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〇五章 问对(上)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曾涤生的书房很简单,书桌上只有文房四宝,还有一些没有收走的书籍,不过也都整齐地摆在桌子上。

书架上也都是书,每一个木框都塞得严严实实。整个书架上甚至连一个装饰品都没有。

很简单实用的一个书房。

可见此人平时也是不喜奢华的。

“总统,请坐。”曾涤生似乎对这个称呼有些不习惯。

因为总统这个词语以前是用在军中的一个临时性的官职。比如某某军的总统制官,有人会简称为“总统”。

董书恒明明已经是帝王之位,却非要用这个名称,而且也没有正式的登基。

这是曾涤生一直感到不解的。

直到这几年阅读报纸以及一些洋人的书籍。

曾涤生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已经不是皇帝或者国王说了算了。

他们国家的领袖将不在是世袭罔替。也没有超出常人的豁免权力。

所有的人都要在律法的框架下活动。

曾涤生这才渐渐有些明白董书恒的打算。

也许董书恒想的更加的长远。

随着他看了更多的西夷书籍,曾涤生就越加地肯定自己的判断。

“涤生公,您真的是学富五车。”董书恒扫视了一眼书架上堆的满满的书籍赞道。

这两年,董书恒看的书已经越加少了。

一方面是因为事情太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书籍很多都提不起他的兴趣。

“总统过奖了,老夫只是随便看看,到了书院之后闲暇时间多了,倒是能够多看些书了,前些年厮混在前朝官场,却是浪费了大把的时光。”

“涤生公不必妄自菲薄,其实我一直认为,你带头回乡编练团练,给了汉臣们做出了示范。让汉臣能够在地方上掌控权力。是对民族有贡献的。当年要不是公在湘南做团练,我们复兴军也没办法在夹缝中崛起。要不是汉臣掌控了地方的权力,复兴军也没有那么容易就光复全国。”董书恒说的是实话。

他今天是准备来找曾涤生聊些真话的,并不想跟他客套。所以尽挑的大实话来讲。

曾涤生也听出来了。

“复兴军的崛起是总统您的领导有方,我这几年才渐渐对复兴军有了些许了解。复兴军能够成功是有原因。”

“首先您选择在江浙地区崛起,那里正是当时清军力量最薄弱,而且是发匪活动最猖獗的地方,如此必得清庭的倚仗。”

“其次,江浙乃是商货贸易重地,地方上富户众多,总统当时帅军抵挡发匪,地方富户必然全力支持,军资方面就有了保障。另外总统并不依赖当地商户,而是自己发展产业,与西夷贸易,这样避免了被地方富商掣肘,还能够从西夷处获得洋枪、大炮等利器。”

“而后,总统您还自己制造枪炮,笼络人才。您对西夷也不信任,最后在枪炮上也能自给自足。”

“要是您在枪炮上依赖西夷,那么您最多也就是一方军阀,不会有今日之成就。”

“是的,这一点,我也不矫情,我这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地方士绅不能作为倚仗,西夷也并不可信。”

“当时西夷要从大清赚钱,就不能让大清太安定,我们有他们必须要买的商品,但是他们的东西我们却没必要买,他们要想办法多卖些东西给咱们。当时满清对西夷的抗拒态度令他们不满。不光我们,就连当时的太平军,西夷都开始接触了。”

“西夷果然是没有好心思。”曾涤生附和道。

“这是自然,西夷逐利,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不会去管咱们华夏的死活。鸦片之害,想必曾公也看到了,如果任由鸦片流传下去,那么我华族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满清再怎么说还有底线,但是西夷为了掘利是没有下线的。”董书恒说道。

“总统,您其实还有第三个法宝,那就是您用那些盐丁和流民为兵源,这些人一无所有,稍微给一些小利就能够感恩戴德。”

“不过,无恒产者无恒心,于是您给他们土地,或者将他们的家人安排在农场,让他们有产有家,如此这些人作战才会悍不畏死。”

曾涤生说到这里,示意董书恒喝茶,自己也抿了一口茶。

“总统,只是有一点,当时您是如何在没收了那么多的土地的情况下,还没有引起那些士绅的强烈反扑呢”曾涤生接着问道。

他当初在湘南建立军队,为了搞钱,可是得罪了很多的士绅,要不人家怎么会叫他“曾剃头”呢。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杀的太平军多。

事实上,他为了协饷杀的地方士绅也不少。

但是董书恒搞了那么多的土地分给盐丁和流民,这很明显动了地方士绅的蛋糕。

江浙本是发达的地区,士绅的势力更加强大,但是董书恒的身后却始终有一支士绅的队伍在支持他。

“曾公,我当时搞到的土地实际上大部分还是通过兴修水利得来的,当时的盐区有大量的盐碱地,这些地改造起来实际上并不难。这个墙角挖的实际上是当时的朝廷的。”

“当然了,这需要大量的钱。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这还要感谢太平军,因为他们在长江之上肆虐。致使商路不通。让我们得以垄断了跟洋人的贸易。”

“当然了仅仅有了钱,还是不够的,最终我实际上还是动了地方士绅的饼。”

“我此时又用了一个办法就是引导他们产业转移。产业转移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给他们找新的赚钱门路,也就是带着他们一起搞洋务。”

“因为我在这里搞了农场,大批量招募流民,还压低了粮食的价格,这些地主士绅没办法从土地上赚到钱了。这些人肯定会心声怨恨,此时我找他们一起合作办工厂。那时候南方一团糟糕,我们生产的东西不用愁销售,他们发现这个比种地赚钱多了,也就不再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上面。”

