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十三章 蓝翔军团掘进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地平线上时,城墙上的太平军没有看到黑压压的攻城部队,而是看到漫天飞扬的尘土。两万淮海军民兵天还没亮就开始从几公里外向着扬州城东、北两面挖掘壕沟。

等到天明的时候,淮海军已经掘好了交通壕,正在开挖第一道横向包围壕。按照董书恒的计划,第一道包围壕之后还会继续挖掘纵向交通壕,推进到城墙500米距离,再挖掘第二道包围壕,随后就由步兵配合民兵将太平军的战壕挖通,占领太平军的战壕。

当曾立昌赶到城墙之上,差点没气出一口老血。原来太平军最擅长挖掘壕沟,每每攻城的时候都是挖掘推进道敌人的城墙之下,然后挖空城墙底部,埋设炸药炸塌城墙,再攻下城池,这一招屡试不爽。

没想到淮海军比他们还绝,在火炮射程之外就开挖,坐拥几万的部队,连个尝试性进攻都没有,上来就掘土。

“狗日的董书恒,只敢偷鸡摸狗的胆小鬼”曾立昌在心中咒骂道。

“给我开炮,对着他们的战壕。”曾立昌对着身边的城墙守将喊道。

“是,将军。”守将无奈地答应到。

“嘭嘭嘭”接二连三的炮声响起。铁球带着巨大的动能撞到战壕上方用土方堆成的矮墙上,立马就陷进松软的泥土中,溅起一大堆灰尘。壕沟中的民兵被炮声吓了一跳,不过很快就在军官的指挥下恢复了挖掘作业。

这些壕沟都是董书恒带着参军室的参事,在沙盘上反复计算之后确定的,充分考虑了角度、长度问题,就是为了防止城楼上火炮的炮击。

城墙上的火炮无论从哪个方向攻击都只能打到战壕前的矮墙上,除非太平军现在手上有臼炮或者迫击炮,才有一定的概率能够把炮弹打到战壕之内,而且还得是爆破弹,只是一颗大铁球的话,根本没有办法对淮海军造成多少伤亡。

曾立昌连忙让火炮停止射击,这打又打不着,只能干看着淮海军将战壕向城墙不断地推进。

接连两天,淮海军都没有向城内发出一枪一弹。只是在不断地挖掘壕沟。曾立昌派遣城外壕沟内的太平军去偷袭了几次,可是还没接近淮海军的战壕就被淮海军的火枪打了回来,这些淮海军连放枪都是躲在战壕之内,只把头露出了一点。

曾立昌被淮海军的打法气的是哑口无言。

城北袁家花园,琦善这两天也听到了扬州城墙上的炮声。

“来福,你说这淮海军能攻得下扬州城吗我怎么这两天光听到发匪那边在打炮啊董书恒那边好像都没有什么火炮吧。这扬州城城高池深的,没有火炮,他怎么攻得下啊”来福也是琦善身边的一个家奴,为人机灵,一直跟在琦善身边。

“回爷的话,您不是一直说这个董书恒有股子机灵劲儿嘛,您就让他去蹦跶呗。您反正还跟以前一样守着这个北大营。”

“嗯,你说的在理,这个月的例钱董书恒送过来了吗”

“初一按时送过来了,都清点入库了,一水的鹰洋,还都是新的呢,整整装了五大箱子。爷,要说这个董书恒对您真是孝敬,隔三差五地就送些稀罕物件来,前几天送来的那个琉璃瓶子装的味精,听说在四九城都是千金难求呢据说用这玩意儿做汤烧菜,不光味道鲜美,还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这个来福也是收了董书恒不好好处,现在有机会自然要多为董书恒说上几句好话。

“你今天话这么多,是不是收了人家的好处啊”

“奴才收到好处还不都是托了爷您的福,咱就当是爷您给的赏钱了。爷,要不我去叫戏班子的凤仙儿姑娘来给您敲敲腿。”

“嗯,你去吧”

要说北大营现在为啥没有将领出来闹。毕竟攻打扬州那么多大的事情都没有他们一点事儿。一方面,琦善保证过攻下扬州,功劳会分给每一个人,另一方面,现在剩下的都是不能打的,没心气儿的,他们自己心里也有自知之明。

最后,他们现在跟淮海公司生意做的火爆,整个北大营都要成了贸易市场,淮海公司低价给他们商品,他们让家奴士兵运回各自的老家贩卖,利润相当丰厚,淮海公司的产品都是高端货,那精盐、味精、海鲜罐头、饼干、铁器、自行车、黄包车、单卖的包着橡胶的车轮,胶底鞋、雨披、结实的机器棉布、一打就着的打火机、便宜方便的火柴

这些东西拉到陕西、山西、蒙古都是供不应求,一个普通的打火机在草原可以换两匹骏马。回头他们还能把当地的特产:矿产、牛羊马匹、羊毛、皮革等东西带回来再卖给淮海军。这些北大营的将军大都是世袭得来,家族在当地一般都非常有影响力,给他们运送商品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他们报上一个为北大营运送物资的由头,连税收都不用交。可以说大家各取所需,合作得非常愉快。

