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四九章 车行(求票!求订阅)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天津城基本上没有爆发战斗,因此并没有遭到什么破坏。

现在的天津老城还是那个样子。

华夏建立之后,天津没有什么变化,反而随着运河地位的下降,老城比以前略显萧条。

倒是塘沽新城的变化非常大,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这里已经被定位为今后新京的商业中心所在。

无论是扩建中的港口还是已经开建的铁路都预示着这里将会迎来一场重大的发展机遇。

商人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大量北方的商人聚集到了塘沽新城,他们都想在这座新城占下一块地盘。

甚至就连山西的商人都闻风而来,向来以抠门著称的山西商人,竟然愿意花大价钱在塘沽新城买地建商铺。

刘文锦刚刚从夏宫述职归来。他将担任新京市天津地区的负责人。

他这次去夏宫是找董书恒汇报未来塘沽新城的规划的。之前的塘沽新城只是有一个雏形而已。

当初董书恒从北方撤离,留下一个塘沽新城在这里,就是为了方便淮海公司的商品在北方转运销而已。

塘沽新城位于天津老城的东部,沿海而建。在这里原来的港口正在扩建当中。铁路将直接联通的港口。

让这里能够做到水陆联运,在交通上具有重要的优势。这里将主要发展轻工业以及商业。

重工业的中心在北边的滦州,两者交相呼应,相互补充。

这里将有几个国属企业将要落户,一座大型纱厂、一座大型的纺织厂、一座制药厂、一座大型的食品加工厂还有一个原来长芦盐场改造而来的盐厂。

这几个国属企业的创建算是华夏政府对天津新城的扶持。

刘文锦这次进京除了落实这几个项目之外,还向董书恒请示了自己的几个建议。

他准备在塘沽新城建立一个大型市场,就类似于扬州的大市场。这个大市场将打造北方的商品集散中心。

天津这个地方向西联通山西陕西,向北可以联通草原,与关外和朝鲜都隔海相望。

从地理上看,可以算作是北方的中心。

这个提议,董书恒是同意的,在天津建立这样一个大市场确实非常有必要。

但是董书恒并不准备将其建成国属的企业,而是希望天津地方的上的商人自己筹股建造。

董书恒不希望在经济建设上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全靠政府的投入。

要想经济真正繁荣起来就要将民间的资本充分调动起来。

事实证明,华夏民间还有大量的财富。如何将这些财富调动出来,转化为生产力,将是董书恒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做的事情。

刘文锦的这个项目可行性非常地高,他要是带头认股的话,这个项目还是很容易就能筹到钱的。

所以,刘文锦自然不是想跟董书恒要钱,这个项目董书恒能够放给北方的商人来做,他们估计高兴还来不及。

可以预见,以塘沽新城的定位加上交通优势,这个大市场一定会大赚特赚的。

另外刘文锦还跟董书恒汇报了一些塘沽新城的规划问题。

董书恒则提出了“招商引资”的概念。他告诉刘文锦要搞活一个地方的经济就要会“招商引资”。

所谓栽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塘沽新城的定位如此之好。

自然会有大量的商人到这里发展。到时候不需要刘文锦做什么,这些商人就会将这里给发展好。

这个刘文锦做生意可以,搞经济也是一把好手。

董书恒希望刘文锦能够在塘沽带头创办企业。带动北方的商人投资工厂,而不是仅仅做倒卖的商人。

北方的商业一直不如南方,董书恒认为,这是因为北方的商人一直从事的都是南货北运,或者是将北方的特产倒卖到南方。

北方除了木材、药材、马牛羊这些天然产出商品意外,似乎没有什么自己的工业。而南方的纺织业确是有着生产附加值在里面的。

仅仅做倒卖的生意,是不能真正让一个地方的商业发达起来的。商业的发展要依托实业。

在滦州,董书恒准备建造一座大型的钢铁厂,因为端华献出了天津城,董书恒并没有中止和端华在煤矿上的合作。

所以端华一家比很多满清的王公贵族都要好过。他的手中至少还有很多产业。

从滦州出关之后还有大量的铁矿。在这里建造一座钢铁厂再好不过了。

华夏已经获得了普鲁士全套的炼钢技术。完全可以自行建造大型的钢铁厂。

当然这里要打造成一个重工业基地,也不会仅仅有一座钢铁厂。

这里还将建造一座机械厂,一座蒸汽机车厂,一座大型水泥厂。

还有一座自行车厂,生产脚蹬的自行车、三轮车以及黄包车。

不要小看这些人力车,从原来的手推独轮车到人力车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新京城中的祥子就是因为人力车改变了命运。

