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三三章 兵至京城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林凤祥能够猜出胜宝的想法,所以他必须跟胜宝抢时间,他留下了5000兵马驻守廊坊,拦截胜宝。

这支兵马由李开芳率领,他必须要在此处阻击胜宝两天时间,让林凤祥能够挺进到北京的外围。

“老李,时间到了,你一定要想办法突围道通州跟我们汇合。”林凤祥认真地交代到。

这次留下来担任阻击任务非常的危险,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本来林凤祥并不想让刘开芳留下,自己的这个老兄弟打仗勇猛,但是太过刚烈,林凤祥担心到了最后的时刻,李开芳会选择玉石俱焚。

不过,除了李开芳,没人能够镇得住留下的圣兵。

殿后的军队,士气非常的重要。而自己这边恰恰只有李开芳能够起到提升士气的作用。因为李开芳和他是北伐军的两名主要将领。

李开芳在廊坊使用了太平军常用的方法男女分馆。

由于时间紧张,李开芳把所有的男丁集中起来,他们的家眷被看管起来,实际上是作为人质。这样李开芳就有了几万守城壮丁。

然后把这些男丁分成小队夹杂在太平军中守城。

廊坊是进京的必经道路。当胜保赶到廊坊之后碰到了李开芳这只拦路虎。大战一触即发,胜保如果绕路进京的话,必将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身后放着李开芳这只大军也不安全。

盘算来,盘算去还是要把这只拦路虎给拿下。

时间紧迫,胜保的打法跟太平军的很像,就是不要命地对着一个点猛杀猛打。

其实,胜保最好是等后面的步兵都上来再进攻,但是他没那个时间啊,只能边打边等。

廊坊的攻防战打的非常的惨烈,胜保也是拼了,与其自己被朝廷治罪,不如让手下的士兵跟太平军拼命。

另外一边,林凤祥率领着三万多大军一路向北杀去,直奔运河重点的通州。

通州在京城的东面,正对着北京的东安门,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也是进京物资的重要中转站。从通州再往西四五十里地就是北京城了。

当太平军打到廊坊的时候,整个北京城就像遭遇十二级地震一般。

许多人想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兵至京城时的情景。

咸丰帝呆坐在自己的龙椅上,计划是他制定的,可是现实却没有向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

整个大清的叛贼好像地鼠一般,一会儿冒出来一个,而且现在都是围着京城的周边冒出来。

他现在是没辙了,只能指望手下的大臣们。

“皇上,胜保剿匪不力,让发匪北窜,请陛下下旨将其拿办。”一名御史出列说道,这个时候,沉默显然是不行的了,作为嘴炮党的御史必须率先出来刷一波存在。

“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如何能够治领兵大将的罪呢让谁去跟发匪作战陛下,依臣之见,可以派人申斥胜保,允其戴罪立功。然后调集兵马全力保护京城安全才是。”

这事军机大臣杜翰出列说道。

“杜爱卿所言甚是。恭亲王,朕命你组织京城的旗丁上城防守。所有在册的八旗兵丁全部都要上城,朝廷养了他们这么多年,也该是他们出力的时候了。”咸丰帝看向在一边低头不语的恭亲王说道。

这个六弟不是自称有才吗那这次就给你点担子。

恭亲王出列应诺。心里面早已经骂开了:“现在八旗兵丁那里还有点兵丁的样子啊。让自己去组织他们,光是那些八旗老娘们儿的口水都能够把自己淹死了。这纯粹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嘛”

不过吐槽归吐槽,在这个当口,恭亲王也不敢表现出来。只能够默默地吃了这个哑巴亏。

“陛下,臣觉得应该急令僧格林沁率军直接回京城,与胜保部前后夹击太平军。”瑞麟说道。

“嗯,准奏,传旨给僧格林沁,让他火速赶往京城东门外布防。众位卿家还有什么建议。”

“陛下,京中现在尚有几万流民,城外更是有流民十几万。这些人容易被发匪蛊惑,还望陛下能够下旨将其集中收容管理,筹措物资进行接济。”户部尚书孙瑞珍出列建议道,他这些天被钱粮的事情弄得心灰意冷。

所以就索性站出来把这个敏感的事情说出来,到时候哪怕是被罢官了也无所谓。

咸丰帝沉吟了一会儿,底下的其他官员没有一个站出来就此发表意见。因为这个问题接下来就是钱粮的问题,所以大家都在极力规避。

“既然孙爱卿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孙爱卿可有解决之策”咸丰又把问题抛给了孙瑞珍。

