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四〇 塞上风云(上)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到了五月底,北上的第三师蔡树森部已经基本上收复了内附草原部族。

就连最西边的额济纳土尔扈特旗都宣布效忠华夏。

这个地方正好在河西走廊的最西部的肃州府以北。

在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南边,左季高的大军也已经到了这里,前锋部队已经到达了安西州。

在收服内附草原部族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多少战斗。

一方面因为董书恒调弈忻过去协助说降各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另一方明,内附蒙古之前被北上的骑兵团肆虐过一场,卷走了大量的牧民人口。

之后又被僧格林沁抽调了大量的青壮。

满清末期,草原上的人口本就比之前大为减少。不得不说对于草原的统治,满清在历朝历代当中算是最为成功的一个。

现在,整个内附草原部族已经是元气大伤,严重缺乏战斗力。

加之内附草原制度和内陆府县制度相近,他们没有统一的领导,很容易就被各个击破。

董书恒没有急于改变草原的制度,只是在每一个旗盟派遣民政官负责贸易和税收,在重要的位置建立军事要塞,原本的旗主依然掌握着自己的财产,掌控着手下的牧民。

这与对待中原地主的方式很相近。不过董书恒今后会给予牧民自由流动的选择。

这项制度一旦实施,今后牧民有了更好的选择,这些旗主就会慢慢进化为牧场主。

为了牧场的收益,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他们会花钱去雇佣放牧工人,不然他们根本就没办法招到人手。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生产关系。草原上的生产模式几千年一成不变,但是并不是没有变化的可能。

董书恒希望今后的草原地区都是以牧场的形式运作。

这种运作模式方便推广科学放牧,有利于对牧场的保护。

不过蔡树森接下来没有继续北上漠北。

因为派到乌里雅苏台将军庆如处的理藩院使者被轰了回来。

庆如没有将事情做绝,使者至少是活着回来了。但是这意味着要想和平解决漠北的问题还是任重热道远。

而且第三师,连续作战行军已经疲惫不堪。蔡树森部无力夸过大漠北上漠北。

在恰克图的骑一旅倒是没有动,只是光凭借骑一旅也没办法仅仅依靠武力解决漠北的问题。

漠北太大,各大部族分散在广大的区域,要是跟复兴军玩起了躲猫猫,那么战争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够结束的了。

沙俄会给复兴军那么多时间吗

庆如的打算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自觉没有能力跟复兴军对抗,整个满清都瞬间土崩瓦解,更何况是荒凉的漠北草原呢

但是庆如也有自己的依仗,那就是北方的沙俄。

沙俄一直觊觎漠北草原。他们的商队、东正教的传教士经常活跃在草原之上。

庆如自然也是知晓的,只是他刚刚上任不久,跟这些人没有多少接触,但是将军府的属官跟沙俄的人却多有接触。

自乾隆年间灭准噶尔,又平阿睦尔撒纳,定边左副将军遂成为管辖喀尔喀四部、科布多和唐努乌梁海事务的驻扎大臣。因其长驻乌里雅苏台,又称为乌里雅苏台将军。

这就是现在庆如的岗位。

不过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置库伦办事大臣,土谢图汗部与车臣汗部民政事务改由库伦办事大臣管理。

