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九九章 交接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三天后,陈玉成回到了琅勃拉邦。在石达开的命令下开始组织太平军收集整理物资。

他们在这里种下的稻子已经收获,石达开手下的太平军各营将稻子舂成大米,方便路上携带。

为了运动物资的方便,每名太平军都要随身携带一定量的物资。

队伍中多了一百多头大象,那些会驱使大象的土人被太平军招录进了麾下。

这些人享受到了优待,至少不要像其他的土人那样的干着重活。这些大象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负责运送火炮,还有一部分跟前锋,在前面带路。

在中南半岛这里,道路的建设严重落后。这里的植被茂密,刚开辟出来的道路很快就会被植被从新占据。

所以华夏才要开辟澜沧江的河运。在这里河运比道路运输要稳定的多。

一切准备被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石达开才将部下从各地召集起来。四五十万人不可能都集中到一个地方。他们以营为单位,被分散到了琅勃拉邦的周围。

八月底的琅勃拉邦,天气更加的干爽,从东南吹来的暖湿气流渐渐变弱,被凉爽干燥的西北风所取代。

但是这里毕竟是低纬度地区,天气也仅仅是凉爽了一点而已。

四周的植被依然郁郁葱葱。

这里的除了人类生活的地方,全部都是一片绿色。

植物的生命力顽强,他们扎根在每一块空白的土地上。它们从来不会挑地方,只要种子落下的地方有足够它发芽得条件,它们就会扎根在那里,尽量地让自己成长下去。

石达开觉得自己现在就要做一颗华夏丢出去的种子。带着手下的华夏人在一个新的家园生根发芽。

当然,没有什么文化的石达开想不到这样诗意的想法,但是意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当太平军集结起来之后,琅勃拉邦这个小都城被人流塞得满满的。

石达开还没有当众宣布迁移的决定。

他在等

正午的阳光洒在了琅勃拉邦,人们躲在竹楼里或者大树下休息聊天。

小别之后重逢,大家都有些兴奋。在南掌的这段时间,这些太平军的将士感觉自己成了人上人,这里的土人任由他们指挥,他们能够随意地开垦土地。

在这里,他们就是老爷。

但是石达开之前救跟他们说过,只会在这里休整到雨季结束。

大家实际上都在心中默默地希望圣王经过这么长时间能够改变主意。

陈玉成等一干心腹此时都聚在石达开的宫殿中。

大家在七嘴八舌地争论着。

虽然大家嘴上说着请圣王圣裁,实际上每个人刚才在争论的时候都已经将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

“圣王,我们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目标。选定的地上天国那里的条件比这里要好,而且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陈玉成说道,他的表态在太平军中的分量很重。

陈玉成比别人知道的内幕要多的多。他是坚定地支持西进的。虽然那意味这巨大的挑战。

但是,同时也拥有更多的机遇。先不说能够得到复兴军军火物资上的强力支持。

就是那里的充足的发展空间就值得太平军去博一把。

到时候要是拥有与英国人差不多的武器,跟英国人干又如何

陈玉成甚至隐隐有些期待,要是能够打败英国人,似乎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虽然当初英国人打败的是满清的政府。但是那也是华夏民族的耻辱。

这个耻辱要是能够让他陈玉成去洗刷,那么是不是可以名扬千古的事情呢

陈玉成现在已经是一名大将,成为一个名将就是他今后的追求。

成为卫、霍那样的名将,杨威异域才是为将者的崇高追求。

“报”一声拖着长音的报告声响起。

石达开知道,他等的人到了。

“报告圣王,北边来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全部都是冒着烟的火轮船。”那近卫报告道。

走吧,一起去看看。石达开知道他等的人来了。

因为石达开事先安排过。所以守卫江边的太平军并没有拦截这支船队。

彭玉麟站在船头。张强正在安排船队准备靠岸。当然必要的戒备工作还是要做的。

张强可以保证,拥有手中的十几艘炮艇。如果太平军要是突然发难的话,吃亏的一定是对方。

加装了转管机枪之后,标准型炮艇的攻击远近皆宜,几乎没有死角,简直就是河道霸主。

而且炮艇上面有炮塔和机枪塔,能够给炮手和机枪手一定的防护。对付澜沧江两岸的敌人基本上就是碾压。

遗憾的是,张强到现在还没有遇到像样的敌人。

一路上过来,河边虽然都是郁郁葱葱的丛林,但是大都是鳞次栉比的山丘,罕有人烟。

但是琅勃拉邦这里却是一片平缓的谷地。在四周的青山掩映下,这里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适合农耕,确实是一片宝地啊。

