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章 行军高邮终相见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扬州城的情况,董书恒自然还不知道。在这个没有电报、电话的时代,传递信息基本还是要靠腿跑。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就比人跑的快一点点。

此时,董书恒正和自己的队伍行进在去往高邮的路上。从东台到高邮一共九十多公里。密布,还好董书恒他们光明正大地走大路,不需要遇水搭桥。

此次行军董书恒想考验一下他队伍的行军能力。

一条土路笔直穿过金黄色的油菜田,伸向远方。这里是扬州府兴化地界,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正在绿油油的麦田里追肥。

突然,远处传来了整齐的跑步声。许多人停下了手里的农活,抬头望去。只见一支穿着花花绿绿的军队沿着大路跑了过来。这只军队身上挂着、背着,满满当当都是东西。关键是这么多东西还不影响他们按照一个相同的节奏向前跑动。

整支队伍的人很多,队伍很长,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踩到到旁边的农田。

“乖乖,他们背的都是火枪吧,难道是京城派来缴匪的大军哦,不对,那面红旗上秀的好像是“淮海团练”。咦没听说过啊”一位乡绅看到了嘀咕道。

董书恒此时就在队伍当中,为了做好表率,鼓舞士气,他徒步跟着队伍一起行军。此时的董书恒再也没有平时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模样。汗水夹杂着路上扬起的灰尘,在他白皙的脸上画出一条条沟壑。头上的辫子也已经被汗水浸湿,一滴滴汗水顺着辫尖流下。这让平时颇爱干净的董书恒着实有些忍受不了,他现在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洗个热水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

不过,当他看到身旁的团丁比他多出几十斤的负重,还在咬牙坚持时,董书恒只能坚持下去。

“哎做主角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啊等到老子队伍上万就不用这样冲在前面做榜样了。”

再看看身旁的团丁,哪怕是受过后世大量神剧熏陶的董书恒也还是不得不感叹:“真是一群好兵啊”

此时已是正午时分,按照原计划,要赶到高邮城外扎营,才算完成此次急行军,而此时从早上到现在已经完成了四十余公里,近一半的路程。董书恒看了一下怀表。对着司号员下达了原地休息半小时的指令。两声短粗的哨声响起。长长的队伍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口令声,各连连长听到哨声正在对团丁下达指令。

“一连,全体都有,原地稍息,时间半小时。”

“二连”

士兵们纷纷坐在道路两边的杂草垫上,拿出自己的水壶,喝上一口自己带来的凉白开。有的士兵就着口中的水咬上一口压缩饼干,顿时浓浓的麦粉香味在口中弥漫开开。

丁力被分外二营三连一班,他吃着手里的压缩饼干,心里想:“要是爹娘,弟弟妹妹还有媳妇儿都能每天吃上这样的饼干,那该多好啊不管怎么样,下次回家一定要带一点回去,大不了自己在军中省着点吃。”

这时他撇到董事长在向自己走来。他赶紧收起手中的食物和水,一个立定敬礼。

“董事长好,二营三连一班团丁丁力正在休息进餐。”

“辛苦了,请继续”董书恒回了一个礼说道。

在几个普鲁士人还有自己训练大纲的双重作用下,他的团丁至少在军容和规矩上冠绝大清。这一点尤为让董书恒满意。他其实有一些强迫症,就喜欢这种整齐一致的感觉。

高邮湖南侧有个半岛深深的扎入湖中,名字叫乔家尖,本来有一个村子。只不过现在已不复存在。现在的村子被一群水匪占据,为首的匪头名叫赖善成,此人胆大心狠,本来也是运河上跑船的,偶尔也会打劫跑单的货船,而且此人每次都是劫财灭口,手段毒辣,也因此他这么多年都没有被官府通缉。

扬州被太平军占领后,他纠集几十艘船,近千号人盘踞在高邮湖活动,一面四面打劫,一面吸纳流民青壮,隐隐有做大之势。此时赖善成坐在乔家尖乔家大院的正厅之中,前后各有一个小娘在帮他揉肩捏腿,好不惬意。

趁着扬州之乱,赖善成一帮贼匪着实抢了不少小娘子,最好的当然自己留着。要说这扬州小娘子就是水灵,还会侍候人。而且,赖善成发现通过给弟兄们发女人,让自己的手下对他更加忠心。

赖善成也是有大志向的人,他并不满足做土匪的现状。现在,他准备做件大事情,立下投名状,就去投长毛。据说长毛有个大官也姓赖,说不定还能攀上亲戚。也许,自己到了那边刘大海还能弄个大将军当当呢

话说,老赖也是走运,有个自称是黄家管事的人找上自己。这个黄家以前跟自己有些交情,自己还帮着黄家做过几趟黑活呢。

这次黄家找上自己也是大方,出手就是五千两,让自己去灭了一帮刚到高邮的董家团丁。老赖不管黄家的目的是什么,他打算接下这笔活。其一是这批团练都是新手,战斗力肯定不强,自己手下一帮老兄弟可都是见过血的。其二,这批团练是去协防扬州的,如果吃下,正好可以作为投靠太平军的投名状。

老赖召集了几个大头目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派几个兄弟去高邮城周边打探一下,主要是看看这帮团练什么时候到。

高邮城挨着高邮湖东岸而建,与扬州城隔湖相望,这里土地肥沃,人口密集,也算是一个上等大县。

此时,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湖面仿佛铺上了一层金色的鳞片。

魏玉珍站在城门高高的望楼之上,身穿一身鹅黄色的对襟旗袍,头戴步摇。今天她没有看西边湖面上的落日美景。一双明亮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东方被夜幕侵蚀的大地。她想起前几天,姓董的那小子给自己写的一首词,这家伙明明是个商贾,还学人家舞文弄墨。不过这词写的倒是不错呢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她在嘴中轻轻哼到,不觉已是面色潮红。