祥子以前是京城的一个轿夫,在京城的轿行干活。他们这种轿夫必须要膀大腰圆,腿粗下盘稳。

那种弱不惊风的轿夫抬得轿子人家也不敢坐啊。

可是就在上半年,仿佛是一夜之间,这大清朝就莫名其妙地亡了。

现在大家都是华夏国的子民,老百姓们都等着拜华夏新皇帝呢

可是已经等了好几个月了,还是没等到新皇登基,合着人家现在改名了,叫大总统。

叫啥随便吧,老百姓并不关心这些。他们更多的关心自己全家能否吃饱饭。

还好这次改朝换代没有闹出什么兵乱。只有几个地痞无赖在五城兵马司投降的时候趁机闹事、打劫,不过很快就被进城的新军给枪毙了。

大家算是见识了一场最安稳的改朝换代。几乎没死几个人,也没有宫殿和民房被破坏。

祥子的家在南城外,那里是京城穷人住的地方。其实,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总比像流民那样流落街头好吧。

祥子每个月扛轿子能够得一个银元就不错了,勉强能够让妻子、老娘还有俩孩子吃上饭。

妻子去客栈帮人家浆洗衣服也能赚到一点钱补贴家用。

新朝建了之后,这京城之中的达官贵人一夜之间都消失不见了。原来那些大的府邸全都给封了起来。

原本在街上不可一世的旗人全都夹着尾巴做人,那些没有任何生计的旗人,全都给送去劳动改造了,据说要教他们种田。

原本人家可是啥都不要做,每个月还有五两俸禄呢。不仅够吃饭的,每天还能够去茶馆坐坐。

达官贵人没了,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茶馆还有轿行。不过大家都等着新朝的达官贵人进来。

可是左等右等,这新朝的达官贵人却没来,人家全都住到了城外去。

城内的府邸都变成了书院,好几所书院同时成立,倒是来了许多书生。可是这些人也不做轿子啊。有闲工夫喝茶的人也不多。

那些茶馆纷纷改成了小餐馆,生意倒是很好,因为成里搬来了很多外地人,他们倒是经常出来吃饭。

可是轿行没法子啊,那些木头做的轿子,天天就摆在那里不动,这也不是不能当饭吃啊。

大家没饭吃了。原本的大东家也是一个王公贵族,这会儿早就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

掌柜的倒是好心,可是他本来也就是人家一个奴才。

实在没法子了,掌柜的带着大家找到了官府。

大家也是没办法了,不然谁敢惹官府呢新官府总不能不管大家的死活吧。

大家将轿子都搬到了新官府的门口。这里就是原来的顺天府衙门。现在门口挂着一个白底黑字的木牌。

掌柜的说上面写着,新京市政府。

门口有持枪的卫兵在站岗。

一大群人围了过来,卫兵显然也有些紧张。

不过大家伙也只是讨个出路,并非是来闹事儿的,毕竟谁也不知道人家会不会下杀手。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新华夏官府服的官员走了出来,满脸的和气,大家心中这才放心多了。

“你们这么多人,也没法谈,要不你们掌柜进来,你们再推举几个代表,我们一起来商讨一下这个事情怎么解决放心吧,政府不会让大家吃不上饭,在咱们华夏政府底下,只要你愿意出力气,就没有吃不上饭的。”

祥子平时为人老实,也算是一个老轿夫了。所以大家推举他还有另外四人跟着掌柜一起进了官府的大门。

本来祥子是有些紧张的,但是那个官员边走边询问他们的情况。而且一直都很和气。

祥子的心才渐渐放下。

进了一处厢房,众人被引着做到了一个长桌前。有一个年轻一些的小伙子给每人倒了一杯茶。

大家连连道谢,没想到进了衙门还能喝到茶。

那名官员先是询问了大家的困难还有诉求。

大家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因为新政府建立的,轿夫被彻底淘汰了,他们又不知道该去做什么。

虽然说可以拉黄包车,但是城内的黄包车行也基本上饱和了。

最后,那官员将众人带到后院,那里有一辆三个轮子的大车。

“我看众位都不是懒人,而且有一把力气。这里正好有一个项目。我们政府出钱来搞,但是现在人员还没定,诸位看看能不能做”

