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十四章 约翰·塞纳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董书恒在兵工厂转了半天,当着全厂职工的面,奖励了几位为新武器研发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这些人除了现金奖励以外,每人还得到了台北新城的一栋别墅。

台北新城是为了配套工业区而建造的,就位于工业区的西边不远。

“总统,下午您约了约翰塞纳先生在黄海楼见面,您得准备回去了。”趁着周围的人没注意,李存训小声地凑在董书恒的身边提醒道。

“嗯,知道了,这里的事也差不多,等下我去跟老耿他们打个招呼就回去。”

“耿厂长,为了表彰这次新武器研发,回头给厂里每人发10元的奖励。这笔钱由总公司给你拨过来。”

“那我老耿就代全厂职工谢谢总统了”耿嘉高兴地说道,一个好领导就是要能为底下的员工带来福利,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真心支持。

“好了,回头你跟大家宣部一个事情,就说公司会设一个奖励基金,每年都会选出五名在科学研发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研人员,这些人每个都将得到一次性五万银元的奖励。”

“总统,这真是太振奋人心了,相信有了这个政策,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一定会更加的高涨。”耿嘉激动地说道。

自汉唐以来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缓慢,跟统治者的不重视有很大的关系。保守的儒家思想控制了舆论以及阶层的上升通道。

迫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埋首进了故纸堆里,不屑于去研究那些被他们视为奇淫异巧的科学技术。让化基础,却被西方新兴国家后来居上。

后世的人每每谈到此处,无不扼腕叹息

其实还是人的趋利性在作怪,如果研究科学的人能够过得比普通的读书人更好,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更高的社会地位,那么董书恒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向那个领域发展。

其实随着各地匪乱,西方势力的渗透以及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恶化,科举制度正在逐渐崩坏,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捐官,还有许多人办团练剿匪得官,就像董书恒这样。还有些读书人改学西学,在租界跟洋人打交道也混的风生水起。

匆匆跟兵工厂的人告别之后,董书恒快马加鞭回到了东台家中,今天他跟塞纳先生约好了在黄海楼一起共进午餐。

昨天回来的时候,董书恒给小丫头慧儿带了一身西式的长裙,这会儿他好说歹说才让慧儿把这身行头换上。还别说,小丫头换上这身还真有些萝莉的感觉。他今天准备带着小丫头去开开眼,看看洋人长什么样子。

小丫头自然是很高兴,就像小朋友要跟家人去动物园一样,就是这身裙子让他感到别扭。

黄海楼位于东台的中心位置,本就是董家的产业。塞纳先生身边跟着一个年轻的中国人。这是刘青北派的,此人负责陪同塞纳先生一路来到东台。

塞纳先生大概四十几岁,给人的第一印象十分的正派,他的头发微微卷曲,身材微胖,穿着一身牧师的袍服。董书恒看到他时,他的眼睛含着微笑。

“很高兴见到您,亲爱的塞纳先生。让您跑这么远来到东台,实在过意不去。”董书恒用汉语说道,他知道塞纳先生是会汉语的。

“将军,您好,您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得多。”塞纳先生上前打招呼道。

两个人亲切地握手。董书恒邀请塞纳先生落座。

“塞纳先生,今天请您尝一尝我们地道的淮扬菜。”

“非常感谢,我在上海吃的大多是浙菜,很难想象一个国家光菜系就有这么多种,不得不说化真是博大精深。”

“是的,塞纳先生,不光是饮食文化,其他方面也是这样,中国毕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化。”

“而且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先生你知道佛教吗”

塞纳点头示意。

“佛教在两千年前传到中国,在中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演变出了不同的宗派,甚至于比在它的发源地还要兴旺发达。这说明化,而且能够滋养这种文化,让它在中国得到发展。”

“将军,您说得真好,可是为什么我们在中国传教总是没有进展呢请恕我冒昧,这次过来见将军,我是带有私心的。我是一名美国南方卫理公会的传教士,我到中国来的目的是传播主的教导,这次过来希望能够得到将军的帮助。”约翰不好意思地说道。

“塞纳先生,问题就出在这里,你们想传教,来到中国后就直奔主题去传教,这样不可能为中国人接受,大家会以为你们的目的动机不纯,在中国如果你想传教,那么首先你要做的就是不能把它说出来。”

“而且塞纳先生应该知道,中国的官员大多数学习的都是儒学。”

