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八二章 大丰城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董书恒的下一站是东台工业区。现在这里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大丰”,丰是丰收的丰。

董书恒之前就想把这块自己最早开发的地区划成一个新的行政区域,但是因为这个名字有些犯忌讳,所以之前一直没有用。

不过现在不怕了,都已经翻过脸了,这点忌讳的事情无所谓。所以董书恒就让军政府在这里专门设立大丰城,和东台一样都是县一级。

随着沿海滩涂的开发,这里的耕地会越来越多,人口也会不断的增长。

加上工业区带来的人口积聚效应,这块广阔的地方已经不再适合挂在东台下面管理了。

新成立的大丰军政府就设立在原来工业区的生活区,这里现在有几万常住人口,已经聚集成了一个小城市的规模了。到处都是整齐的两层排楼,这是普通工人的居住区。

还有一些造型优美的小型别墅,这是给那些做出卓越技术革新的技术人员的奖励。

在物质分配方面,董书恒并不会搞一刀切。虽然在他心中工人和技术人员是平等的。

但是每个人为淮海军做出的贡献是不一样的。他就是要给那些做出更多贡献的人更好的待遇。

他不怕这些人去攀比,去感到不平,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出良性的竞争。

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们不断努力前进的动力。

海堤大道是一条封闭的道路,因为他离地面很高,所以每隔一段路程遇到城市或者大的集镇,才会修一条斜坡路作为入口或者出口。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高速公路。

董叔恒他们的车队现在就从大丰出口下来了。

这个出口和其他的出口不一眼。有哨卡负责检查来往的人员和车辆。

大丰有淮海军需要保密的军工工业,所以才会有哨卡检查来往人员。

淮海军上下对于保密工作非常重视。实际上,这个时代,保密工作要容易的多。

因为现在人口流动非常的少,人们大多呆在一个地方。加上可通行的道路少,很容易就能够对一个地方的人员进出进行排查。

车队到达哨卡的时候停了一下,自然有李存训去跟守卫哨卡的军官交涉。

不一会儿一个军官跑到董书恒的车前立正敬礼道:“大丰地区守备团一连连长陈福山向总统报道。”

“辛苦了,请稍息,陈福山你以前是在兵工厂做保卫战士的吧”

董书恒拉开马车的窗户,看到这个小连长有些脸熟。好像自己上次考察兵工厂的时候见过,就随口问了一句。

“是,总统,属下以前是兵工厂的保卫科做保卫战士。总统您上次到兵工厂就是俺帮您开的门。”

陈福山心里又兴奋、又激动,放在裤腿两边的双手不禁轻微地搓了一下,总统竟然记得自己呢

“好了,你去忙吧,我去大丰看看。”

“是,总统”

陈福山赶紧跑回哨卡,命令守卡的民兵将拒马搬开。然后整齐地在路边站成两排,目送董书恒的车队向大丰城行驶而去。

董书恒一行人直接来到了大丰军政府,这里的长官见到是总统亲自来了,非常的激动,连忙帮着安排食宿。

董书恒一行人可不少,加上保卫人员有几百号人呢。几乎把军政府这边的招待所给填满了。

董书恒这次到大丰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实地了解一下这边的建设情况,这里有淮海军兵工厂所在工业区,集中了淮海军大部分的机械制造业工厂,可以说这里是淮海军工业的基础和核心。

另外这里还有淮海军最大的新兵训练基地和模拟演练场。正是这里不断地向淮海军不断地向淮海军不断地输送兵源。

第二件事情是要在这里会见几位从欧洲来的客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小克虏伯与舍恩拜。

同小克虏伯,董书恒要商讨一下合作建厂的大框架。淮海军现在急需大口径的舰炮和岸防炮,目前世界上可能只有克虏伯掌握这种技术。

这些大型火炮要是从欧洲进口,运输成本太高,极不划算。另外,重炮这种当前的战略武器,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而且他们还掌握着特种钢的锻造技术,这些东西对董书恒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董书恒不介意小克虏伯在中国成为富豪,占有公司股份。但是这些技术必须掌握在淮海军手中,包括这个新成立的公司,淮海军必须要绝对掌控这个公司的管理。

