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十一章 南洋水师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董书恒是在第二天中午见到了吴键彰,这个人身材瘦瘦高高,长着尖尖的下巴,一对小眼睛,却显得极为精明。

他出身贫寒,很小就在广州十三行充当仆役。乖巧勤快,善揣摸洋人心意,英语流利,颇受洋商器重。

遂积累资金,与外商贸易,逐渐致富。并开设了同顺行,跻身于十三行行商之列。

第一次鸦片战争吴健彰凭着经营茶叶贸易,积累巨资,并投资旗昌洋行,成为该行七大股东之一。

约道光二十五年,吴健彰结束广州的生意到上海,经营茶叶贸易、典当业等,成为上海滩的大买办。吴积累巨资后,不断纳钱捐官,道光二十七年以白银五十万两,捐得苏松太兵备道记名按察使兼江海关上海海关监督的肥职。

吴键彰所代表的是以广东十三行为核心的买办商人的利益。他们所追求的是不断地扩大和洋人的贸易活动。这些人的利益更多的是和洋人捆绑在一起。他们对于列强在中国的殖民活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

董书恒知道这个人并不好打交道。跟这样的人说话最好直接一些,因为你跟他拐弯抹角,他会比你拐的更弯,搞到最后就是啥也谈不成。

“董大人好,董大人真是年轻有为”

“吴大人辛苦了,让您大老远的跑过来,应该是晚辈去拜见前辈才是。”

“哎董大人说的是哪里话,董大人抗击长毛,屡立奇功,保我江苏平安,日理万机,劳苦功高。”

“吴大人,我们一起去逛逛这个园子吧”董书恒邀请到。

“下官荣幸之至。”

两人一起向园子里走去,彭玉麟和李存训跟在后面。

“董大人,下官听说大人准备在扬州新开一个大型市场,不知道上海的商人、洋行可否去置办商埠”

“这当然没问题,吴大人手上还有生意吗”

“下官已经不管生意上的事,但是下官的族兄还管着一家洋行,做些贸易贴补家用。”

“哦,吴大人无需多虑,运河市场主要是为了保障京中的物资供应。这件事是琦善大人提出来的,长毛现在在镇江截断运河南段,京城的物资一时吃紧,我等作为臣子要为皇上分忧啊”

董书恒听出来了,吴键彰这是怕董书恒另起炉灶,用扬州取代上海直接与洋人贸易,那样子就会侵害他们这些买办的利益。

董书恒严重怀疑吴键彰这个官不是自己捐的,而是十三行集体帮他捧上去的,为的就是控制上海的对外贸易。

无论是中国商人还是洋人,进出口货物都要走他们的洋行倒一下手。洋行什么不做就能赚取大量的利润。

其实最让董书恒厌恶的是这些十三行商人是鸦片贸易的最终推手。英国人不可能把鸦片直接卖到中国的内陆。他们都是用大船将鸦片运到近海。然后,这些买办商人利用一种速度极快的走私船,将鸦片运到岸上再行分销。

另外,贩卖华工的活动跟他们也脱不了关系。

一定程度上说,这些买办比洋人更加可恶。

“董大人对朝廷真是忠心可嘉呀。”

“董大人,听说您筹建了长江水师,不知大人是否能派水师保护东南的沿海商路近几年,浙江沿海的海盗逐渐增多,国内走近海的商船经常被劫持。”

这个事儿应该是真的,这些买办大多是广东商人,他们拥有沿海大部分的近海船队。由于洋人的轮船越来越多,原来的一些小型近海商船都失去了生计,许多人在近海成了海盗。洋人的海船大多都有武力保护,他们一般不敢去动。近海的中国商船则成了他们的主要目标。

这对于严重依赖贸易的买办极为不利,他们手中的货物大都要由沿海的中式商船从各地运来。

“吴大人,本官其实很愿意帮你这个忙。但是本官手中那点长江水师的力量还要防着长毛顺江而下,而且长江水师多是舢板小艇,也不适合海上航行。”

“这”吴键彰一脸的失望。

“吴大人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董大人还请明示”

“吴大人可以修书琦善大人,言说海盗猖獗之事,请琦善大人联名上书,奏请陛下下旨筹办南洋水师。有了这个名分,我们就可以找洋人买军舰办水师了,今后无论是护航还是海上缉私缴匪就都不会无兵可用了。当然,办水师的钱总督府会出大部分。”董书恒说的这个大部分其实是自己出,另外的意思是你们广东商人也要出一部分。

“多谢董大人指点,琦善大人那边还要董大人多多美言几句。”吴键彰一直认为董书恒是琦善的人。琦善才是董书恒所做事情的幕后主使。要知道没有后台,以董书恒的年龄是没办法身居高位的。

