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五百二十三章 谋士严庄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似圣悲增道不穷,忧民忧国契尧聪。

两髯有雪丹霄外,万里无尘一望中。

蜀王登福感寺塔贯休唐代

白复听罢,眉头一皱,对黄唐二人道:“乌承恩携带铁券,深入凶险难测的范阳巢穴。假如阿史那承庆没能诛杀成史思明,事情败露,乌承恩如何将铁券带回长安,上缴朝廷

根据朝廷此前对叛军的做法,对于伪燕将领,只诛首恶,从犯不究。

为安抚范阳铁骑,朝廷最多只杀史思明,赦免范阳其余叛军将领。

岂有弄出个名册,将叛将姓名列出的道理这份名册只会让诸将误以为朝廷兔死狗烹,日后依册清算。荒谬至极

我以为,以光弼将军的智慧,决不会做出如此愚蠢之事。

这份李光弼给乌承恩的密信,定是伪造再以此为由,指控光弼将军,借刀杀人。

由此推知,这份叛军将士名册也是伪造。目的就在于激怒范阳众将,将其绑上自己的战船,断其后路。要挟、警告诸将,不要首鼠两端,除了跟自己一并造反外,再无其他选择

倘若陛下一时糊涂,像玄宗杀高仙芝、封常清将军一般,为其除去心腹大患,那就称了史思明的心意;就算陛下看破此计,史思明也可以借此收买人心,为日后起兵造反,找到借口。”

白复言之戳戳,黄唐二人频频点头

白复起身踱步,思量一番,道:“史思明敢利用乌承恩之事,如此嚣张跋扈地要求朝廷处决李光弼,说明其已经做好备战准备。

若我所料无误,他起兵造反应该就在今年”

黄震道:“史思明手下仍有十余万范阳兵马,都是胡人铁骑,倘若再次造反,也不知大唐能否有实力剿灭”

唐夔道:“以目前大唐的兵力,对付史思明应该问题不大。况且还有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等名将坐镇指挥。”

白复神色凝重,道:“忠嗣将军常道,两军之争,输赢往往不在军营,而在庙堂。

大唐朝堂之内并不是铁板一块,暗流涌动。玄宗老儿、太子李俶、张皇后、内侍宦官李辅国等人都在角逐最高权力,内耗不断。

当年,李泌先生的平叛之策:先不急着收复两京,而是让建宁王李倓从黄河北上,绕过长城,率回纥铁骑拿下范阳老巢;命郭大帅率唐军主力,从西进攻长安;命李光弼将军率朔方军从河东道南下洛阳,伺机歼敌。

唐军兵力如此部署,安禄山的叛军就如同风箱里的老鼠,首尾难顾。

李泌先生的谋略虽然用时较长,但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安禄山的叛军,肃清范阳、平卢一带叛军的巢穴。此战略可与蜀将魏延兵出子午谷相提并论。

策略拟定后,回纥可汗派遣大臣葛逻支率军进入大唐领土,帮助唐军征讨叛军。葛逻支率领两千名骑兵突然杀达范阳城下,逼迫尹子奇放弃攻取江淮,仓促回防范阳。

然而,此计谋刚一实施,就胎死腹中。

随后不久,平叛尚在进行中,英武过人的建宁王李倓就被逼自尽,李泌先生再度归隐。这些事当时看着蹊跷,现在想来,实则都跟最高权力的争夺有关。

更何况经过安禄山之叛,陛下不会再信任任何节度使掌控大军,一定会想方设法,伺机收回兵权。君臣互相猜忌防范,自古就不是什么好事。我猜平叛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定会再起波澜。”

黄震和唐夔对望一眼,倒吸一口凉气。

黄震问道:“照你所言,倘若史思明再次反唐,那当如何应对

皇帝老儿现在也不给你兵权,连训练军队都无法做到。没有训练有素的军队,靠什么与叛军决一死战咱们就只能坐在长安干瞪眼吗”

白复眼中精芒乍现,道:“我们当然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坐以待毙。史思明一个草莽胡人尚能用计,我们士子的书也不是白读的”

唐夔大喜,道:“复哥儿,计将安出”

白复摸了摸右手断指,道:“我这次蒲州之行,收获颇多。颜真卿大人说的好,安禄山之流没有信仰,眼中只有欲和利。

被欲望和利益遮蔽双眼的人,也定会死在欲望和利益之上。

大唐朝廷有权力争斗,伪燕安庆绪和史思明的内部就没有吗安庆绪为了权力能弑父,史朝义难道不会有样学样吗”

黄震和唐夔恍然大悟。

白复再不言语,端过茶盏轻呷一口,抬起头,眺望远方,幽幽道:“伪燕丞相严庄归降后,不是任司农卿吗他手上还沾着睢阳太守许远许大人的鲜血。我可一日没敢忘。

告诉他,要想活命,有些脏活还得他亲自出马。”

这一日,月上柳梢,严庄跟发妻薛氏坐在院落紫藤花架下,小酌一杯。

谷 薛氏敬酒道:“贱妾敬大人一杯,妾有一事不明,请大人指点。”

