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三六章 马米隆战役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西历6月初,贝利西埃在已经收到拿破仑三世皇帝陛下禁止行动的命令下,仍然计划对马米隆发动一次联合进攻。

这完美诠释了中国一句老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在这次战争中,刘青南深刻地感受到电报所带来的便捷。当然也有随之而来的问题。

联军之间,前线与后方之间能够通过电报达到近乎实时的沟通。

当电报通到前线之后,联军的后勤状况比之前要好了很多。

后方能够根据联军的需要从海上快速运来补给。

而沙俄的后勤工作则要显得迟钝很多,尤其是在刻赤海峡被攻占了之后。

联军之间的相互沟通也更加的顺畅了,前线竟然都通上了电话。

徐寿发明的电话机以淮海公司的名义在欧洲注册了专利,并且在王韬的主导下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始生产。

现在这种电话机已经被配备到联军前线的部队,这种电话机可以和电报机公用线路,却比电报要方便的多。

这个公司的收益,正好可以用在欧洲的外交活动、情报工作,以及用来补贴留学生的生活费用。

这个名为淮海西门子的公司,在欧洲一经成立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半年多以来,徐寿在欧洲补全了他曾经在基础知识领域的缺陷,在电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他和西门子合作,制造了一台通过电力驱动的电力机车,可以在轨道上行驶。

他们还合作制造了自励式的直流发电机,输出功率达到了400千瓦。

另外与普鲁士合作建造的三千吨级铁甲舰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船体的铆接工作。

四艘纯用钢铁打造的怪兽被普鲁士给予的极大的厚望,保密工作非常的完善。

阿达尔伯特亲王已经升任普鲁士海军上将,显然这四艘军舰的建造给普鲁士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他们都快忘了里面有两艘是中国的。

不过普鲁士只要掌握了技术,以后就可以自己生产军舰了。

只要普鲁士的海军成军,他们就加快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时代有望提前到来。

在与丹麦的战争中,普鲁士已经受够了丹麦对普鲁士的海上封锁。

其他的德意志邦国也是同样的感受。

如果普鲁士能够在海上战胜丹麦,那么德意志波罗的海沿岸的邦国比如汉诺威、奥尔登堡、梅克伦堡、赫尔斯泰因、石勒苏益格等都将倒向普鲁士。

在普鲁士人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建立德意志帝国的梦想。而且他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而限制这个目标实现的最大短板就是海军。

徐寿现在只是偶尔去一下造船厂,大部分的时间,他都是呆在西门子的实验室,或者是去柏林的蒸汽机车厂,他现在主要的兴趣都在电力和精密机械制造方面。

有时候他会从欧洲的工厂订购一些加工机械,送回国内。

他知道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以机器加工制造作为支撑。

发明家没有需要的机械零件,也制造不出相应的东西出来。发明要想变成现实,至少需要发明家做出实物出来。

现在徐寿已经掌握发电机的制造原理,也知道了电力传输的原理,并且会制造电机,将电机装到一个个机器上,作为动力驱动,电力就真正走进了应用领域。

徐寿相信,电机终将取代蒸汽机,应为它的噪音更小、更加的稳定、体积更小、安全性更高拥有蒸汽机无法比拟的优点。

以后的纺织机、车床必将用上更加高效的电机。

只要在工业区设置发电厂为这些工厂提供动力就能够让工厂运转起来。

离回国的时间越来越近,徐寿最近出去游学的频率更高,他四处搜集书籍,去拜访一些科学家,在离开欧洲之前,他要争取带更多的知识回去。

信息传递的革命给战场指挥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如果在以前的话,战场的上指挥官就是战斗的绝对掌控人,但是更加高效的消息传播渠道建立以后。

那些在后方的当权者开始有机会直接插手到战争中来。

尤其是像拿破仑三世这样自负的君主。

他以为他跟自己的叔叔一般是战神附体,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上过几次战场。

这也难怪贝里希埃会公然违抗他的命令。而且这种有些忤逆的行为,是法军整个军官阶层集体支持的。

西历六月六日,联军发动马米隆战役。

马米隆位于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和法军战线之间。攻占马米隆成为联军的首要任务。

因为从马米隆出发,英军可以攻击凸角堡,法军可以攻击马拉科夫要塞。

战斗以炮战开始,在炮兵的掩护之下,五千复兴军还有三千的法国工兵从五百码外开始向马米隆挖掘壕沟,他们挖掘的壕沟不深,只要能够让士兵躬身的情况下可以将自己的完全隐藏就好了。

