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八六章 海外来客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年轻人,我们有世界上最广袤的国土,每一寸土地都需要有人去守护。请到偏远地区去,如果你是一名士兵,就去守护边疆的安定,如果你是一名读书人就去传播华夏的文化。再灿烂的文明也是一代代读书之人创造传播的,从来没有将自己封闭起来还能够创造出灿烂文化的民族”

很快,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在报纸传播。

文章的署名是独孤赏月。

这种能够在众多官方报纸上登上头版头条的文章,有心人都能够猜到是出自谁手。

不过这确实是掀起了一波到边疆去的热潮,尤其是官府随即出台了一些列优惠的政策,比如到到偏远地区去的官编教师能够优先分配到城市任教。

没有编制的教师,去支教之后可以优先安排编制。

驻守在边远苦寒地区的军人可以拿到双倍的补贴,而且读军校的名额也更多。

一时之间,到边疆去成为了复兴六年底最火热的一个话题。

塘沽客运码头是目前最繁忙的一个客运码头之一。

一位身穿青黑色呢子大衣的,留着花白胡须的白人老头,走下一艘从香江驶往塘沽的邮轮。

这是一艘五千吨级的标准邮轮。甲板上的烟囱全都布局在靠后的位置,是为了给乘客们一个更好的乘坐体验。

邮轮分为头等舱、公务舱和经济舱,一次能够载运上千人。

这种邮轮才有铁木混合结构,全蒸汽动力,由复兴军自主设计。

目前已经生产了几十艘,活跃在太平洋上的各条航线,现在甚至已经开通了到印度洋的航线。

这种邮轮在战时还可以被征用成为运兵船,它的巡航速度可以达到十五节,在速度上超过了大部分的商船,极大地提升了复兴军的投送能力。

包令在船上的时候,就远远见到了这个现代化的码头。

他还记得上一次他来到这里还是十年前,那时候他准备去见大清国的皇帝陛下,但是并没有成功。

那些清国人的官员,一个个愚昧、保守、落后,偏偏又眼高于顶。

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芦苇滩。商船必须要从大沽口进入海河才能够找到登陆的地方。

但是现在,在原本枯黄的芦苇丛中,一座新的城市已经拔地而起。

远远地就能够看到一栋栋四五层的楼房,房子的主体是砖石结构,但是房顶却都是中式的黑瓦雕梁画栋。

这仿佛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模式。

游历过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建筑颇有研究的包令一眼就看出了,这种建筑模式不是中西方建筑模式的拼凑,而是一种创新。

一种因为建造技术、建造材料进步而带来的创新。

登上了码头平坦坚实的水泥地,包令重重地跺了跺脚,远处的迎客区,有人举着牌子,一个穿着青灰色复兴军文官制服的年轻人举着牌子站在那里。

牌子上写着的证正是包令的英文名字。

曾几何时,他包令在这片土地上也是那种举足轻重的贵宾,每次都是董书恒亲自接待。

现在竟然落得跟普通的宾客一般。

包令的身后还跟着两个南洋仆从,这是他在香江岛上雇佣的。这些来自吕宋岛上土人,现在在南洋各个大城市给人做佣人,你可以跟他们签下长期的合同,也可以短期雇佣,按天计费。

