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二一章 以打促和(月底求月票!)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联军的渗透战术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明显的就是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戈尔恰科夫又开始活跃了起来。

谈判的天平再次向联军的一方倾斜,之前一直嘴硬的沙俄外交官,在不同的场合吐露出了重新开启和谈的愿望。

维也纳的郊区的一个诊所内石道长正在悠闲地看书喝茶。他现在已经是维也纳小有名气的私人医生。诊所里的坐镇医生又增加了一些,他的身价也提升了不少,一般的普通病人,他都不会亲自出诊。

没有病人的时候,他通常都是保持着这个悠闲的状态。

这时,一个穿着西装,头发梳得锃亮,长相猥琐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这个男人径直坐在石央的对面,自己给自己倒上一杯茶。

“我最近要去巴黎了,建立那里的分站。”说话的正是季明山,现在维也纳这里的情报站已经能够自行运转,不需要季明山再继续盯着。

最近有传言说拿破仑三世有意将和谈的地点转换到巴黎去。所以为了继续跟进和谈,季明山决定去巴黎建立那里的欧洲分站,不过维也纳还将继续作为欧洲总站来运行。

“二公主马上就要到巴黎了,这个姑奶奶最是好动,我需要安排好对她的保护工作。”二公主是复兴军内部对董书梅的称呼。

上次在对董书恒进行软磨硬泡之后,董书梅终于达成了自己的愿望,跟着刘青北的出访使团出发。

她跟着刘青北一起访问了波斯王国,与波斯王国的公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成功将云梅的品牌打进了波斯。

这个丫头平时看起来不着调,但是还是很有商业头脑。

她见到波斯的地毯在全世界都算是比较有名的商品,所以就跟波斯的公主合作在波斯建立了一个专门生产高档地毯的工厂。

按照云梅的奢侈品理念去生产面对高端客户的产品。

接下来她又跟着刘青北去了土耳其。一路上都是刘青北的妻子负责照应书梅。

但实际上书梅在外交上发挥的作用比这个刘夫人强的多了。她每到一处总能够跟当地的那些公主混到一起去。

在土耳其,书梅再次开办了自己的工厂,而且都不需要自己出什么钱,云梅最后只要出一些设计师,然后将商品上打上云梅的品牌就好,工人和场地全都是合作方来提供。

那些王国的公主一个个也不缺钱,大家只是觉得陪这个东方来的公主一起办工厂比较好玩而已。

就这样,书梅一路上将云梅的工厂开到了国外。这个消息传到了董书恒的耳中差点要惊掉了董书恒的下巴。

这他娘的一家跨国公司就产生了

现在这丫头马上就要到欧洲了。这里可比西亚要复杂的多了,季明山得到消息后可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总站这边的工作完全交给你了,夜莺那条线你有时候要亲自盯一下。咱们的夜莺工作太激进了一些,我担心她会露出马脚。”季明山继续说道。

“夜莺”是高茹的代号,到了欧洲之后,高茹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情报工作之中。

她一心想要立功,所以难免在工作上有些急切。季明山知道做情报工作心态一定要好,他担心高茹一直这样,最后容易出问题。所以他才叮嘱一向稳重的石央盯一下。

“你这边,我准备给你配一个女助理,你是要在这里长期呆下去的,我希望你能够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这个助理会在生活上照顾好你,先别拒绝,你先试着相处,不行的话,后面还可以帮你换。”

石央抬头瞪了季明山一眼,也就没有说话。

“又不是非要你娶人家,你没必要这么抵制吧。”

“最近一段时间,和谈依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这边和王部长的接洽就交给你了,王部长的要求,我们还是要尽力去做。”

季明山今天显得有些喋喋不休,似乎他今后不回来了一般。

维也纳的华方使馆之中,王韬也在和俾斯麦喝茶聊天。

最近俾斯麦被派到了维也纳,准备代表普鲁士参加接下来的谈判。

普鲁士是以海峡公约签字国的身份参加谈判。

实际上,普鲁士在和谈之中只是处在一个打酱油的地位。

他们的作用还不如奥地利,奥地利至少还是一个斡旋国。

但是普鲁士一直以来跟沙俄的关系都比较亲近。他们的加入和谈,也是沙俄的意思。沙俄也许是想将谈判扩大化,让自己不至于那么孤立。

不过普鲁士的谈判代表俾斯麦此时却是王韬的座上宾。

“俾斯麦阁下,非常感谢您带来了沙俄人的意思。我们对于沙俄在黑海的权益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意见。假如他们能够答应我们提出的东部停火方案,那么我们的并不介意给沙俄在黑海保留一定的权益。”王韬说道。