沙俄人也发现了这一情况,可是他们的火炮和滑膛枪都射击不到对方的工兵。

壕沟整体上呈现“z”字形,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俄军炮弹落入壕沟的可能,这么多人,一共挖了十条壕沟,同步前进,每隔五十米会挖出横向的壕沟,将这些平行的前进壕连接起来。

就仿佛是在俄军的阵地前编织了一张大网,准备将阵地里的沙俄军队一网打尽。

俄军的阵地,官兵们眼睁睁地看着对面的联军卖力地挥舞着工兵铲,入眼全部都是飞扬的泥土。

贝里希埃对于这次行动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他不由得对那个长得十分强壮的中国指挥官高看了一眼。

所有的士兵分成了三班,轮换上前挖土,以保证士兵们一直都有充足的体力。

正因为这样科学的安排,壕沟掘进的速度非常快。士兵们几乎每个小时都可以掘进五十米左右。

战壕的前方已经离着俄军得阵地还有两百米。

贝里希埃根据刘青南的建议派出步兵跟在工兵的后面掩护,以防止俄军突袭。

果不其然,俄军顶着炮火冲出了阵地,准备阻止工兵继续挖掘壕沟,这正合联军的心意。

早已隐藏在阵地中的步兵,将头探出出壕沟,在俄军冲出阵地后,向对方发起密集的射击。

俄军死伤惨重,根本就无法靠近壕沟。剩下的人不得不退了回去。

壕沟还在继续掘进,但是俄军却根本没有办法去化解。

如果不是依托自己的阵地,俄军根本就不是联军的对手。

此时,俄军只能等到联军攻来之后,在近距离与之肉搏。

壕沟一直掘进到了俄军三十米的距离。

一箱箱的手雷被搬到了前线,联军使用的手雷,没有手柄,就是一个黑色的铁球。

在三十米的距离,很多联军的掷弹手都可以将手雷投送到俄军的阵地。

随着一声哨响,一颗颗手雷铺天盖地地被扔进俄军的阵地以及壕沟中。

爆炸的泥土将俄军壕沟中的木刺覆盖,将俄军等在阵地中准备肉搏的士兵炸飞。

大炮做不到的事情,手雷却做到了。

这次攻击联军一共准备了三万颗手雷,掷弹兵扔的手臂发麻,他们每人要投掷出十颗手雷才会被换下来。

俄军被炸得措手不及,他们的指挥官完全没有想到,联军费劲心思挖了这么长的战壕,只是为了突击到阵地之前投掷手雷。

在欧洲的战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现在这样的战例。

刘青南心中想的却是,要是有迫击炮的话就不用费这么多的事情了。

俄军要是有迫击炮也不必担心敌人依靠战壕前进。

说白了还是武器限制了军官在战争中的想想。

无论是联军还是俄军,他们对火炮的认识都还停留在拿破仑时代。

贝里希埃微笑着对刘青南说道:“刘将军,非常感谢你出了一个这么好的点子。你的一个主意挽救了几千联军士兵的性命。”

