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二四章 普鲁士海军的野望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徐寿此时正在柏林,他已经开始整理的自己的东西,这次刘青北来欧洲访问,他会跟着使团的船队一起回去。

这一年多时间里,他拜访了很多欧洲的大牛人,比如正在伦敦养老的迈克尔法拉第。从这些老科学家的口中,徐寿对于电力科学的了解更加地深入透彻。

在西门子的实验室中,徐寿见识到了当前最先进的实验条件,也知道了各种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

在这里,他和西门子一起完善了电车的建造。攻克了电车投入实用的一些难题。

当第一辆有轨电车在柏林街头行驶起来的时候,人们惊诧于这辆车子为什么没有烟囱。

一位哲学家需要这种电力必将取代蒸汽动力,开启新的工业革命。

作为一名研究者,徐寿非常明白。这种电车的发展空间巨大。

今后,他可能会取代蒸汽机车,牵引火车行动。

电机的动力输出是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的。

而且电力的取得途径也非常多,风力、水力、热能在现有的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电能。

在电力的传输问题上,徐寿也与西门子合作解决了关键性的难题。

徐寿以前涉猎的领域非常的广,这也是华夏科学研究的一个特点,将就触类旁通,很少会有某个研究者仅仅专注于某一个领域。

徐寿在欧洲这段时间一直在筹备自己的实验设备。他准备在华夏打造一个“西门子实验室”。

当然,他来欧洲的主业是帮着阿达尔伯特亲王造军舰的。现在军舰已经要建造完成,他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

欧洲的国家都还不知道普鲁士现在已经马上就要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

当然了,现在即使是有人知道普鲁士造铁甲舰,也不会过于在意,因为大部分的人还在迷信于战列舰。

英法也只是在铁甲舰上做出了一些尝试而已,法国人甚至还没有走出木制战舰包装甲这样的老路数。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战舰还是要能够装载更多更大的火炮。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但是在火炮得到了革命性的发展之后,这一观点已经落伍了。

今后的军舰所追求的火炮的射程和精度,是军舰本身的防护力,因为射速的提升,火炮的数量反而不是那么的重要。

我能打到你,你打不到我。我能够攻破你的装甲,你攻不破我的装甲,这样的军舰才是一艘好军舰。

位于波美拉尼亚的罗斯托克,是普鲁士的一个重要港口。位于这个港口的海军造船厂已经封锁了一年多的时间。

没有人知道里面在造什么。

自从波美拉尼亚划入了普鲁士之后,普鲁士就开启了自己的海洋梦。

先后建立了施特拉尔松德、瓦尔纳明德、罗斯托克等几个重要的港口。

罗斯托克位于瓦尔纳明德的南部,深入港湾,位置比较隐蔽,便于保密。现在成了普鲁士最大的海军造舰基地。

不过之所以说它是最大的,也是因为以前普鲁士基本没有军港,普鲁士的海军也只是刚刚起步而已。

此时,四艘巨兽正静静地趴在船厂的船坞内,他们即将下水,进入进一步的栖装阶段。

此时在船厂之中,阿达尔伯特亲王,当前的普鲁士海军总司令正在视察战舰的建造状况。

他身边的海军将领都是比较年轻的将领。

欧洲的传统海军将领很难接受这样的铁甲舰。在他们看来这样只有几门炮的战舰只能算是护卫舰。

军舰的上面只有几四门主炮,分别位于船头和船尾。

船只的中间因为要布局烟囱,所以只能在两侧安装几门副炮。

但是这些火炮都是先进的后膛炮。这些火炮的技术现在普鲁士内部都是严格保密的。

阿达尔伯特亲王知道,现在世界上只有英国人还有华夏人能够制造出后膛炮。

他觉得华夏人的后膛炮技术来自普鲁士,想来不比普鲁士强大。

英国人都是一帮子老顽固,他们虽然已经有了后膛炮,但是并没有人看好。

英国人海军是很强大,但是同样的也很保守。

就像西门子已经研制出了电车,但是在电力研究上个一直走在前面的英国人却一直抱着蒸汽机不放。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阻碍它的恰恰是那些同类落后的旧技术。

“蒂尔皮茨,你觉得这些战舰怎么样”阿达尔伯特亲王对身边的一名年轻的普鲁士贵族军官问道。

“亲王殿下,要是它真的能够达到参数上所说的那样。那么我觉得今后的海战都将改变。”年轻的军官回答道。

“说说看。”阿达尔伯特亲王带着考校的以为问道。

“首先,在速度和机动性上,这种铁甲舰已经超过目前几乎所有的军舰,那么我就可以任意地调整战位,避开对方战舰的侧舷发射位。”

