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五一章 穿越的高考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八月份的时候,淮海书院组织了第二次入学考试。

这次考试的规模比去年要盛大的多了。因为考试的门槛低,所以报名考试的人非常的多。

随着淮海军正式崛起,许多世家大族都想在淮海军的身上押上一注。

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中的道理谁都明白。

这就导致了这次报考淮海书院的考生井喷式地增长。

因为报考的考生是在太多了,高邮那座小城根本就承受不了。

所以书院在三省的一些大城都设置了考点。

江宁的夫子庙就是一处考点。

心血来潮的董书恒还难得地微服到江宁的考点去看了看。他想看一下底下的人把他搬过来的高考弄成了啥模样。

书院的考试接受了董书恒的很多建议。不再像原来那样将考生关在小房子里,一考就是几天时间。

现在,每科考试的时间只有一个时辰。只要现场考就可以了。这样减轻了考生很多的麻烦。

以前的科举考试,考生甚至还要带上食物和水。

而书院的考试,现场考完就可以离开了。

试卷的内容,也不仅仅是默写经义和创作章。而是设及到到多个学科,试卷上也设置了很多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等新题型。

一身便装的董书恒带着魏玉珍、杨兮妹走在江宁的夫子庙的外的街道上。

因为有考试,靠近夫子庙的街道上摆摊的人比以前多的多了。

考试的送考的,街面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那些小商贩们的商业嗅觉是最灵敏的,且也非常的灵通。

这里的作考场的消息才刚刚传出去没两天,仿佛整个江宁成的商贩都知道了这里,纷纷过来摆摊。

搞得江宁的警察局将一半的警力都排到了这里维持秩序。

甚至对这条通往夫子庙的街道实行了交通管制。

董书恒身上穿着现在很流行的一种立领短装,根据淮海军军政府的官服改成的,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中山装。

这种衣服在年轻的士子中很流行。

再配上董书恒那一头整齐的短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是淮海军系统内的人。

介于现在淮海军现在都剪了辫子,街面上留短发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也不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喜欢对这种新的发型品头论足。

当然也还有很多人留着辫子,只要你不是淮海句系统内的,军政府也不会过问。

用董书恒的话来说就是咱华夏人要实现发型自由。

不过一男二女走在街山,尤其是那两个女的还都是颇有气质的美女,还是会引起他人的关注的。

不过凡是想往董书恒他们身边的靠的人,都会被一些路人打扮的强壮男女给挤开。

自从占领江宁之后,董书恒还没有到江宁的街面上这样走过。

一来江宁刚刚打下,还没有完成梳理工作。董书恒出去了之后安全没办法得到保证。

二来,之前一段时间董书恒非常忙,也没有时间出来闲逛。

今天能够出来携二美同游,也算是难得的闲暇时光。

“我说,两位美女,难得陪你们出来逛一次街,我看你俩都不怎么在状态啊”

董书恒身边两位大美女跟他在街道上走着,好像丝毫没有被眼前的热闹所吸引,两人边走还一边聊着工作上的是事情。

站在一旁的董书恒有些受不了了,跟这俩女工作狂一起出来逛街,他感觉自己在旷工似的。

“嘿嘿,要不大总统把我们俩都给撤了。让我们在家里好好地相夫教子好了。”魏玉珍跟董书恒在一起时间长些,知道他就喜欢跟身边亲近的人这么不着调地说话。

“好啊,等着,明天我就去给你俩找接班人。”

“你们俩可以好好回去给自己准备嫁妆了。”

“要人一个,要嫁妆没有。我家里穷的只剩下书了。要嫁妆话去找家父去。”魏玉珍打趣道。

“我家里也啥都没有,穷的只剩下人了,原来的女官很多,要不我多带几个陪嫁的。”杨兮妹也学者魏玉珍的调调。

唉看样子以后夫纲难振啊

董书恒在心中幽幽叹道。

“咦什么味道”董书恒抽了抽鼻子。

臭中带香,香中带臭,光是这味道就已经开始冲击董书恒的味蕾了。

“走,带你们去吃点好东西”说着带着二女顺着味道找了过去。

果然,在街道的一角,董书恒看到了一个平板车做的摊子。

摊子很小,就一个小火炉,底下可以烧木柴,炉子上有个铁锅,锅里面是农家的菜油。这会儿没生意,摊主将柴火给撤掉了。

炉子边上是一个木头台子,台子上的竹篓子上整齐地码着黑乎乎的东西,一块一块,整整齐齐。

“大爷,帮我们来三串炸臭豆干。”

“好嘞,这位少爷,您稍等。”

说着,老汉将木柴又加进了火炉中,就着底下的底火,一会儿火苗就窜了上来。

这时。摊子边又来了一男一女,都是长的极为精悍。

“这位少爷先让我俩来两串吧,我们赶时间。”

董书恒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好吧,我请了”

“多谢”

