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四〇章 进天津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锦文果真是有大决断、大智慧之人。”董书恒由衷地赞许道。

“大人谬赞了。”刘锦文在董书恒面前一直谦虚有礼。

其实他也在一直在暗中观察这个同为盐商出身的两江总督。

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让人呆在他的身边非常的舒服。

他看人的眼神非常的清澈,仿佛在他的眼中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难怪他的身边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聚集那么多人的,并且在一年的时间内由一名盐商成长为一个可以和朝廷对抗的地方势力。

要说以前的话,刘锦文还会在心中有一丝丝的不服气,但是现在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他只会更加坚定地跟随对方的脚步。

“锦文,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能够真正掌控一个地方的人是谁”董书恒问道。

“大人,小的愚钝,是地方上的势力吗”刘锦文皱眉沉思道。

“锦文,你只答对了一半,不过你能够认识到地方官府并不是真正决定掌控地方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表面上来看,确实是地方上的势力,包括地主、士绅、大商人最终决定了地方的权力,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他们只不过通过控制民意来掌控地方。”

“士绅掌握了地方舆论,通过地方宗族关系,掌控底层百姓。地主则是掌握了地方的土地,我把这个叫生产资料,老百姓必须要借地主的生产资料才能够开展生产,所他们之间有依赖关系。再说地方上的大商人,他们控制商品流通,能够控制物价,直接影响到了百姓的生活。”

“所以说,这所谓的地方势力也是通过影响百姓来掌控地方的,因此,我觉得百姓才是控制地方的真正势力,是统治地方的基础。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多谢大人赐教,文锦受教了”

“文锦,我之所以跟你说这些,是因为我们要确定天津今后的管理模式。”

“这次我会跟朝廷建议将天津设为国内自由港,所谓国内自由港就是国内的商人可以自由的来天津交易,取消天津的厘卡关税,地方财政由交易印花税维持,当然可能还要每年上交一部分给朝廷。相应的朝廷不再委派官员到天津,由天津地方势力自行管理天津事务。”

“为了让朝廷答应下来,我们要先行组建一个地方管理组织,我叫它管委会,这个管委会由一名主管和若干委员组成,我想由你来担任这个管委会的主管,委员你可以让底下的士绅商人地主推选,这些委员必须要有一定的名望,不然也没办法服众”

“大人,这草民担心自己做不好,大人要不您派几个顾问给我们。”

“顾问我会给你们派的,管还是要你们自己管。以后天津将作为北方的商贸中心,在这里的多是商人,你也是商人出身,商人都是希望官府管的越少越好,只要保证安全就行,这样说来,天津管理起来就简单多了。”

“至于乡下的农民,商业发达了,你们收的印花税多了,就可以降低农税,这样农民也就满意了,而且商业发展了,农民也能去作坊、商铺找活计做,获得额外的收入。”

“至于地主士绅,他们也能够有更多的生财之道。”

“这样皆大欢喜,不是很好吗”

“呵呵,大人,在您的嘴里,还真成了治大国如烹小鲜”刘锦文这次是真的服了,董书恒几句话就把天津的未来规划清楚了。

“行了,你回吧,天津我就不去了,不过我会让部队搞一个入城仪式。你手上不是有3000铺兵吗回头去组织起来,我会派人去帮你训练一下,这3000人以后就是天津的守备军。”

刘锦文知道董书恒这是在帮他搭台子呢,这样一来,即使管委会中大家都有权发言,但是自己将始终掌握话语权。

“多谢大人栽培”刘锦文这是真心感谢董书恒,铺兵经过淮海军教官的训练,战斗力肯定会提升。虽然这样以来,这支部队以后不会完全听自己的了,但是在这天津城中,铺兵还是跟自己最亲近。

加上天津自由商港的地位,以后这里必然会快速发展起来,可以预见,未来天津会成为北方的商业中心。

在大清,商人身上的枷锁实在太多了,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自由,是一块能够保护他们安全的自由经商之地。

董书恒这次是不准备露脸的,要是让咸丰知道自己到了天津,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什么,你说淮海军到了天津”乾清宫中,咸丰接到了淮海军北上的消息。

“赫敏,你不是说,淮海军都在南边没有北上,怎么会突然间就到了天津,难道他们飞过来的”

