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十七章 少年军校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中午的时候,董书恒让矿上给矿工加餐,他也带着众人留在矿上吃饭。矿长命人买了两头肥猪。午饭就用萝卜白菜烩猪肉。主食是徐州本地的发面大饼。

所有矿工都出来了,董书恒才发现这里面竟然有几十个小矿工。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董书恒走向一个被煤炭染的乌黑的孩子问道。

那孩子嘴里塞满了饼和菜。一时竟发不出声音。在那“呜呜呜”地急瞪眼。

“你不用急,慢慢吃。”说着回头去问矿长:“怎么使用童工”

矿长连忙道:“这些孩子本来就在矿上,他们有的是流浪的孤儿,有的是本来随父母在矿上生活,父母去世了,为了养活自己或者弟弟妹妹,也只能也来矿上工作。矿内有些地方矿洞比较小,只有这些孩子能够钻的进去,所以矿上一直留着他们。”

这时那孩子已经吃掉了嘴中的食物,连忙跪下哭道:“大人,求您别赶我走,我很能干的,而且我还有弟弟妹妹要养活”

董书恒看着这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一阵心酸。这个场景让他想起了一部西方小说苦儿流浪记,自己什么时候也成了这种吸血的资本家了。

“孩子你起来,以后你还有你的弟弟妹妹再也不用挨饿了,你也不需要在矿上挖煤,你这个年纪应该去读书。你有名字吗”

“您说的是真的吗我看您像个大官,应该不会骗小孩吧对了,大人,我姓郭,叫郭岩。”郭岩回答道,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因为他的脸上都是煤灰。

“那么,郭岩,你能带我去你家里看看吗你可以带走一些饼还有一小盆菜给你的弟弟妹妹。”董书恒说道。

“我真的能拿吗真是太感谢您了。”郭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郭岩心情愉快地在前面带路。他从记事起到现在就没吃过肉,今天第一次吃,那滋味真是美极了。现在可以让弟弟妹妹也能吃到,那真是太好了,弟弟妹妹一定会很开心。

董书恒跟着郭岩来到了一个草棚前,这个棚子显然好久没修过了,好多地方的干草都腐烂了。进入棚内一股潮湿霉烂的气味迎面扑来,棚内的角落蹲着两个大概四五岁的小孩,身上光溜溜的没穿衣服,瘦骨嶙峋,却顶着一个圆鼓鼓的大肚子,显然是营养不良。两个小孩正围着棚子中间的一个小火坑,拨拉着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董书恒仔细看了看,好像是一个土豆。这也许就是这俩孩子中午的午饭了。

“明儿,兰儿,你们看哥哥带肉菜还有大面饼给你们吃啦”

两个孩子看到了哥哥手中的食物也不管旁边的生人,急忙过来,埋头吃了起来。稚嫩的小嘴咬起大饼还很吃力,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吃得津津有味。

吃了一会儿,两个孩子才抬起头露出小脸对郭岩说道:“哥哥好吃,哥哥好吃”

董书恒退出了棚子,把空间留给兄妹三人。

“范经理,回头把几家矿上的孩童送到高邮。我要成立一所少年军校,一个大型孤儿院。以后所有的孤儿大些的送入少年军校,小的送到孤儿院。严先生帮我记一下,等回到高邮,由行政总署下令江北各地官府将孤儿送到高邮。以后这些孤儿院的孩子年满八岁都送去少年军校学习。我来养活他们,我们就是再苦也不能苦了下一代。”

“总统真是宅心仁厚,此举大善。”严仕坤由衷地赞道,好听话大家都会说,但是真正做的没几个。儒家讲要老有所依,少有所养,可是那么多有钱的士大夫谁会去收养那些孤儿呢

少年军校在德国、日本都存在过,为两国的军事力量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董书恒知道后面很长时间世界都会处于战乱之中。他现在的计划是完整地接收清廷的版图,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华人如此大的人口基数,不应该只有这么一点生存空间。

因此,今后很长时间,军事建设都是第一位,经济建设也要为军事服务。大规模建立少年军校,一方面能够拯救清廷天灾人祸制造的大量孤儿,另一方面能够为未来的规划储备大量的人才。

当然,董书恒并不是要让这些孩子长大了都为自己战斗,成为自己野心的炮灰。他将要建立的少年军校,仅仅是指在管理上实行军事化,这些孩子在接受了一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会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学习不同的专业。他们可能会失去普通孩子快乐的童年,因为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知识和训练。时不我待,不光是这些孩子,就是大人包括董书恒都要争分多秒。这个国家过去几百年在发展上欠下的债太多了,后人只能通过自己加倍的努力付出,把这些债还上。

