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解残碑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夜杜甫

就在白复为这些石雕迷醉的时候,杂草丛中一块残缺的石碑跃入眼帘。

石碑分为上下两段,分别刻有两种古怪的符号,在外人看来,这些符号宛如某种远古的图腾。

石碑最上面的符号有十四行,这些符号像一个个小钉子,似乎是某种楔形文字。这段符号句首和句尾都已缺失,很难破译。

石碑下段的符号有三十二行,其形非籀非篆,是一种从未现世过的上古文字。文字线条多直线,直落直起,中间稍粗,两端略细,显得瘦劲挺拔。

字形以长方形为主,方圆结合,开合辑让,象形图画,古拙生动、形象逼真。

这两种符号对旁人而言,如同天书,深奥难明,但白复见之,大喜过望。因为石碑下段的符号正是相州小屯出土的龟甲兽骨上的符号殷商早期文字。

徐太傅曾经让白复牢牢记住每一个殷商文字所对应的汉字。

而石碑最上面的符号白复虽不认识,但并不陌生。这些楔形文字正是白复在坎鼎和巽鼎上都见到过的金色古篆属于神的文字。

从石碑文字排列看,字间虽有疏密变化,但上下两段行字贯串、大小相依、左右相应、错落有致。字迹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应该是记载内容的篇章。

白复反复推敲,觉得石碑上这两种文字说的应该是同一件事。自己通过甲骨文字和汉字对应的锚定位置,说不定可以推断出金色古篆

想到这里,白复一阵狂喜,顾不上回巴蜀会馆休息,挑灯夜战。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白复沉浸在破译楔形文字的乐趣中。

一开始,白复觉得楔形文字完全是表意的,同甲骨文字一样。沿着这个思路,白复研究了数月,破译了部分文字后,始终无法突破。

破译陷入僵局,白复吃住都在隐太子府邸,胡子邋遢,长发打结,破衣烂衫,如同丐帮弟子。白复整日状若疯癫,围着石碑自言自语、念念叨叨。

庆王府的工匠谁也不敢靠近,生怕被武功高强的白复误伤。

这一日,波斯公主波妮阿蒂约白复去酒肆吃饭,白复这才回巴蜀会馆洗漱更衣。

波斯公主波妮阿蒂精心打扮,一改往日胡服,换成最时尚的大唐仕女装。金色的堕马髻上,插着一支月卷狮纹浮花簪。芙蓉百花蝶斜襟褙子搭配明兰色绣蝶云丝长裙,让高挑的身材更加凸透有致。

唯一不变的是,她依然带着面纱,湛蓝双眸波光潋滟,勾魂摄魄。

波斯公主所到之处,艳光逼人,酒肆客人纷纷让出道路,心醉神迷地望着她从容登上二楼包厢。

白复跟着波斯公主身后,恍恍惚惚上楼赴宴。

谷 波妮阿蒂笑靥如花,用不标准的汉话介绍着故乡波斯的风土人情。当出现很难翻译的波斯地名和人名时,波妮阿蒂往往用音译来替代。

白复恍然大悟

一开始,白复觉得楔形文字完全是表意的,同甲骨文字一样。但是白复发现如果楔形文字像汉字一样,都是一个符号一个意思,石碑上的两段同样的文字,楔形文字相比甲骨文字就太长了。因此楔形文字一定有一些是音节文字。

想到这里,白复兴奋异常,他丢下波斯公主波妮阿蒂,等不及下楼,直接推开窗棂,从二楼飞纵而下,直奔弘文馆藏书阁。

波斯公主波妮阿蒂愣在当场,还没反应过来,白复就已经消失在长街尽头。

波妮阿蒂尴尬不已,数个时辰的精心打扮,白复视若无睹不说,竟然还酒宴中途“逃之夭夭”。波妮阿蒂气的噘嘴顿足,誓要让白复好看。

经过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考据整理、翻阅文献典籍,白复利用甲骨文字字和甲骨文字对应的锚定位置。

然后白复找到了十二个楔形文字字发音字母的对应表。

在完成了最艰难的一步之后,白复一点点抽丝剥茧,逐渐破解了残碑上的内容。

原来,这个石碑是“盘庚迁殷”时期,殷王盘庚在新都举办祭天大典的法器。石碑上篆刻的文字乃是祭祀神灵的祭文。

石碑最上面的十四行楔形文字,又称为“神书体”,是献给神灵的文字。

石碑下段的三十二行甲骨文字,又称为“世俗体”,是殷商平民通用文字。

因此,就出现了一碑两文的现象。

无疑,这块残碑便是开启殷商历史大门的金钥匙。

这块残碑文记载了一段匪夷所思、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

“尧舜时期,洪水泛滥,大河南岸嵩山的有崇氏与大河北岸太行山的共工氏都是善于治水的部落。

鲧是有崇氏的首领。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结成联盟,推举鲧作为领袖治水。然而,鲧治水历时九年,最终失败。治水失败后,鲧被殛死于黄海之滨的羽山。

禹是鲧的儿子,鲧死后,禹受命,联合共工氏及其他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继续治水。禹放弃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以疏导为主。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减少水害。

大禹治水后,山上的居民迁移到原野中,开垦沃土。从此,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之地。

由于大禹治水有功,部族势力增强,大禹得以一统王权。

大禹建立夏朝后,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九州的名山大川、鬼神精怪、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陈列于宫门之外,以避凶就吉,祈求夏朝得到上天的佑护。”

以上,就是史书记载的夏禹九鼎的传说。

然而,真实的历史是:大禹隐瞒了夏禹九鼎真正的秘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59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