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一九章 印度殖民当局的盘算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先生们,我们已经搞清楚了,这次攻击阿萨姆地区的是以前清国境内的一支叛军。”布朗拉姆齐对周围的人说道。

布朗拉姆齐已经在印度殖民地总督的位置上做了都算是比较长的了。

由于他在任上打败了缅甸王国,拓展了英属印度殖民地的范围。最重要的是他经营了阿萨姆的产茶区。

因此他刚刚被提升为第一代达尔豪西侯爵。能够让家族的爵位提升,布朗拉姆齐是十分骄傲的。

别人看印度殖民地总督都是那么多的耀眼头衔,手到擒来的立功机会。他管辖的土地面积是英国本土的好多倍,旁遮普、孟买、孟加拉、马德拉斯、联合省等等,其中每一个省的面积拿出来都能够比得上英国的本土了。

只有布朗拉姆齐自己知道,这个位子是多么的难做。

不说当地的土著一直没有停止反抗,大规模的反对殖民起义随时可能爆发。

就是其他的国家一直都没有对印度死心,比如现在和英国处在蜜月期的法兰西就没有放弃在印度谋求利益。

这次突然冒出来的清国叛军,着实让他有些措手不及,按照现在的情报,这支叛军的数量不少,而且战斗力强悍。

几年前,他就知道这支清国的叛军,他们一度占领了清国南方的重要城市。

英国曾经派遣重要的官员跟这些叛军接触过。这件事情在印度殖民地呆了这么久的布朗拉姆齐自然是知道。

但是,他不明白的是这些人怎么流窜到阿萨姆地区的呢

难道这些人是那支复兴军故意放过来的吗

“清国叛军”

“这怎么可能”

“他们怎么会跑到阿萨姆来”

“如果只是一支叛军,他们怎么会打败当地的驻军”

“他们哪来的武器装备”

“这是阴谋”

底下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

“诸位,我知道大家对于守军的失利很不解,但是对方的实力要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的多。”

“他们的前锋就有三四万的兵力,而且这些人也有火枪大炮。我们在当地守军只有两万多人,他们分散在各个城池,而且大部分是仆从军,真正的英国军队只有几千人。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敌人突袭,我能够理解他们的失败。”布朗拉姆齐解释道。

“总督阁下,这一定是清国人的阴谋,一定是他们支持了这些叛军。听说他们的复兴军已经占领了孟养地区,这些人从那里来,难道不是他们放过来的吗我觉得我们必须要向清国宣战。”这是一个在东方呆了很久的贵族,他总是喜欢称呼华夏为清国,因为这个名字是他们的手下败将。

“不,不,布莱尔爵士,他们已经提前向我们发出照会了,我这里收到了从华夏传过来的通报。他们在叛军进入阿萨姆地区之前就已经向驻华夏的公使包令先生通报了这件事情。”布朗拉姆齐摇头道。

“只是情报的传递需要时间,所以才到我们这里,所以不管对方是不是真的扶持了这些叛军,他们现在都已经置身事外了。”

“还有布莱尔爵士,现在国内有一帮子人对这个华夏非常的有好感。两国现在还是盟友关系,此时没有充足的理由,我们是不可能对华夏宣战的。”布朗拉姆齐解释道。

布朗拉姆齐知道这些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打着什么主意。这个布莱尔爵士就是一个东印度公司的大股东。

站在殖民地总督的角度上,他不可能让这些东印度公司的人乱来。

到时候,真的打起来了,所需要的开支全都要有印度殖民地来出。

他可是知道在第一次英缅战争中,不仅损失了一万五千多人,战争的支出高达1300万英镑,使英国在印度一度陷入了经济危机。阿美士德总督也险些被撤换。

与这些东方大国之间的战争和政府几个土邦不同,风险太大,大到布朗拉姆齐不愿意去冒这个险。

他可不想自己好不容易拿到的侯爵头衔再丢掉。

“总督阁下,您说的算,那么您准备怎么解决这件事情呢要知道阿萨姆地区对于大英帝国非常的重要。”一名官员说道。

“要是不尽快收回这里,内阁的人是不会放过我们的。”

