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八六章 汽油弹(求票,求推荐!)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正是与董书恒的谈话让郑惠恭开了眼界,要不然他还真不一定同意儿子去学技术呢

普通人的眼中,搞技术的人也还在工匠的范畴。

提到工匠,大家的心中多少都有些歧视。千百年来工匠早就被打进了下九流。

不过自从淮海军成立以来,这种固有的观念早已渐渐被打破。

在华夏,搞技术的不仅仅薪酬待遇高。而且社会地位也在拔高。

董书恒将工匠的技术等级和官员的行政等级挂钩。虽然只能算是非领导职务,但是也算是官级了。这样搞技术的人也可以在官员面前抬起头来。

另外,董书恒还要求人事部门在一些岗位提拔专业的技术人员。

他对人事部门提的要求就是“不能让外行的人指挥内行的人”。在一些专业的技术部门,主官必须要是懂技术的。

实际上,董书恒这么安排也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当出现了技术上的问题时。

主官就不能以自己不动技术为理由,再将责任推给底下的人。

主官负责制,在华夏的官府通行。

董书恒告诉手下的官员,做多大官就要担多大的责任,没有这份担当的人趁早下去做个小办事员。

结束了海州的行程,董书恒对徐州市的建设很满意。成为一个大直辖市,整合了苏北的资源之后,徐州的未来必将更加的辉煌。

后世的徐州在矿产资源枯竭之后,逐渐的变得没落,一方面跟其企业转型没有跟上有关系,同时还是受到了地域的限制。

现在的大徐州整合了苏北的资源,不仅有徐州的矿产,还有海州优良的港口,甚至有后世盐城北部以及宿迁的大片土地和人口资源。

这里逐渐形成了以徐州为中心的一个制造业的中心。而且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各种关系民生的轻工业的发展也没有落下。

毕竟有海州优良的港口,这里的原材料进口以及商品的输出都极为方便。

海州港离着朝鲜王国和日本地区的距离都不是很远,还是有很强的区位优势的。

离开了海州,董书恒继续乘坐火车沿着黄海之滨南下。原本盐城地区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已经重新划分为东台府,不过府的行在却转到了大丰新城。

这也让这座新兴的城池更加焕发出活力。

大丰这座城完全是淮海军当初在一片荒地上建造起来的。

看不到一点点的古代城池的痕迹。

城市没有城墙,城市的中心是一个转盘型的大广场,广场中间是一座雕塑。雕塑很简单就是一个煮盐的大灶。

雕塑底座的石壁上雕刻着大幅的壁画,其中第一幅反应的是董书恒在盐丁中招募团练,第二幅是当时的淮海团练出征时的场景。

整个壁画,大概反应了复兴军成军之时的经过。

广场上还有董书恒当时在城市奠基之时所栽种的雪松。

沿着这个大转盘向四周延伸出了九条道路,整个城市呈现般的形状。

外围的街道呈现圆形一圈套着一圈,假如要是乘坐热气球到空中,一定会为这座城市的外形所折服。

靠近转盘的一圈是政府的办公大楼以及一些大的商铺,还有银行邮局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一圈的建筑基本山都是楼房,建筑比较高大。

接下来就是一个个居民区,有独门独院的小别墅,也有联排的公寓。

整个城市最为豪华的学校坐落在居民区之间,学校的设计仿照后世,三层的教学楼错落有致,宽敞的操场中间竖着一根高高的旗杆,鲜艳的红底金龙旗随风飘荡。

董书恒在东台府总长的带领下在这座城市逛了一下。这座城市可能是在华夏最接近后世的城市了。城市的街道上有专门栽种的绿化设施,街道下面有完善的排水设施。

这座城市也是归化的外国人居住得最集中的城市。他们大都在工业区工作,居住在大丰城。

所以在城郊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教堂,有天主教的,也有基督教的,甚至还有犹太教的。