接下来董书恒又去了铁矿。矿上炼铁用的是小高炉,炼钢使用的是炒钢法,但是燃料是直接用的煤炭。董书恒听说过,中国炼钢技术从唐以后慢慢倒退,是因为森林砍伐严重,炼铁用的燃料由木炭变成了煤炭,煤炭的杂质太多,因此炼不出好钢。

其实通过焦化处理,用焦煤炼钢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董书恒将炼焦的方法跟匠师说了一下,匠师很快就搞明白了道理。这些技术就跟窗户纸一样,一戳就破。只是中国古代匠人身份很低,技术的传承都是靠师徒关系维系,而国人又都讲究尊师重道,大家习惯了墨守成规,这实际上限制了技术的革新发展。

炼焦用土法也可以,只是浪费煤炭,用机器生产效率要高得多,也更节省。不过机器要等东台的工业园区生产,现在只能让这些匠师用土法试炼,积累一下技术。

总督府保举桂知府的奏折还没批复下来。清廷的工作效率可没那么高,即使花了银子,也得扯皮一阵子。

董书恒临行前还是去找了一下桂知府,跟他谈了到山东之后的一些安排。蔡树森肯定要跟着他去山东,以抚标营的名义编练山东新军。阿桂毕竟是旗人,这老小子还不是完全靠得住,有蔡树森在边上,董书恒放心一些。另外阿桂要想在山东站住脚,拥有话语权也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实力。

实际上,董书恒误会了阿桂。在桂中行的眼中自身及家族利益远远高于朝廷,在他们这一类人看来,朝廷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这也是封建社会民众民族意识不强的一个根本原因。

除了桂中行,董书恒在山东还有一步暗棋。

林威身强体壮,这些天他呆在淮海军的行军医院。原来董书恒雇佣的游方郎中队伍扩大了不少,尤其是他跟康平大师争论了中医院不擅长外科之后,这老家伙给他介绍了一大票懂外科的中医。这些人都喜欢进入随军医院,因为这里有很好的实践机会。

这个随军医院是医生的天堂,但是却是病人的地狱。董书恒还没有条件建立手术室,伤兵太多的时候,大部分手术都是露天进行的。

林威亲眼看到郎中用一把锋利的小刀把一个腹部中枪的俘虏肚子划开,取出子弹。然后就跟厨子洗肉一样,用烈酒将肚子上划开的地方里外都清洗一遍。然后用针线把伤口缝合上。

林威以前见过酒楼里制作烤鸭,师傅将调料放到鸭子肚子里后,也会用针线将鸭子的肚子缝合上。看着医生用镊子夹住那个系了根黑线的小弯针在那个手下的皮肉上穿来穿去,他浑身的鸡皮疙瘩都竖了起来,感觉自己的肉好像也在跟着痛。

“老子要是中枪受伤了,一定自己抹了自己的脖子,绝对不能落到这些穿白大褂的阎王手中。”林威在心中想道。

林威觉得他的这个手下根本就没得救,肠子都被打得流了出来,如何能活呢他觉得即使医生给他做了手术,这个人也活不了。等了两天那个手下还没死,中间发了一次烧,可是过了一天又好了。第三天的时候有护工给他送了一碗米粥,那人竟然都喝了。第四天,那人已经能够躺在床上跟自己聊天。刘威的认知再次被颠覆了。

今天是自己被关进伤兵医院的第六天,他已经可以下床活动,除了胸口还有点隐隐作痛,已经没有其他的感觉了。自己本想找个地方方便一下,突然有两个淮海军的士兵过来把他带走。

他被带进了一个房间。里面坐着六七个人,为首的是个青年,青年旁边的那个猥琐男人正是当初劝降自己的人。

“林威,这是我们总统大人,你见了还不行礼。”季明山说道。

“算了,你身上有伤,坐下来吧。”林威正要跪下,那个青年突然说道。

这时一个卫兵搬了一把椅子给他。

“林威,你的情况季司长都已经跟我说了。很高兴你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你和响马兄弟们的家眷我会安排的盐城的农场在那里,他们能远离危险,丰衣足食,那里以后就是你们的家。你等伤好之后就回沂州,我会给你们提供武器装备战马。你要做的就是迅速兼并山东的响马队伍。我暂时给你的编制是淮海军骑兵 301团,但是如果你招到的人多了,达到了一个旅,我就会给你一个旅的编制。你回去的时候剩下还能战斗的弟兄都可以跟着你回去,另外我还会派一些帮手给你。”

“是,司令”林威也学着淮海军的样子行礼道。他心里清楚董书恒将家眷迁到盐城是有着收为人质的意思。司令还是小看了自己,他林威又岂是那种朝秦暮楚、出尔反尔的小人呢只要家人过得好,自己给谁卖命不行呢

“司令,俺没啥别的要求,就是那种有木柄的震天雷还有能连发的短铳一定要多给俺们一些。有了这些俺有把握一个月内收服山东境内的响马。”林威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66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