孙瑞珍心想,你这个皇帝也太不负责任了,事情还不都是你搞出来的要不去查抄淮海公司,京城的物资供应就不会出现短缺,自然也就没有现在一档子事情。说不定长毛也不会打到京城来。

现在事情闹大了,又想起手下的大臣了。这是典型的甩锅行为啊。

孙瑞珍反正是抱着辞官归田的打算了,难得的光棍一回:“陛下,要想解决当前的流民危机,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由京城王公大臣、大户筹集粮食救济百姓;第二就是下旨撤销对淮海公司的调查,让淮海公司恢复为京城送粮,现在只有他们手中有粮食,而且有能力送到京城里来。”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当即有人义愤填膺地站出来指责道:“孙瑞珍,你竟然为淮海军这种叛贼张目,原来你就是那个淮海军在朝中的内应。”

“孙瑞珍,你勾结叛匪,请皇上将他拿下问罪。”

孙瑞珍也是在朝中浸淫多年,这种嘴脸看的多了。这些人哪里是针对自己所说的第二条关于淮海公司的建议。

其实是因为自己讲出的第一条由各家筹集粮食救济百姓的提议。京城现在物资短缺到这种地步,也没见哪个王公大臣拿出粮食来救济百姓。

北京城外的农庄全部掌握在这些人的手中,只有他们的手中有粮食,可是这些人自私自利,目光短浅。

孙瑞珍想到明史上面关于李自成打到北京城外时的记载。那时皇亲国戚跟现在王公大臣们的嘴脸大概是一个样子的吧。

只见孙瑞珍缓缓地将自己的顶戴花翎,摘了下来,放在身侧的御道上,跪下行礼道:“请陛下治罪”

咸丰身为帝王如何不明白底下这一出戏。但是他现在还不好下决断,因为江苏吉尔杭阿的消息还没传来。

按理说,按照计划实行的话,应该有结果了,前几天倒是传回了董书恒被炸死的密报,但是却没有后续的消息了。

从刚才王公大臣那一波表演来看,从他们的手中抢食显然是行不通的。

“孙爱卿还请起身,朕不会因言治罪,况且孙爱卿的忠心,朕是清楚的。”说着给边上的太监使了个眼色,立即有太监将孙瑞珍给扶了起来。

“传旨,令顺天府、内务府收拢城内流民。从内库支取一部分的存粮,先行救济。等城外的长毛散去,再遣返原籍。”咸丰说道。他没提城外的流民,那数量太多了,现在朝廷也没有精力去管。

大朝会上都是扯皮,决定不了什么事情。朝会散去之后,咸丰把几位军机大臣都留了下来。

问题终归要解决。回到内书房后,咸丰准备换身便服。这个时候赫敏突然出现。

“皇上,奴才该死,差没有办好,那个董书恒没死。”

“什么没死你是怎么保证的”这个消息对咸丰来说比太平军打到京城还要坏。

“皇上,都是奴才办事不利,不知为何,那个董书恒只是受了伤,这几天一直没有出现,底下办差的小的们就以为他死了。当时马车确实被炸的粉碎,为此我们还死了一个密探。”赫敏没有求饶,他知道自己这位主子的性子。

自己主动认罪还有一线生机,要是求饶的话,估计会必死无疑。

“那吉尔杭阿呢他又怎么样怎么没消息。”

“我们的人也联系不上他了,当初跟在他身边的人也都失联了。”赫敏禀报道。

咸丰向后退了几步,跌坐在榻上。

完了,一切都完了,江苏的谋划是一切的前提。现在那边失败了,所以一切都结束了。

董书恒没死,他会怎么做呢要是他跟太平军联合起来造反,自己顶得住吗

西边的湘军楚军被太平军挡住,暂时指望不上。整个北方已经无兵可用了,如果淮海军北上,那么怎么办

咸丰现在已经到了要考虑大清江山存续的地步了。

“让军机大臣们等一等,我一会儿再过去。”咸丰对着留在外间的太监说道。

“赫敏,淮海军现在有什么动静”咸丰问道。

“淮海军现在好像在向安徽和江西进军,对外说是要剿匪。”赫敏说道,淮海军的这些动作都是大张旗鼓地进行,很容易就能够探查到。

“没有进入河南、山东北上”咸丰追问道。

“没有,淮海军的主力现在都在徐州和天京周边,如果有大的变动我们还是能够探查到的。”赫敏说道。

当然,赫敏又犯了一个错误,他忽略了淮海军是有水师的,当然以他们的眼界还考虑不到海上的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27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