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〇五章 夷播海(五千大章求票!)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这些民族英雄,是华夏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的脊梁。

董书恒希望他们能够永远活在每一个华夏人的心中。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英雄,那么这个民族就是没有希望的。

董书恒希望如果哪天有人数典忘祖,忘却这些英雄,甚至是侮辱这些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雄,那么每一个有血性的华夏人都能够站出来谴责他,唾弃他。

将那些人永远地钉在耻辱柱上,让那些人的灵魂都不得安生。

从华夏的历史能够看出,华夏算是民族主义精神以及国家意识觉醒比较早的地区。

这与华夏本身就是一个文明的诞生地有关系。

现在的世界上还有很多的地区都没有国家或者民族意识,那里的人民被其他国家民族奴役、殖民,或者是处在无秩序的状态之中。

直到二十世纪,民族主义思想才在全世界觉醒。那时候开启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民族独立运动。

后世国家的边界也是在那个时候渐渐固化下来。

所以董书恒在尽自己最大努力扩大的华夏的版图,拓展华人的生存空间。因为他知道现在是最后的机会了。

华夏的历史上版图主体变化不大,但是外延空间一直在变换不定的状态中。

王朝强盛之时,华夏的版图就变大,王朝动乱之时华夏的版图就缩水。

董书恒知道,再过百年,就是华夏再次强盛了,那时候华夏的版图也没办法再次扩充了。

那个时候的世界秩序已经建立了起来。到时候想要重新占领一块领土将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到了沪上之后,董书恒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参加沪上工商业界组织的茶话会。

第二件事情就是为沪上证券交易所的开张剪彩。

这是董书恒北上之后,也是华夏建立起来之后第一次与这些沪上的商人见面。

这里聚集的商人差不多是华夏的商业界的所有精英。他们代表着华夏的一个新崛起的重要阶层。

华夏的工商业阶层很多其实就是脱胎于原来的士绅地主阶层。他们算是这些人中的开明者。

实际上在华夏,工商业阶层和士绅地主阶层从来都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他们之间是不断地相互转化融合的。

有些开明的士绅、地主不再将专注力放在土地上,而去投资回报率更好的工商业。

也有些商人赚了大钱之后,选择拿钱去买地,成为了地主。

这就是现实中的情况,华夏的阶层并没有那么的固化。因为华夏的阶层没有宗教或者贵族制度的束缚。

当前的很多地方都和华夏不同。比如印度,他们的阶层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天赋以及努力,更多的是受到种姓制度的约束。

欧洲也是这样,按照姓氏划分的血统还对阶层产生着重要影响。

这种相对自由的阶层转换为华夏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动力。也是华夏发展的先天优势。

在招待会上,董书恒发表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演讲。

一个政治家必备的一项技能就是演讲,演讲真的很重要。

尤其是在你希望自己所带领的民众去做好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场好的演讲往往能够让他们充满士气。

在很多时候,一个领袖如果不会演讲,不会调动手下的情绪,基本上这人就不是一个好的领袖。

董书恒以前看过很多的演讲。在后世的历史上很多政客都是靠自己的口才起家的。尤其是华夏隔着太平洋的那个喜欢夸夸其谈的邻居。

相比起来,华夏的政治家们则比较务实一些,他们顶多会写上几首大气磅礴的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当然,演讲也是他们的特长,但是他们不会随时随地的拿出这个本领出来做秀。

董书恒今天面对的是一群华夏最精明的商人,所以他准备学人家的夸夸其谈,商人们可能更喜欢好听的设想,远大的规划。

“诸位,华夏现在正处在一条新的起跑线线上。”东书恒开场说道。

“从头开始,每个人都有机会,都有无限的可能。”

“一个工业文明的世界正在崛起。世界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快到变的面目全非。”

“我们华夏以往积累了几千年的文化学识都无法来解释现在的世界。”

“一个火车头可以拉动成百上千吨的货物在钢铁制成的轨道的上行驶。汉唐之时要是有这样的机器,就不会因为距离西域太远而最后丢掉那好不容易开辟出来的疆土。”

“一根电线,可以让我们和千万里之外的人实时地交流信息。如果有这样的东西,历朝历代再也不会因为信息闭塞而出现边疆割据的现象。商人们也不会因为信息不通,而承受巨大的风险。”

“以后这根电线上看不见的电还能够为我们推动机器的运转,点亮一种特质的灯为我们照明,甚至是帮我们加热食物,帮我们驱动车辆,如此等等我们想得到和想不到的事情。”

“各位,我可以保证,未来十年,一定是华夏最精彩的十年,你将会见到无数新奇的东西产生,每一样都改变我们的生活。”