这两人自然是内卫扮的。

董书恒也没有怪罪他们,这些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安全。

而且董书恒自己也是很怕死的。像这样的微服出巡,他已经很少做了。

老头,见顾客没有争,就安心地做了起来。

这竹篓子上摆着的臭豆干,成色非常好,可见发酵得很到位。

“老大爷,您是徽州过来的吗”董书恒问道。

做这种发酵的东西,臭豆腐,臭鳜鱼什么的,一般都是安徽那边的人擅长制作。

皖南那里丘陵地形,潮湿多雨,有利于食物的发酵,才能做出那么美味的食材。

只有那样的环境才孕育出那样的美食。大部分美食的产生都跟当地的环境有关系。

“这位少爷真是好眼力,老汉早年确是从徽州逃荒到的江宁。靠着这个手艺才在城中安了家。以前的江宁多是达官贵人,经常会有庙会,老汉就到处赶着去摆摊子。”

“一会儿您尝了老汉的手艺就知道了。”

“不用尝,我一看您这个臭豆腐的成色就知道好吃。”董书恒笑着说道。

“少爷,莫非也是徽州出来的”

“啊不是,我只是好这一口而已。”

两个女孩似乎没吃过这东西,看着有些发怵。但是当着老汉的面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董书恒看出了她俩的顾虑。

“你俩别怕,这东西,你们现在闻着味道怪怪的。等会儿尝了就知道了,那是味中极品,其实就是豆腐经过发酵坐成的,酱油还是黄豆发酵做出来的呢,你们平时不是照样吃吗”董书恒回过头去跟两个姑娘小声地嘀咕道。

这个时间,老人的油锅已经烧热了。两个内卫站在靠近锅前的位置。

只见老汉拿起一根竹签,很熟练地从臭豆腐的侧面穿了进去,一根竹签上刚好串上五块臭豆腐。

臭豆腐形状扁扁的,从侧面穿上去,正好将最大的那个面对着外面。

油锅中用的油是菜油,在长江沿岸种植油菜的农户比较多。

大家大多使用边角地、或者是不好种粮食的河滩地种上油菜。春天的时候到处都能够见到一片片的油菜花,算是江南的一道美景。

菜油的味道很浓郁,用来炸臭豆腐可以赋予臭豆腐不同的风味。

第一锅,老汉炸了四串,全被两个内卫要了过去。

只见这一男一女,一手一串,左右开工,烫的嘴巴子都张开了直哈气,但是嘴巴还是不受控制地咬向下一块。

看得董书恒忍不住流口水。二女没吃过,还没啥感觉,但是董书恒可是尝过那东西的滋味的。

还好,老师傅已经在做第二锅了。

这个锅子不大,一次只能够炸四串。

两个内卫坑次坑次地吃好了,满足地走到了一边。

完了还不忘对董书恒点了点头。

董书恒懒得理他俩,两只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老人家用一把竹夹子给臭豆串翻面儿。

“老人家,您在这摆摊,生意怎么养”

“还好,不过我家里面好几张嘴要养活。”

“您老这个年纪,家中应该有壮劳力啊”

董书恒看这老汉的年纪也有五六十岁,在这个年代,算不得小了。

“嗨,别提了,我那儿子前几年被拉了壮丁,也不知道哪里去了。”老人显然说到了伤心处,不自觉地低下头,不过倒是没有眼泪。

“还好,我那儿媳妇能干,之前被关在女馆,现在人放回来了。”

“还继续在那边的工厂里干活,不过现在有工钱发了。”

“她每月的工钱都给了家里。家里两个孙子、一个孙女都是长身体的年纪。”

“我那大孙子已经十岁了,再过几年也就能成人了,到时候,老汉我就不用摆摊了。”

“那您还是有盼头的。”董书恒宽慰道。

“是啊,现在这个官府对咱们不错。孩子还可以免费上学,要是不能送学校去,我那个瘸腿的老太婆也管不了三个孩子。”

“老大我准备让他读两年书,识点字就到工厂去跟着人家师傅后面学点技术。二小子要是有本事就好好读,没本事也跟他大哥一般。”

“老大爷,我看您这手艺不错,以后要是在哪个繁华的地方弄个小门面说不定还能传家哩。”

“我们这一行只能走街串巷赚个吆喝钱,我是不想让娃儿们跟我一样。我那儿子要不是跟着我走街串巷也不会被拉了壮丁。”

老汉跟董书恒拉着家常,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下。

一会儿功夫,四串臭豆干已经出锅,臭豆腐那有些发黑的表皮上鼓起一个个小泡泡。

老汉将臭豆干放到放着酱料的陶瓮上,用一个刷子来回刷了几遍。酱香味立马就被热乎乎的臭豆干给逼了出来。

董书恒一人吃了两串,二女一人一串。本来还有些害怕的二人,尝了第一口后就停不下来了。

吃完后,董书恒不得不让内卫又去买了几串。

夫子庙的入口处此时已经排起了长队。考生们正在验明身份进入考场。

许多考生按照经验带着一个食盒来考试,结果只能将东西留在外面找人看管。

他们才知道书院的考试只要带上笔就好了。每半天只考一门。之前大家只关注考试的科目,而忘记了考试的方式,结果闹出了笑话。

正在这时,只见一个考生灰溜溜地走出来了。

董书恒看着这人气质不凡,虽然是个男子,但是却让同性的董书恒也忍不住瞩目一下。

那人正好经过董书恒的身侧,董书恒向他望去,只见他的脸上有些麻点,年龄跟自己相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15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