“讲”严庄大大咧咧将酒盏举起。

薛氏道:“敢问大人,您在燕国官至丞相、郡王,权倾一时,为何要投靠大唐,甘心做一个从三品的司农卿”

严庄一饮而尽,笑道:“你们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哪懂其中利害。

此一时,彼一时也

我率燕军,先后在长安、陕州、洛阳跟郭子仪的唐军交手三场,皆大败而归。我心知肚明,燕军实力大减,根本不是唐军对手。

再加上安庆绪这个纨绔子弟,每天纵酒享乐,根本不理朝政。他老爹当年的心腹谋臣和统兵大将,不是互相内斗,就是暗中投靠史思明。把燕国从上到下,弄得乌烟瘴气。

当下,相州邺城的燕国外强中干,就是一个花架子,已经撑不住了,熬不了几天。

我若还留在燕国,不是被高尚、张通儒等人陷害致死,就是被唐军剿灭,处以极刑。

既然打不过,不如投降。若要投降,不如早降。

目前,燕国偏安一隅,仍有十余万兵力。燕军固然无力进攻唐军,但唐军要想剿灭燕军,一时半会也没有那么容易。

更何况,史思明在范阳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南下救援燕军,再次叛唐。

战争僵持阶段,我作为大燕的丞相,含金量最高。要是燕国真败了,我顶上的脑袋,屁都不值一个。”

薛氏问道:“史思明不是已经降唐了吗据说陛下对其信任有佳,为了他,把弹劾他的河南节度使张镐都贬为荆州防御使。

安禄山一死,燕军没了靠山。按理说,史思明叩谢天恩还来不及呢,怎会复叛”

严庄冷笑一声,道:“要怪就怪安禄山在范阳下的本钱太多了。

安禄山当年攒下的家底,抢掠两京的财富都在范阳,要钱粮有钱粮,要人马有人马。他一死,白白便宜了史思明。

范阳的军需物资,给了史思明足够的信心。而范阳军主力在手,强悍的胡人铁骑,更滋长了他的狂妄。

史思明本就欲壑难填,也想学安禄山一般,趁着李唐江山不稳,尝尝龙椅滋味。一旦唐军受挫,朝堂内耗,他定会起兵造反。”

薛氏道:“既然史思明军力强大,大人为何不投靠史思明”

严庄摇摇头,道:“伴君如伴虎史思明此人生性多疑,残忍嗜杀,左右之人稍有违逆,轻则掉脑袋,重则被族诛。

所以,史思明麾下很多将领面上敬畏他,实则早已跟他离心离德。战事若顺利尚好,一旦燕军受挫,他的脑袋就是手下将领卖主求荣的投名状。”

薛氏道:“大人,妾还有一事不明。为何你让我假扮永王李璘之妻杨亦蝉,去军营中求见大元帅李俶和郭子仪”

严庄手拈鼠须,笑道:“李俶与永王李璘,叔侄俩素来交好。永王李璘战败被杀,妻妾被押解至巴蜀问罪。对此,李俶一直耿耿于怀。

永王李麟在江陵造反一事是否属实,李俶一直心存怀疑。当听到永王李璘之妻杨亦蝉求见,定会亲自见你。

他是帝国皇储的不二人选,一旦他答应接受我的投降条件,当着三军的面为我颁发免死铁券,相当于帝王许下金口玉言,我的性命才有保障,我才敢投降。”

说到此处,严庄微醺,面有得意之色,道:“为夫常说,做任何事都要先判断好大势,下决心要机敏果决。唯有此,才能乘势而起,全身而退。

现在投奔大唐,对大唐朝廷来说,意义重大。我是燕国投降大唐的最高级别官员,充分说明燕国官员不看好安庆绪的下场。对于瓦解燕军意志,劝降燕国将领,快速平定叛乱,具有重大的宣传价值。

简而言之,各方势力相持阶段,正是投降大唐的最佳时机”

薛氏默然片刻,道:“诚如大人所言,就时机而言,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但是您撤离洛阳时,杀光了所有被俘的唐朝将领和官员,包括大将哥舒翰、上党郡长史程千里、睢阳太守许远等三十余人。

您杀了这么多人,不担心朝廷秋后算账吗”

严庄叹了口气,道:“此事确是我的一大败笔,倘若手上没有沾唐军的鲜血,现在朝中更加游刃有余。但事已至此,悔之晚矣,只能从长计议。

等到唐军平叛即将结束时,我会主动犯个不大不小的错,让朝廷将我贬斥出京。

我在范阳起兵前,就刻意交好扶桑皇室,早就在扶桑国安排好了退路。到时候,咱们脚底抹油,神不知鬼不觉开溜,在扶桑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严庄洋洋自得,就听夜空中传来鼓掌喝彩之声,在深夜里显得格外清脆刺耳。

一个低沉浑厚的声音萦绕在严庄耳畔:

“妙啊,严大人不愧是安禄山账下第一谋士,打的一手好算盘。知时务者为俊杰,说的就是严大人这类人物吧”

严庄乍听,魂飞魄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15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