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九二章 机枪出世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农历十一月底,太行山北部下了1场雪。

比往年稍稍晚了一些。

太行山上多山石,草木稀少,从远处看是一片的灰黑。

簌簌落下的白雪堆积在石头之间的凹缝中,让群山变成了黑白相间的颜色。

整个太行变成了黑白色的山水画。

雾气几乎天天笼罩着大地,又为这幅山水画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穿过一线天,还是那片太行纵队所在的山谷。

太行山中有很多这样的一线天,两座山之间就像被生生劈了一刀,出现了一座巨大的豁口。

像是由两片巨大的岩石做成的大门,开了一道小小的门缝。

门缝的后边就是神仙的庭院。

奇特的地理结构让太行山自古以来就不缺神化传说。

神仙、盗匪、商道、侠士组成了太行山的历史。

在后世,太行还有一层重要的意义,那是中华民族抗击倭寇的脊梁。

此时,一线天后的山谷中早已不是那副繁华似锦的仙境气象,这里寂静一片。

天蒙蒙亮,山谷里依然是一片静谧祥和。山谷中矗立着一座小城,城的中央是一座精致的小院,四周环绕着守卫的碉楼。

远处是黑黝黝的群山环抱,影影绰绰,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

一轮弯月挂在东南方的山梁上,一颗宝石般的星星像眨着神秘的眼神儿,悄无声息地伴随在月芽儿的旁边。

山谷中的白雪积的非常厚实,周围的山石挂不住雪,全都被强风吹进了山谷。

仿佛是大山担心山谷感到寒冷,给山谷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哇哇哇”这哭声高亢有力,带着一丝祈求的意味。

吕飞燕猛然醒来,孩子睡在里间,自是有经验丰富的奶妈带着。

这些人都是董书恒从江宁派过来的。

“是小宝饿了吗”

要是太行纵队的将领士兵们见到他们的司令还有这么母性的一面,一定会大跌眼镜。

“夫人,没关系,让奶妈给喂奶了,一会儿就好。”外屋一个负责值夜的婆子说道。只有江宁派来的这些人喊自己为夫人。

他们是董书恒派来的,自然不是太行纵队的人。

在军中,大家都是喊司令,不过吕飞燕倒是蛮喜欢这些婆子这么喊她。

这让她觉得自己也有一个家,只是男人太忙,不在身边而已。

他手下的士兵成家立业的很多,不是也都不能陪在媳妇儿身边吗

况且,在这个太行山的深处,吕飞燕的生活很安逸。

这里已经是太行纵队的最深处,清军就是长上了翅膀都飞不进来。

最近一段时间没人来找自己汇报军务,她被董书恒强制放了产假。

至于军务上的事情,自然有人临时接手。

在太行山的四周,四支分队已经在太行山周围形成了一个大大的防御圈。

在这个圈子内,淮海军总部派来的民政官员大力发展生产。

在山间的谷地,在河畔的滩地,修建起了一座座农场。“发展生产,自给自足”的字样,在那些农场的青黑色砖墙上随处可见。

大部分的时间里,吕飞燕都在逗弄孩子,偶尔会看一下淮海军的内参。

最近淮海军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就是董书恒大婚。

另外一件就是淮海军占领了福建浙江。

吕飞燕觉得自己呆在太行的时间应该不会太久了。

天亮了,吕飞燕站在窗前欣赏着外面的雪景。

透过玻璃窗,她能看到院子里的一棵松树上长满了冰花。

仿佛是苍翠的松树一夜之间开满了白花。

因为内外的气温差距巨大。

玻璃的内侧结了一层窗花,刚刚被鹃儿擦去,现在有结上了。

鹃儿准备再擦一下,可是被吕飞燕抬手制止住了。

窗花也蛮好看的。

这个院子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装修堪称精致。

窗户上用的是玻璃,地上是木地板,上面铺着地毯。

烟道是走的地板下,脚踩在地毯上暖哄哄的,在房间里根本不用穿鞋子。

这些自然是董书恒的杰作,一座小房子而已,算不得铺张浪费。

有些金屋藏娇的意味。

也许这样,董渣男可以觉得自己的良心好受一些。

又去逗弄了一会儿小宝。孩子还没有名字,只能喊小宝。

名字应该是由父亲来取。可是这个时候,孩子的父亲远在千里之外,而且隔着崇山峻岭。

“哼飞燕姐,我就说这个董书恒不是个好男人吧,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的。”

