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五九 多方来贺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高兴很想喊出来,但是他又担心认错了人,这里是总统府,可不能乱喊,坏了规矩。

高兴在京城的皇宫中一直接受的就是规矩教育。

做奴才的守规矩最重要,尤其是伺候皇家的贵人们,不懂规矩,很有可能就会被乱棍打死。

所以一直以来的规矩教育,已经融入到了高兴的骨子里,这让高兴忍住了没叫。

当他反应过来要上前去,想要靠近一些,希望姐姐能够认出自己时,梁晓茹的演出已经结束了。

演出有着严格的程序,演出一结束就要赶紧下场。

帷幕落下,负责场景的杂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布置好下一场演出的场景。

受过后世艺术熏陶的董书恒,在淮海军成立演出宣传队的时候,就给了宣传队很多的建议。

一些新元素的加入,大大增加了演出的可看性。

光是一个干冰造雾就让演出西游记的演出队好好地火了一把。

各地的军政府在演出队的门前都要打破了头。没办法呀,底下的百姓想看演出都闹到了军政府。

由于要制作鱼雷,所以淮海军的科研人员改进了空气压缩技术。这才制造出了干冰这种东西。

实际上德国的奇络列在二十年前就作出了固态的二氧化碳,也就是干冰,不过那只是在实验室中。

淮海军则制造出了可以工业化生产固态二氧化碳的压缩设备,并且将干冰用来做灭火器冲料,不过因为成本较高,这种灭火器也只是放在舰船上使用。

至于放在舞台上,纯粹是出于董书恒的个人恶趣味。

高兴要去后台找姐姐,可是他是一个男孩,女更衣室的门口守卫根本就不给他进去。

后来他见到一名与他相熟的女工作人员,赶紧托人家进去喊一下,只要姐姐愿意出来见自己,高兴就有办法确认两人之间的关系。

幼时与姐姐相处的点点滴滴,高兴都还历历在目。

等了一会儿,那名相熟的女工作人员走了出来,后面并没有跟着高兴刚刚发现的姐姐。

“对不起,梁姑娘已经离开了,明天她还会过来正式演出的,到时候等她演出好了你喊我,我帮你去叫她。”看到高兴一脸的沮丧,那名女工作人员赶紧安慰道。

“谢谢您。”高兴连忙道谢。想想也是,自己要确认那位梁姑娘是不是自己的姐姐也不用急这一天啊。

没认成姐姐的沮丧,也就影响了高兴几分钟。

他跟着那个女工作人员一起回到了场下,接下来还有好多节目要彩排。

他们可不能错过,等到明天宴会开始的时候,他们这些工作人员可就没有时间看节目了。

梁晓茹演出好了之后,就赶紧找到了甲三号更衣室,地上确实有一块青砖是松动的。

梁晓茹轻轻地扒开那块青砖,一个蜡封的药丸静静地躺在砖头底下。

她赶紧又将砖头恢复了原样。然后快速换下演出服,走了出去。

刚才她只是去踩一下点,为明天的刺杀做一个预演。

她在更衣室的帐篷上挖了一个小洞,看到这个位置的帐篷外面并没有守卫。

到时候,她就可以用刮眉刀,化开帆布,然后从更衣室中偷偷地溜出去。

云司饰已经帮她搞到了一身女工作服,藏在了更衣室的顶上,明天的时候,她可以更换。

总统府的后院,这几天董书恒也被折腾的不轻。他这次结婚,可是惊动了不少人。同时也能够由此看出这些人对淮海军的态度。

英法公使都亲自来了,美国公示麦莲也不好意思不来。普鲁士公使带来的礼物最为贵重。

其他都是一些跟风的欧洲小国使节,像葡萄牙、荷兰等,毕竟大家都要跟淮海军做贸易。

日本幕府和琉球国以及朝鲜金家也都派出了使团来参加董书恒的婚礼。

另外还有南洋的华人小国以及华人家族的代表。

清廷那边到现在还没有反应。

各个地方督抚,也就是只有湖南巡抚骆秉章、山东巡抚桂中行秘密派人来祝贺董书恒的婚礼。

这其中有很多人都要董书恒亲自接见。

与其说他们是来参加婚礼的,不如说他们是来找淮海军谈判的。

英法自然是要催促董书恒这边尽快出兵克里米亚。

董书恒的回答很简单,只要你们的船到位了,我这边立马就能出兵。

英法本来的打算是想让淮海军先用自己的船,或者是租用船只先把兵派过去,然后他俩这边再交付船只。

但这在董书恒看来是不可能的,董书恒甚至允许他们派人到大丰去看一眼淮海军这边编练的远征军,以示自己的诚意。

幕府在淮海军支持下,现在基本上稳定了自己的地位,不过他们希望淮海军能够出动海军去帮他们平掉剩下的几个强藩。

这几个强藩在上次被淮海军教训了之后,现在都很清楚,依靠自己原来的旧军队是没法子跟幕府还有淮海军对抗。

所以现在一个个都开始穷兵黩武,砸锅卖铁地购买武器装备。

而他们购买武器的对象正是美国老,麦莲的首先现在跟这些强藩走的很近。尤其是肥前藩,坐拥长崎这个日本的与西方国家唯一的一个开放口岸。

更是成了美国与各大强藩交往的纽带。

为了给淮海军添乱子,麦莲甚至命令商人们低价将最先进的来复枪卖给他们。

所以近来日本的形式愈发的紧张,几大强藩,除了已经臣服的萨摩之外,都在厉兵秣马。