在彭玉麟正在感慨这个地方是个宝地的时候。

石达开已经带着手下的将领来到了江边。

远远的,他们可以看到一道道黑色的烟柱飘向天空,然后随风飘散。

一阵汽笛声传来。石达开见到一艘艘钢铁怪兽向着这边驶来。

他知道这是复兴军的炮艇。这些炮艇虽然没有原来在长江上看到的大。

但是却显得更加的冷峻。复兴军的钢板铆接技术已经成熟。船用钢板也能够制造出来。

这些炮艇的制造之所以这么快就是因为预制了船用钢板,永昌船厂只是完成了最后的装配。

同样的炮艇在伊犁河船厂以及月湖船厂都有装配。

远远望去,这些标准型炮艇要是不看他上面的铆钉,还以为它就是一整块铁疙瘩呢

上面那竖起来的炮口可不是摆设。他们这些太平军的将领可都是见识过复兴军的火炮的。

人家的火炮发出来的可不是大铁球,那都是能够爆炸的榴弹。

“圣王,是复兴军的船队,我们干他娘的”一名长相彪悍的太平军将领说到。

这名将领本以为自己说完之后会有人附和他。

可是周围却没人出声,大家只是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石达开瞪了那人一眼,没有计较,哪里都会有傻缺存在。这样的人迟早会死在战场之上。

“大家好好看看。这就是我们当初从广西出走的原因。与其跟这样的军队拼命,不如与他们合作。”石达开开口说话了。

众人都静静地听着,大家都知道此时圣王说的事情是关乎圣国命运的大事儿。

“大家都是华夏的子弟,都是汉人的苗裔。自从复兴军推翻满清之时,他们就不是我们的敌人了。我们太平军从华夏退出,不是因为我们输了。”

“我们是要寻找一块新的土地,将我华夏文明的种子播撒开来”这么现代化的话自然不是石达开能够说出来的。

这段话出自当初董叔恒写给石达开的信。那封信其实也给了石达开一个台阶。

不然,这么年轻傲气的石达开怎么会干脆利索地带着手下出走呢

此时,在众人听来,石达开的话充满了豪气。

“不过,诸位,这里可不是我们播撒华夏种子的地方,这里本来就是华夏的土地。我们现在要去一个地方,那里本就不是华夏之土。这样我们太平军才算是扬威异域。”

“那里的土地比这里还要肥沃,那里的土人比这里的还要懦弱。在那里,我们能够找到能称为敌人的对手,在那里我们能够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平时不大讲话的石达开,此时却给手下们做了一个演讲。