目前联军与沙俄之间分歧的焦点就在于,联军提出黑海中立化,不允许任何的军舰通过黑海海峡。禁止沙俄在黑海沿岸建立或者保有兵工厂,最总要的是禁止沙俄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

这条规定明显是堵住了沙俄海军发展的道路。

这对于一直拥有一个海洋梦的沙俄来说是几乎不可接受的。

“王先生,您的意见我会传达给沙俄那边。”俾斯麦因为普鲁士的特殊位置,到了维也纳之后,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沙俄与复兴军之间的外交掮客。

“不过王先生,说实话,我觉得你们有关东部战场的停火协议,沙俄人不一定能够接收。虽然那边并不是他们的核心利益,但是,沙俄毕竟在那边经营了那么长时间。”俾斯麦说道,这纯粹是他个人的看法,因为他与王韬之间的关系,他才会将出这些话的。

“是的,俾斯麦先生,我是能够理解的,但是我们的总统也交代过了领土的问题不是可以谈的问题。”

“我们的要求也只是停战而已,毕竟继续打下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而且我们复兴军现在还掌握着主动权,这个时候我们愿意停火就是一种让步了。不是吗”王韬说道。

“是的,您说的很有道理,我会将您的这个意思转达给戈尔恰科夫先生的。”俾斯麦点头道。

“俾斯麦先生,你能跟我说说戈尔恰科夫先生吗”王韬问道。

“王先生,如果你要问我这个人的话,那么我只能说,他跟我们是一类人,不过他比我们俩谋算的都要更深,因为他已经在欧洲的外交圈混了二十几年了,这份经验是我们俩所没有的。”

“好吧,谢谢你,俾斯麦先生。这么说我倒是有些想见一见这位戈尔恰科夫先生了。”

“可惜啊,我们俩人现在的身份十分的敏感,还不能够单独地见面。”

“王先生,沙俄人向我透露了一个意愿,不知道你们感不感兴趣。”

“哦,俾斯麦先生请说。”

“他们想要卖掉阿拉斯加地区。”

“哈哈哈,俾斯麦先生,他们这是在开玩笑吧。阿拉斯加已经在我们复兴军的控制下,他们是准备卖掉我们手中的东西吗”

“哦,不,王先生,可能我没有说清楚,他们是准备将依然在他们手中的亚历山大群岛和朱诺地区转卖给你们,没有了远东地区之后,那个地方对沙俄来说完全就是一个负担了。”

“俾斯麦先生,作为一个外交官,沙俄的这种技俩您应该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是的,这是沙俄放出来的一个鱼饵,但是我觉得王先生你们完全可以放心地将其吃掉。”俾斯麦面带微笑,故作神秘地说到。

“此话怎讲”王韬故意接过话茬,他想听听俾斯麦自己的看法。

“王先生,如果我没有猜错,你们复兴军是想要争夺太平洋的控制权,因为你们国家的整个东边都面向太平洋。但是这样与大英帝国全球海洋霸权是想矛盾的,英国人的重心虽然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但是他们是不会允许在海洋之上有任何一方能够挑战英国人的海洋权威。”

“就像我们普鲁士现在想要走出波罗的海都是一个难题。”

“再比如现在谈判中英国人提出的那些针对沙俄的条件,无非也是在限制沙俄的海军,防止他们的海军做大,从黑海威胁到英国在地中海的利益。”

“也就是说贵国与英国人之间的矛盾,并不会因为朱诺地区而变得更重。那么你们为什么不能吃下沙俄人投递过来的鱼饵呢那样的话,你们至少能够多一个针对英国人的砝码。”

“你们只要将原本准备出兵的军费拿出来就好了,到时候你们就能够在加拿大地区的西部站住脚。用你们的话说就是何乐而不为呢”

“好吧,俾斯麦先生,不得不说你的分析很到位,我都有些被你打动了,我会将这件事情报告给国内的,你可以转告沙俄人我们对此有兴趣。”王韬说道。

王韬熟读孙子兵法,他自然知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道理。

如果能够通过外交手段,花一点钱获得朱诺地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在朱诺地区,沙俄人虽然已经失去了船队,但是他们依然又一万多人聚集在那里,要想攻下沙俄人在那里的堡垒,也是一件花费不菲的事情。

