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七八章 太平军的新动向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随着船队渐行渐远。

指宿的海岸渐渐模糊

视野被蓝色的海填满。

偶尔有白色的海鸟从这蓝色的背景上一闪而过。

仿佛在蓝色的画布上留下一条白线。

又瞬间消失

齐彬在心中默默地跟自己的故乡告别。这里有他太多的回忆,有他热爱的百姓,有他讨厌的家族,有他曾经的奋斗过的痕迹。

他想以这片海为纸,以他的心为笔,以心头血为墨,写下一首诗篇,告别他曾经的一切,包括他的姓氏。

以后他的姓名就叫齐彬,以齐为姓,以彬为名。他要用自己的新名字,在中国开启新的生活。他要亲眼看看那个打败自己的年轻人,他能做到什么地步。

对董书恒的那个大华夏圈的论述,齐彬非常的感兴趣,也许能进去这个圈子是是日本改变自己命运的契机。

几千年了,日本人在这几座岛上,与自然斗,与自己人斗,仿佛走不出这个怪圈。

齐兴重新掌权之后,将齐彬原来做出的改革全部抹除掉。在外面与幕府修好,在内修养生息,不再供养一支强军。

为了支付给淮海军的赔偿,萨摩藩大量向商人举借外债,加上修养生息的政策,萨摩藩现在根本就没有能力再去做什么事情。

就连萨摩藩被俘虏的士兵,岛津齐兴都没有出钱赎回来。

一方面没钱,另一方面齐兴觉得这些人都是忠于齐彬的,赎回来也是安全隐患。

这两万多俘虏这次全部被鲍有志带到了远东。他们会先在那里劳动改造,投入到远东的建设当中。

由于岛津齐兴的行为让人寒心,这些俘虏对萨摩藩渐渐疏远。最后纷纷加入淮海军,成为淮海军手下一支极为凶悍的日本军团。

离开日本后,舰队继续南下,在那霸做了短暂的停留。

放心不下那霸的建设,董书恒特地又找了张文汉做了一番深谈。

“文汉,你一定要把握好一点,那霸乃至琉球都是华夏的一部分。”

“今后,这里将是开放的前沿,要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包容世界的各种文化。但是这里的百姓现在却没有什么文化基础,因此很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侵蚀。”

“你在做好那霸的经济建设的同时,不能忘记教化民众,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要让他们心向华夏,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忠于谁”

“一个孩子他可以不成才,但是他至少要热爱祖国。相反你要是培养出一个天才,完了他跑去投靠洋人,反过来帮助人家来侵略我们华夏。那样的话还不如不培养呢”董书恒说着显然想到了什么,眼中流露出一抹愤恨之色。

“是,总统,文汉一定注意这一点,做好民众的教化工作。”

“另外,关于外国人传教,不能禁止,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

“外国人可以在那霸建立教堂,但是不同教派之间要相互尊重,我们这里遵行的是宗教自由政策,这一点可以写进那霸的法律,这样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到那霸来。”

“外国牧师、教士只能对本国人服务,要想向琉球的华夏人传教必须要由华夏人进行,这些传教的华夏人可以由他们培养,但是必须由我们统一管理。”

最后董书恒再次提醒张文汉要注重工程的质量,要留足可规划的空间。

今后的那霸可能要容纳几百万的人口。不要等到时候城市没了扩建的空间或者说下水道太狭窄要重新建设。

另外要先把学校建造出来。董书恒明确告诉他,那霸的学校没建好之前,市政厅绝对不允许开建。另外,市政厅的建设规模不能够超过学校。

董书恒准备把这一条定位淮海军各级政府都要遵守的规矩,那就是军政府的办公用房绝对不能超过当地最大的学校的规模。

“张文汉,我希望下次到那霸来,在城内第一眼看到的地标建筑就是那霸的学校。”董书恒严肃地说道。

“是,总统,文汉明白您的意思。”

张文汉明白,董书恒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工业化和教育工作。

董书恒在各种会议上都会跟他们强调知识就是力量,而学校就是传播、发展知识的地方。

另外董书恒还一直告诉大家工业化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工业化代表着科技前进的方向,淮海军上下都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化建设。

董书恒在琉球逗留了一天,正好放尚泰王回去见见他的姐姐尚云公主。

这些天在船上,尚泰王基本上被关在船上读书,很少出去。董书恒也没时间教他什么知识,只是督促他看书,并且给他列了书单。偶尔有空的时候帮他解解惑。

仅仅在与萨摩使者谈判的时候,让他出来做了一次人证。

就这一次,着实让这个孩子爽翻了,看着那个萨摩使者被自己怼得哑口无言,尚泰的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琉球王宫之中,尚泰王眉飞色舞地给他的姐姐描述着自己出海以后的见闻,着重讲了他怒斥萨摩使者那一段。