在城市中逛了一圈,董书恒就跟东台府的官员作别。

他自己带着随员来到了大丰的工业园区。

工业区的面积最近半年并没有扩大,半年之中,很多原来淮海公司的企业都变成了国属企业。

可以说这里就是华夏国属企业的发源地。大量的人员从这里抽调出去。然后剩下的人组成了新的管理层。紧接着,又有大量的新人补充了进来。

所以整个工业区,没有扩大,倒是也没有缩小。

介于现在华夏的产能奇缺,所以政府还不会自费武功,转移出去的只是工厂培养的人才,而不是工厂的产能。

董书恒按照老路线,绕过了外围的那些纱厂、纺织厂、食品厂、被服厂等轻工业工厂,直接去了军工厂。

军工厂的老厂长耿嘉已经调到新京滦州去组建北方军工总厂。现在的厂长是吉延中,也是兵工厂的老技术人员。

兵工厂的厂长无一例外都是搞技术出身的。他们不要去考虑销售的事情,只要不断地研发新的军工技术,不断地提升生产效率就好。

华夏现在的军工还处在紧缺的状态中,不说新式的武器了,就是最基本的54式步枪都还没能够做到普及。

华夏三大兵工厂分别位于滦州的北方兵工厂,位于大丰的老淮海兵工厂,以及位于江宁的淮克集团江宁兵工厂。

江宁的兵工厂主要是生产火炮,其中以巨型的大口径要塞炮为主,这是克虏伯的技术强项。现在董书恒在重建海疆,还要构建外围的太平洋防御岛链,那么多的港口需要部署要塞炮。所以江宁厂的工期是排的满满的。

为陆军供应装备的任务主要还是压在大丰老厂的身上。

还好,这些装备的生产都已经成熟起来了。现在大丰老厂这边的工人是两班倒地生产。

要是在后世,三班倒都会让人叫苦连天。现在两班倒的情况下,工人的工作热情还是非常的高。

这让董书恒在心中忍不住感叹,现在的队伍真是太好带了。这批工人都是吃过苦的,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下一代人在安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他们的还能够吃得了这样的苦头吗

到时候要是再这么干,非得有人出来罢工不可。

董书恒去看了步枪的生产车间。每个车间都有四条步枪的生产线,但是这里只是装配线,枪托和枪管、枪膛、枪机等组件全部都是由专门的车间生产来。然后运到组装车间进行组装调试。

董书恒换了一身工装悄悄地走进去看了工人的劳动场面。

大家干的都很卖力,他甚至都没有忍心去打扰那些认真工作的工人。

因为最近工厂来了很多的新人,所以很多的老师傅身边会带着几个新人一起干活。

这种以老带新的模式能够让新人快速上手。而且工厂中一般都会选择那些表现较好的老师傅去带新人,这样好的工作方法就能够传承下去。

同一个技校培养出来的工人,上岗之后劳动的效率也是不一样的。不仅仅是劳动积极性的原因,还是因为有的工人在劳动的时候能够总结一些好的经验,或者是自己养成一些好习惯。

这些方法让他们讲也不一定能够讲清楚,只能让他们手把手地区带徒弟,通过言传身教,将这些技能复制开来。

所以,在很多工厂技术岗位,一个好的技工师傅是很吃香的。很多人会争着去给他做学徒,有的人为了跟一个好师傅,甚至还要托关系,送拜师礼。

接下来是战车的车间,最近的几次战争,加装转管机枪的战车在战场上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尤其是在北方和西方的草原战场,这种骑兵的大杀器,兼具了灵活的转移能力与超强的火力于一身。

在平坦的草原上,敌人的骑兵根本就冲不开它的火力封锁线。

表现好,需求就大,兵工厂这边自然要多开一些产线。

剩下的迫击炮车间、火炮车间,董书恒都没有过去。

他又去了一趟远处的弹药厂。弹药厂的位置比较偏僻,位于河畔,周围没有任何的人烟。这就是弹药厂的特点。

弹药厂现在已经投产了无烟发射药和黄色炸药tnt,所以其中有一部分独立的区域看起来像是化工厂一般,有高大的反应罐。

董书恒在这里意外地遇到舍恩拜先生。原来是弹药厂请他过来查验新的产线。

想要将舍恩拜在实验室搞出来的那一套搬到工业生产之上,这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还好现在54式的步枪还没有普及,军队中还在使用大量的黑火药。不然弹药厂的产量是肯定跟不上的。

舍恩拜这个人对于化学研究的追求高于一切。还好他不是一个有道德洁癖的科学家,不然他知道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了杀人的利器,不知道心中是不是会感到反感呢