鹃儿又来了

“好了,娟儿,你在这儿住的不舒服吗还有这么多人伺候着。咱们江湖儿女,哪有那么多讲究。”吕飞燕熟练地宽慰道。

不知为何,这个丫头像是怨妇一样。本来自己应该抱怨几句的,可是每次听了鹃儿这么一说,自己在心里反而不怪董书恒了。

只要知道董书恒在意自己就好了。

至于自己生孩子遭的罪,那是自己应该受的。

作为一个女人要是一辈子都没生过孩子,也是一种遗憾。

话虽如此,她还是希望董书恒能够过来看看自己,看看他们的孩子。

她自己的心中没有委屈,但是不想孩子受到委屈。

虽然孩子现在还什么都不懂,但是他应该有一个名字。

不知为何,董书恒还没有给孩子取名字。

江宁和太行之间是有快速通讯线路的,送信的话,几天就能够到了。

整个北方现在大体上都处在一片安宁之中。

除了河南的汝州,逃出安徽的太平军在罗大纲的带领下攻下汝州。

罗大纲想要东进跟捻军汇合。

奈何黄浩坚持到要河南府,攻下洛阳。罗大纲还想争取一下,可黄浩的手中有天王世子。

最后,罗大纲不得不带兵进攻河南府。

此时河南巡抚英桂早就在河南府集结了五万团练。

虽然都是依靠地方士绅临时组织起来的人马,但是胜在人多。

罗大纲久攻河南不下,又不敢投入全部的兵力。

直到冬天来临,以太平军和清军的后勤补给能力,都没有办法再继续战斗下去。

罗大纲只能帅军回去固守。而英桂的手中也没有可堪野战的精锐。

双方只能僵持下来。

现在清军管辖下各省只有河南的剿匪压力最大,西有发匪,东有捻匪。

开封府,英桂的衙门,此时一个商人打扮的中年胖子被从侧门带进了巡抚衙门。

“大人,张延人已经回来了。”

英桂放下了手中的书,瞄了一眼过来报告的家奴,道:“把人带进来吧”

片刻之后,那个中年男人被带到了书房之中。

“做吧,差事办的怎么样了”

中年男人,名叫张延,是开封城有名的商人。而且是粮商。

这年头,能够做粮商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尤其是满清的地界,没有过硬的靠山,根本就做不了粮商。

这个张延也是个能人,他的靠山就是巡抚英桂。

不是说河南缺粮吗

越是缺粮的地方,粮商的生意就越暴利。

因为缺粮意味着粮价更高,粮价越高利润才越大啊。

张延之所以能够傍上巡抚大人,自然是因为其人聪明,会来事。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总能够在巡抚面前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哎呀,大人呀,小的差点就回不来了。”一见到英桂,张延就带着哭腔说道。

“怎么事情没办成”

“哦,不是,大人,小的差点就要被砍了。不过小的使了点手段,化险为夷。”

“跟您说的一样,那个黄浩还真是个见钱眼开的主。”

“说吧,他有什么要求”英桂有些不耐烦地道。

“他要现在罗匪手中的兵马,另外还要河南提督的头衔。”张延赶紧停下诉苦,直接说出黄浩提的归顺条件。

“呵,胃口还不小呢”英桂冷笑一声。

“那大人的意思是”张延小心地问道。

“胃口大,才好啊,这样的人才好控制。老夫这就上密折,等朝廷的回信。”

“你的差事办的不错,发匪里面大多是都是死脑筋,能够遇到黄浩这个开窍的不容易。”

“陛下很重视这个事情。你呀,可以捐个官了,难得朝廷现在又开了捐官的口子,本官会帮你物色个实缺的。”

张延自是一阵千恩万谢。在他看来,这次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又花费了大量银钱办了这个差事,最终是值得的。

虽然捐官自己还要再掏腰包,不过现在实缺却是不多了。

据说两江那边已经不接受朝廷派官了。

黄浩这事儿做的隐秘,并无他人知道。罗大纲带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并不擅长勾心斗角。