他这样一位绅士,是不可能自己拖着行礼到处跑的。

这次到复兴军本土,他是以私人的身份过来访问。新任首相斯坦利先生专门找的包令,希望他能够以自己的私人身份找到董书恒,商量停战的事宜。

大嘤帝国不想让这件事情公开。而包令在华生活多年,在那里有人脉,正好可以通过私人身份找复兴军协商。

大嘤帝国已经准备好放弃在东方的大部分利益,以换取和平,以及一个喘息的机会。受伤的霸主最需要的就是舔舐伤口的时间。

邮轮上下来的人很多,很多,而包令只是其中之一。

这些客人的成分也很杂乱,有欧罗巴各国来的使节,他们来调换任期已满的使馆工作人员。

更多的都是大华夏圈内部国家的人,只有这些人才能够进入新京城中。

包令从这些人的眼神中看到了与朝圣者一般的神色。

而非华夏圈的人最远只能到达天津城划定的区域。

整个复兴军本土现在并不对“外国人”开放。

只有大华夏圈加盟国的“外国人”才能够得到进入内陆地区的通行证。

“包令先生,你好”朱建文大大方方地跟这个老外交官握手。

朱建文只有22岁,刚刚从书院毕业,被分在了外交部欧罗巴司。

他的双修了英语和法语,人又长的帅气,能说会道,正是一个外交官的好苗子。

这次部里派他来接船,不仅仅是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同时也是向包令表明一个态度。

那就是复兴军不会因为他曾经的身份而给他一点点地特权。

他唯一的特权就是能够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得到访问的特别通行证。

“你好,小伙子,你们的刘部长最近很忙吗”包令问道。

他话中的意思,就是至少应该刘青北来接他的。

朱建文假装没有听懂,脸上带着微笑说道:“我们部长大人的行程,不是我一个小职员能够知道的。不过包令先生,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跟我说的,我很乐意为您效劳。”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朱建文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装了一把厚脸皮。

“好吧,小伙子,我想知道你们董总统什么时候有空,我跟他也是老朋友了。”

“包令先生,我回去就帮您问,相信总统要是有时间的话,很乐意见到您的。”朱建文这话说的严丝合缝。

包令跟在朱建文的身后来到了候客区不远处的一处停车场。

这里停着一辆车头悬挂着红底金龙旗的黑色轿车。

朱建文一边与包令说话,一边将他引导向这辆轿车。

托了包令的福,朱建文这次终于可以享受到乘坐公务用车的待遇。

包令也在打量着停车场,这里大部分还都是四轮和两轮的马车。

不远处就是一座电车车站,那里的人很多,一些穿着平民服饰的人都在电车站排队买票。

另外还有一些公共马车从车站一辆辆驶出。

停车场中这种四个轮的车子,包令从没有坐过。

不过他也不是没有见识的人,他知道这是内燃机驱动的车辆。

在嘤国,很早就有人做出蒸汽机驱动的四轮车子。

这种车子不需要铁轨,可以在道路上自由行驶。

只是用蒸汽机做动力,使得这种车子太过笨重,速度甚至都比不上马车。

所以只能算是一种玩具而已。

这几年,欧罗巴各国都有人在研制内燃机,但是都没有比较实用的成果出来,加上缺少官方的支持,推进非常缓慢。

此时,他在这个停车场中至少见到了四五辆汽车。

像是朱建文引导他走向的那辆,显然更好一些,至少从外表上来看是这样的。

旁边的车子有只有三个座位,有的没有车顶棚,还有的很明显是木头框架。

“包令先生请进。”朱建文走到车子的左后方,拉开车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包令很大方地坐进了车子内,车内的沙发座椅,让他感到吃惊,还有那用真皮装饰的内衬,将金属外壳的粗糙全部都给遮挡住了。