看着弟弟兴奋的样子,尚云公主心里也非常开心。

跟在董书恒的身后,尚泰王的气度格局好像比以前更加开阔了。

尚泰王自然还要接见一下手下的大臣。

蔡冒现在奉命组建琉球国防军,将原来的兵马裁汰老弱,又在琉球各族居民中招募青壮。由淮海军的教官负责训练。部队的编制也完全仿照淮海军的编制。

琉球国防军的武器装备也会跟淮海军购买。

当然,淮海军可不会将他们最新的装备给仆从军。

不过也会给他们配上民兵使用的前装线膛枪,这在当前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此时好多国家,包括俄国人都还在使用滑膛枪呢。

这次俄国人在西边会在装备了米涅步枪的英法联军手中吃一个大亏。因而开始重视线膛枪的使用。

以前线膛枪只在线列步兵中少量装备,直到拿破仑发明了散兵战术,线膛枪的装备才逐渐增多。米涅步枪的发明则是把这一战术发展到了极致。

淮海军比现在大部分的步兵还要更进一步,他们已经基本上抛弃了线列步兵战术,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散兵战术。

在琉球逗留了一天之后,主力舰队再次踏上征程,直接向着海门港驶去。

董书恒这次出来的时间已经不短了,这次回去估计又要积压大量的事情。

最让他担心的太平军竟然没有什么动静,尤其是在与淮海军接壤的漫长防线上,一点小动作都没有。

在西线倒是做出了一些动作。

3月份的时候太平军石达开部突然率军杀入湖北,于3月22日攻破屯于黄州堵城的湖广总督吴文镕大营,毙吴文镕。16日杀到汉口、汉阳。

不过却遭到了左宗棠所建鄂军的伏击,伤亡惨重,遂退回黄州。

左宗棠自从上次从扬州回去之后,在武汉得到张亮基的支持,组建了鄂军。

鄂军共有陆师和水师两部,陆师兵员全部都是湖北的贫苦百姓,左宗棠招军只收佃户子弟和无地山民。

这些人都是赤贫者,进入鄂军之后就可以通过饷银让一家老小免于饿死,所以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身份,加上丰厚的战死抚恤制度,让这些人作战勇猛,悍不畏死。

水师人员大都是江上的渔民以及船工,他们的生活也是极为艰苦,这些人在江上为生,对长江的水道极为熟悉。

左宗棠又从淮海军手中接收了许多经过改造的舢板,每船装有小炮三五门,远远强于太平军的舢板。

从兵员素质上来说,这是一支淳朴的队伍。楚军所使用的武器基本上都是从淮海军进口而来。步兵全部装备前装滑膛燧发枪,而且都是淮海军出产的精品。不像清军和太平军用的那种动不动就会炸膛。

用工业车床作出来的燧发枪要比手工捶打出来的燧发枪质量上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正是有了这样的装备,勤奋的训练,再加上左宗棠给出的充足的饷银,新出世的鄂军才能够面对太平军的精锐初战告捷。

张亮基这个老东家对左宗棠可谓是言听计从。张亮基知道自己的实务能力不足,他也知道左宗棠是个大才,不然也不会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现在湖北的政务基本上是左宗棠说了算。

利用这个权利,左宗棠让张亮基举荐了一批基层官员。这些人大多是左宗棠在湖南的至交好友。有一部份人已经被左宗棠发展了进了复兴会。

左宗棠本就是复兴会的元老之一,那次密谈之后,为了迷惑朝廷,也为了让复兴会的力量能够分散发展,左宗棠到湖北另行发展一支队伍,与淮海军东西呼应。

尤其是淮海军已经与朝廷公然翻脸。左宗棠的那支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朝廷为了平衡董书恒甚至于会扶持左宗棠这样的地方武装。给左宗棠更大的发展机会。

现在曾国藩还在丁忧之中,湘军一盘散沙,左宗棠正利用他手中的权力,以及张亮基以前在湘军的人脉,不断地挖湘军的墙角。

反正现在他的鄂军还处在扩张期,需要大量的人。而且他现在手中要枪有枪,要钱有钱。

淮海军敞开了为他供应燧发枪,湖北的士绅被太平军祸害惨了,也是敞开了为他供应钱粮。

这次打败太平军精锐之后,一下子让鄂军名声大躁。

咸丰帝一听,高兴坏了。他立即破格提拔左宗棠为湖北巡抚,张亮基为湖广总督,去掉署理二字,同时不在担任湖北巡抚。

清廷现在就需要一个能够和淮海军分庭抗礼的地方武装。而且这个左宗权是举人出身,身份上比董书恒可靠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68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