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二四章 复兴会之论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慧儿今天不像往日看到少爷时那么兴奋,躲在陈氏身后也不说话。

董书恒本想带他出去逛逛扬州城,这丫头好像还从来没有逛过改造一新的扬州城。不过这丫头非要跟着陈氏,董书恒看她没兴致也就作罢。

老魏在扬州的居所就在文昌阁的附近,这宅子自然是董书恒送给他的。老魏也非常满意,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离文昌阁近。

董书恒带着警卫拎着一堆的拜年礼来到了魏家。魏玉珍也在家中,刚才她与董书恒接到了陈夫人后就回来了。毕竟还没过门,男女见面就已经于礼不合了,再去人家家里就更不合适了,在未来婆婆面前,魏玉珍还是很收敛的。

书房内,老魏正在看书,他带着一副眼镜。他们年轻的时候夜晚看书都是在油灯下。所以古代的很多读书人眼睛都不好。

魏源放下书,看了一眼董书恒说道:“书恒,我也听到消息了,看样子,我这个羊头没办法继续做下去了,你想好该怎么办了吗”

“师傅,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说实话,我还真没想好怎么对付这个吉尔杭阿,此人是清廷的走狗死忠,不像邵灿那样,心中还有百姓。”

“你是怕此人到江苏后会狗急跳墙”

“嗯,很有可能,这种人做事没底线。”

“琦善那边怎么样了,他还能撑得住吧”

“嗨,就吊着一条命在那儿,他是脑中风,根本没得治,但是一时也死不了。不过他身边的人都被我换掉了。”

“一直这样也不行啊,我是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可以和清廷摊一部分牌,只要保证大家不把桌子掀翻就好。”

“老夫也明显感觉自己得身体精力大不如以前了,总要再撑两年,等书院的学生毕业了,你就不缺帮手了。”

“但是,书恒啊,你要想好如何把这些人全部凝聚到一起。咱们书院这种模式以前从未搞过,我都不知道教育出来的学生会怎么样”

“上次你跟我说的改组复兴会,把她变成一个完善的政治组织。我觉得这个思路很好。我最近研究西方的政治发现,现在凡是国势强盛的国家,无不是政党当道,君主弱化。”

“所以,我想你提的这个复兴会方案是可行的。一个用政治刚领凝聚在一起的群体,总归要比权力利益凝聚在一起的一小群特权阶层要牢靠。”

“权力和利益的分配总有失衡的时候,总有人会感到不公。最终必将会分裂。就跟太平军一样,他们就是以利益联合在一起的,现在又因各自的利益而面临分裂。”

“书恒,你要想把自己身边的力量全部整合起来,那么实行你的复兴会方案就势在必行。”

“师傅,你说咱们中国是实行帝制好,还是实行共和好”董书恒突然问道。他对这个问题一直非常纠结。

“书恒,所谓的帝制和共和不能只看表面。比如法国,他们把国王赶下了台了就共和了吗不见得吧。”

“再比如我们中国历史,虽然每个朝代都有皇帝,但是真正能称得上帝制的又有几个。宋朝有皇帝,但是宋朝的和士大夫共天下可不仅仅是帝王喊出的口号,士大夫的权力很多时候都是凌驾于宋朝皇帝之上的。你说他们是共和还是帝制呢”

老魏也看了很多西方启蒙主义的书籍,知道西方民主共和那一套理论。所以他说的共和不是西周的周公时代的那个共和。

董书恒却是认同实用主义那一套,不管形势上如何,你能代表大多数,能够让大多数人发出声音,决定国家民族的命运,就是一种好的政体。

“师傅,其实吧,这个事情我一直还在考虑,之前只是受你们原来的复兴会的启发。我觉得一个国家政府只要能够代表绝大部分人的利益,由大多数人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就是一个民主的政府。”

“但是国家的大部分人要想行使自己的权力,必须要通过一个组织,而这个组织要能够代表这绝大部分人的利益。像那种几个组织竞争上岗轮流执政的国家是撕裂的,因为他们的社会已经分裂,整合不出一个绝大部分,只能几个部分之间不断博弈,这样的制度并不利于国家的进步发展。”

“一个人即使能力再强,他的身边所能够凝聚的力量和人心都是有限的。只有一个旗帜鲜明的组织才能够无限地聚集力量。”