“有一种车子,它能够在城市中间穿梭,上面一次可以坐上上百人,人们可以乘坐它快速地去更远的地方工作、办事,而不需要步行或者骑车。这种车子会让我们的城市变得巨大。甚至会出现上千万人的大城市。”

“以后的各位会有自己的车子,不需要牛马人力,这种车子使用一种比蒸汽机更小的发动机驱动,只要加满了燃油就能够去很远的地方。”

“以后会有电力驱动的东西可在夏天制造冷气,在冬天制造暖气,我们的生活可以不受天气的干扰。”

“以后,诸位只要在家中就可以用电话完成自己的大部分工作。你只要拨一个电话就能找到你想找的任何人,然后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千里眼、顺风耳、搬山蹈海,飞天入地,这些神话中的事情都会出现。”

“诸位,在这个时代,商人将成为社会的精英,因为我刚才所说的那些神奇的东西要想实现都离不开工商业。”

“商人不仅仅为自己创造财富,同时也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有人说商人唯利是图,那是他们不了解商人。而且我们现在的商人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人。我称之为工商从业者。生产和销售流通渐渐融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工商业。”

“生产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流通让生产的价值最大化。大家制造的每一个纱锭,挖出的每一块矿石,生产的每一个工具,种出的每一粒粮食都在增加华夏的财富。”

“诸位,华夏不会追问你为华夏做了什么。但是大家心中都要有一杆秤,华夏为你做了什么,我们又为她做了什么。”

“没有一个强大的华夏,我们又会变成什么样”

董书恒今天的演讲对于很多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

商人的身份在华夏历史上一直比较尴尬。他们的成为文人笔下唯利是图之辈。

明明很多商人的产业就是那些文人士大夫的,但是他们对外不会承认。他们一般都是将产业交给奴辈也就是家奴来经营。

回过头来,他们就视经商为下贱之事,经商之人都是唯利是图的小人。

儒家文化发展到后期之后,越来越极端化,越来越片面。

不然以华夏的发展进程,早就已经更进一步。当然华夏没有突破也跟那个时候相对安定的地缘关系有关。

所以直到列强崛起,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华夏的国门。华夏才得以迈出那一步。文人士大夫们才开始梦醒反思自己。

接下来证券交易所开业剪彩就没什么可说的。这件事情已经酝酿了很久,在没开业之前,几家被指定的华夏商业银行就已经开始为客户提供开户的服务。

仅仅几天时间,开户的账户就达到了三万个,看起来不多,但是要直到账户的最低要求都要1000华元以上,按照购买力可以比得上后世几十万了。

要知道,肯定还有很多保守的人在观望。等到看到别人赚钱了。

这部分保守的人到时候肯定会进想要进入,他们将成为第一批接盘侠。

可以预见,很快股票会迎来开盘后的暴涨期。因为大部分人是本着长期投资去的,而这些观望的人又想进入,那么这种状态,肯定会促使股票的暴涨。

就像打新股一般,这第一批买股票的人就像是打到了优质的新股。

坦克一共凑了七千华元,他选了三只国属企业的股票,然后签订了预购合同。

因为现在预购的金额已经超过了股票的发行量。所以证券交易所在发售的时候会按照申购金额打折配给。

也就是说坦克的这七千元并不能全部都买到股票。

本来是可以抽签的,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下抽签的话,客户可不一定会认同的。谁知道你有没有暗箱操作呢

所以,交易所索性就按照申购的金额平均分配。当然如果哪只股票申购的人少的话,那么中签率也就要高一些。

这个消息没有让大家沮丧,反而让大家兴奋。有点类似与饥饿营销的效果,买到的人觉得自己就赚到了。

董书恒没有急着离开沪上,他在豫园住了下来想看一下最初几天的股票交易情况。

此时的夷播海之畔,北上的王从志第一师和闫丰的第十路向北推进。

沙俄人在夷播海的东北面,沿着华夏的边界线建立的堡垒封锁线,在华夏的军队面前再也不是固若金汤。

他们能够挡住清军、挡住落后的游牧部落,但是在面对拥有更多火炮的华夏军队的时候,这些堡垒纷纷被拔除。

夷播海东北方两百公里外,阿亚古兹堡垒。

王从志的一师刚刚占领了这里。沙俄的这些堡垒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针对清国的骑兵以及哈萨克人的骑兵,不能说不坚固。

清国的老式火炮,这种堡垒是不怕的,因为堡垒之上也有火炮。

而且,堡垒上面的火炮有堡垒的防护。所以在敌人的火炮没有击毁堡垒之前,堡垒上面的火炮一定能够击毁敌人的火炮。

沙俄通过这种方式入侵哈萨克草原,无望而不利。

沙俄侵略的速度就取决于其堡垒修建的速度。要不是沙俄也缺少人力,不然沙俄对东方的入侵的速度将会更快。

早在一百多年前沙俄就开始使用这套战术,从西西伯利亚一路向南入侵。

曾经欺负沙俄的游牧部落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沙俄的臣民。实在是不得不佩服这个民族的领土扩张的能力。

