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六七章 移民才是关键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在普鲁士和沙俄发生的违背历史的的变化,给董叔恒提了一个醒。

原本的美国南北战争是不是也会提前开始呢

蝴蝶效应的威力,董书恒自然是知道的。

但是,这是董书恒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必须要面对蝴蝶效应。

有很多的事情的不能再根据的自己的那点模糊的记忆去推断了。

更多的是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去判断,还好现在复兴军已经基本上铺开了自己的情报网。

“玉祥,召集内阁开个移民会议。让移民局的人将移民的情况在会上通报一下。”董书恒看完欧洲传回来的报告,对魏玉祥说道。

董书恒现在其实最关心的还是美洲的事情,而美洲的事情关键在于移民。

北美那边安第斯山脉以西的无主地要占据下来需要迁移大量的人口过去。

董书恒很清楚,英国人得知复兴军要占领那里,一定会让他们加拿大领地上的民众向西渗透的。

如果不想现在就跟英国人干仗的话,最好还是尽早建立据点,将领地的边缘给占领下来,确定好双方的分界线。

这需要大量的移民,董叔恒觉得最少五十万以上的人口才能够在加拿大中部南北方向建立一条移民定居带。

还有南美那边,董书同许久没有消息了,大哥究竟在干什么呢

南洋水师也有一段时间没有消息传回来了,现在按时间来算的话,水师应该已经横穿大洋到了美洲了吧。

不一会儿移民局的人就来了。随后内阁的人也到齐了。

“总统,您回来了”曾宪风说道。

话说董书恒最近又开始经常旷工了,他这一段时间光是滦州那边就已经跑过去了好几趟。

作为内阁总理,曾宪风都不知道董书恒具体在什么地方,这让他心中有些不安。

董书恒现在可是复兴军的定海神针,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将复兴军凝聚到一起。

其实这么说,董叔恒既是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只是董书恒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老曾,对不住了,让你受苦了。”董书恒不好意思地说道。

有曾宪风总理后方,董书恒轻松多了。至少他到处跑,也不用担心内政的问题。

董书恒渐渐放权之后,现在感觉已经自由多了,不需要再埋在故纸堆中,能够空出大量的时间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比如说发展一下复兴军的科技树,就在前几天徐寿已经乘船回到了国内。

他一回来就结束到了电力实验室去。虽然他许久不在,但是这个实验室却是他打造的,里面的很多实验设施都是徐寿从欧洲买的。

所以回来之后,徐寿一刻都不想停下。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中。

董书恒最近没事儿的时候也会过去厮混。

两人不知道准备要捣鼓一些什么。

实验室的事情大家不知道。只是最近在新京城新成立了一家复兴电力公司。城内的道路上开始竖起一根根电线杆。

在新京城的新城和老城之间正在铺设一条轨道。

“总统啊,我差不多也快为复兴军服务三年了,咱们可说清楚了,再干两年,我肯定要退休了,要不然我的阳寿就要折没有了。”曾宪风话虽然说的随意。但是董书恒是能够听出他话中的意思的。

曾宪风这是为自己功成身退打好伏笔。

曾宪风在高邮的时候加入复兴军。此人擅长处理政务,做事细心谨慎,为官清廉而无私心。

可以说曾宪风不仅是政府长官,同时还是政府官员中的标杆。

他本身就是贫寒出身,不然也不会以举人之身成为他人幕宾。

现在曾宪风相当于已经位极人臣了。从内心中来讲他已经非常的满足。

家中的子弟也都有了不错的出路。

董书恒不知道他为何这个时候提出隐退的想法。

莫非是老曾意识到了什么

董书恒最近也没发现复兴军有什么不对劲啊。

“老曾,你还没到退休年龄呢要是提前退,退休金可是要减半的哦。”董书恒开玩笑道。

曾宪风笑着摇了摇头,径直向会议室走去。

“总统,诸位大人,去年的移民情况在这里我就不重复汇报了。我主要的说一下第一季度的移民情况以及刚刚发现的一些新情况。”

“第一季度,因为天气的原因,向远东、月湖地区的移民还没开启。但是今天去关外还有远东的主动报名的移民已经非常多了。我觉得我们不用再安排了,今年两要迁过去的人已经够多了。”移民局的局长赵鞅介绍道。

