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三〇章 机要三处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总统,齐彬愿意走一躺北方草原,去库伦见一见活佛。只要这位活佛愿意倒向华夏。到时候复兴军进入草原就能够事半功倍。

齐彬说的没错,草原之上活佛控制着寺庙,寺庙控制着牧民。

之前在月亮湖畔的乌兰乌德,那时的淮海军已经跟这些大和尚打过交道。

可以看出这些大和尚并不喜欢俄国人,这主要是宗教原因。

谁也不想自己的寺庙边上建造一个教堂。而汉人不同,汉人是道观拜得,寺庙也能拜,在宗教选择上完全不挑食。

现在的草原上,那些王公贵族为寺庙提供保护,从而获得活佛的支持。

如果复兴军能同样为他们提供保护,还能够让佛光普照得更远,那么也有很大可能获得活佛的支持。

罗刹人信仰东正教,沙俄实力渗透到哈萨克草原之后,东正教也渗透到了那里,还有布哈儿人和爱乌罕人的真主教同样也是佛教的巨大威胁。

活佛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而华夏人对于宗教则比较包容,这是一直以来,大家的共识。

“齐彬,草原上的气候恶劣,你的身体”

“多谢总统关心,齐彬的身体已经大好,这要感谢康平大师的帮助。”

董书恒点头,原来是经过了康平大师的妙手。看样子,上次董书恒将他掳到华夏,倒是给了他一个机缘。

“齐彬明白,总统当初定是看出了齐彬命不久矣,才将齐彬带到华夏,让齐彬能够得到大师的救治。”齐彬再次拜谢道。

“好吧,齐彬,那你就走一趟吧,我会让理藩院派人随你一同前去,他们中有些人对乌里雅苏台的情况了解的更加细致。”

“那就再好不过了,多谢总统。”

两人又谈了一会儿,董书恒对齐彬的能力越加的认可。

董书恒给了齐彬一个总统府参事的头衔,方便他为自己办事。虽然不是什么具体的官职,但是其实际上的地位却是非常高的。

今天两人并没有谈到日本的问题,只说了乌里雅苏台,齐彬觉得这是董书恒给自己的一场考验。

只有做好了这件事情,才好再去谈其他的事儿。

1月份,尼古拉一世给莫斯科、基辅、华沙同时发报:“皇帝正在死去,并向所有的人道永别。”

这封不吉祥的电报宣告了沙皇的死亡,沙俄官方给出的说法是“严重的感冒导致肺炎治疗无效而死”,但是董书恒手上得到了的情报上说,沙皇很有可能是自杀而死。

沙皇为什么自杀英国的小报上说是因为战场接连失利带来的巨大压力。

不管如何,这则消息对华夏的意义重大。

这意味着克里米亚的战争正在走向结束。

事实正是如此。

华夏农历的一月份,圣披德堡还处在严冬之中,尼古拉一世的葬礼很快就结束。

因为前线还有几十万的大军还在打仗,葬礼进行的很快。

同时也因为打仗,沙俄的国库空虚。所以尼古拉一世的葬礼也相对简单。

很快新皇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他是尼古拉一世的长子,一位能力出众的继承人。

这位沙俄的新君主,注定要成为董书恒一生的重要敌人。

董书恒下令让情报部门大量搜集这位沙皇的资料。

据说亚历山大在十九岁时就掌握了四门外语英语、德语、法语、波兰语以及诸多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地理、历史、东正教神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

可以说,同此前所有的俄国帝王相比,亚历山大接受的教育是最好的。

29年,年幼的亚历山大曾随父母到过莫斯科、华沙和柏林。

在11岁,他就指挥了一个连。

14岁时,亚历山大第一次担任军官,一度领导一个排。随后进一步接受军事训练。

37年,在学业完成后,亚历山大在茹科夫斯基的陪同下,以皇储的身份开始在俄罗斯各地旅行。

他不但走过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大多数省份,还到过偏远的北部高寒地区。

这位亚历山大二世,似乎比盐商出身,什么知识都是半吊子的董大总统要优秀的多。

时间回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之初。

亚历山大二世接手的沙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

虽然克里米亚的战斗还在继续,沙俄却一直处在被动的状态。

首先是巴尔干半岛,沙俄从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个两个公国撤退,回到了当初的起点。