而黄浩在洪秀全身边,耳濡目染,别的没有学到,暗中搞小动作的本领却是学的青出于蓝。

前面罗大纲带兵出击河南府,黄浩趁机收买了留守兵马中的好几个将领。

手中没兵,黄浩总感觉不到安全感。

本来罗大纲要是能够战神附体,在河南打开局面,黄浩倒是不会动别的心思了。

要是真能再建天国,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是更香吗

但是现在罗大纲被困在汝州这里,进退不得,手中兵马不过两万,而且损失了大量精锐老卒。

哪怕是黄浩这样的带兵小白,也能够看得出颓势已定。

这样的形势,傻子才不为自己谋出路。

从投靠杨文定到太平军,黄浩一直都是一个利己主义者。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黄浩在这方面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洪秀全的世子、罗大纲,还有手下的两万弟兄都是自己筹码。

最近听说董书恒似乎反清了。

那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既然董书恒反清,那么自己就投靠朝廷。

黄浩就不信,投靠朝廷之后自己就不能凭借能力东山再起。

江宁城,城东大校场。

这里以前是太平军的军营,现在是淮海军江宁守备旅的驻地。

此时在军营的靶场之上,聚集了一帮子高级军官。

大家都站在凉棚下面,翘首以待。

看起来像是等着看新媳妇儿的吃瓜群众。

凉棚的前方二十多米开外用沙袋临时堆了一个射击阵地。

这时,远处有四名士兵抬着一个大家伙走了过来。

之所以没有提前安装好,是想让这些军中的高层直观地看到,这种机枪的重量。

这个大家伙,四名士兵搬起来行走如常。

它由支架和枪身组成。射击的时候要摆到支架上。

这时一位没有穿军服的工程是师介绍道:“各位大人,现在大家看到这款枪,我们称之为转管机枪,它的重量包含支架是175斤,长度为105厘米。”

众人的目光都被这款机枪的漆黑的金属光泽所吸引了。但是耳朵都竖起来认真地听着工程师的解说。

“这款机枪有独立的钢制弹膛,枪管与弹膛分离,此枪一共有六根枪管,后侧有一个曲柄,通过摇动曲柄带动沿圆周均匀排列的枪管旋转,装满弹药的弹膛从供弹料斗中进入到每根枪管后面的闭锁槽中。”

担心大家听不清楚,工程师停了一下继续说道:“当枪管转到某个特定位置时,击针将弹药击发。而枪管转动到另一位置时,射击后的弹膛退出机枪。弹膛可以重复使用,枪管旋转一周可完成6发弹药的装填、击发和退弹,每分钟达到了200发的射速。如果射手的熟练度提高,射速还可以提升。”

“哦,对了,此枪使用我们最新式的762步枪子弹,他的有效射程000米,最大射程三千米。”

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只有董书恒气定神闲,一分钟几万发都见过,这种200发的,董书恒都看不上。

奈何现在技术有限,只能弄个过度玩意儿。

实际上这群淮海军的将领都没有听懂前面的介绍。

大家的惊讶都是因为听到了它的射速。

接下来就是最最振奋人心的射击演示了。

只见两名穿着军服的试枪员,走到了机枪的后面,其中一名士兵搬着一个木制弹药箱。

打开箱子后,里面是已经装好的机枪弹夹。

每个弹夹中有两百发子弹。

正好够一分钟的射击。

只见两人在机枪的后面单膝跪地。一人站在枪后,一手握着曲柄,一手扶着枪身。

另一名试枪员,则取出了一个弹夹卡在了机枪上方的进弹口。

随着试枪员转动曲柄,“哒哒哒”

“响了”

众人在心中喊道。

这连续不断地声音敲击着每个人的心头。

让大家的心跳仿佛都变快了几分。

有人拿出了怀表在看时间。

一分钟还不到,枪声就停了,说明200发子弹已经全部都打了出去。

看样子这两个试枪员都是老枪手了。

ps:感谢喜欢吃荤菜龙行天下我最帅的打赏,嗯,大家一起吃肉肉。感谢月底了月票还在手中的读者,把票投给了本书,么么哒^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41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