“今天为什么一下子去北边的移民突然多起来了你们移民局难道又出了什么新政策了吗”董书恒问道。

现在很多政令的出台都是内阁自己做主,不需要经过董书恒的同意,所以他才会这么问出来。

“总统,是这样的,北方冬天的时候太冷,很多部门都处在停转状态,那时候农场会给很多的工人放一个长年假。”

“是跟这个长假有关”

“正是,许多南边的移民选择回乡探亲。您知道的农场的生活条件总比他们原来的家里要好。尤其是山东、河北、河南过去的移民。他们回家大都带了很多东西。自然也是要讲一些在农场工作的好处。”

“这一下子就帮我们动员了很多人。而且这次报名移民的人员结构非常的好,男女都有,而且基本都是刚到婚龄的年轻人。”

“老赵,你是不是有什么启发啊”董书恒笑着说道。

“是的总统,我们觉得这种以老带新的方式非常的好。效果比我们政府单方面做宣传要好的多了。”赵鞅说道。

山东莱州府,刘栓柱的母亲正在抹泪,因为她家中的大丫头马上也要去北边的黑龙行省了。

“哎呀,栓柱她娘,快别哭了,有栓柱在那边照应大丫,你怕啥大丫是过去享福的哩。”栓柱的父亲在一旁劝道。

栓柱在春节之后就回农场去了。不过这次他回到村子里着实是风光了一把。

也让村子里的乡亲们羡慕不已。虽然现在的复兴军的税收比以前少了很多。

百姓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免费服徭役。所以大家的生活多少都改观了一些。

但是,山东这个地方,本就是地少人多。山东的汉子是很勤劳,但是能够赖以为生的土地却不够他们发挥。

去年黄河改道,莱州这里也受到了一下影响,收成并不是很好。

现在大家看到也移民出去的刘栓柱在外面混得那么好,自己在外打拼,不仅仅有了稳定的工作,甚至连媳妇儿都取了,这可没有花刘家一分钱。

很多人都围着刘栓住打听怎么移民出去。因为刘栓柱在黑龙行省那边工作,所以大家都琢磨着去海龙行省。

百姓家中一般都不是一个儿子,大家寻思着学着栓柱家,送一两个出去。

一下在村里就有几十个后生要报名移民,县里的移民官员知道后可乐坏了,这省了他们很多做动员的功夫。

而且其他的村子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村子之间像这样的事情船舶的还是很快的,口口相传之下就形成了一个移民的热潮。

“刘老根,这是你家大闺女的移民补助金,你收好了。”一名移民官员将一叠银元当着村长的面交给了刘栓柱的父亲。

按照政策,适龄的女性移民落户当地的话是有补助的。就像是刘栓柱的媳妇儿一样。

因为的普通老百姓不愿意让闺女移民,闺女留在本地嫁人也是可以的得到彩礼钱的。

于是政府就对这些适龄的女性移民进行补助,金额就相当于当地的彩礼钱。

这样的情况下,大家才愿意将家中闺女移民。

“刘老根,你清点一下,确认之后按个手印。村长您是见证人,也要签字画押。”那个移民局官员说到。

因为涉及到钱,所以手续比较繁琐。不仅仅当事人要签字,还要有识字的见证人,这个村子就村长识字。

“嗯,没错,十五个华元。”刘老根仔细地数了好几遍。大丫的娘亲这会儿也不哭了,专心地看着丈夫数钱。眼睛里面都是对丈夫的不信任。

“大丫,到了北边之后,你就去找大哥,什么事情都听你大哥的,找婆家的事情,娘已经让你大嫂帮着做主了,女人家的事情,有什么不懂的就问你大嫂。”大丫的娘亲又去对闺女一番嘱咐。

现在已经四月份,现在他们这些移民出发,正好可以赶上黑龙行省那里的春耕。

赵鞅觉得以后那些移民目的地最好每年都能够给职工放一个年假,让他们回家探亲,而且最好是在放假之前提前发一笔奖金。

中国人都讲究衣锦还乡,要让这些工人体面地还乡,这样以后想要出去的年轻人就越来越多。

这样的话,原本当地的生存空间就能够宽裕起来。

说完这件事情,赵鞅继续介绍起来南边的移民情况:“中南半岛的新三省指的是南掌、真腊地区的澜沧、湄公、金边三个行省全年移民计划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