“小姐,又犯花痴了”旁边的莺儿小声嘀咕道。

董书恒此时真的是连陪美女约会的力气都没了。手下的团丁还好,毕竟什么苦都吃过,至少现在能吃饱穿暖。他一个公子哥,虽然最近也加强了自己的锻炼。但是这一路下来,让他感觉自己的骨头架子都要散了。为了避免误会,董书恒把队伍放到了高邮城东面的卸甲镇。跟镇上通了文书之后,队伍就在城外扎下大营。安营扎寨的事情自不必董书恒亲自过问。他把团丁指挥交给刘青南之后,就带着一个警卫班进了镇子。他现在只想做一件事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

难得睡了个早觉,董书恒一大早就自然醒了。简单洗漱一下,换了身普通的士子青衫。带着几个乔装好的警卫,就进了高邮城。

高邮城显然比东台要繁华得多,毕竟紧挨着扬州。扬州被占领后许多大户都跑到了高邮,也让这里出现了反常的繁荣景象。

董书恒找了一家卖包子的店铺。到了高邮,总要尝一下这里小笼包。董书恒前世高三那一年,基本上每天早上一笼扬州包子。扬州包子的肉馅中加了糖,吃起来特别鲜。他一口气点了十笼包子,喊来随从的警卫一起吃,每人又要了碗豆腐花。一个饱嗝打出来,喉咙里满满的都是豆香味。

董书恒穿越的第一大目标就是要把各地小吃吃个遍,看看经过百年发展,这些名吃变了味没有。以后他还想去尝尝新疆的烤包子,哈萨克的马肠,俄罗斯的大列巴

顺便看看没加滤镜的烤馕西施,面包西施

吃完早饭,他要去办一件家事。妹妹董书云和董书梅被自己三娘带到娘家,已经有些时日。他这次过来就是让人接妹妹回东台。毕竟高邮临近扬州也不是很安全。

三夫人白氏出自高邮的一个中等商户之家,因为之前黄家的事情,和董书恒之间还有过节。

白家,一大早门外就响起了敲门声。门房开门看到了一个俊俏的少年郎。门房并不认识董书恒,等董书恒自报家门,门房这才去报告主家。不一会儿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人迎了出来。

中年人名叫白青,是三夫人的兄长。只见他身穿长衫,方脸无须,面带微笑,显得十分和气,是个地道的商人。明知道董书恒和三夫人之间的过节还能够做到如此,可见其为人圆滑。

白青和董书恒聊了一会儿就令人引着董书恒去三夫人所住的院子。

穿过一个花门,董书恒远远的看到两个少女在廊下绣花,这孪生姐妹想必就是自己的妹妹了。

“二哥快看,是二哥来了”看到有人进来,其中一个女孩说着就跳起来向着董书恒跑去。

“你是书云吗”董书恒抬手挡住差点跳进自己怀中的女孩。

“哎呀,二哥,我是书梅,你怎么连我都认不出来了啊”董书梅娇嗔道,显然这个书梅性子活泼跳动。

这时候另外一个女孩含笑看过来,微微一礼道:“二哥好。”然后对着妹妹严肃道:“妹妹,还不站好,在二哥面前一点礼数都没有。”

哎呦,这俩妹子的性格反差也太大了。

这时一中年妇人从屋内走了出来,这妇人外表看起来也就三十左右,身着白衣素服,只有衣襟上绣着几朵腊梅。发髻高高挽起,活脱脱一个现实版的白娘子啊。

“怪不得,我这俩妹妹,长得如此水灵,原来是她们老娘基因好。”董书恒心中想到。

“咳”白氏看到董书恒盯着自己上下打量,顿时大感气恼。心中暗道:“这小子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怪不得会做出上次的忤逆之事。我嫁我的女儿还轮到他来做住主了”

董书恒听到白氏一声清咳,赶紧回过神来,尴尬地行礼道:“给三娘请安,三娘在高邮可一切安好”

“家兄对我一切都好,在这里也无人刁难我们娘三书恒大可放心。”白氏怪里怪气地说道。

董书恒没有理会白氏的话里话外。朗声道:“孩儿,奉朝廷之命带兵支援扬州,要在高邮停留几日,今日无事,想让两位妹妹带我逛一逛高邮城,还请三娘应允。”董书恒不想再和这个三娘呆在一起,哪怕你长得像白娘子也不行。

白氏本想拒绝,这是候书梅抢先说道:“好呀好呀,二哥远道而来,做妹妹的理当尽地主之谊嘛”

“你尽个毛线的地主之谊啊”白氏对着书梅瞪了一眼。

“娘亲,孩儿也觉得可以陪二哥出去走走,我和妹妹只在城中逛逛,不出城门,想来也无甚问题。”这时书云也站出来说道。

看到自己乖巧的大女儿也这么说,白氏只好答应。

高邮城的大街,分东西二市,东市多为酒肆茶楼,西市离着水运码头较近多百货粮油鱼盐商铺。街面多有小吃杂耍摊子。以前扬州城有的,现在这儿都有。走在高邮城的大街上,书梅一会儿要买这个一会儿要买那个,看到了董书恒腰间的配枪,竟也要拿出来玩玩,吓得董书恒连忙拒绝。

书云却安静地跟在董书恒身后,偶尔说上几句。

这时,远处的胭脂铺中,一个官家小姐带着一个小丫鬟正在买水粉。

“小姐,你快看那不是董少爷吗”

魏玉珍闻声望去,果真是董书恒。只是他旁边的两个俏娘子是谁看起来不像是他的侍女。魏玉珍顿时心中一阵莫名的委屈。

她转过身,背对着莺儿说道:“莺儿,我不舒服,我们回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799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