“将军过奖了,以联军的实力,俄军的失败是注定的。”这位新任的法国元帅倒是对复兴军颇为照顾,这也让刘青南对他的观感好了几分。

此时,战场之上,掷弹兵们已经将几万枚手雷全部投掷出去了。

不管炸死了多少俄军,至少俄军阵前的工事已经面目全非,原来的木墙变得稀稀拉拉。

壕沟的两侧倒塌变成了缓坡。塌下的泥土垫到了沟底。

早已经准备好的联军步兵在横向壕沟中列好了队。

刘青南非常佩服这些欧洲人对线列阵型的执着。仿佛没有队列他们就不会打仗了。

对此,刘青南不想做出评论,也不会提醒他们。

他们的步枪虽然还是前膛枪,但是已经能够远距离精准射击,其实没有必要依靠线列阵型来提高射击的命中率。

一声令下,两军的步兵举枪冲向俄军的阵地。

一线的阵地中已经没有了活着的俄军。联军这次很容易就越过了障碍,打过了俄军的一线阵地。

此时俄军的援军正在向一线阵地支援上来。俄军步兵失去了地形上的优势,面对联军的线膛步枪,完全处于下风。

这时,俄军的火炮开始开火,给联军造成了一定伤害。联军这边已经转移上来的火炮也随即开火。

经过一个小时的厮杀,马米隆完全被联军占领,俄军在这个阵地上丢下了一万多具尸体,具体的伤亡数字远远要比这个还高。

而联军这边仅仅伤亡了一千多人。

这是要塞的争夺战开始以来,联军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俄军的重要阵地。

此战之后,法军占领了马米隆而英军推进到凸角堡的面前。

俄军组织了一次反突击但失败了。贝利西埃声称他是在马米隆被拿下后才收到皇帝的电报。

皇帝命令贝利西埃发动野战打击外围的俄军,贝利西埃答复皇帝这是不可能的,他要求皇帝必须让他采取符合战场实际的行动,否则他将辞职。

在贝利西埃等待皇帝答复的同时,他又在计划新的攻势。

这次战斗让联军在地理上获得了很大的优势,占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似乎就在眼前。

17日,联军第4次炮击开始,英军计划攻占凸角堡而法军的目标是马拉科夫要塞。

俄军事先知道了这次进攻,甚至知道贝利西埃和博斯奎特之间的争吵以及贝利西埃将进攻提前到凌晨3点的详细计划。

法军在进攻开始后伤亡惨重,早晨8点30分贝利西埃下令撤退。

英军同样糟糕,部队在穿越14英里长的开阔地时,被葡萄弹和滑膛枪子弹严重杀伤。英军伤亡1500人,法军阵亡1500人、负伤1600人。

这次行动失败对拉格伦勋爵精神上是一个沉重打击,他已经感到筋疲力尽。14日,埃斯考特将军宣布拉格伦勋爵患上了严重的痢疾。

联军一方组织几个战地医院的所有主治医生,前去为拉格伦勋爵会诊治疗。

共有十几名医生参加了会诊。复兴军战地医院的刘医生也去参加了会诊。

他被应允为勋爵把脉。急速发作的痢疾已经让拉格伦勋爵的身体严重透支,他的脱水症状严重。

几乎所有的欧洲医生都对此无计可施,他们之前做法是给病人使用鸦片酊,这种药就是使用鸦片和高度酒精混合制成,可以缓解病人的痛苦,也可以止泻。

但是这只对身体素质好的病人有效,这些医生都能够看出勋爵的身体情况非常糟糕。

所以没有人敢于提出这个建议。

最后,刘医生站出来,提出先给勋爵殿下补充盐水,然后通过输液的方式送入大蒜素消炎杀菌。同时,配合中药止泻。

英国人本来对于中医是很排斥的,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复兴军的战地医院治好了很多伤员。

而且复兴军战地医院伤员感染死亡率是几个战地医院里面最低的一个。

最后,勋爵还是决定同意刘医生的建议。

他被转移到了复兴军的战地医院。这还是这位英军的统帅第一次到复兴军的营地。

他一直有些瞧不起这些中国军人。毕竟十几年前,中国军队就是大英帝国的手下败将。

刘医生先是给拉格伦勋爵输送了盐水和葡萄糖。

葡萄糖是1747年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首次从葡萄干中提纯出来,年被命名。

复兴军的医院已经发现这种单糖能够通过血液被人体直接吸收,可以为病人提供能量。

当然这其中有董书恒的功劳。

两瓶水输送进身体,拉格伦勋爵感到身体渐渐有了力气。

此时他才全身心地配合刘医生的治疗。就连难喝的中药,他都愿意接受。

越是大人物,就越害怕死亡。在生命与骄傲之间,他显然是选择生命。

经过了几天的治疗,拉格伦勋爵的身体渐渐好转,这个消息传出,轰动了整个联军,就连之前因失败而低落的士气都有所恢复。

而且,这个消息在复兴军和王韬的推动下,在很短时间内传遍了整个欧洲。

神奇被刊登到了泰晤士报的头版头条。

这篇文章先是向人们介绍了拉格伦勋爵当时所患痢疾的严重情况,那是基本上被判了死刑。

然后,描述了中国医生如何在危机的情况下,站出来主动承担了拉格伦勋爵的救治任务。

救治的过程也描写的非常清楚,一些新的药物首次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民众们只会看个热闹,以前大家都瞧不起的中国人竟然在医术上这么发达,这是吸引普通百姓的点。

但是,欧洲的医学界却为此而轰动,就像爆发了十级地震一般。

许多人已经在盘算着要去中国学习医术。

毕竟在医术上日益精进,是每个医生的追求。

ps:让中医统治世界加油^0^这里要感谢一下老书友勤001一直不离不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04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