本来僧格林沁击退了发匪,胜保又北上,重新把发匪围在了通州,这件事情让咸丰心中安慰了许多。

这下子听到了淮海军到天津了,一下子又让他的心提了上来。

“禀报陛下,淮海军是乘坐南洋水师的战船北上的,我们没有在海上的监视力量,所以漏掉了,都是奴才的错。”

“不过,陛下,淮海军应该是在您下旨之前就出发了,他们应该是不知道圣旨。只要您派人去说明一下,我想他们会退回去的。”

赫敏这次难得也给咸丰提了一个建议,他觉得这个事情再解决不好,那么他的这颗脑袋就真的保不住了。

“赶紧去召军机大臣前来议事,赫敏,你好好下去反思一下,看看自己这个奴才还做不做得了。”

天津城中,淮海军排着整齐的四列纵队,正在有序地入城。

刘锦文的办事效率很高,回到城内的之后,立刻把城内的士绅富商巨贾都组织了起来。

大家本来都没了主心骨,淮军要是进城了,把他们全都给抄了都有可能。现在刘锦文竟然和淮海军牵上了线,这让大家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刘锦文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凑银子,这些人记吃不记打,不让他们出点血,便宜他们了。

于是很快刘锦文就凑齐了一百万两白银,这个数目对于天津这么多富商士绅来说真的不算太多。

银子送上去了,刘锦文才告诉他们要成立管委会,由天津人管理天津的消息。大家都以为这是刘锦文用银子争取到的。所以,很快这个管委会就被组织起来。

刘锦文的铺兵也被拉了出来,配合着淮海军进城的先头部队维持城内的治安。

管委会的安民告示也贴了出去,从今天开始他刘锦文就是这个天津城的话事人了。

接下来的入城仪式,就是让天津百姓还有那些士绅富商看看淮海军的军容、军威。

首先进城的是三个步兵团,步兵团的骑兵连骑着高头大马在前面带路,后面的步兵扛着步枪,踏着整齐的步伐,跟在后面。

淮海军的士兵雄赳赳、气昂昂,让天津的士绅百姓眼前一亮。大家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军容整齐的军队。无论是朝廷的官兵还是长毛的匪兵,看起来都是跟叫花子一样。

除了皇城的守卫,没人愿意花钱给士兵整一身帅气的行头,有这钱还不如去买火枪、火炮呢。

淮海军的装备也跟别人的不一样,全部都是一样的步枪,上面套着明晃晃的刺刀。

从前往后看去,如林一般。

最后进城的是炮兵,短管的50毫米榴弹炮,长管的75毫米加农炮,大炮都安装在两个轮子的炮车上,每门大炮都由两匹驮马拉着前进,炮兵则跟在炮车的两侧,排成两列纵队前进。

城内的士绅商人看了之后,无不为之镇服。再想想刚才李知府在城楼上那一番大放厥词是多么的可笑。

这样的军队,这样的装备就是有十万清军或者十万长毛也打不过。

淮海军进城之后直接穿城而过,在天津城北扎营,并没有留在天津城内。

天津的士绅商人都颇为意外。百姓都是竞相称好,还真没见过这样的军队,真真切切地是秋毫无犯啊

这支淮海军对城内唯一的影响就是抓走了知府和县令,另外就是穿城而过,让打家大开了眼界。

那些用驮马拉着的火炮,虽然看起来没有朝廷的火炮大,但是那表面光滑的炮管一看就比朝廷那种表面坑坑洼洼,笨重无比的火炮好用。

商人们在幻想要是有这样一只军队保护天津城,既然让自己的多交一倍的税,那也愿意啊。

随着大军通过,刘锦文才算是见识到了淮海军的实力。

他的那三千铺兵,也许人家有个几百人就灭了。刘锦文看得比较仔细,那些士兵身上背着的步枪,自己以前从未见过。那些轻巧的火炮也是见所未见。

这说明董书恒的有自己的武器来源渠道。想起董书恒提过要派人帮助自己训练那三千铺兵。

刘锦文在心中盘算着怎么着也要找董书恒买一批装备。要是能够按照淮海军这样把自己那三千人武装起来,那么即使没有淮海军照着他,他也不怕朝廷来找自己秋后算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16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