“还有我们的火炮射程已经可以超过当前几乎所有战列舰主炮的发射距离,如果不考虑命中率的话,我完全可以在敌人的射程之外跟对方周旋。”

“最后,按照装甲的参数,那么我们这艘战舰可以扛得住战列舰主炮炮弹在一千米外的射击。”

“有这样的性能,我觉得只要不是被逼在狭小的海湾之内,或者是船上的燃煤不足,那么就很难在海战中失败。”年轻军官的回答令阿达尔伯特亲王非常满意。

这些年轻的军官就是他挑选出来的未来铁甲舰军官。

他们没有那么多固有思维的束缚。

不过这些人的思想也决定了今后普鲁士,乃至德意志帝国走上大舰巨炮主义。

从而开启了欧洲的造舰军备竞赛。

而最早开启建造铁甲舰的复兴军那时候却非常的低调,仿佛是要自费武功一般。

“蒂尔皮茨,你有空的时候可以跟华夏派来的军官多交流一些,这些铁甲舰可是由他们设计的,要知道能够设计这样的军舰的人肯定是知道怎么使用他。”阿达尔伯特亲王嘱咐道。

“不要对这些华夏人有任何的轻视。凡事那些轻视华夏人的人或者国家最后都要吃亏的。他们这个民族不缺乏智慧,跟我们的德意志一样都是优秀的民族。”