这个时候,包令才突然想到自己的两个菲佣,他的行礼还在两人的手中呢。

没等他开口说话,朱建文那张帅气的国字脸就伸了过来。

“先生,您的行礼放在后备箱,那两个菲佣,我租了一辆马车给他们,他们会到酒店跟您汇合,我想您也不会想跟他们挤在一辆车子里。

包令看了自己身旁,确实还有一大块空间,但是要让那些土人挨着自己坐,那肯定是不行的。

这个车子里面的设计还真是精妙,堪比豪华马车了。

很快车子启动起来,声音并不是太大。至少比蒸汽机要小多了。

车子离开了停车场,行驶到一条宽阔的马路上,马路的中间电车的专用道,两边行驶马车。

路上汽车的数量很少,大部分还是马车。

由此可见,复兴军并没有完全普及这种内燃机车。

此时,包令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了马路的两边。

靠近马路已经看不到农田,马路的两边全是用围墙围起来的工厂。

围墙遮挡住了一部分的视线,只能看到高高的烟囱,还有白色的反应塔。

马路的两旁树立着一排排的电线杆子,几乎每一个工厂都通了电。

这些东西,包令都是认识的,嘤国人现在也在推动电气化。

伦敦已经有了电车。

不过要论电气化,还是柏林做得比较好。包令在年初的时候去过一趟德意志联邦。

那里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已经成为了欧罗巴地区的一颗新星。似乎跟这里有些相似。

在德意志联邦也到处都是电线杆子,跟这里一样有活力。

汽车的速度要比马车快上很多。这说明复兴军制造汽车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一个半小时后车子来到了天津城郊的使馆区,这里有一座专门接待外宾的宾馆。

“包令先生,今天有些晚了,而且您舟车劳顿,就请您先在在酒店休息一下吧。”朱建文见车子要到目的地了,跟包令说道。

他这个临时的接待员可没有权力去跟包令谈两大强国之间停战的事情。

他这两天只负责带着包令走走看看,让包令看看真实的复兴军,主要是感受一下复兴军的实力。

董书恒喜欢在谈判之前先示敌以强。

“好吧,谢谢你朱先生,辛苦你来接我,今天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天津,要是可以的话,明天我想去看一下你们的新京城。”包令说道。

他确实也想再了解一下复兴军,这几年时间,在嘤国人的眼中,复兴军越来越神秘。

以至于在大嘤帝国的国内,很多人都将最近的失败归结为对复兴军情报的缺失。

很多大嘤帝国的贵族阶层甚至还以为复兴军都留着辫子。

包令这次过来,不仅仅是要谈判,也担负着了解复兴军的目的,至于刺探情报,包令一个人还做不到,那个事情有专门的人去做。

沪上码头,张勇穿着一身青色上衣,上衣的里面还有一件深褐色的毛衣,头上还带着一顶帽子,是在南洋非常流行的圆边木隧帽。

不过在沪上,大部分人都是戴着毡帽,因为这里已经是冬季了。

虽然位于江南,温度不是太低,但是潮湿的空气,化成刺骨的寒风,还是让人感到寒意逼人。

码头外面的小摊上就有售卖棉帽和围巾的。

小贩们都很精明,知道这些南方过来的客人大都缺乏御寒的衣物。

张勇的家在粤东,他却在沪上登岸。

这当然是大嘤帝国的情报人员安排好的。

张勇之前被选为谍报人员,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培训,其中包括情报刺探、密码以及暗杀等等。

这次培训着实让张勇涨了不少见识。

他当初被复兴军情报部选中,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什么培训。原本他就是个野路子,现在竟然是自己的敌人培训了自己。

嘤国人也不是完全放心这些华人,让他们三个人一组。

每个小组都与情报部门的头目单线联系。

张勇是自己所在小组的头目,手下两个人都是开普敦出来的,其中一人是张勇之前发展的下线。

但是另外一个人并不可靠,嘤国人组建小组的时候的,是刻意随机组队。

领队是一个嘤国情报人员,那人是以弗兰西人的身份躲在沪上的自贸区内,也就是原本的租界。

现在自贸区内,是洋人们最自由的地方了。

张勇他们乘坐尼德兰人的商船到达尼德兰在爪洼的殖民地。

现在的尼德兰人殖民地与当地的华人小国之间犬牙交错。尼德兰人的殖民地方式原本就是控制一些主要城市。

除了城市之外的地方大都是土人自治。

而那些土人根本抵抗不了华人国家的扩张。

现在的南洋都是以大种植园为主,单独拿出一个大种植园的武力都足够碾压周围的土人部落。

尼德兰人现在根本无法跟这些华人国家搞摩擦,否则不需要复兴军出手,就是那几个南洋的华人小国就能将尼德兰人给彻底赶走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82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