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九九章 新问题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现在女性的地位还普遍比较低。

大部分女性出嫁之后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人身自由,要听从婆家的安排。

像这些在工厂工作的女工,她们赚的钱完全能够养活自己,还能够给自己的家人进行补贴。

但是,一旦他们出嫁了,她们有可能就无法再到工厂上班。即使婆家允许他们上班,那么她们的收入也是归婆家支配,不可能在交给自己娘家人。

在古代妇女只有自己的嫁妆是可以自己支配的财产,其他的财产都是家中的男人说的算。

“工厂里有几个姐妹结婚以后婆家就不给来厂里上班了。这对其他姐妹的触动非常的大。”书梅又补充道。

“但是,不结婚也不是回事,人长大了总要结婚生子,这是人伦。要是大家都不去结婚,国家以后都只剩下老头老太太那还怎么生活下去”董书恒说道。

“嗯,哥哥您说的也对,但是姐妹们不这么想,她们想着有一大群人互相帮衬,老了也有人照顾,等后面她们再吸收一些年轻的会员,这样年轻人就能照顾老的。反正她们把钱都存在会里,不用担心缺钱用。”

董书恒听着书梅继续解释。心中对这个组织越加地害怕了,这完全是在挖社会的墙角啊

越来越多的女人不愿意结婚,不仅仅是单身男性要变多,儿童出生率下降那么简单,这会衍生出很多的社会问题。

最简单的比如说强奸案就肯定会变多。

果然随着工业发展,新阶层出现,真的出现了新的问题。

今天要不是听了两个妹妹的话,董书恒都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实际上,这些女性担忧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社会上一直存在的,归结起来就是女权问题。

董书恒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他也不准备在这个时代搞什么女权运动。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上对女性参加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那么就必须要给予女性一定的保障。

不然原本存在的社会风俗习惯就会严重地阻碍妇女走进工厂,走上劳动岗位。

这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一些社会矛盾。在董书恒看来,这些社会矛盾绝不能放任自由地发展。

不然就会出现“自梳女”这种极端的矛盾化解方式。

董书恒清楚这个问题只能够自己出手解决。趁着现在问题还不算严重,还只是处在萌芽状态。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立法能够解决的,在中国当前社会,即使是淮海军的管辖区这种行政力量已经深入到乡镇一级的地方。

人们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依然不是通过法律手段。

习惯对于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它让人觉得做一件事情理所当然,哪怕这件事情是违法的。

所以要解决这件棘手的事情要从改变人们的习惯着手,要改变人们一直以来的固有认识。

大家都知道坏习惯养成容易,改掉难。对于这些一代代形成的陋习,要想一下子改变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哥哥,哥哥,你在想什么”书梅见董书恒在那沉思了半天,忍不住打断掉。

“哦,没事儿,这事情我去解决,不然你们工厂以后可能就要招不到女工了。”董书恒回过神来。

“书云,你要研制机器刺绣也可以,但是你们要告诉客户,手工刺绣才是真正的高端产品。以后机器刺绣出来了,要让那些工业品跟手工品的价格拉开。突出手工刺绣奢侈品的地位。”

“要不然,你们以后的手工刺绣就会渐渐地失去市场。以后手工产品一定要表明是手工制作,要强调手工产品的高端性。这样你们的刺绣生意才能够长远地做下去。”

“机器刺绣的门槛很低,到时候洋人甚至可以自己做,这样必然会挤兑你们的市场。所以你要利用好你们的龙头地位,在一开始就将机器刺绣贴上低端的标签,降低机器刺绣的利润率。”