布朗拉姆齐总督虽然在这里经营日久,但是不是每一个殖民地官员都买他的帐的。

底下的人说话的语气明显不善,有的人似乎是在嘲讽他这个总督太过于软弱。

在印度地区,东印度公司的势力还是最强的。

英国政府一直在试图削弱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地区的影响力。

以前英国政府依靠东印度公司在东方拓展殖民地。现在他们已经有能力抛开这个公司自己干了。

也可以将这看做是一种狡兔死,走狗烹的行为。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内的新兴实业资本家们需要稳定的市场,他们不认同东印度公司这种对殖民地掠夺的方式。

这样只能够搞到更多的货币,并不能真正地刺激经济的发展。

这些新兴的实业资本家现在渐渐掌控了下议院,与贵族掌控的上议院之间已经处在一种对抗的状态之中。

作为殖民地的总督,布朗拉姆齐对于国内的这些政治上的暗流自然是知道的。

他还知道,现在国内的人跟华夏的关系密切,双方之间的交易频繁。华夏的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机械。

而且华夏也有能够拿的出手的商品出来交换。

这种良性的贸易,对双方的经济都有刺激作用。

布朗拉姆齐能够理解国内政府的用意。他对此也是认同的。大英帝国不可能征服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他基本上是一个中间派,虽然他是一个贵族,但是他有时候也会站在英国政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所以,现在底下的人很多都在叫嚣要向复兴军宣战,他却拒绝了。一方面他没有宣战的权力,另一方面,他也不认可和复兴军宣战。

就事论事,现在他们要做的还是如何去平定流窜进阿萨姆地区的叛军。

“诸位,我们当务之急是调兵进攻阿萨姆地区的叛军。不管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只要他们侵犯了大英帝国的利益,那么必须要承受大英帝国的怒火。”

“华夏的事情暂时不需要管,只要他们不直接插手阿萨姆地区的事情就行,诸位难道对于平定一支流窜的叛军也没有信心吗”布朗拉姆齐说道。

他这么一说就基本上定下了基调。那就是咱们只管剿匪,谁都不要试图将战争扩大化。

战争扩大了,很多人是能够获利,但是却损伤了大英帝国的利益。

他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我布朗拉姆齐是站在英国政府一边的。

“诸位,为了迅速平定这支叛军,我们将从孟加拉、加尔各答地区征募五万仆从军。”

“另外加尔各答的一万英军也将参战,我们将组成两个军团。一路从吉大港北上,收复英帕尔城堡然后进攻阿萨姆地区的东部。”

“另外一个军团则在海军的掩护下沿着布拉马普特拉河北上古瓦哈蒂。”

“诸位,希望大家回去之后能够尽快集结军队,我们趁着敌人还没有站住脚尽快将他们消灭掉。”布朗拉姆齐宣布道。

他还不知道因为底下的人心不齐,这次集结军队的速度比以前慢了很多。这正好给太平军准备的时间了。

进入阿萨姆地区的石达开,则已经开始了对阿萨姆地区的布局。并在组织上和军事上对圣军进行了改革。

他首先对军队进行了编练。当然这是在不影响军队战斗力的情况下。

陈玉成手下的几万前锋军就没有怎么动。这些人事圣军中的野战主力,现在敌人随时可能反扑过来,这一部分人是肯定不能动的。

改组的主要还是之前的中军和后军。之前的几十万人并不可能全部都保留在军队之中。

很多人都被安排到了地方上去担任基层的官员。

那些有家庭的圣军都分配了土地,女营和童子军相应的撤销了。

这些人让他们以家庭为单位在阿萨姆人之中扎根。

剩下的单身汉,只要结婚了也能够分到土地。现在圣军有大量的土地,大家都不会担心圣王兑现不了承诺。

经过帅选裁撤,最后太平圣军一共保留了十万大军,其中有五万人的野战军,这是圣军中的主力,全部装备了复兴军提供的线膛枪。

另外还有还有五万人的守备军,分散驻守在后方的城池之中。

现在阿萨姆地区初定,各个地方还是需要军队的驻扎。

进入了阿萨姆地区之后,复兴军再次给他们补充了一批武器装备,现在他可以武装出五万人的线膛枪步兵。

炮兵也扩展到了两个旅。

以前的武器全部集中给了守备部队。

在地方上,他仿照复兴军的农场,将剩下的人安排进了一个个农场。

这里的土地肥沃,只需要种上一季粮食,圣军之中就不再缺少粮食了。

拥有自己的农场,石达开就可以降低当地人赋税,这对于稳定当地的人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太平农场都是以前英国人以及印度、孟加拉人占据的庄园。全部都是最好的地方。