另外一边,郭嵩焘经过了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圣皮得堡,这里的天气似乎更冷。

沙俄人对于使团的到来表现得并不是很欢迎的样子。

他们给使团安排的住宿竟然连壁炉都没有。使团只能够自己出去购买木炭,在房间中点起火盆。

郭嵩焘抱着一个茶壶,不断地用手摩挲,希望能够吸取一点点的热气。

他到圣彼得堡这边已经有几天的,但是却一直受到沙俄官方的冷遇。

这种外交上的策略只是一种惯用的技俩。

熟读史书的郭嵩焘脑子里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所以他不急,只是这样的天气有些折磨他。

不过一切都还在预料的范围之内。

这一路上,郭嵩焘也一直在观察者沙俄国内的情况。

虽然他们的路线被沙俄严格限制。但是,他依然你能够感受到沙俄国内的萧条。

这种萧条是全方位的,即使沙俄想要掩饰也掩饰不住。

从商铺中的商品,从街面上百姓的精气神,从四周的建筑情况,从工厂下工时工人的表情,都能够看出这个国家现在正处在全面的萧条之中。

实际上,郭嵩焘的观察只是为了确认而已。

复兴军早就分析过了沙俄的国内的经济状况,这么大的战争打下来,沙俄的萧条是必然的。

只是没有想到这么严重而已。

当然了,这对于复兴军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虽然,现在自己碰到了冷遇,但是他知道,沙俄的大臣现在更急。

他们一定是在忙着四处扑火。

夏宫之中,董书恒正在阅读从西域以及西伯利亚传来的报告。

随着电报线路向前延伸,董书恒得到消息的速度越来越快。

现在底下的官员渐渐熟悉了电报的使用。同时,大家也都感受到了电报的好处。

新京和大部分地方之间的沟通,都已经可以通过电报来解决。

不过这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地方上的请示事项越来越多。

内阁的工作压力比以前更大了。反馈到董书恒这里的问题也相应的增多。侍从室以及内阁都增加了人手,还是处理不完这么多的问题。

这次董书恒专门调动了一批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官员到新京来,就是为了能够在处理这些地方问题的时候,有一个懂行的人。

不过这样不能够解决根本的问题,新京的机构不可能无限拓展下去。

董书恒已经让内阁着手制定一套制度,明确新京与地方行省之间的权力划分。

多大的事情要上报,多大的事情地方上自行决定,这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细则。

不然最后就会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

“玉祥,你去拟写两份电报,一份给左季高,一份给林威。告诉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沙俄人进行渗透进攻。”

“现在我们不以占领沙俄的地盘为目标,一切的目的都是降低沙俄在东方的军事存在。不过大规模的战斗要尽量避免。”

董书恒之所以要这么安排也是为了支持西边的谈判。

既然双方还没有宣布停火。那么董书恒的手下继续进攻就没有任何的问题。

况且,现在沙俄在东方的战力空虚,正是进攻的最好时候。

此时要是停下来,董书恒担心自己可能会被骂。

于是,在整个西部和西北,战火依旧。

西域的战事主要在北部,复兴军与沙俄的军队就那些靠近西域的堡垒进行争夺。

奥伦堡总督彼得洛夫斯基已经了解到了复兴军的进攻情况,柯西金到了东边之后和复兴军的第一师接触了一下,损失惨重,他在心中还是复兴军有所请示。

结果被第一师的骑兵给咬住了,一师的骑兵骑的哈萨克马,跑起来一点不比沙俄的骑兵慢。

正是如此,柯西金的人才被对方给咬住。

最主要的是复兴军的队伍中还有刚刚整编好的克尔克孜骑兵。这些人的骑术可比沙俄人还要强。

现在他们的成了复兴军在西域的游骑兵,左季高还给这些人配备了燧发枪,所以他们在火力上也不必沙俄人弱。

另外一边,高云外在攻下了托木斯克之后,继续向鄂布河的上游寻找目标。

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城池都那么好攻打。但是无论哪座城池的沙俄军队都没有能力出来进攻高云的骑兵旅。

这就意味着高云现在如同进入了无人之境。

ps:继续求票啊感谢niu先森和旧居深海里的猫的大把月票,感谢其他老爷们的投票,还有一天多,大家继续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56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