甚至出现了多次强藩针对幕府底下亲近大名的军事挑衅。

而且,几大强藩在幕府发出警告的情况下依然我行我素。这就是赤裸裸地挑衅幕府的权威了。

那些人似乎是在试探幕府的底线,或者说是淮海军的底线。

为此董书恒答应销售一批装备给幕府手下的大名。

董书恒还劝说幕府先不要亲自入场。可以将临近几大强藩的大名武装起来,让他们的去跟几大强藩争斗。

这些大名有幕府的财力支撑,而那几个强藩哪来的财力跟幕府斗呢

董书恒的分析非常在理,幕府欣然同意。

董书恒固然不希望日本下面的大名一团和气。幕府同样不希望如此。

幕府也需要在调和各个大名之间的争斗中提高自己的威信。

朝鲜金氏的到来,则是希望淮海军能够尽快交付他们购买的武器装备,他们这边的讨伐大军都已经准备好了。

可是听说北边的那股太平军也在整军备武。大同江上甚至依托平壤城建立了一座炮台。

这些太平军的哪里来的这么多火炮啊总不会是清国提供的吧

金氏也知道这肯定是淮海军的小动作。但是没有证据,又能怎么办呢

他们担心激怒淮海军,这事提都没敢提。

南阳的华人小国很多本来在这几年都要被荷兰人给灭掉了,尤其是婆罗洲,不仅有荷兰人,还有英国人也想得到那里。

不过,自从投靠了淮海军之后,淮海军派出军官团帮他们训练军队,倒是好好地教训了一下那些不知好歹的土著。

他们也拿出了土地给淮海军建立农场。随着淮海在南洋农场的增多,自保的实力越来越强。

这些华人小国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他们划给淮海军的土地都是在自己跟土著人的交界处,这样随着淮海军农场的扩张,这些农场就将土著跟他们分割开来。

不过,对此董书恒也无所谓。这样正好方便淮海军农场的扩张。反正土著的土地就是淮海军的土地。

对于土著,农场的民兵可不像华人小国军队那样手下留情。

侵犯淮海军农场的土著部落,得到的惩罚就是整个部落的消失。

反正淮海军开发雨林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这些土著的俘虏正好可以去干这些危险的工作。

有了对抗疟疾的药物,华人再也不用害怕雨林。

南洋这里的气候环境非常地适合种田。妥妥地一年三熟。只要清理掉雨林,就可以立马种田。

有了南洋的粮食支持,董书恒才能够放开手去移民。限制移民最大的因素也就是粮食。

在内陆招募移民需要大量粮食。

在灾年,老百姓只认粮食,就连金银都不管用。穷苦人家卖儿卖女只收粮食。一袋粮食也许就能救活一家人的命。

儿女卖了出去,跟了好人家兴许也能吃上饭食。

所以淮海需要粮食去招募那些移民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家乡。

安置移民也需要粮食。像安置到远东的移民,头年根本是没办法种植粮食的。

必须要提供给他们熬过一年的粮食,等到第二年地里能够耕种粮食了,他们才能够逐渐自给自足。

远东、黑龙江流域的土地虽然肥沃,但是却只能够耕种一季粮食。

南洋的华人和华人小国过来,纯碎就是继续抱董书恒的大腿的。没有淮海军的支持,他们根本就斗不过土著。

尤其是在荷兰人以及英国人刻意支持当地的土著的情况下,这些华人更加的势弱。

最近是英法忙着西边的战争,根本没有精力过问南洋的事情。

只有一个没落的荷兰,也搞不出什么事情。

此时,正是淮海军在南洋扩张的大好时机。董书恒相信英国肯定知道自己在南洋的搞的那些小动作。毕竟一下子冒出来那么多的农场,不可能不惊动到英国人在新加坡的总督府。

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英国人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只是有一些土著会来农场劫掠,不过这些人纯碎就是在给农场送免费的劳动力。

南洋的世家大族也在同淮海军的合作中受益良多。

他们的船队穿梭于南洋各大港口与海门港之间。

他们可以直接从淮海公司拿到货,到了南洋无论是卖到当地,还是在新加坡转卖给西边的商人,都能够让他们大赚一笔。

再加上他们的种植园以及橡胶园的产出都有淮海军收购。让他们生意一天天地做大。

很多家族都将家族中的直系子弟送到淮海军麾下或是为官、或是读书。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淮海军的效忠。

国内的督抚现在还没有像八国联军入侵时那样蔑视清廷的权威。

很多督抚都是刻意跟淮海军划清界限。在他们眼中,朝廷早晚要办董书恒。

眼看着现在外面的形式似乎对清廷逐渐有利。各地的匪乱不是被平息就是被压制住。

到时候各地安定下来,朝廷说不定会来个“十八路诸侯讨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16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