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三七章 胁迫清廷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董书恒这次北上并不是只去天津,坐船到了山东之后,他秘密去了一趟三师的驻地。

许久不见蔡树森,这家伙显得成熟了一些,下巴上留起了一小撮胡子。

“蔡师长,怎么样,在山东呆着还习惯吧”

见到了董书恒之后,蔡树森非常的激动,跟在董书恒后面那么久,蔡树森对他发自内心的崇拜。

他看着董书恒如同神迹般地一下子让淮海军崛起。让自己一个穷小子在短短的一年内成为了统领一方的大将。

蔡树森自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天才,他只是记着总统说过的每一句话。

只是沿着总统所指的道路往前走,到了山东之后,自己也接触到了很多新的人,有些山东地方上的官员想要拉拢自己。

不过蔡树森看他们就像看小丑一般,看着这些人在自己面前做作的表演,有时候他都想笑。

不过他还是记着总统的话,以沉默回应他们,时间长了也没有人愿意再去接触他。

但是有了山东新军在山东打出来的赫赫威名,没有一个地方官员敢不尊重他。

只要是新军下去征兵或者索要物资,地方官员无有不从。

因为地方上的匪患还得新军帮他们摆平。自从山东建立以来,只要新军出手还没有摆不平的匪患。

而且新军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从不劫掠地方。他们缴匪是明码标价,没钱你拿矿山,拿土地抵都可以,反正新军转手也可以卖掉。

“总统,属下还是觉得呆在您身边好,至少还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出来这么久,我都感觉自己要退步了。”

“嘿嘿树森,你什么时候也学会拍马屁了。你要记住,实践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也只会纸上谈兵而已,我脑子里那点东西基本上都跟你讲了,你现在在山东有很多的实践机会,要尽可能地通过每次战斗总结经验。”董书恒微笑着说道。

自己的警卫连被他看做是亲传弟子一般,而这些学生里面他最喜欢的就是蔡树森,蔡树森也是他们当中爬得最高的那一个。

蔡树森稳重、好学、不骄不躁,最难能可贵是他总能够领会自己的意思。

“是,总统,您这次来山东有什么任务吗听说直隶那边闹得很凶,需不需要我们第三师动一动”蔡树森问道。

“你们第三师的身份依然要保密,即使是朝廷对桂中行有所怀疑,你们也不能轻动。”董书恒吩咐道。

第三师是淮海军安插在北边的一颗钉子。这次北上,董书恒就是要清廷承认淮海军在两江地区的存在,相应的,淮海军肯定要担负起跟太平军作战的任务,同时也不能再向北边扩张,不然咸丰估计要来个鱼死网破了。

另外,董书恒准备在天津港口建立一个商业特区,方便以后淮海军向北方地区倾销商品。这个商业特区,淮海军必须能够自己管理,维护安全。这也是董书恒从这次北京事件中总结的经验教训。

“这次我去北边可能会跟朝廷在山东要一个军港。威海卫那里就不错,这次你们去胶东缴匪的时候记得把那周边清理一下。”董书恒吩咐道。

他一直想在北边帮南洋水师找一个港口,江苏的港口条件都不是很好,没有大的海湾,现有的港口并不太适合作为军港。

而且南洋水师只是一颗种子,以后肯定要分成几个分支的,到时候也不能总窝在一起。

这次南洋水师到了天津,正好以水师的名义向朝廷提议索要几个港口,北边他选中的是威海。

威海的位置正好扼守住进入渤海湾的入口,离辽东半岛、朝鲜半岛都非常的近。

南边他准备选择舟山、台湾的基隆以及海南岛,当然这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选择。清廷出于自己的考虑不一定会答应或者说不一定会全答应。

淮海军这次能够拿到多少,还是要看这次武装游行的效果了。

离开了山东,董书恒来到了自己此行的第二站天津。他没有进城,而是直接从运河转入海河,在海河汇合了南洋水师的战船。

“总统,你这样太冒险了,你应该留在扬州坐镇,这里有老夫在,你还担心出什么问题吗”刘大海批评道,他毕竟是董家的老人,也算半个长辈,劝谏几句董书恒也没关系。

“刘叔啊,你看这军舰买好了,我都没怎么坐过,这不来过过瘾嘛另外我这次来还准备给你们水师搞几个窝呢”董书恒像个晚辈一样插科打诨道。

“窝”

“是啊,你不觉得咱们水师现在还缺几个基地吗怎么样想不想搞几个军港,没事儿换着住住”

“这个可行吗清廷没难么容易答应吧”刘大海心中还有些不相信,清廷又不是傻子,会随便把军港给南洋水师,让淮海军继续做大。

“所以啊,咱们这次就给他们来个武装游行示威,英国人只是往南京江外游了一圈就划去了一个岛,开放了五个港口,咱们这都转到北京城了,搞几个港口停停船,不过分吧”