舍恩拜这个人,董书恒连听都没听说过,要是诺贝尔的话,他还知道一二。

但是这个人研究的无烟火药,确实让董书恒非常的感兴趣。

淮海军这边一直都缺乏高端的化学人才。弹药厂的火药实验室一直都没有什么成效,仅仅是对黑火药做出了一些改进。

对董书恒提出的无烟火药的研究一直进展不大,即使是董书恒给出了一些提示,也没有用。

而董书恒自己的化学也就是个初中生的水平,以前学的实验方法早就还给老师了。

董书恒希望舍恩拜的加入,能够让自己的无烟火药计划得到推进。

而且董书恒知道舍恩拜的无烟火药已经制造出来,现在就差最后一步,寻找合适的稳定剂,让这种无烟火药能够投入到实际的使用当中。

另外,舍恩拜并不是仅仅研究制造火药,他的化学知识非常的全面,在欧洲的时候,他就从事化学教学工作,是一个有名的化学教授,甚至出版了多本化学教材。

这样的大牛人,董书恒是一定要留住的,所以他才准备亲自出马。同时董书恒对于火棉的稳定剂略知一二,在这方面还可以给舍恩拜一些建议,至少能够让他的实验进度更快一些。

小克虏伯和舍恩拜都是随着年后的返程船队来到中国的。他们一个算是被家族流放,一个是因为做实验破产了。对于到中国,两人的心中都是非常忐忑的。

小克虏伯从小就非常的聪明,精通化学、冶炼、机械制造,在克虏伯家族被认为是最有天赋的一个继承人。同时也是公认的最有可能继承老克虏伯事业的一个人。

但是这样一个有前途的年轻人却爱上了一个犹太女孩。

这让一向保守的老克虏伯非常的震怒。他要求小克虏伯要么跟玛丽分手,要么离开克虏伯家族。

可是小克虏伯跟他的父亲一样的固执。两人正在僵持的时候。阿达尔伯特亲王找到了老克虏伯,让他去中国建立工厂并且向中国人转让一部分技术。

心中还有一丝父子情分的老克虏伯最终决定让小克虏伯去中国发展,另立门户。在小克虏伯带着玛丽离开时候,老克虏伯告诫他到了中国之后就不要再回普鲁士了。

上船之后,小克虏伯的心情一直非常低落。他喜欢的犹太女孩玛丽是一个积极乐观开朗的女孩。玛丽见到小克虏伯的状态,也很揪心。

她听过王韬的演讲,知道中国并非外界传言的那样愚昧落后。

她还把王韬在报纸上发表的介绍章剪辑下来,装订成册,给小克虏伯阅读。这让小克虏伯的心情好了很多,至少对未来不那么绝望。

船上还有一些克虏伯工厂的技工和管理人员,这些人都是跟着小克虏伯一起去中国的。

算是老克虏伯安排给儿子的班底吧。

他们现在已经算是被克虏伯工厂裁汰掉了。

事实上,反法同盟解散了之后,普鲁士就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了,克虏伯工厂的产能早就过剩。老克虏伯很早就开始考虑裁员的事情了。

这些人都是带着家属一起迁到中国的。现在普鲁士的经济非常的糟糕,很多人都失业了,普通人的生活很艰难。正因为如此,德意志地区成了现在欧洲较大的移民输出地。

这个时代可没有银联,这些人要是不把家人带上,那么他们的家属就要在普鲁士等着饿死了。

这些王韬从欧洲搜罗来的人才全部在海门港下船。下船之后会有专门的人负责对他们登记分流。

淮海军会根据他们的特长将他们分流到不同的地方,填补淮海军内一个个薄弱环节。

当然了,在上岗之前他们要学会简单的。在他们从欧洲上船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老师教导他们。

船队从欧洲到达中国要两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让他们学习一些,还可以让旅途变得更加充实。

玛丽的语言天赋非常的好,她的学的比小克虏伯快得多。也许是小克虏伯对自己过去的生活还没有完全地放下,依然心不在焉。

到了海门之后,经过短暂的修整,玛丽和小克虏伯乘车前往大丰城,那里将是他们的新家。

一路上玛丽对周围的一切非常的好奇。她发现这些中国人除了服饰、长相、发型跟他么不同以外,其他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城市中能够看到到工厂工作的工人,在乡下的农村可以看到田间劳作的农民,人们一样参加劳动。城市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巡逻的警察。

不过这里的人比欧洲人更讲卫生,城市的街道上不像欧洲很多地方那样泥水横流。

负责接待他们的中国官员,穿着整洁的制服,言谈举止都非常的得体。

一路上她还看到许多规划整齐的农场,比欧洲的那些庄园规模还要大。

这里哪里有一点愚昧落后的迹象。这里的人看起来比普通的普鲁士人还要富足,城市也比普鲁士的整洁干净。

经过短暂的路上行程,他们终于到达了他们的新家大丰城。

这是一座新规划的城市,跟玛丽之前见到得带城墙的中国城市不同。

这里有宽敞的街道,有整齐的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大多数是两层的楼房,一长排一长排整齐地排列在街道的两边。

在城市深处还有一大片的别墅区,她甚至还看到了教堂、寺庙同时出现在一座城市中。

联想到中国官员向他们宣传的这里宗教自由,玛丽的心中一片了然,也许自己和小克虏伯可以补办一个教堂婚礼了。

街道的两边有各种各样的商铺、餐馆甚至还有银行和邮局。

玛丽甚至还看到了学校和医院。

这两栋建筑物在城市里里面算是最高的,所以一眼就能够看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556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