这个官员将众人领到三轮车前。

祥子倒是见到过黄包车,这个车子的轮子跟黄包车差不多,但是更加的粗壮。

祥子也见过富家公子骑自行车。这个车子前半部倒是像自行车,也有链条跟后面相连。

那官员笑道:“不知道哪位兄弟愿意过来试试”

大家都有些不好意思,那官员见祥子长得高大,便将他给点了出来。

“这位小哥,就你吧,不要害怕,这个车子有三个轮子很稳的。就是转弯的时候要慢点,否则容易翻车。”

祥子倒是真对这车子产生了一些好奇心,有些紧张地走了过去。

他回想了一下,人家怎么骑自行车的。抬腿跨到了这个三轮车上,双脚踩上了铁质踏板。

跟自行车的木制踏板不同,这种重型三轮车的脚踏板是铁质的,更加的结实。

祥子双手紧紧地抓住车把手,本以为这么大的车子会很费力,没想到祥子的脚一踏,车子就快速移动起来,吓得他赶紧收住脚上的力度。

刚开始还有些别扭,但是过了一会儿,他就能熟练地骑着这辆三轮车在院子里转圈了。

那个官员招呼祥子停下来。祥子用手压住车梁上的刹车扶手,车子渐渐停了下来。

那官员又招呼大家将旁边的一堆装袋的沙子搬上上车。

这堆沙子怕是要有六七百斤重。如果使用大车拉的话,祥子勉强能够拉的动。

但是肯定走不快也走不远。

现在这堆东西北被装到了三轮车上,祥子看到那黑色的轮子都有些扁下去了。

“这位兄弟,麻烦你再上去试试。”那官员又对祥子说到。

祥子没犹豫,又跨了上去。

他的双脚用力,刚开始的时候是有些费力,但是车子跑起来后,他就感觉轻松多了。

他感觉自己可以拉着这些东西跑到通州,速度可以撵上一个人全力奔跑的速度。

这个时候,掌柜的也看出来这位官员的意思了。

这是让这些轿夫改骑三轮车。莫非是骑着这个车子运货

“掌柜的,有没有兴趣,我们新京准备成立一个货运车行专门跑短途,一般就是去通州码头将货物运到城内来。”

“大人,小老儿哪里还能有啥意见啊,只要能够给口饭吃,出力气的活儿大家都能接。”

“那成,给大家五天时间学着骑车子。老掌柜的继续做车行的管事。我们会先行安排一些伙计给车行。等后面车行也可以自己找活计。”

“现在啊,每日里从通州码头上岸的人货很多。光是马车根本不够用。你们的尽快把生意做起来。等以后大家习惯了用这种三轮车,这生意就算是好了。”

“那好啊,我看车行也不用再专门找地方了,就放在原来的轿行就行了。”老掌柜说道。现在的新京老城内空着的地方很多。

“老掌柜的,回头带大家伙将契约签了,我这里可以保证每个月不低于两个华元的待遇。当然了大家做的多了,还有奖金。账房会告诉大家工资的算法。”这名官员又解释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又有人过来跟他们办理手续,交接车子。

这个车子如何正确使用,如何保养,如何简单地维修。

这些都有专人跟他们讲。

这些轿夫,两人分管一辆车子。可以轮换着骑,剩下一人在碰到陡坡的时候还要负责推车。

众人办好了手续一起回到了轿行。那些轿子也搬了回来,暂时先存在他们这里。

告辞众人后那名官员,回到了一个大办公室中。

“市长,今天又安排了百八十号人的生计。再这样下去,我的只能带他们种地去了。”

办公室中坐着的正是新京的市长戴元淮。这位是从原本的淮海军政府官,做事踏实,为人正派,过去两年的主政评级一直是优秀。他之前做到扬州军政府的总长,

“你宋庆不是号称一步一计吗怎么黔驴技穷啦。”戴元淮笑着说道。

“咦我咋听着这话像是在骂人呢,市长大人”

“市长,我看这老城的几条河都成了臭水沟了,得整治一下。这得用掉不少的人力呢”宋庆建议道。

他是人事局的局长,现在每天就在想着怎么样给新京城这么多的人口安排活计。

原本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为王公大臣服务的。

王公大臣的钱又是从全国各地剥削来的,这就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但是现在上面那个阶层没有了。

必须要在新京建立一条条新的产业链。否则这么多人口该如何安排

总不能算送出去种地,那样的话,没了人气,新京也就发展不起来了。

ps:最近五行缺金,火克金,可是不火没订阅、没推荐票、月票,如何多金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90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