与这个舍恩拜交往的久了,董书恒发现了这个老头就是一个科学狂人。

他对于自己的研究活动非常的偏执。就是那种认准了一个研究方向就要一条路走到底的那种。

董书恒现在明白了他为什么会因为研究而破产了。

不过,现在他的家人已经全部搬到了华夏。他的家就安在大丰。

老头现在公费研究,不差钱了,研究的热情比以前高了很多。

涉猎的领域也比以前更加的宽广。

进入有机化学领域之后,他仿佛是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

“吴,以后这种简单事情找我的助手就好了。”见到舍恩拜的时候,这个老头正在跟吴厂长抱怨。

舍恩拜觉得这点技术上的问题没必要非要找他来解决。

而弹药厂这边碰到了火药的事情不敢大意。

这些烈性炸药大家都比较陌生,威力还大的惊人。弹药厂这里不能出事儿,出了就是大事儿。

所以遇到问题,自然是想要请舍恩拜这个炸药的发明人来把把关。

“舍恩拜先生,好久不见了。”董书恒适时地出来打了个圆场。

“咦,总统先生,真的是好久不见了。”舍恩拜对董书恒还是比较尊重的,他收起了自己的脾气。

董书恒可是他的大金主,而且董书恒在研究上也给了他很多的帮助。

在舍恩拜看来,董书恒虽然化学知识掌握的很少,但是却非常具备化学天赋。

每次与董书恒聊化学上的事情都能让他受益匪浅。

他似乎能够看清楚化学未来的方向。

自从认识了董书恒之后,舍恩拜在化学研究上,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这也是舍恩拜甘愿留在华夏搞研究的原因之一。

现在他一边在淮海书院教书,一边在自己的“叁”号实验室中安心的做化学实验。家人的工作生活华夏都安排的好好的,让他再无后顾之忧。

在欧洲的话,没人会给他比这里更好的待遇了。

还有实验室中的那些助理,那些人都非常的尊敬自己。而且在做实验的时候任劳任怨。

舍恩拜相信,他不会再找到比这些人更好的助手了。

原来的华夏在化学领域根本就不成体系。现在有了舍恩拜的加盟,化学这门学科终于在华夏站稳了脚跟。

两人聊了一会儿,董书恒就结束了对弹药厂的考察,随着舍恩拜一起去了“叁”号实验室。

许久未来,这个实验室似乎又进行了扩建。

这里的保密级别非常高。随着无烟火药在战场上使用。华夏拥有一种新式火药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出去。

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保密工作。

舍恩拜不知道,他和自己的家人都是情报部的重点监控人员。

当然,敌人不一定要窃取华夏的技术,欧洲搞无烟火药研究并非舍恩拜一个人。

欧洲的这些国家,只要能够认识到无烟火药的可行性。然后加大对这些人的支持,很快也就能够将无烟火药研究出来了。

舍恩拜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油以及其分离物。

他已经完善了石油的蒸馏工艺。

在山东,靠近华夏现在主要的石油开采地。华夏正在建造第一座大型炼油厂,其中的炼油设备,和生产工艺就是舍恩拜帮忙设计的。

一个好的科学家不仅要能够在实验室中对自己的成果进行验证。还必须学会将这些实验成果转化到工业生产中。

这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科学家。

一项发明如果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制造,那才能产生多大点的价值

这次到舍恩拜的实验室,老家伙又给董书恒展示了一种新型的燃烧剂。

这种燃烧剂的主要原料是汽油。但是受到之前研究无烟火药的启发。

他在汽油中添加了很多东西。将汽油变成了一种固化的类似胶状的东西。

本来他研究这个东西,是想要增加汽油的稳定性。因为汽油相比于柴油容易挥发。

最近他研究有机化学合成了苯,他发现苯可以用来合成很多东西。

以苯为原料进行合成实验,舍恩拜合成了聚苯乙烯,一种热塑性塑料。

通过将苯以及聚苯乙烯跟汽油混合,他又在其中加入了一点天然橡胶,增加其粘稠性。

从而得到了一种可以附着在物体上燃烧的燃烧剂,其燃烧时能够产生上千度的高温。

舍恩拜觉得这种东西可以在雨林中开荒的时候使用。在潮湿的环境下,传统的烧荒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舍恩拜跟董书恒说起这个东西的时候心里没什么底,他不知道这种燃烧剂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只是有了一个成果,总要去向老板邀功。

作为一个老科研人员,舍恩拜还是知道要想获得更多的研究资源,就要时不时地拿出一些好东西来向老板邀功。

董书恒听到舍恩拜的介绍之后,心中高兴的想对着舍恩拜亲上一口,只是面上不能表现出来。他不能告诉舍恩拜,这又是一个军事上的大杀器。

ps:汽油弹的成分包括汽油33、苯21、聚苯乙烯4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21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