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十一章 地主的选择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傍晚时分,徐州城最大的酒楼,云龙大酒楼上人生鼎沸,基本上徐州及周边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到了。许多人为了能坐的靠里一些,中午就赶来占位置了。

大家都是聪明人,这次六大家族覆灭,许多人都知道这徐州的天怕是要变了。一些中小家族像嗅到肉味的猎犬一般。已经准备好加入分割六大家族的盛宴当中。

日头已经落下,董书恒才来到酒楼,不是他要摆谱,实在是有太多事情要处理。白经理和范经理以及蔡树森都跟在他的后面。桂知府跟董书恒一起来的,他并排走在董书恒的身边。

警卫早已在酒楼开门之前就布置到位,每一个进入酒楼的家族代表都经过身份审核以及抄身等安防程序。

随着门口一声唱和,众人顿时安静下来,只见一个英俊的年轻人走在知府的身旁。大家都不是傻子,知道这个年轻人就是新任江北提督,淮海军统领,江北最大的两家商行淮海集团和长江集团的话事人董书恒了。

众人纷纷行礼,董书恒也一一还礼,态度谦恭有礼,一点没有上位者的傲慢。

桂知府担任了酒席的主持角色。他举起酒杯说道:“董大人带兵守卫我徐州,这次更是大破匪军,让我徐州免遭荼毒,他是我徐州的大恩人。大家一起举杯感谢董大人。”

众人举杯都是一饮而尽,董书恒喝的是花雕,自信还是能喝几杯,也跟着一饮而尽。

“大家都知道我们董提督,不光带兵打仗了得,更是一位财神爷。他在扬州一手创办两大工业园区,引进洋人的生产技术,可谓日进斗金。现在洋货横行,就是因为他们掌握技术,成本更低,而董大人的工厂已经可以和洋人竞争。想我徐州四省通衢,本应商业发达,奈何匪乱不断,商路不通,以至于我徐州近年逐渐没落。本府愧对徐州父老啊,还好现在我们等来了董大人,我相信有董大人的帮助,我徐州复兴有望。”我们的桂知府还没有能力说出这么一番话,这都是董书恒下面的人给他打好的稿子。但是桂大人记忆力不错,全都能背下来,表演天赋也极好,说的是声情并茂。

“众位,刚才桂大人的话,本官愧不敢当。不过大家都知道本官是盐商出身,知道大家心中所苦。自西夷用坚船巨炮打开我大清国门,利用条约向我大清大量倾销商品甚至鸦片,每年赚走大量白银。白银就那么多,每年流出的多了,那么咱们大清市面上的银子就少了,大家的生意自然会越来越难做。”

众人都是茅塞顿开,怪不得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怪不得百姓越来越穷苦,原来是银子都流入洋人的口袋。

“生意难做,百姓穷苦,此动乱之始也,如此循环往复,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在这个漩涡中独存,试问乱匪四起,又有几家能够明哲保身呢”董书恒继续说道。

底下的人皆是点头。是啊,乱世人命如草芥,这几年四处民乱,不就是乱世的征兆吗

“所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本官侥幸学了几年洋学,粗通洋务,自掏腰包,组建团练,一面平定判乱,以求自保,一面兴办企业,振兴国货,驱逐洋货。”

“咱们徐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我跟桂知府商量了一下:第一,清除徐州一切关卡厘税,以后徐州以及整个江北都将合为一体,各位行商只要交一次税,这个税率不会超过3个点。也就是说大家出货以后只要向官府一次缴总价的3作为利税,就可以在江北通行无阻。”

“第二,淮海集团投资两百万两在海州建了一座海港,以后我们徐州的商货可以就近从海州出海。最迟在明年年中,淮海航运就会开通上海、琉球、朝鲜、日本、南洋的航线,为大家开展海贸创造条件。”

“第三,凡是投资实业需要购买机器设备,徐州府会给予设备购买款项10的补贴,台北的机械厂也会给予九折的优惠。另外可以在长江银行享受年利率5个点的低息贷款。徐州地理位置非常好,这里生产的东西,可以就近销售到安徽、河南,甚至可以卖到山西、蒙古。”

“第四,未来一年,江北将会投资300万银元疏通运河,整修官道,这些工程将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承包给各家去做,我们在坐的都有机会,如果在坐有条件的,可以自行组织工程队过来承包。”

“第五,淮海军的江北行政总署会出资100万两银元,在徐州地区每个乡镇成立一所小学堂,每个县城立一所中学堂。在徐州成立一家大型综合性书院。”