“在南部的广西、贵州、广东、福建、云南地区有很多百姓的移民意愿很强烈。”

“这可能与当地原本就有下南洋的传统有关吧。”

“另外,今年临时新加了一个移民目的地吕宋。我们准备以招工的形式满足这些移民漏洞。”

“吕宋给我们的报告中说明要招募大量的教师和医生。我们准备将这些人直接以移民的形式直接落户过去,只是动员工作比较麻烦。”移民局的局长赵鞅说道。

“如果动员不好做,那就给他们加条件,提高待遇,还有增加分配的土地的数量。总有人心动的。”董书恒道。

“是,总统,另外吕宋那边新成立的国属农场以及矿山也需要大量的工人。这些人同样将采用就近落户的方式移民过去。”赵鞅继续说道。

“那这样的话,吕宋今年可以移民多少”董叔恒问道。

“如果加上他们的家属的话,应该能够达到二十万以上。”

“嗯,对了老曾,我们之前统计的去年的人口是多少来着”董书恒插话问道。

“哦,去年年底,我们做的人口普查,目前直辖领土生共有四亿一千三百万人口。当年新生儿是一千五百万。”曾宪风说道。

“今年的新生儿应该还会大量增加。因为现在大家的生活稳定了,百姓的温饱基本上能够达到保障。大家生孩子的欲望一定是会提高的。”董书恒说道。

“诸位,有没有发现,我们不断向外移民,没有让本土的人口减少。反而因为移民政策,让人口增加了。”

“是的,总统,这其中莫非还有什么门道”有人问道。

人口学此时还没有人研究,也许就董书恒能够知道一点其中的门道。

“这确实有门道,人们的生孩子的欲望实际上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仅是家庭的食物来源是否充足,还有一点重点就是孩子的出路。”

“按照现在的移民政策,未来这些孩子在国内混的不好还可以到海外免费领一块土地成家立业。你们说大家会不会想多生几个呢多生就多赚啊”董书说道。

“还可以这样。”众人无不咋舌。

“所以,你们等着瞧好了,只要我们的移民政策不变,今年一定会有一次婴儿的暴增期。卫生部那边要做好新生儿的统计工作,到时候我们对比一下这个数字就好了。”

“总统,这样的话,是不是应该增加各地的助产士还有儿科医生的数量。”提到了卫生部,部长李克真立马站出来说道。

“嗯,是的,之前我们没有往那方面想,现在只能亡羊补牢了。”董书恒道。

“还有一个应急的办法,就是你们卫生部让各地的医院组织地方上的稳婆做一个突击培训,让有经验稳婆向其他人传授一下经验,还要让医疗人员传授一下科学的接生知识。稳婆也是有好有坏,良莠不齐的。”倒是董书恒先想到了一个办法。

现在的女人大都是在家中生孩子,有些人家会清稳婆,有些人干脆就是自己来生,家中的女人帮一下忙就完事儿了。

但是这样新生儿的夭折率很高,产妇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董书恒说的这个突击培训稳婆的方法就跟之前复兴军地方上的卫生院培训赤脚医生一般。

“总统的这个主意真好,我等真是惭愧,这样的事情理应先想到才对的。”李克真有些羞愧地说道。

“也不能怨你们,之前我们都没有向那个方面去想,这些事情做了也只能算是聊胜于无了。”董书恒无奈道。

现在妇幼保健条件非常的落后,婴幼儿的夭折率非常高。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时代的女人都愿意生孩子,她们认为生孩子是她们应该做的事情。

“李局长,北美新领地那边的移民最近优先安排一下,这是因为一些战略上的考量。”董书恒交代道。

欧洲人在北美的移民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了。

复兴军现在要想追赶就只能够提高移民的速度。

复兴军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华夏庞大的人口基数。还有一点就是复兴军在民众中的动员能力。

从咸丰三年开始,第一年复兴军移民了两万到北美,第二年是十万,第三年是二十万。

现在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在加利福尼亚的华人已经鸠占鹊巢,掌控了旧金山和洛杉矶两个加利福尼亚的重要城市。

加上那里原本就有的华工,当地华人的数量接近了五十万人。

而此时旧金山白人的人口只有不到三万人,整个加利福尼亚的白人人口还不到十万人。

北美的广阔土地对于现在的北美洲白人来说太大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91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