同年,置科布多参赞大臣管理科布多地方。

此后乌里雅苏台将军仍监管赛音诺颜部、札萨克图汗部二部民事与唐努乌梁海事务,并统辖喀尔喀四部、唐努乌梁海与科布多各路蒙古兵。

也就是说偌大的漠北并非是庆如一个人说了算。

他要想单干,还必须搞定库伦办事大臣以及科布多参赞。

所以庆如派出了两队人马,一队北上去寻找沙俄借兵,寻求帮助。

另外一路去漠北各地,寻求漠北各部的支持。

庆如显然是一个明白人,或者是他的身边有高人相助。

他的处理方式,考虑得很全面。

但是却唯独漏掉了库伦庙里的那个老和尚。

老和尚平时确实没有什么存在感,他似乎更喜欢存在于牧民的心中。

他很少过问军政事务,所以草原上的大人物都很容易忽略他。

但是,谁也不能忽略他的影响力。

阿兴达理嘉措喇嘛出自青海,是这一任的札萨克图喇嘛,他虽然名义上只管着库伦喇嘛旗,但实际上,他的影响远远不至于此次。

整个青海以北的草原上的黄教寺庙都要听命于他,因为他掌控着库伦三大寺,而三大寺是遍布蒙古草原上的黄教格鲁派的圣地。

五六月份的草原上面,天气风云巨变。

刚开始还是晴天,一会儿乌云就仿佛是贴草原弥漫开来。

就如同从地底下冒出来一般。

辽阔的草原上一个车队沿着官道徐徐向北行驶。

过了戈壁滩,进入草原地带,周围成了一片绿色的海王。

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青草,以及各种颜色的小花。

偶尔能够看到羊群在悠闲的吃草,还有野生的黄羊躲在树丛中。

车队的前后有几百名全服武装的骑兵护卫着车队。

前后各有两辆造型奇怪的马车,这两辆马车的轮子更大,而且经过了加固处理。

车子的顶棚外蒙着浅绿色的帆布,外人根本看不清楚帆布底下是什么。

实际上帆布的下面是一个包着铁皮的内衬。能够挡得住弓箭和火枪的攻击。

车子的后方是敞开式的,一块帆布垂在那里,挡住了视线,外面的人看不清楚里面的东西。

偌大的马车里面只有三名乘客,在车尾的位置是一架复兴军的转管机枪。泛着金属的光泽。

马车的前部是码放整齐的一箱箱子弹。

每辆马查上足足有两千多发子弹。

三名乘客,一名主射手,一名副射手,还有一名装弹手。

这就是一个战车小组,当然还了有一名马车驾驶员。

改装的马车,仿照了蒙古牧民迁徙用的大车,就是为了专门适应草原上的地形条件。

战车加骑兵就是复兴军在草原上作战的两大杀手锏。

坐在自己的豪华马车中,齐彬有些怀疑自己到底是来做说客的还是来打仗的。

他仔细估算了一下,仅仅依靠自己手中的这几百人很有可能就可以将库伦给打下来了。

不过他的目标不是库伦,而是要让喀尔喀四部率先倒向复兴军。

到时候兵进乌利雅苏台,进而控制这个外蒙古草原。

值得高兴的是那位阿兴达理嘉措喇嘛已经同意面见齐彬。

这个消息是情报部从库伦传过来的。同时齐彬也知道了庆如正在四处串联,试图联合漠北各部独立。

“张营长,麻烦让队伍加快速度,我们今天赶到库伦。”齐彬让人喊来了负责保卫工作的警卫营长张梦龙。

这个营是董书恒从警卫团抽调出来的,专门负责齐彬所率使团的安全,当然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当作一把刀子使用。

就在昨天晚上,车队宿营的时够还遭受到了一千多蒙古骑兵的突然攻击。

结果,卫队这边甚至没有用转管机枪,仅使用步枪齐射就成功地击退这伙敌人。

这伙人丢下了几百具尸首就仓促逃跑。

他们的外表看起来就是普通的牧民。因为是天黑,警卫没有追击,也没有抓到舌头。

库伦是一座由寺庙组成的城市,三大寺兴源寺、象教寺、福源寺坐落在库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建筑群。

这么多的建筑,在草原上是是很少见。

一路行来,齐彬见到的多是简单的蒙古包,破烂不堪。

原来,草原上的生活这么艰辛。齐彬还是第一次实地到草原上来。

这里的辽阔让齐彬觉得心情舒畅,眼界打开。

漠北的草原显然要比漠南草原的条件艰苦,这里的牧民的生活更加的艰辛。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艰苦的生活,才让这里的人们通过信仰宗教来转移自己现实中的痛苦,