这意味着在西线沙俄已经失败。

中线的克里米亚主战场。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虽然还在沙俄的手中,但是在联军的围攻下,随时可能丢失。

黑海舰队作为沙俄海军的主力,已经成为历史,军舰上的火炮都被挪到了要塞。战舰也被坐沉在港口。

海军的丢失最让亚历山大二世心疼。

沙俄不断地向克里米亚派遣援军,但是这似乎成了添油战术。除了损失巨大以外,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临阵换将,召回了缅希科夫亲王,代之以米哈依尔戈尔恰科夫亲王。后者在多瑙河失败后显然又得到亚历山大二世的重用。

只有亚历山大二世知道,他想结束这场战争。

但是作为新王,他有不好直接说出来,那样会让别人觉得他是一个懦弱的君王。

亚历山大二世做的第二件事情是积极进行外交活动。

他授权在维也纳的俄罗斯大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考虑和平的可能性。

西历3月15日,谈判在维也纳开始。哥尔查科夫家族的第三号人物出场了。

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是前面两位戈尔恰科夫兄弟的堂兄弟,他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在后世的历史上,此人是俾斯麦时代惟一能和俾斯麦抗衡的外交家。

东路高加索的战场上俄国成功地占领了重要堡垒卡尔斯,进入亚美尼亚,土耳其军队退入了高加索山脉的南方。

打败土狗并没有让沙俄获得多少的成就感。

最令亚历山大二世压力山大的是沙俄在远东的失败。

沙俄自称双头鹰,可是现在东边一个头却被人砍去了,这让沙俄非常丢脸,虽然被砍去的只是最东边的一点点。

尼古拉一世在位的时候觉得这是英法在远东扶持清国人干的事情。

他接受了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建议组织东西伯利亚的军队通过阿穆尔河前去讨伐。

可是没有想到,派出的五万多人没有一个回来的,而且丢失了贝加尔湖以东的大片土地,甚至连东西伯利亚经营了两百多年的重要据点雅库茨克都被华夏人给抢走了。

现在沙俄根本就没有能力派兵去远东讨伐这个小偷。

在亚历山大二世看来,华夏人就像小偷一般,趁着沙俄跟英法大战,偷走了他们远东的土地。

他也不想想,当年沙俄是怎么得到这里的,他们的手段又高明到哪里去呢

亚历山大二世已经命人从西西伯利亚集结五万人马,向贝加尔湖方向集中,等到天气暖和之后就给华夏人一个教训。

另外,还令人在华夏的西北地区给华夏制造些麻烦。沙俄一直觊觎唐努乌梁海地区,并且早已向那里渗透。

亚历山大二世下令沙俄在那里的军队这次直接吞并唐努乌梁海。

沙俄和华夏之间有大片的地方接壤,可以进攻的点很多。比如西边和哈萨克的交界处也可以做文章。

远东虽然大都是荒凉的土地,但是沙俄的土地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安排好远东的事情,亚历山大二世将目光继续收回到克里米亚半岛。

“陛下,季莫琴科处长求见。”

这时,一名侍从来到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办公室汇报道。

这位季某人也是一个特务头子。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下尼古拉一世的一个原创部门。

尼古拉一世所有政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巩固中央集权,尽可能地把所有权力抓在自己手中。

为此尼古拉一世下诏,成立皇帝个人的机要处,下设六个部门:一处负责皇帝的文件起草和收发,二处负责俄罗斯帝国司法工作,三处是秘密警察机关,拥有庞大的编制和极大的权限,三处的领导人同时也兼任内务部部长。四处负责俄罗斯的学校和慈善机关的工作,五处专门负责农民问题,六处专门负责高加索事务。

这机要处现在传到了亚历山大二世的手中,不得不说这个机构非常的好用。

这可以有效地避免沙皇被那些大臣所忽悠。

这位季大处长是一个乌克兰人,身材瘦高,暗灰色的头发,鼻子较窄,高高隆起,一双褐色的眼睛,似乎能够洞穿一切。

季莫琴科深受先皇尼古拉一世的器重,是可以托付自己的安全的那种。

“参加陛下”季莫琴科在侍从退出去后,脚步轻轻地走了进来。

“季莫琴科部长你好,做吧。”亚历山大二世对先皇的老臣都很客气。

“请问我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的吗陛下”季莫琴科的脸上露出微笑,显得有些僵硬,显然他并不是经常笑。