“第六,淮海集团将组建淮海安保公司,为各家商队的贸易提供安保服务。这些商队护卫的战力不会低于淮海军的士兵。另外,淮海集团还会成立一家保险公司,各家可以为自己的货物投保,如果货物在运输中出现意外,我们的保险公司将会全额赔偿。当然,前提是你雇佣了安保人员的情况下。”

“第七,淮海集团将整和整个徐州地区的矿山,铁厂,成立一家徐州煤炭钢铁集团股份公司。长江实业以及淮海集团会投资500万银元,另外会向社会募集500万银元资金。在坐的,如果不愿意自己做生意的可以考虑一下。现在中国正面临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抱着那点土地的话只会让家族逐渐没落。当然,我也不会强迫大家,这点钱我自己都出得起,但是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大家一同致富。在这里我可以透露一下,我们已经从美国购买了一整套的炼钢设备,今后徐州钢铁的年产量有望达到5万吨每年,这样我们生产的钢铁几乎可以占据整个大清的市场。”

在坐的,哪怕是那些最保守的地主也都心动了,把银子埋在地下也不会变多,还不如用来投资,这样后代即使没能力也能捧个金饭碗,直接留银子给后人,要是碰到一个败家的子弟,又能挥霍多久呢

大家都是明白人,不是说保守的就一定笨。相反,中国最会变通的一群人也是出自地主士绅。历史上的洋务运动,确实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化打下了一定基础,而这场运动的发起者也是地主士绅。纵观洋务运动所引进的各种技术设备,无一不是当时最先进的,很多在国外都没有普及,这些洋务运动的开拓者就能敏锐地嗅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至于洋务运动最后没有改变中国衰败的命运。董书恒觉得这主要是内部环境制约,清政府的腐朽体制不能给予洋务运动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果不受清廷节制,完全由民间商办,这些新兴企业会发展的更好。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列强蓄意阻止破坏洋务运动,那时“黄祸论”横行,无疑是一些西方列强害怕中国强大,从舆论上,技术上对中国的洋务运动加以破坏。就比如日本对汉冶萍公司做的那些龌龊事。

董书恒现在在江北做的事,不仅仅是引进技术,同时,他还在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营商环境。取消关卡,修路、疏通运河,建设港口,是为了方便商品流通。组建银行,私铸银元,是为了给市场提供充足流通货币。组建安保公司,保险是为了给商品流通提供安全保障。

庞大的人口基数,广阔的国土纵深,使得现在的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可笑的是这么大的市场一直是列强在瓜分。中国的商人仿佛集体沉寂了一般。现在董书恒就是要唤醒这支力量,在经济上与列强对抗。利用自身优势提前控制内陆市场。

等到江北大量物优价廉的商品充斥内陆市场时,列强即使要求清廷全面开放,董书恒也不会再怕他们。

董书恒的一系列惠商政策让底下的一些商人还有一些转行行商的地主,听得直喘粗气。董大人相当于直接把蛋糕拿出来给大家一起分,还帮你准备好了刀叉。

宴席一直持续到很晚,每个家族都想跟董书恒混个脸熟。纷纷过来敬酒,哪怕他喝的是黄酒,此时也是头晕涨脑。

宴席结束后,蔡树森同一班警卫把董书恒送回了知府衙门的后院。我们桂知府非常识趣,专门腾了一个院子给董书恒。

舒舒服服地泡了一个热水澡,董书恒披着单衣就回了房间。卧室没有点灯。董书恒摸出打火机,打了一下。借着打火机的火光。他看到床头正坐着一个红衣女子。

“哎呀妈呀,鬼啊”董书恒刚想大喊。

那女子赶紧起身一礼,道:“大人勿惊,小女子是桂知府请来侍候您的。”

“不用了,你可以出去了。”董书恒板着脸道。就这样一身红衣打扮的跟鬼一样,留在房间,董书恒也不敢睡觉啊

“大人请稍等”说着她起身关上了门窗。

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董书恒突然觉得在哪里见过这个女子。这个女子的身形气质好熟悉。

“虞姬”董书恒突然问道。

这档口,董书恒已经磨出了他的左轮。自从经历过第一次刺杀之后,董书恒一直都是枪不离身,哪怕睡觉也把枪放在床边。

“大人,真是火眼金睛。放心,小女子没有恶意的。”那女子说道。

“没有恶意就不要那么神神秘秘,你应该坦诚相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00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