现在这些土地都归到了圣国的直接管理。

对于当地人,石达开将英国人在当地安排的头人全部抓捕。

然后给当地的阿萨姆人重新分配土地,将他们集中成为一个个村庄、小镇,由圣军派人管理。

以后在阿萨姆地区再也没有头人了。

当地的百姓分到了土地,自然是无比拥护圣军的统治。

接下来,石达开又用这些抓捕的俘虏整修与孟养地区,也就是现在腾冲府之间的道路,方便双方之间的贸易和物资运输。

石达开很清楚,不管他自己愿不愿意,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要依靠复兴军这棵大树了。

在北边,石达开积极发展与布噜克巴、哲孟雄之间的贸易关系。

发展以前的茶马贸易。

军事上,太平圣军除了一部分人加固城池和堡垒之外。

石达开也没有让手下闲着。一部分熟悉水性的士兵被编进了水师之中。

石达开按照当地阿萨姆人的习惯称呼雅鲁藏布江为雅江。他命人在上游丁苏吉尔建造造船厂,打造战船,筹建雅江水师。

石达开还从复兴军那里争取到了一些造船的匠师。

这些匠师从永昌造船厂临时调过了,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圣军打造战船的速度提升了很多。

虽然他们这里还造不了钢壳的炮艇,但是木壳的炮艇却是可以制造的。

水师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建好的,暂时的防御还是要靠陆军。

还好,在南面,英军留下了两座坚固的城堡。

太平军依托城堡四处出击。彻底占领了周围的据点。

并且在一些小路建立哨卡,防止英国人从小路绕道偷袭。

不仅仅于此他们还组织兵力深入到孟加拉地区。

石达开命令部队不占领这些地方,只要搬走这里的物资,降低英国人的战争潜力。

这实际上也是在打草谷。

在南面,圣军一直快要打到了吉大港。吓得英国人将舰队都派进了港口帮助守卫。

不过在关键时候,圣君又退了回去。他们几乎将特例普拉和咪唑拉普地区搬空。

包括当地的青壮都被圣君抓走。这些人将成为圣军的免费劳动力。

在西边陈玉成指挥军队沿河而下,收集河上的船只,攻略沿河的城镇,同样也是将有用的东西全部搬回去。

他们还剪出了当地的头人,将当地的土地分给普通百姓,直接打击英国人在当地的统治基础。

圣君的传教人员还在当地人中宣传拜天帝教,只是人人平等的思想并不能被这些孟加拉人接受。

最远的时候,陈玉成已经靠近了打卡。只是畏惧玉英军的舰队,他们的并不敢真的进入港口城市。

不过这倒是将英军都吸引了过来。

接着陈玉成直接折返到西北方向,开始攻击加尔各答的后方。

加尔各答后方恒河的沿岸那可是英属印度殖民地最早经营的地区,也是最为发达的地区。

不过这些地方的守军却不少。陈玉成采用了当初在大清的那套战术。

避实就虚,也就是流寇战术。他只带着精锐,东一榔头,西一榔头。

打的英国人都找不到目标。

加尔各答北方地区的道路被英国人建的非常发达。这倒是给圣军流窜创造了条件。

这次渗透作战,还带动了一些有异心得土邦趁机起义。

进一步延缓了加尔各答集结大军的时间。

同时,陈玉成还抢到了大量的物资,其中还有很多生产机器。

这也为今后阿萨姆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每次大军抢到的金银到了石达开手中转了一圈就又会转到复兴军手中。

因为石达开要的是物资,金银对他来说没有太大的作用。

不到半年的时间,复兴军从圣军手中接收的金银已经价值几千万华元,圣军已经是华夏的一个重要贸易对象。

华夏的工商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非常需要这样的客户。

可以说让圣军进入阿萨姆地区,是董叔恒走的一步最好的棋局。

此时,在战争接近尾声的克里米亚地区,复兴军的远征军也在做和陈玉成差不多的事情。

这次复兴军和他们的老师普鲁士军队一起合作。他们深入到了乌克兰地区肥沃的黑土地上。

为沙俄答应和谈的要求,加上了最后一颗砝码。

ps:月底了,月票的结算都出来了,再次求票,还差一百票就上一千票了。拜托各位读者老爷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65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