“是的,我之前让你去查的事情怎么样了”

“陛下,您是指联军用的武器吧。”季莫琴科确认道,最近他要查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陛下,最近战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枪,跟他们之前用的线膛枪不同,这种枪依然是前装线膛枪,但是他们使用火帽击发。不过他们使用的子弹依然是米涅弹。”

“很好,你们做的很棒,之前搞到的样枪,我们的兵工厂已经开始生产了。”

战争是传播科技的最快途径,人们在战场上经历了血与火之后,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新的科技。

董书恒一直非常注意对自己科技成果的保密工作,只是在远东的战场上在沙俄人面前展示过新步枪。而在远东跟俄国人打的都是歼灭战,武器流失的概率很低。

洋人只能在中国少数的几个港口活动,根本不能进入内陆,这也让复兴军武器的秘密得以保守住。

枪支还在其次,无烟火药才是最主要的秘密。

后膛枪的难度并不大,现在的欧洲人基本上都能够制造出来,只是他们不愿意用罢了。

像英国人现在用的恩菲尔德53性能已经非常棒。

他可以向500码以内的集群敌人射击,终点动能足以杀伤900码左右的敌人。

而且十几秒钟就可以射出一发子弹。

董书恒现在已经不是很担心枪支流出去,他担心的是火药流出去。

如果没有无烟火药这个技术壁垒,复兴军所保持的武器代差很快就会被追平。

俄国的工业能力虽然不如英法,但是他们很早就开始向西欧学习,所以他们的技术水平虽然不算先进,但是沙俄的体量很大。

从20年开始,俄国人每年从欧洲进口的机器设备,每年增长一倍。

大量的工厂被建立起来,他们生产的产品销售地中海沿岸以及波斯湾的阿拉伯人那里,跟英国人产生了竞争。

而且俄国人还出台了关税保护政策。

这也是这次英国人陪着法国人一起干沙俄的原因之一。

“陛下,我们发现,联军的援军中有一支八千人的清国军队。但是这些人,跟我们了解的清国人有些不一样。他们没有辫子,军装也不同,他们用的枪和联军用的差不多,也是前装线膛枪。”

“根据我们从别处了解的情况,他们称这支军队叫淮海军,似乎是清国一个新崛起的军阀。”

“跟远东的那伙人有关系吗”

“对不起,陛下,远东那边传回来的情报太少,在那种地方,如果要是战败了,连想逃回来都很难。”

“季莫琴科,你派人去一趟鞑靼人那里,了解一下清国的情况。”亚历山大二世用手指敲击着桌面,对季莫琴科补充了一个命令。

自从英法在海上对沙俄进行封锁,沙俄对外界的信息获取渠道就断绝了。

这场战争不仅局限在路上,在海上除了黑海以外,英法联军还派遣海军封锁了沙俄的白海以及芬兰湾。

他们甚至强行扣押沙俄的商船。还试图从芬兰湾进攻沙俄首都圣彼得堡。

虽然联军进攻圣彼得堡的企图失败,但封锁让沙俄损失巨大,也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陛下,我们的人还发现,自从去年以来,有很多清国人到达欧洲,他们大多进入各个大学学习。”

普鲁士的阿尔达伯特亲王去年去了一趟清国似乎是和清国的那位淮海军总督达成了什么协议。

他回到欧洲之后,对那些清国人多有照顾。

提到普鲁士人,亚历山大二世心中就是一阵怒火。

这次与英法发动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都违背了神圣同盟的诺言。

他们都是小人。

“哼,卑鄙的普鲁士人已经下贱到跟清国土著做朋友了吗真是丢白种人的脸。”亚历山大二世恨恨地说道。

“另外,陛下,这伙在欧洲的清国人,有一个领头的人叫王韬。他在欧洲非常的活跃。最近正在试图参加我们在维也纳的谈判,理由是他们也是联军的一员,甚至此人到处宣扬他们在远东战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亚历山大二世知道英国人一直忌惮沙俄在远东的出海口,他们害怕这会影响的到英国在太平洋的利益。

早在几年前,英国人从加拿大出发的捕鲸船就曾试强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

没想到英国人做不到的事情,竟然是落后的清国帮他们做到了。

space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44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