阿达尔伯特亲王知道,因为以往欧洲报纸的故意歪曲宣传,很多年轻的欧洲人都对东方存在一定的偏见。

他知道沙俄这次在东边吃了很多亏。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就是轻视对方。

他们到普鲁士购买装备的时候透露了很多细节。

这些沙俄人还以为华夏的这些装备全都是来自普鲁士。

作为普鲁士的高层,阿达尔伯特亲王自然知道普鲁士向华夏输出了哪些东西。

他知道现在复兴军在很多装备上早就已经超越了普鲁士。

普鲁士这些年韬光养晦确实是有了一些创新,但是整体的水平跟英法之间差不多。

他觉得有必要派人去华夏考察一下。说不定可以引入一些武器的制造技术。

就像是这次建造铁甲舰一般。

在船台上的四艘军舰现在分成了两个部分。

在是否保留帆装方面双方还有过争论。普鲁士人还想要保留帆装。

但是复兴军的工程师认为那完全就是多此一举。

不过最后阿达尔伯特亲王力排众议,还是坚持走复兴军的设计路线。

一开始的时候双方的工人在一起施工。现在的话,属于复兴军的两艘军舰主要是华夏的工人在装配。

制造这样的铁甲舰,只要设计好图纸,通过模型验证之后,就想是搭积木一般,将各种钢结构的而架构拼接到一起去。

阿达尔伯特亲王相信只要普鲁士的钢铁制造能够跟的上去,这样的军舰完全是可以像孵鸭子一样,一窝一窝地生产。

但是钢铁不是免费的,要冶炼出来需要矿石,矿石也不是免费的,需要有矿山,由工人来开采。

这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去支撑。而普鲁士的经济却比较脆弱。

现在因为与华夏的贸易才渐渐有了起色。

而现在普鲁士之所以要一直维护着与华夏的关系,也是因为经济的关系。

海军的建设一直是阿达尔伯特亲王的执念,为了普鲁士海军,他甚至在北海为普鲁士海军找到了一个出海口。

在53年,阿达尔伯特亲王就代表普鲁士与奥尔登堡的大公签署了亚德条约,由奥尔登堡割让她沿着亚德湾313平方公里的领土。

不过这个军港一直没有开发。现在不一样了,普鲁士马上就要有自己海军的定海神针。

以前一直在海军方面压着普鲁士一头的丹麦海军,现在已经不放在普鲁士的眼中。

相反,阿达尔伯特亲王准备等到他的新舰队成型就率先拿丹麦的海军练手。

到时候还可以拉拢德意志邦联的其他国家。

因为德意志邦联一直想要收回对荷尔斯泰因以及石勒苏益格两个公国管辖权。

而这两个公国一直被丹麦王国所把控。

作为德意志邦联扛把子的普鲁士要是能够战胜丹麦的海军,必然会提升在邦联中的话语权。

到时候,至少在北方沿海一直饱受丹麦欺凌的梅克伦堡和奥尔登堡一定会倒向普鲁士。

作为普鲁士的亲王,阿达尔伯特亲王,自然是希望普鲁士的王室更进一步。

就在前段时间,有一个叫俾斯麦的小小外交官在求见自己的时候,就曾谈过这个问题。

他指出普鲁士要想领导德意志,必须要带着邦联的国家一起打上几仗,第一步就是拿丹麦这样的实力不是太强,又与邦联有仇的国家开刀。

第二部就是要打败在德意志邦联中同样地位崇高的奥地利。将奥地利给排除在邦联之外。

第三部就是要打败德意志统一最大的反对者法兰西。

法兰西为了自己在欧洲大陆的老大地位,一直反对德意志的统一,而且两国之间一直有仇,反法同盟的时候普鲁士就是同盟中的中坚力量。

这三部走完了,普鲁士王室才能够携此大功一举登上德意志帝国的宝座。

这个外交官的见解非常的独到。成功地吸引了阿达尔伯特亲王的注意。

另外,这个外交官还希望能够调到东方去做两年公使。

他认为这个东方国家至少在未来几十年都将是普鲁士的重要盟友。

他们与普鲁士之间没有利益上的矛盾,只有互补关系。这种互补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

同时也体现在外交与军事上。

外交上东方需要在欧洲有一个稳定的朋友,能够在外交上为自己说话。

这个角色,普鲁士一直在担任。同时,成为东方大国的最亲密朋友也能够提升普鲁士在欧洲地位。

在军事上,不仅仅体现在双方的军事交流上。俾斯麦指出,如果以后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邦联,那么到时候,出于对普鲁士的忌惮。

沙俄可能会倒向英法。到时候普鲁士就可以拉拢复兴军一起牵制沙俄。

因为从地图上看,原来沙俄就夹在普鲁士和那个东方国家的中间。

阿达尔伯特亲王听了俾斯麦的见解之后才发现,原来普鲁士距离东方似乎也不远啊。

以前还从来没有人向那个方向想过,心中不禁对这个俾斯麦又高看了几分。

最后俾斯麦在阿达尔伯特亲王面前慷慨激昂地说道:“普鲁士的未来在强权,在铁与血”

这句话彻底让阿达尔伯特亲王折服。

阿达尔伯特亲王想起了五年前的石勒苏益格战争。

那时候丹麦的海军横行波罗的海,封锁德意志城邦的港口。

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德意志没有收回石勒苏益格地区。

也正是那次之后,在法兰克的邦联大会上,德意志邦联授权自己创建普鲁士海军。

战争随时都可以再次开始,他一定要尽快让这支海军成型。

如果这几艘军舰成功了,打败了丹麦的海军,那么到时候邦联一定会在造舰的资金上给予自己支持。

在普鲁士,只要有钱,他很快就可以造出更多这样的铁甲舰。

那时候,普鲁士的海军也许不仅仅可以称霸波罗的海,甚至可以远航公海之上,跟英法的海军较一下长短。

在两艘复兴军的军舰上,工人也在紧张地忙碌着。

这些人大都是从军舰开建的时候就参与进来,除了一些指导军舰建造的工程师外,其他的工人一开始的时候都是跟着普鲁士造船工人的后面学习。

尤其是他们的铆接以及焊接的工艺。

现在的军舰还是以铆接为主。这其实是一项精细的技术活。

要将一块块几十吨重的钢板接得严丝合缝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不过他们学习的很认真,也很努力。在出发之前,董叔恒亲自跟他们说过以后他们要做造船技术工人的骨干。

要他们利用好出过学习的机会,将人家的本领都给学回来。

在军舰山上除了这些工人,还有一些年轻的海军军官。

他们也是一起到的普鲁士。之前他们一直在欧洲的各个海军学校学习。

不过,其中很多人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这些完成学业的军官全部都被调到了船上,他们在这里一边帮工人的忙,一边了解自己的今后将要驾驭的战舰。

刘江锟就是这些年轻的留学军官中的一员。

在来欧洲之前他就在炮艇上做过一段时间的水兵。

后来因为他的文化课学习的好,才被选拔出来随着王韬一起到了欧洲,到了欧洲之后他进入英国的海军学校学习。

在这两年时间里,他见识了欧洲海军的强大,学习了扎实了航海理论。

同时也时刻感受到了同学对自己的鄙视。他们声称清国根本就没有海军。那些水师只能算是近海的巡逻船而已。

刘江锟一直按照要求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他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吵架的。

东方有没有海军不是靠他去说,而是要靠战绩来证明自己。

ps:最后一天,求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96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