与他们的做邻居也算是华夏的不幸。

可是,这一世,碰到了董书恒,沙俄人在东方为所欲为的好日子到头了。

一师一路打过来,几乎没有哪个沙俄的堡垒是主动投降的。

等到复兴军攻进堡垒之后,堡垒之中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

王从志他们的炮弹补给又断档了。

就在两天前王从志已经派出了一个团去夷播海北边的巴北码头接收补给,可是现在还没回来,应该是送补给的船队还没有到。

王从志已经尽量节约弹药了。他清楚物资从东方运到西域要花费多大的功夫。

有些地势平坦的堡垒。一师都没有怎么使用火炮,而是用上了复兴军以前常用的掘壕前进战术。

也就是让士兵通过挖掘“s”的战壕,将进攻距离拉近到迫击炮的射程之内,然后使用迫击炮先对堡垒的内部进行破坏。

然后通过在战壕中对堡垒射击,掩护进攻的士兵。

沙俄的堡垒通常都不大,周长一般也就在百米左右。

所以迫击炮对他们的杀伤还是很强的。有时候炮弹会引燃堡垒内地的易然物。

其中一个堡垒就是应为易燃物引燃了堡垒内的军火库,结果直接就把那个堡垒给从内部爆破了。

那次走了狗屎运,一师没有浪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那里。

弹药补给的问题,总后勤部已经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伊犁建造一座兵工厂,这样就可以就近生产弹药。

要是在满清时期,这样的方案肯定会被高层否决。因为这样的边疆重镇如果是有粮又有枪,那么今后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一个地方割据势力。

董书恒并不担心这一点。他相信自己设计的制度以及一个蒸蒸日上的华夏,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最后董书恒还是决定在伊犁建造一个弹药厂以及一个小型的兵工厂。

弹药厂很齐整,但是这个兵工厂并不大,主要负责生产枪械的备用件以及对枪械、火炮维修保养。

八月底,左季高也等到了他的造船厂班底,就跟云南的永昌造船厂一般,伊犁造船厂也生产标准型炮艇以及蒸汽拖船。

随着造船队伍而来的还有蒸汽机等配件。

造船用的木材在伊犁就有很多储备。

很快左季高就有了一支可以支援前线的运输船队。夷播海的周围成了复兴军在中亚地区的补给基地。

南面的第十一、十二师,北边的第一、第十八师都是从这里获得补给。

巴南码头和巴北码头因为作为物资的临时中专基地,分别由两个守备团守卫,同时还配备几个民兵团,在周围进行开发建设。

同时,左季高还将在这里开发钾盐矿,这个新成立的矿业公司将挂在西域都护府的名下,为西域增加了一个财源。

今天王从志他们攻打的这个堡垒是额尔齐斯河南面的最大的一个堡垒。

在攻击这个堡垒的时候,复兴军付出了上百人的伤亡,而城内的沙俄守军也就只有五百多人而已。

沙俄军队的抵抗非常的激烈,他们会在炮击的时候先躲进地窖,然后等复兴军杀进去时突然冲出来和复兴军肉搏。

站在堡垒内的一片废墟之中,王从志嗅着空气中的硝烟以及血腥味,看着面前满是疲惫的士兵。忍不住开口问道:“弟兄们,你们累不累”

“不累。”虽然喉咙都已经沙哑,大家还是努力地喊出来。

一师的兵都是从苏北带出来的老兵,他们都是好样的。

自从沙俄入侵伊犁,他们出征之后的几个月,士兵们基本多没有停下来过。

他们先是干翻了五万沙俄和哈萨克人联军,然后一路北上,沿着干旱的沙漠地带征战。

沙漠行军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白天的时候士兵要承受烈日的灼烧,晚上却要忍受寒风的侵袭。

一路上虽然靠近夷播海,但是水源的补给却是他们的大难题。

大部分沙俄堡垒都建在绿洲之上,复兴军有时候要攻下堡垒才能获得水源。

“大家再坚持一下,接下来就是额尔齐斯河,打过了额尔齐斯河,我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大家要记住,我们是第一师,是复兴军的精锐陆军一师,最难打的仗就应该交给我们一师。”

正当王从志正在给大家打气的时候,一名传令兵前来报告:“师长,我们的补给来了。”

王从志举起望远镜,南边出现了一支巨大的驼队。

ps:到十月下旬了,独孤君前天升v3了,感谢大家支持,这本书结束时不知道能否上5。再求一波月票、推荐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84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