董书恒又跟妹妹一番交代。他提醒董书云要研制机器刺绣,但是不要指望它赚钱,反而要将它做成一个不赚钱的行当,堵住别人的路。

董书恒这么说,书云有些听不懂,为什么自己花钱去研制机器,又要让它不赚钱呢

董书恒知道自己刚才阐述的理念有些超前了,他将自己刚才说的话又整理了一遍。

解释了半天之后,才让书云明白了其中的道道。这也让书云在心中感叹自己的哥哥到底是得到了老爹的经商真传。

“书云、书梅,一起去吃晚饭吧”时间已经不早了,董书恒对两个妹妹说道。

“母亲今天在煮饭了,让晚上回去吃,要不哥哥跟我们一起回去吧”书云说道。

“好吧,那就去家里吃。”本来董书恒是准备带着两个妹妹出去吃的,但是想想还跟妹妹回家好。

自己每次出去吃饭,内卫都要先在人家餐馆打前站,多少都会影响到人家的生意。

董书恒离开之前还是先派人去发电报将曾宪风以及军政府的各部部长、法院的一些负责人还有书院法学院的几位老师请到高邮,他准备晚饭后开一个专题会,将这件事情给解决了。

两个妹妹还有白氏还是住在自己以前给他们买的房子里,门口有两个守门的哨兵。

以前见到白氏的时候,董书恒总是有一点点的尴尬,两人之间毕竟以前还有一些矛盾。

但是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好像都已经忘记了。

白氏的菜烧得极好,是正宗的淮扬菜,都要赶上馆子里的大厨。

饭桌上,白氏又提起了两个闺女的婚事问题。现在董书恒是家主,这个问题当然要由他来做主。

“姨娘放心,我董书恒的妹妹,谁娶到了那是他高攀,不用急的,就让俩妹妹慢慢挑,挑自己喜欢的。”董书恒宽慰道。

刚才没到家之前,两个妹妹就已经拜托董书恒帮她们劝劝母亲,不要总是在她们面前提嫁人的事情。

“书恒,你看她俩都已经十七了,还是整天不着家,在外面抛头露面。我是担心她俩玩野了,这不才想给她们找个婆家来管管。”白氏抱怨地说道。

“没关系的,姨娘。以她俩的身份,哪个婆家敢管她们以后你也别总是跟她们说这事儿,要是被人家听去了还以为我董书恒的妹妹嫁不出去呢”董书恒假装有些不悦地说道。

“那好吧,我不说她们了,但是你一定要上心啊,哪有女孩子家自己选婆家的”白氏又说到。

现在白氏在董书恒面前可横不起来。她们白家靠着淮海军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不仅仅贩卖粮食,甚至跑到台湾岛上去建了农庄。白家去内地招人到台岛上的农庄帮着种地。

现在台岛还没有完全开发,土地非常的便宜,用很低的价钱就能够从当地官府手中买下大片的土地。

淮海农垦就买了很多地进行开发,尤其是水师的港口基隆附近,淮海军的农场更是密集。

白家也是搭乘着淮海军的顺风船,不然光凭他们自己才没有那个胆量跑出去包地呢

这可是典型的投入大,回报慢的行当。

一顿饭吃的董书恒非常满足,董书恒很喜欢白氏的手艺。

成熟的书云让他刚到骄傲,活泼的书梅也总是能够给他带来快乐。

吃好饭后,董书恒来到了当初的知州衙门,现在是高邮军政府的办公地点。

扬州到高邮没有多远的距离,一顿饭的功夫,董书恒召集的人已经基本上到了。

李存训已经提前过来安排好了会场。并且提前跟大家说了一下开会的内容。

也好给这些人一个思考的时间,不至于让大家措手不及。实际上董书恒今天这么雷厉风行已经让各位下属赶了时间。

“今天让大家从扬州赶过来,辛苦各位了。存训已经个大家介绍过了,这个事情是新出现的一个问题,可以说是我们淮海军搞工业化后的才产生。”

看到底下的人都不说话,实际上大家都还没想到该怎么说,从来没有遇到过要保护妇女权益这样问题。

“我知道大家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要知道我们以前也没有烧煤就能够运转的机器。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后将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可以由女性来从事,现在这种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实际上,这次的事件表面上表现为女工不愿意去结婚了,但是根源上在于妇女工作的权力以及工作收益的处分权没有保障。”

“在说的深入一些就是新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传统理念之间的矛盾。”董书恒由潜入深地将这个问题解释了一遍,众人这才渐渐明白。

“总统,属下这才听懂您的意思,您这是要立法保护这两项妇女的这两项权利吗恕属下直言,老百姓们会觉得这是自己家事,即使立法了也不一定能够起到作用,总不能儿媳妇儿真的把婆家告上公堂吧”曾宪风说道。

曾宪风所说的是现在清朝民间的社会现实。在这种家事上,老百姓是不会认可法律的管辖的。

可以说即使就这个事情出台了法律也相当于一张废纸,根本就没办法贯彻执行下去。

“老曾,我知道你的意思,老百姓心里对固有的理念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很难,但是也不是做不到。”

“就拿我们头上的辫子来说吧,当年清军灭掉大明之后,杀了多少人才让百姓留辫子,可是现在呢百姓们觉得留辫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说不定等我们把满清赶走了,还有人不愿意剪辫子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38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