塞纳点头道:“恩,这个我知道,我还读过论语,里面很多内容都非常有哲理。”

“那么,塞纳先生可能不知道,儒学在中国可不仅仅是一个学派,他就跟宗教差不多,我们叫他儒教。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吸收了很多儒教的内容,因此中国的读书人能够包容佛教的存在。我的话您听明白了吗”

约翰塞纳睁大了眼睛震撼地看了看董书恒:“哦,将军,您太让我震惊了,原来您还是一位研究文化的学者。听了您的话,我的面前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原来我们以前做的都错了,怪不得几百年了,都没有人能够在中国传教成功。”

“虽然我听懂了一些道理,但是先生您能够教教我如何做吗如果您能够教我,我本人以及整个南方卫理公会都会向您表示最真诚的感谢还有,将军阁下,恕我冒味,您为什么愿意帮助我们,要知道大部分清国官员都不愿意跟我们打交道。”

“塞纳先生,你误会这些人了,他们不愿意跟你们打交道,是因为对你们不了解,事实上他们甚至分不清楚美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有些人曾经做了伤害中国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对洋人有不好的印象。”

“是的,我能够理解,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心怀主的仁慈。尤其是那些信奉旧教的保守人士。”塞纳咬牙切齿的说道,对于他们来说教派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

“而我愿意帮助您,是因为我曾经在上海得到过一位美国牧师的教导,他告诉了我很多西方的知识,让我能够了解你们,所以才有我们今天的见面。”这句话董书恒是用蹩脚的美式英语说出来的。

“一定是主引导我们今天的见面,就像你们中国人说的缘分。”塞纳根本没有怀疑,因为董书恒确实很了解西方,从他的言谈举止就能看的出来,他肯定是跟过一个美国人学习。

“塞纳先生,下面我们说一下重点。因为我的老师的原因我愿意帮你们,但是要一步步来。首先你们要了解中国,现在的中国人显然不相信西方,而且最好由中国人自己来传教,你们只是传输一种教义,这样效果会好很多。这一点从现在南方正在叛乱的那个组织可以看出来,他们只是把你们教会的一些书籍做了修改,然后自己去传播,就获得了大量的信众。”

塞纳深深地点了几下头,他觉得董书恒好像是真的要帮助他们。他不晓得董书恒早就打定了主意,先画一个大饼给塞纳,把他吊住,他的目的是通过塞纳获得美国南方卫理公会的支持,帮助淮海书院从美国输入一些优质的教师。他看中了卫理公会控制的几所综合性的大学。至于宗教,他真的不在意,什么宗教到了化所同化融合。

这一点,董书恒作为一个后世来人,深信不疑。

“塞纳先生,不知道您知不知道魏源”董书恒问道。

“就是那位写海国图志的魏先生吗”塞纳反问道。

“正是,魏先生现在马上要成为江苏巡抚,相当于你们美国的一州之长。魏先生跟其他人不一样,他精通儒学,也研究你们的学问,我们称之为西学。如果你能够得到他的帮助,我想你们就算是迈出了在华传教的第一步了。”

“可是他这样一个大官,我又怎么去帮助他呢”约翰无奈地说道。

“这个不难,我跟魏先生有很大渊源,所以这事有谱。”

“哦,还请将军明示。”约翰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拱手道。

“这样的,魏先生不光是一个巡抚,还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他在扬州建立了一所大学,推广自己的学问。你知道他是学贯中西,但是他手下缺乏足够的西学老师。我不知道你们卫理公会能否帮助到他呢”董书恒看着约翰说道。

“呃将军,我想我们可以的,您可能不知道,我们南方卫理公会在南方有几所综合性的大学。派遣一些教授过来,完全没有问题。”

“那真是太好了,塞纳先生。我想你们那些教授一定都是信教的,他们在教授自己学科知识的时候,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生,甚至使用魏先生。那么你们很快就有了能够帮你们传教的中国牧师。”

“是的,将军,真是他太感谢您了,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不知道魏先生能不能允许我们建立一个神学院”约翰试探地问道。

“不,塞纳先生,您这样太心急了。不过如果你在上海新建一所大学的话,倒不是不可以,我可以帮你搞定地方上的事情,但是你还得得到你们公会的支持才行。”

“将军,真的可以吗”

“是的,但是这所大学不能是一所神学院,他必须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不然我敢保证你们招不到学生。至于你们在学校传播教义,我想应该是没问题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87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