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七百五十七章 马嵬之谜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杜甫

白复借养病为由,一个月没有上朝,暗中彻查刺杀一事,朝堂诸臣惴惴不安。

作为一名屠戮过渤海郡国十万铁骑的少年将军,白复可不是省油的灯,遭此一劫,睚眦必报。

但凡跟白复有点仇怨的人,都战战兢兢,生怕被白复诬陷罪名,借机动粗。

更可怕的是,对白复的刺杀揭开了魔盒的盖子。

李林甫曾经告诉过白复,朝堂内斗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不能在京城搞暗杀。

暗杀就是权斗的底限,这个底限谁也不能触碰。一旦突破这个底限,权斗再无规矩可言,朝堂之上,人人自危,京师大乱,谁都不会是赢家。

以白复今日之武功、麾下能人异士之数量,若不顾身份地位,处心积虑发动暗杀,除了皇帝、太子、几大门阀的族长等少数权贵外,长安恐怕没有几个官员能睡个安稳觉。

当年的青玄掌门为报太平公主和发妻薛照之仇,以一己之力,杀得玄宗灰头土脸、寝食难安,老一辈的朝臣历历在目。

白复的赫赫战功,处理朝政的雷霆手段,简直就是青玄掌门的另一个翻版。

见识过白复手段的不少老臣和皇室元老暗暗庆幸,暗赞肃宗驭臣的策略将白复收为驸马。

在不少朝臣和皇亲国戚眼中,白复这种草根,简直走了狗屎运,从一介寒门士子一步步走向高位,封侯拜相,迎娶公主。

但庆王李琮和长孙晏行这类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朝堂高人就知道,像郭子仪、李光弼、白复这种草莽英雄,一旦崛起,势不可挡。

长孙晏行曾经与庆王李琮讨论过天下英才入斛之道。

长孙晏行的看法是,历朝历代,天下都有不少不安于农耕稼穑之人。长孙晏行将其归纳为智、勇、辩、力四种人,也就是智者、勇士、辩才和武者。这四类人天生就比普通百姓强,不会甘心去做农夫,也不甘心过一辈子穷日子。

所以聪明的帝王会把富贵拿出来和这四种人共享。他们就算什么事都不做,但只要安安稳稳地满足于吃白食,整个天下就能太平无事。

随时代变迁,帝王安抚这四类人的策略也在变化。战国时代,这个策略是门客制度;魏晋时代,策略是九品中正制;隋唐以来,策略就是科举制。

在长孙晏行看来,秦之所以二世而亡,症结就出在这里:朝廷强行要把所有百姓变成农夫和战士,不给智、勇、辩、力四种人留活路。

秦一统天下,他们也没机会流亡到秦以外的邦国。于是,一旦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这四类人就揭竿而起,风起云涌,把天捅出一个无法弥补的破洞。

要想让祖宗基业长治久安,就需要笼络住这类人物。

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功名利禄就是紧箍咒,醇酒美人才是英雄冢。

让白复这类天选之人尽快大富大贵、成家生子,才是江山社稷稳固之道。有了家庭和财富的牵绊,才会束缚住草莽英雄虎啸龙吟之心。

只可惜,有这种见识和眼光的重臣在朝堂中越来越少了。

就在所有朝臣惴惴不安却又静观其变的时候,内侍宦官李辅国率先行动了。李辅国借代肃宗探望白复之机,主动跟白复示好。

长孙晏行曾对白复道:“老好人和大恶人的区别之一就在于:老好人糊里糊涂,不知道谁是恶人;大恶人却清楚的知道谁是好人,谁是惹不起的恶人”

李辅国虽然权势滔天,但心机却远比太子李俶和越王李系深沉。他跟白复打过几次交道,深知白复不可小觑。既不敢轻易招惹白复,更不愿跟白复结下化不开的梁子。

接到李辅国的拜帖,白复陷入沉思。李辅国显然是刺杀自己的嫌疑人之一。他还没有想好如何应对李辅国。

大明宫之叛,白复亲眼目睹了高力士与李辅国的生死决战。

李辅国施展“怨偶凶灵”的妖法,让白复几乎可以断定,李辅国就是安禄山在肃宗身边布下的暗子,也是安禄山时代叛军潜伏在长安最高级别的密谍。

白复把自己的猜测告诉高力士。高力士沉吟片刻,也将一段往事讲给白复。

两人将自己掌握的情报互相印证,马嵬坡兵变之谜一点点揭开:

正是在李辅国的策划下,护卫玄宗的北衙禁军才突然发动哗变,将杨国忠等杨氏族人满门屠戮。

禁军将士不依不饶坚持要杨玉环的命,李辅国也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替安禄山将杨玉环掳走。

鉴于尹凤蓝跟安禄山有过一段苟且的露水姻缘,李辅国放了尹凤蓝和杨亦蝉一马。

李辅国要挟尹凤蓝,命其向玄宗推荐能假死的“还魂丹”。

此计一石二鸟,一方面减轻玄宗内心的负罪感,另一方面,可以神不知鬼不觉掳走杨玉环。

只要杨玉环服下还魂丹,尸身完整,以李辅国的妖术,他就有把握在起出墓穴棺椁后,让杨玉环死而复生。

当时,高力士并不知道李辅国有此妖术,但隐约觉得此事绝不简单。

高力士苦劝玄宗不要听信尹凤蓝之策,然而,玄宗为了安抚哗变的禁军,保全自身性命,最终还是选择了牺牲杨玉环。

高力士终于醒悟,玄宗已经不在乎杨玉环是否能真正活过来。“还魂丹”之策就是一种掩耳盗铃,让玄宗可以毫无内疚地处死杨玉环。

洞悉了玄宗心思,高力士心如死灰。

高力士决定将计就计,亲自动手勒死杨玉环。绝不能让杨玉环落入叛军之手,清白被叛军玷污,一世美名毁于一旦。

就在高力士收紧缠绕在杨玉环脖颈的白绫时,高力士发现了隐藏在屋顶上的郦雪璇和游方郎中。当然,高力士当时并不知游方郎中乃是白复改扮。

郦雪璇在虎贲军受训时,高力士经常与之见面,非常稔熟。对于郦雪璇的人品和武功,高力士相当放心。

于是,高力士改变策略,手下留情,先用先天罡气护住了杨玉环的心脉,再把解药放在香案上,暗示郦雪璇及时施救。

等到李辅国和其余叛军密谍再次返回马嵬坡,挖开坟墓时,郦雪璇和白复早已将杨玉环救出。

高力士一生对玄宗忠心耿耿,唯有此事耿耿于怀,一直瞒着玄宗。

要搁往日,白复根本不屑与李辅国这种奸佞为伍。但经历过朝堂的尔虞我诈,尤其是这次遇袭,白复深刻明白了官场生存之道。

每一种势力能够生存、壮大,都有其道理。与其将其连根拔除,不如与之平衡共处。权术之道,就在于妥协和制衡。

白复对管家道:“告诉送拜帖的宦官,明日一早,白复恭迎李公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99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