间被当场活埋。

燕军将士目瞪口呆之际,投降唐军趁乱混入燕军军营。唐军士兵掏出藏在甲胄内的兵刃,逢人便砍,见帐篷便放火。

顷刻间,营帐火起,战马逃窜,燕军军营大乱。

见战机出现,太原城楼上战鼓隆隆,李光弼亲自领兵出击。

由于受降,燕军营门洞开,门前鹿角、铁蒺藜等防御之物全部清除。李光弼手持长槊,一马当先,率军杀入燕军阵营。

燕军士卒准备不足,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原来,就在双方谈判的日子里,孙氏兄弟带人把地道挖到了燕军大营下面,用木头支撑。

受降仪式一开始,机关发动,地面崩塌,将燕军士兵掩埋。

此战唐军大胜,斩杀并俘虏了上万名燕军士兵。

史思明中计,损兵折将,羞臊难当。整日一个人独坐在大帐中,酗酒解闷。

史思明正不知如何向安禄山交待时,至德二载二月,洛阳送来八百里加急。

史思明打开军报一看,倒吸一口凉气

“安禄山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14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