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十四章 黑衣军首秀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这次会议开好之后,整个淮海军系统又陷入了连轴转模式。政府、军队、公司都要作出了大量调整。

首先政府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军政府与地方的关系。江北基本上没问题,地方官员大部分都已经投靠淮海军。如果他们要返水,首先连累的是自己。

苏南的话比较麻烦,地主士绅阶层根深蒂固,而且很多家族与朝中联系密切。看样子得跟他们好好谈判一番,实在不行只能用强了。

但是这样董书恒无法预料朝中的反应。董书恒现在做的这些僭越的事情,其中很多,历史上的湘军也做过。因此董书恒以为既然历史上清廷能够容忍湘军,应该也不会动自己。

会议结束后,刘大海带着一批抽调的军官、水兵去了海门。他将在那里集结征募的海军士兵,进行陆上整合编组训练。做好接收水师战舰的准备。

陆军因为需要整合大量的新兵,新任的军官也需要适应自己的岗位。所以最近都不适合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董书恒出来几天了,不能总把普鲁士的使团晾在上海,现在事情忙得差不多,也应该回去探望一下阿达尔伯特亲王。

在董书恒不在的这几天,上海外滩租界一河之隔的陆家嘴长江安保公司驻地内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演武。

两千名穿着黑色制服的长江安保公司士兵表演了步兵队列,步枪射击以及火炮实弹射击。

除了华尔在租界雇佣的十几个雇佣军之外,所有的士兵都是淮海军从民兵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在长江安保期间的工资是之前在农场的两倍,许多年轻人都争着报名。

不过所有被派往长江安保的民兵都签署了保密协议,不能在任务中泄露自己淮海军的身份。

在淮海军的文件中依然还有这支队伍的编制。

“华尔,这些华人,你是在哪里雇佣到的他们的纪律性非常好,步兵队列走的很整齐。”坐在主席台上的马沙利对身边的华尔问道,他对这只队伍很满意,主要这是一个美国人组建的武装,这将提升美国在上海的存在感。

综合考虑后,董书恒还是决定让长江安保公司使用前膛枪,因为他们直接就在洋人的眼皮子底下。董书恒还不想这么早向英法美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步兵战术。

还好这些民兵平时训练用的还是前装滑膛枪。马沙利很痛快地帮他牵线,让他购得了3000把密西西比来复枪,这款30年代出产的前装前装线膛枪口径比一般的来复枪大,因此它的威力巨大,性能稳定。同时购买的还有12门六磅炮,虽然口径不大,但是对付眼前的敌人是足够了。

“哦,公使阁下,这些人都是我江北雇佣的,你知道那里很穷,有很多的流民,我让这些穷小子们吃上了饭,还能赚到钱,所以他们非常听话,训练也非常刻苦,因为他们害怕被我赶走,重新回去挨饿。”华尔说道。

“恩,你说的很对,越穷的士兵战斗力越强。他们对饥饿的恐惧超过了死亡。”马沙利笑着说道。

“公使先生,听说您要回国了”

“是的,明年年初我就可以回家了。希望以后可以在美国本土见到你。”

“我想会有那么一天的,公使先生。”

刚才华尔的话给了马沙利很大的启示。他受托回国去帮助董书恒游说美国政府,但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要知道国会基本上被北方的资本家控制。

不过现在他有了些想法,后来在他回国后给总统皮尔斯的报告中提到:“那些东方的穷人子弟在训练了一两个月之后就成为了出色的步兵。他们勇敢、坚毅,悍不畏死,只要能够让他们吃饱,最好再有一点微不足道的报酬,这个报酬只要是美国工厂工人的三分之一不到,他们就能够在指挥官的指挥下悍不畏死地顶着敌人的刺刀前进”

这份报告,打动了皮尔斯总统,他很自然地想到了那些西部的华工,如果能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将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这些华工与马沙利描述的情况基本相符。皮尔斯总统已经感觉到50年的妥协案再也约束不了躁动的南北双方了,战争之前,政府手中必须掌握更多的砝码。