“因为这个组织里面的每一个人,都会把自己当做这个组织的主体,会把组织的发展目标当做自己的发展奋斗方向。这样通过组织的扩大,就可以无限扩大自己的力量。”

“但是一个组织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刚领,这个刚领要是大家愿意去奋斗的,既要贴近实际,能够实现,又要足够长远,起到引领作用。”

“其次,一个组织必须有明确代表群体,要知道自己所代表的是谁,哪些人是组织所要依靠的对象。而这些所被代表的对象必须是国家内的大多数群体。”

“最后,这个组织还必须有一套严谨的组织制度。没有组织制度,一盘散沙,那么这个组织的力量也就发挥不出来。”

“师傅,我所说的这些都不是一两个人拍脑袋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定时间的理论积累和实践验证。”

“所以我想先出一套内部刊物,就叫复兴周刊,只在我们淮海军的内部以及书院流通,先宣传一些复兴会的理念,另外就是针砭时弊,引起大家对国家民族复兴的思考。”

“在此过程中,我们能够发掘人才,先秘密发展一批会员,等到时机成熟了再正式成立华夏复兴会。以后华夏复兴会将是我们领导核心。而我们也将在一个统一的纲领领导下奋斗。”

董书恒说了半天,长长地输出一口气,这些话藏在他心中很久。

他只能跟魏源说,如果找别人商讨,人家要么觉得他惊世骇俗,要么就是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我帮你把这个复兴周刊给搞起来吧,这些政治性的东西,玉珍搞不好。另外我那里还有几个写策论的笔杆子,你没事儿的时候别偷懒,也写点东西,这个新复兴会的想法是你提的,那么你最起码要搞一个纲领性的东西出来。”

写东西是董书恒最头疼的事情,前世领导一让他写报告,就找各种事情推脱。

现在是逃不掉了,只有他知道今后的脉络,时代已经变化,不在是仅仅依靠一个士大夫阶层就能够把国家治理好的了。

世界上主流的几大民族正在形成,白人们在全世界圈地,扩大白人的生存圈。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华夏民族却还在闭关锁国,白白错过划分地球版图的机会。这是董书恒无法容忍的。

为了提高未来华夏民族的竞争力,必须要依靠全民族的力量来推动华夏的发展。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是今后华夏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如何团结这些力量这是摆在董书恒面前的课题。

聊着聊着,时间已晚,魏玉珍过来喊二人去吃晚饭。

“爹爹、书恒今天我亲自下厨给你们做了一桌子菜。你们尝尝我的手艺怎么样”

“哈哈,我的乖女儿可算是开窍了,为父还没吃过你做的菜呢,书恒,等一下你一定要多吃一些。”魏源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董书恒,眼神中还带着一丝丝的同情。

三人来到了餐厅,玉珍的丫鬟莺儿正在摆桌子。

桌子上有一盘子炒青菜,看起来有些发黑,估计是酱油放多了,不过这个季节有青菜吃已是难得了。

还有一份蒜炒腊肉,这是老魏他们湖南人爱吃的。

另外还有一份豆腐羹,就两菜一汤,魏家的桌子小,盘子摆得松一些的话,确实也能算一桌子菜。

老魏坐下之后,赶紧抓起米饭碗,埋头吃起米饭,偶尔去盘子里夹起一小节蒜苗就着一大块米饭吃掉。

“来书恒,吃菜。”魏玉珍夹起一坨青菜放到董书恒的碗里。

“吃吧,书恒。”老魏鼓励地说道。

这一家子人这么热情,搞得董书恒怪不好意思的。

“哎呀,玉珍,真是太客气了,我自己夹就好。”说着董书恒就把这一坨青菜放入了口中。顿时一股海的味道,不对,是海盐的味道差点要把他的味蕾爆开。

“咱家是盐商不错,可是你也不能放这么多盐啊”董书恒在心中吐槽。

不过这父女俩都看着呢,董书恒挤了挤眼睛,把要流出来的眼泪压了回去。

“就当是玉珍对我的考验了”抱着这样的心思,董书恒终于把这坨青菜吃了进去。

“味道怎么样书恒。”

“嗯,蛮好的”董书恒点头道。

“喜欢的话,我以后经常做给你吃。”魏玉珍开心地说道。

“不用了,我们的玉珍是个大才女,怎么能够把时间浪费在做饭这种小事情上呢咱家什么身份,厨子还是雇得起的。”董书恒连忙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922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