董书恒知道这件事情从琦善那里往上面转一圈之后肯定会落到自己头上,吴键彰是个文官不可能让他去建水师。

之所以要拉上吴键彰联名,是为了让这件事情看起来更加的合理。同时,朝廷拿不出办水师的银两,肯定要下放一些权力抵冲,比如说从海关关税中拿出一部分。

今天和吴键彰的谈话,基本上划清楚了两大利益集团的势力。以董书恒为首的江北实业集团跟广东十三行为核心的买办集团之间暂时达成了妥协。

扬州的大市场暂时不会直接涉及到对外贸易,对洋人的贸易依然还是要从上海转口。保证了买办的利益。

另外,董书恒要堵住长毛不往下游发展,确保苏松安全。

在出口货物的定价权方面,买办同意让淮海集团和长江集团参与进去。相当于让渡了一部分定价权。另外,苏松地区将会每年筹措50万银元军费给淮海军。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董书恒的心中早已经酝酿好了如何对付这帮子买办。

说起来还是董书恒的胜面更大一些,董书恒手中的产业很多都是内销产业,同时董书恒还掌握着内河的物流线路。另外他还有扬州盐商强大的财力支持,长江银行的存款将近一亿银元,这些钱大部分是扬州的大商人存的,都是稳定的长期存款,随时可以拿出来一部分应急。

现在董书恒急需一只海上的舰队,即使只是在近海游弋也可以。

他手中的护卫舰队没有个一年半载是别想形成战斗力。而且这只在建的护卫舰队是自己手中的秘密大杀器,轻易不会拿出来示人的。

如果这次能够把南洋水师的名分拿下来,那么自己就可以先跟洋人购买一只小规模的二手舰队,聘请一些教官,为以后舰队的扩张做好人才储备。

在董书恒的规划中南洋水师就是未来海军的一个过渡产品。未来的华夏至少要有三支舰队,才能够保障海疆的安全。当然这些都还是后话。

送走了吴键彰。董书恒叫来了刘青北。刘青北是董书恒在租界的联络人。他拿着琦善的全权证书已经和洋人约好谈判时间。

董书恒让刘青北分别约了英法美的公使。他准备与他们分别谈判,而不是让他们坐到一起。那样子自己就成了一对三,这样的谈判对自己十分不利。

“总统,今天我们先和英国人谈。我已经和文翰公使联系好了。”

“这样,你跟雪琴还有存训跟我一起过去。”

和平酒楼,文翰带着他的助手在一队英国士兵的护卫下来到了这里。

“你好,公使先生,见到你很高兴。”董书恒向文翰伸出了手。

“哦,您就是那位董将军吧,没想到您那么年轻”文翰也伸出手跟董书恒紧紧握在一起。

“公使先生,我们总督大人十分重视您的照会,英国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重要的商业伙伴。”董书恒说道。

“很高兴总督大人能够派董将军来跟我们商谈,我感觉我们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

“董大人,女王陛下非常希望能够扩大与清国的贸易。但是你知道,每年我们在中国销售的棉布还不如印度,要知道你们的人口可是多得多。”文翰开门见山地说道。

“文翰先生,您不能只看棉布,要知道我们今年从英国购买的机械、钢铁、船舶的花费比往年翻了几倍,您不能只考虑纺织厂主的利益啊”

“而且,您知道中国的老百姓大部分都是自己纺织土布。他们没有多余的钱购买洋布。”

“将军,不得不说您的解释很合理。”

“那么我们来说下一个议题,我们希望能够开放长江,至少要开放长江中游的武汉作为贸易口岸。另外,我们还希望能够扩大上海租界的面积,现在租界里面实在是太拥挤了。”文翰接着说道。

“文翰先生,您应该知道,我国的长江流域还有很多掌握在叛乱分子手中。这时候谈开放长江可不是合适的时候。至于上海的租界问题,我们可以慢慢谈,这个需要我们朝廷的批准。”

“文翰先生,不得不说,您不能把英国的对外贸易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您是否记得上次跟贵国购买商船的事。”

“哦,我想起来了,您说的是军舰的事儿刘跟我说过这事情,难道您可以定下来这件事吗”

“当然,我可以做主,事实上我可是把银子都带过来了。只是不知道,公使大人做得了军火贸易的主吗”

“这个完全没问题,而且我们有现成的军舰。”

法国的新式铁甲舰研制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英国的步伐慢了一步,但是英国的造船业底子在那里。皇家海军已经提出了新的造舰需求。新式战舰将是全装甲结构。这意味着以前的木质战舰都将会被淘汰。所以这个时候文翰要是能够卖出一部分旧式战舰,无疑是大功一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05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