董书恒现在就是和尚摸得我也能摸的心态。而且他已经打好主意了,这清廷以后只允许自己欺负,洋人你想欺负清廷必须得通过我淮海军同意,我的是我的,清廷的也是我的。

“总统,那您准备要哪几个军港先让俺老刘琢磨琢磨。”

“怎么,这么早就想着看看新房啦,咱们要的只有地,到时候基础设施都要我们自己建,一时半会儿可用不上哦。”

“当然要自己建,清廷建的,我还看不上呢。”

说着船队已经要靠近天津城了。

天津是清廷在北方的一个重要的港口,是京城连接海上的门户,北依幽燕,东临大海,海河绕城而过。

董书恒看着远处的天津城,陷入沉思,太平天国北伐军真正走向失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而且这天津城中还有一个人需要自己收服,收服不成最好除去。是什么人让董书恒这么忌惮呢这要从天津城抵抗林凤祥的太平军说起。

咸丰三年,九月二十日,林凤祥率领北伐太平军从深州乘虚而东,打算经沧州、静海从东面直取北京。

清廷震动,人心惶惶,咸丰帝已经准备好了车驾,也早令人收拾好了承德避暑山庄。

为了迟缓太平军的攻势,一个多月前,有人趁着一场狂风暴雨,决开了天津城西北芥园河堤,使得天津、静海、沧州、任丘、大城等境内一片汪洋,大水持续月余未退。

太平军从沧州开始,涉水行军,一直到静海。在一个秋雾乳浸的早晨,太平军前锋主力在浮水前进中迷失了方向,偏移到了陷水最深的天津附近的杨柳青,那里的民众唱起了歌谣:

杀到天津卫,朝廷好让位;

杀到杨柳青,皇帝爷发了昏。

突如其来的太平军让天津知县谢子澄焦虑万分。但他没有退缩和慌乱。太平军还在沧州一带时,天津已经开始做一些防备了。

长芦盐运使杨霈捐廉制洋枪五百杆,招募壮丁,日夜操练,号称芦团。还有,清廷令前任浙江巡抚梁宝常协同天津地方官办理团练,不过,办团练不是一两个月就可以搞定的事,所以这只停留在纸上罢了。

心急如焚的除了谢子澄这样的官员,还有天津的绅商富豪。如果太平军破城,这些富豪肯定要“恢复出厂模式”,有的甚至小命难保。

天津本是京师之辅,集聚了不少北方富豪,在这个危难时刻,为保住利益,他们自发抱团,掏钱成立了义民局二十八处,每局招募精壮者五六十名,按期训练。

在这些富豪当的人,他是大盐商,首先号召富豪们捐一批款当做团练经费,并进献守御策给盐政文谦。

文谦索性差他招募壮勇。张锦文凭着强大的财力,迅速招募了3000名壮丁,开始操练,号称铺勇。

至此,天津的防御力量只有义民局几千人,芦团加铺勇数千人,而且不是正规军,天津原本驻扎的镇协兵都征调在外地。

眼看太平军越来越近,在一个深夜,张锦文又主动拜访知县谢子澄,询问谢子澄御敌工作的进展,谢子澄哭穷,说缺钱寸步难行,张锦文立刻从身上拿出票钱四千缗,赞助谢大人募勇购炮,还给谢子澄打气,说他会说动城内绅商捐款,以保证守城开支。

有了这个后盾,谢子澄第二天就花重金招募民众加固城防。

募力夫万余,掘长濠于小稍直口。复以席裹土如盐包然,叠成炮台,置炮盘六座于台上。

几天后,张锦文再次给谢子澄献计,为了弥补兵力不足,说可以把牢狱中的囚犯放出来,要他们杀敌赎罪,谢子澄立刻照做。

囚犯中有一个叫刘继德的回民,他曾是土匪强盗类的小头目,出狱后振臂一呼,竟然聚集了一千多回民,谢子澄喜出望外,把他们编成一支队伍,但有一个问题:没钱发饷。张锦文知道后,马上筹措了二万两银子送给谢子澄。

天津在张锦文和谢子澄等人的张罗下,防御力量壮大了不少,但还不够,他们还发动全城民众,凡提供太平军情报和献计献策者都重赏。

果然,有一个叫贾庆堂的村民向谢子澄献计,说太平军肯定会从浅水处偷渡,这不能不防。他们村里大多数是“弋凫者”,也就是雁户用枪猎杀大雁的人,这些人善用排枪,“置小舟上,覆以席,推行水中,百发百中”,如果用数十倍的赏钱把他们招募来毙贼,那么太平军将无法通过。

在场的绅商和谢子澄等官员都认为这个计策好,立刻招募了500多名雁户,由贾庆堂做向导,然后埋伏在稍直口之东南。

群众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只可惜帮助了清军,贾庆堂这一毒计后面让太平军损失了两三百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790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