华尔陪着马沙利聊天。一旁那些巨商们可是被演武的场面给震惊得不行。

有些人见过英军,都觉得这些黑衣兵的军阵比英国的红衣兵还要整齐。

此时,吴建彰也在观看的人群中,他对这群黑衣兵的战力也甚为认同。至少比清军强上不知道多少倍。

作为一个兵备道,他的手下也有一些绿营兵,海关甚至还掌握着十几艘巡船。但是自己的这些兵也就能吓唬一下商旅,抵挡一些土匪、大盗。如果是太平军打来肯定挡不住。

因此他打定主意一定要雇佣一批黑衣军,帮助自己守住上海海关安全。

演武过后他就找到了华尔。吴建彰觉得华尔非常具有军人的气质,不觉间对长江安保又更加信任了几分。

在杨坊的引荐下,吴建彰同华尔见了面。华尔自然不会拒绝这送上门的订单。于是两人很愉快地商量好了以每年20万两白银的价格雇佣一千名长江安保的士兵,用于保卫上海的海关,当然士兵的伙食还有弹药消耗费用要另算。

要是吴建彰知道自己将1000名淮海军的士兵放进了自己的禁脔海关内部,不知道会不会气得吐血。

这次长江安保的广告打的很好,在杨坊的运作下,接了大量的订单,很多大户都准备雇佣一个排或者一个班的黑衣兵去给他们守护家业。

这段时间情报部一直在上海县清除那些没有转移的小刀会成员。很多当初的帮会首领神秘失踪,他们的地盘和手下都被坦克吸纳了。但是百密一疏,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

这些漏网的势力在9月1日发动了起义,规模比历史上小得多。起义军的规模只有不到一千人,而且都是一些地痞氓流,这些人准备占领上海县城,不过被新成立的上海守备团,很容易就打退了。

撤退以后,这些人又想去抢劫城外的海关。不过吴建彰让黑衣军主动出击。

1000名黑衣军在指挥官的指挥下,倾巢而出,在关外以整齐队列向起义军押去。由于对方人数不是太多,黑衣军一直推进到了100米才开枪。顿时这些参加起义的混混成排成排地倒在冲锋的路上。

基本上一个接触,这些以当地地痞流氓组成的起义军就被歼灭了。这让吴键彰心中大呼这钱花得值。回去之后黑衣军的伙食、住宿条件,又上升了一个档次。

这次董书恒回到扬州都没有遇到魏玉珍,据说她在淮海书院开设了一门新闻课。虽然她是一个女教师,在这个时代很难被接受,但是淮海书院的学子本就没有几个是传统的读书人,他们的思想。

董书恒估计很多学子是看到了院长女儿的身份,再加上魏玉珍那不同于现在清朝女性的清新脱俗的气质。反正选修这门课的人非常的多。

还好董书恒是一个现代人,不然非得打飞滴赶回高邮,打跑这群单身狗不可。

刚到上海,李存训就给他送来了一份八版的对开报。头版抬头上赫然写着“长江商报”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磅礴大气,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

头版用大篇幅介绍了扬州城东的运河大市场。撰写文章的人功底不错,介绍得非常有条理。先是描写了这个市场的规模、建筑情况,然后是里面的各个功能区,再后面写了这市场的区位优势,最后对这个市场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文尾还附了一张大市场的效果图,这图画得非常写实。

整片文章让人读了之后产生一种冲动,就想尽快地去这里买一个商铺。董书恒非常想给这个文章加个标题:“背靠扬州,运河之畔,稀缺地段,黄金旺铺,即买即赚”

董书恒严重怀疑这个编辑是不是后世的房产章写的非常有鼓动性,有炒作房地产的潜质。

第二版是商业信息,其章提到,由于太平军占领安徽南部。茶叶的价格可能会有所上涨。

另外由于江西也在打仗,陶瓷的价格也有波动的风险。

董书恒甚至在后面看到了一篇文章,使用了大半个版面,刊登了一篇书评,这份介绍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书评,写的但是深入浅出。不过作者用的是笔名,回头要找魏玉珍问问看,这篇文章的作者到底是谁

当然除了这些正式的内容,报纸里面还有很多小篇幅是插入的广告。像云梅的广告就在插在头版,上面画着云梅的商标,下面写着“云梅绣品,每一件都是珍藏品。”下面还介绍了云梅绣品受到了英国女王的赞许等等内容。

这只是一份样报,是提前送来给董书恒过目的。明天这份报纸就会正式发行,它将被送到长三角,浙闽,两广等地区重要的商业城市。

报纸将利用淮海书局原来的分销网络,倒是省下了前期推广的费用。不过董书恒看了之后,觉得这份报纸的热卖应当没问题。况且报纸本身基本上就是成本价销售,价格很便宜,因为这份报纸的盈利主要来自广告收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6069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