第三天,淮军的挖掘作业终于接近了尾声,野战部队顺着战壕向前方集结。在最前方的是手拿散弹枪,身上挂满手榴弹的突击队,他们将要担当战壕的攻坚任务。

傍晚时分,总攻开始,民兵挖开了与太平军战壕的连接处,突击队就近将手榴弹扔到对方的战壕之中,爆炸的烟尘还没散去,突击队的士兵就举着散弹枪冲进了太平军的战壕,也不等看清楚,对着战壕前方就是一通盲射。

太平军这边也知道对方要挖了过来,许多士兵集结在一起,准备在靠近缺口的地方阻击淮海军的进攻。但是密集的队伍正好被淮海军的手榴弹炸得东倒西歪。

等到剩下的人反应过来,淮海军散弹枪那密集的钢珠就铺面而来,在狭窄的战壕内,散弹枪的射击面几乎是毫无死角。只有少数的太平军射出了自己的子弹。大部分人在第一波攻击下就已经被消灭。

天黑之前,淮海军已经以微小的代价拿下了太平军在扬州城墙外的壕沟防御工事。

民兵顺着壕沟帮助炮营将36门又短又粗的臼炮部署到了太平军自己的壕沟内。这里离城墙只有不到300米的距离。臼炮的炮弹已经能够够的着扬州城墙了。

董书恒命令炮兵对着城墙来了五发试射。360毫米口径的臼炮射出的炮弹虽然准度有点差,但是轰在城墙上的每一下都让城墙地动山摇。

这个时候城墙上的守军开始恐慌了,他们都没有看见对方的大炮,就见到对方的炮弹从战壕内一个个飞出。城墙上的火炮发起反击,根本就打不着人家。

这时候曾立昌开始有点后悔了,他应该早一点撤离,这样更有把握一些,还能减少无谓的牺牲。这几天,他连对手的样子都没看到,就被对方攻下了城外的战壕,现在人家的大炮都打到了自己的城墙上,偏偏自己连人家的火炮都看不到。

他这几天已经被淮海军这种不着调的打法给弄得麻木了。他宁愿去冲击北大营那坚固的营寨也不愿意跟这帮子淮海军打仗。他甚至感觉到对方像是在羞辱自己。

扬州府衙之内,曾立昌召集了大部分的太平军军官。

“诸位,这几天对面淮海军的打法你们都看到了。这么打下去,我们早晚要被淮海军打败。我的意思是不如早做撤离的打算。”

“天王的意思也是让我们能够回防天京,扬州这里没有守下去的必要了。等到我们的西征和北伐胜利。扬州我们迟早还会拿回来。”

底下的一众将领都是默不作声,虽然太平军一路转战南北,放弃的城市不在少数,但是扬州城的繁华似锦让他们多少有些舍不得。许多将领都在城内占了园子。过上了几天人上人的生活。现在让他们放弃,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那就这么决定了,各位回去准备,今夜子时向南突围。”

曾立昌,没有告诉手下淮海军给他送了一封信。这个事情传扬出去,很有可能引起上层对自己的猜忌。

不过他还是按照与淮海军的约定吩咐部队不得携带财物,突围时不要放火烧城。

第四天,守了一夜城墙的青壮才发现原来监视自己的太平军都不见了。这时大家才反应过了。有聪明的赶紧去告诉城中德高望重的长者。

天已经大亮,董书恒终于也得到了城中的消息。这时一线部队派出联络兵前来报告:“总统,城中城门打开,有城中百姓出城请大人率领大军进城接管大局。”

董书恒还有些意犹未尽,他的臼炮还没有发挥出作用呢。本来还想着今天白天轰塌一段城墙,震慑一下城中的太平军,没想到曾立昌的那家伙跑的那么快,还那么隐秘。

于是董书恒命令先头部队先进入扬州城,接管城中的关键位置,维持治安。

他自己则集结部队,他们准备搞一个入城式,给扬州父老一个好印象。

卢家本来也是做盐商起家,是扬州的大家族。长毛攻扬州的时候他与其他几大家族都是同意犒劳长毛以求其退兵。但是有几个家族对清廷积怨太深,想要直接放太平军进城。

卢德利本来是反对这样做的,毕竟只从太平军的口号还不能判断太平军的好坏。奈何当时城中根本就没有多少守军,也没有人愿意守城。

等到太平军进城了,刚开始两个月还好,与民无犯。可是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后,曾立昌就开始在城内搞天京的一套,先是男女分馆,把所有人都控制了,然后就是没收家产。这些人当然不愿意,因此许多人被太平军杀了,还有的人受不了侮辱,自己自杀了。

但是卢德利坚持了下来,他相信太平军在扬州呆不了太久,他一直低调隐忍着。果不其然,一天一个打扮得像家仆一样的青年男人找到了他,那人说自己是淮海军的代表。让自己帮着做一些事情

7月初八,突然间太平军就全撤了,那人又找到了自己让自己牵头主持一下城内的秩序,淮海军准备入城了。卢德利心中有些忐忑,他不知道会不会是前头送狼,后头进虎。

不过城内总是要有军队守护,希望淮海军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是扬州的子弟兵吧。

他让一些青年后生打开了城门。不一会儿一些小股的淮海军士兵进入城内,接管了城门,以及城内的关键部位。那些士兵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在执行着上级的命令,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抢劫。也没有去侵占一座民宅。

这些士兵穿着整齐划一,行为有度,显然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卢老现在倒很想知道这支扬州的子弟兵是谁带出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07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