石达开本就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人。他在现在的太平圣国内威望很高。

今天他讲的这些内容慷慨激昂,让人听了热血沸腾。

陈玉成双手紧握,双目直视着石达开的后背。他从未感觉到圣王是这么的高大伟岸。

现在,他最庆幸的就是自己当初跟在了圣王的身后。

要是自己跟着天王或者东王,那么自己很有可能就死在了天京城的那场内乱之中。

此时船队已经渐渐靠近,码头守卫的太平军有些紧张。

但是根据圣王的命令,他们没有异动,只是在原地监视。

他们也不敢动。因为此时那些炮艇上那黑洞洞的炮口正对准着他们。

这种被大炮瞄准的感觉对人具有很强的压迫感。

陈玉成此时也将目光转向了江中的炮艇。说实话,这种炮艇虽然没有复兴军原来的炮艇大。

但是给人带来的压迫感更强。那些拥有炮塔的火炮他知道。

但是那些由很多枪管组成的奇怪枪械是什么

也许是一种速射枪吧。陈玉成对复兴军的武器非常的感兴趣。

最开始的时候,他接触到时是复兴军的燧发枪,当时就觉得比清军的鸟铳要强多了。

后来是从复兴军买到的线膛枪。那精致的做工,以及超远的射程,稳定的性能也让他叹为观止。

其实他一直都知道复兴军有更好的兵器。但是谁都不会将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

炮艇没有上岸,而是在江中一字排开,警戒着岸上人的一举一动。

随后一些拖轮拉着运兵船向着码头轮流靠上来。

随即从船上下来了一队队的士兵。他们穿着整齐的军装,背着火枪,排着队从船上下来。

不一会儿,这些人就占领了码头。

二十师的师长鲍超正在指挥士兵下船部署。

鲍超自然是知道石达开的,石达开也知道他。之前在湘军,鲍超的营就驻守在广西北边。

他前几年的生活也是离奇曲折,先是在向荣的手下做一个小头目,不受重视。

向荣败于太平军之手后,他逃回到了湖南,被骆秉章招募进了湘军。

此时他的人生才出现转折,湘军中唯才是举,他很快就升了上去。成立了自己的营头,并且将这个营越做越大。

鲍超有些自负,至少在带兵打仗方面,他从没觉得自己比谁差。

直到他看到了复兴军的兵,他才觉得自己前些年的兵都是白带了。

打仗在复兴军看来完全就是一个不同的概念。他们不缺乏勇气,但是他们打仗不依仗士兵的血勇,他们更加的注重对武器的使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因为他们奉命投降了复兴军,所以鲍超都没来得及跟复兴军交手试试。

不过从他当初的老队伍向荣那里开始,鲍超身边就有人跟复兴军交手了。

那时候,复兴军被身边的人传的神乎其神。

知道他自己成了一名复兴军的师长,对复兴军的感受才更加的贴切。

鲍超知道,安排自己做这个师长只是为了安抚湘军上下。

等以后稳定了,他这个师长如果没有什么作为的话,肯定会被弄到那个犄角旮旯的地方养老去的。

所以上任之后,鲍超一直都是兢兢业业。

刚开始的时候,第二十师的装备都没有配齐,就开到了四川。

不过虽然如此,部队还是在四川打了几场漂亮仗。

在四川作战主要是跟当地土司打,因为骆秉章很快就也投靠复兴军了。

土司军队根本就不是湘军的对手,虽然仗打胜了,但是鲍超却没有什么成就感。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湘军大部分时间都在整训,他也去到了高邮的陆军军官学校再学习。

在这里,他才知道复兴军百战百胜的秘密。

随后第二十师也进行了大换血,大量的基层军官被交流出去,或是进了军校,或是去了其他的部队。

士兵的装备也都更换成了复兴军的装备。

要不是他在军校中对复兴军的各种装备都有了解,他一定无法想象到配合复兴军装备的各种新的打法。

复兴军在面对装备比自己差的敌人时,通常多是保证我打到你,你打不到我,先用炮兵的优势干掉对方的炮兵。

然后基本上就是锁定胜局了,用装备慢慢磨就能将对方给磨掉。

整训过了的二十师已经渐渐脱胎换骨,士兵们渐渐褪去了身上的痞气,他们非常珍惜现在的身份。

因为成为了复兴军以后,他们待遇比以前好了太多,不仅仅是军饷多了,就连家人都能够享受到特殊的待遇。

而且根据华夏的最新政策,军人是可以用军工兑换军工田的。虽然这些田地不在原籍,但是军部分给大家的都是上好的田地。

这个制度,实际上也也是华夏政府促进移民的一个手段。

就比如现在要收回的南掌。这里的田地可都算是上好的田地。但是当地还生活着一些土人,所以华夏一定会大力向这里移民的。

授予军功田就是一种方式。

此时的琅勃拉邦码头之上,二十师的士兵已经陆续下船。

一部分士兵散了开来,扩大了警戒的范围。

还有一部分士兵就在码头上列队。

身后就是水师的炮艇,大家异常安心。周围几公里之内都是炮艇的打击范围。在这块区域之内他们的具有火力上的绝对优势。

“大家看到了吗这就是复兴军,不说他们的士兵如何,就是他们的装备,我们怎么跟他们打。这董书恒能够短短时间内推翻鞑子是有所依仗的。”

“走吧,我们一起去见见客人。”

说着石达开迈开步子向码头走去,他没有担心复兴军会突然发难。

那根本毫无意义,复兴军要是真的想灭了太平军,他们当初有很多的机会。

“参加圣王殿下。”彭玉麟身后跟着一众将官,向石达开见礼道。

这算是给足了石达开的面子,毕竟石达开的小弟都在,人家可是有身份的人。

彭玉麟觉得给他点面子,自己这边又没有什么损失。

“彭将军,有劳了”石达开也拱手道,没有摆出圣王的架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石达开似乎也是在帮董书恒做事,虽然石达开一直不想承认这一点。

张强有些失望,仗又没捞着打。

接下来,双方商量交接的事情。

彭玉麟来之前就已经做出安排了,如果双方谈好交接,不需要开战。

那么石达开他们将乘坐运兵船顺着澜沧江向西前往掸邦高原的东部,然后沿着缅北土司地界一路向西。

一路之上复兴军都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补给。直到他们进入那加丘陵地区。

这之后他们就要靠着自己手中的枪来开路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65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