草原的活佛,漠北黄教的话事人阿兴达理嘉措喇嘛亲自在兴源寺中接见了齐彬。

这座寺庙据说兴建于顺治年间,到现在已经接近两百年的历史了。而且这座寺庙一共有九九间大殿。

齐彬在大喇嘛的住处见到了他。

一杯清茶,这就是大喇嘛对齐彬的招待。

“施主,你似乎不是中原人士。”这个大和尚也会说满清的官话,他似乎看出来,齐彬并非是中原之人。

“是的,大师,齐彬来自日本,但是现在也是华夏之人。”齐彬回道,同时双手合十,躬身一礼。

“施主也信佛”老和尚语气和缓地说道。

“中年之后修佛,以磨练自己的心性”齐彬答道。

老和尚点头,没有再说话。

“在下这次来库伦,是有一件事情想要请您帮忙。”齐彬见老和尚不说话,只能开口说明来意。

“哦,贫僧只会诵经念佛,只能够帮助施主化解心结,其他的事情,请恕贫僧无能为力。”老和尚还在跟齐彬打机锋。

“大师,那么在下就说说心中的困惑,我佛慈悲普渡众生。几百年前,佛寺遍布西域,北到极北之地。可是为何现在龟缩到草原之上,西域的牧民皆改信东正教或是真主教,昔日的佛寺变为教堂。这是大师希望看到的吗”齐彬见老和尚一直不松口直接点出了黄教现在的困境。

“我离京之前,听到我们的总统说过。罗刹人几百年来一直向东扩张,压缩牧民的生存空间。原来的极北之地一直到乌拉尔山,都是草原牧民的渔猎游牧之地。”

“而东正教的修士紧跟着他们的军队,打到那里就强迫那里的人改变信仰。”

听到了这里,老和尚的眉毛颤抖了一下。

禅功既破,老和尚也就没必要继续装腔作势下去。

“施主,能为我说一下,这位新的中原之主吗”老和尚问道。

“大师,说实话,两年前,我还和这位主人是敌对的关系。”

“不过后来我才知道自己是螳臂当车,他跟很多中原的汉人不同。”

“比如,他认为现在的东亚生活的汉人和其他各个民族只要认同华夏的文化,都应该算作华夏民族。大家都是黑头发,黄皮肤。”

“所以他的民族观点跟很多人不同,他的胸怀更加宽广更加包容。他会仇视罗刹人,但是他并不仇视蒙古人。”

“施主,你身为日本人为什么要追随这位中原之主呢”

老和尚年纪虽大,但是眼睛却很亮,齐彬觉得对方似乎能够看透自己的心思。

“因为我认同他的目标,他要拓展华夏人的生存空间。我们日本的生活空间十分狭小。我希望能够追随强者,搭上华夏扩张的便车。”

“大师,我们总统说过,北方的土地十分宽广,环境虽然恶劣,但是有丰富的资源。”

“现在牧人的生活困苦是因为他们只能够利用草原上的水草,而不能利用地下的宝藏。”

“如果牧人们加入华夏,一定能够过上温饱的生活。”

“而且,我们总统觉得,北方之地苦寒,人的心中容易生出凶戾之气。格鲁派的教义能够帮助人们平复这种凶气。所以,总统会支持格鲁派在草原上的传播。”

听到这里,老和尚眼前一亮。

“如果这位中原之主,真能够让格鲁派黄教发扬光大,那么自己就是进阿鼻地狱也要助他。”阿兴达理嘉措喇嘛心中想到。

佛教在创教之初也是具有扩张性的,只是后来教派分裂的太厉害,陷入了内斗之中。

阿兴达理嘉措喇嘛礼佛一辈子,如果要是说还有什么执念,那么就一定是将自己的格鲁派发扬光大。

很多宗教的教义都有让人超脱,变得豁达的内容。因为这样确实可以减轻人心理上的痛苦。

但是宗教作为一个个体却有着生物个体的基本特征,那就是扩张和延续。

这也许是宗教存在下去的基本条件吧。那些不具备这样特性的宗教也许早就已近湮灭再历史的长河中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27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