“搞洋务,争的利益是洋人,以前没有工厂,这些东西都是进口洋人的,但是我们自己生产了之后,比洋人少了一个运输的成本,所以老百姓宁愿买我们的东西。加上当时南方的生产被破坏,所以我们生产的东西,在各地都非常受欢迎。”

曾涤生有些惊讶,不仅仅是因为董书恒讲的这些东西蕴含了很深的道理。

同时也是因为董书恒竟然会将这些事情都告诉他。

“听了总统的一席话,老夫真是茅塞顿开啊。”

曾涤生在听的时候,也在想,当时自己是否也能够在湘南这么做呢。

但是他还是将自己给否定了,不说他没有这样的经商天赋,就是湘南这里的情况也不适合搞对外贸易。

董书恒实际上还是利用外部力量来解决内部的问题。

当时,国内的粮食普遍短缺,饥荒是一种常态。

但是董书恒却能够另辟蹊径,从南洋获得大量的粮食。

缺钱用,那就将对外贸易给垄断了,然后跟洋人搞贸易战,抬高出口商品的价格。

赚取洋人的白银。

这样董书恒就用洋人那里转来的钱从洋人那里购买武器,购买设备。

然后与南洋的华人结盟。

当时南洋的华人在海外倍受欺辱,心中非常渴望能够获得母国的支持。

而那些满清的地方官员都视他们为弃民,对他们比那些洋人还坏。

这时候董书恒站了出来,他的手中有实权,有地盘。

他给了这些南洋华商一些贸易的特权,换取了南洋商人的支持。

那些南洋家族不仅仅给他送人,还给他送钱。

最主要的是不断帮助董书恒转运粮食。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南洋华商也是赚钱的。

但是他们这些人却用智慧,用自己在南洋多年经验和人脉,保证了董书恒粮道的安全稳定。

在当时的情况下,粮食在满清已经成为硬通货。

当时董书恒是有多少粮食就能招到多少人。

当大家的手中没有粮食的时候,董书恒有足够的粮食,那就是奇货可居。

“曾公,今天这里就咱们两个人,董某希望能够跟曾公坦诚相待。实际上,董某今天过来,是有些问题想要请教曾公的。”

曾涤生抬起了他有些混浊的眼睛,看向董书恒。

今天董书恒过来之后,能够不用自己的身份压人,已经给了他一个好印象,这叫礼贤下士。

在刚才的聊天中董书恒也确实做到坦诚相待,所以这个时候,董书恒跟他这么说,曾涤生倒是没有任何理由去拒绝了。

虽然平时他喜欢韬光养晦,喜欢含蓄,喜欢将自己的想法窝在心中,闭门造车。

但是此时,不知为何因为董书恒的几句话,他就向跟这个年轻人掏心窝子。

看样子,他还是小看了这个年轻人。

“总统有事相询,是老夫的荣幸。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曾涤生起身微微躬身一礼。

“我看到曾公这里有很多报纸,想必曾公定是关注时事的。”

“我想问一下曾公,我复兴军的敌人是谁”董书恒上来就一个大问题。

曾涤生沉默了一下,这个问题确实有些太大了。

好在他平时倒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对复兴军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他比较感性趣的事情。

复兴军能够迅速一统,并且迅速降伏周围的势力,依靠的是其强大的军队以及高效的组织能力。

但是这也让其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曾涤生知道现在沙俄、大嘤帝国都算是复兴军的敌人。

沙俄不用说了,是复兴军的生死大敌。

曾涤生研究过沙俄,这个国家扩张成性,声称每一寸国土都是必不可少的。

欧罗巴的其他国家搞得都是殖民扩张,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当地扶持势力。

而沙俄做的移民扩张,每占领一块地方,要么屠杀,要么驱逐当地的原住民,然后移民占领那里。

这一点跟复兴军倒是很像。但是复兴军的手段要温和的多。

华夏有足够多的人口和灿烂的文化。

董书恒显然有信心通过移民来同化当地的人。

所以复兴军一般不会驱逐当地的人,只是会让他们学习华夏的文化。

然后让他们认同自己华夏大家族的一员。

只要当地的汉人数量能够占到大多数,董书恒相信这就足够将当地给稳定下来。

可是沙俄他本身就没有足够的人口。

而且除了宗教之外,他们没有多少让底下的少数民族认同的文化。

所以,他们只能采用这样激进的办法来巩固自己对当地的控制。

这样也限制了他们在当地的发展。因为他们缺少人口。

复兴军为什么能够那么容易就夺回被沙俄占领了几百年的月湖、远东以及东鲜卑利亚地区。

主要还是沙俄对这里的开发太过落后,几百年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也就才移了那么点人过来。又如何进行基础建设呢

这让他们从本土很难对这里进行支援。

而占领了西北太平洋制海权的复兴军则能够更加方便的补给自己的军队。

相对于沙俄的低效,复兴军仅仅几年时间对这里的建设投入就超过了沙俄人过去几百年的综合。

但是沙俄会真的放弃这里吗

这是不可能的,只要还在沙皇的统治之下。沙俄就一定还会打回来。

所以复兴军和沙俄早晚必战。从这一点来说沙俄是复兴军的大敌。

ps:二更送上,求月票,求推荐票。只要票票足够,每天都有二更,呜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72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