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七三章 大国的底气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见董书恒这么说了,坐在另外一侧的军方的人忍不住了。

严仕坤抢先说道:“总统,现在我们确定占领的战略要地肯定是不能还回去的。”

“沙俄即使与我们签订合约也不会遵守多久的,他们的这些西方国家喜欢用大炮说话,合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用来撕的。”

“我知道和谈只是缓兵之计,毕竟我们都需要时间。那严总参谋长觉得该怎么办呢”董书恒看向他。

“总统,之前我们不是准备将占领的托木斯克给销毁吗那是不是可以让高云他们先占据着,然后谈判的时候以鄂布河的上游作为筹码。”

“要知道这鄂布河流域对于沙俄十分的重要,他们最初经营的据点都在鄂布河的上游、中游地区还有各条支流。我们要是占领了鄂布河上游,随时都能够将战火推到乌拉尔山脉。”

“另外,西域的左季高手下兵多将广,可以令其出兵额尔齐斯河上游。”

“这两条河是沙俄在东方的核心,要是以此为筹码的话,是否可以作为谈判的条件呢”

听了严仕坤的话,众人都是眼前一亮,是呀没有筹码可以创造筹码。

现在沙俄在东方的兵力空虚,要占领这些地方似乎并不难。

一开始复兴军不准备打这些地方是觉得这些地方距离华夏本土太远,打下来不容易守。

但是现在既然确定好要还回去了,那么就多花点功夫打下来也未必不可。

“我同意严总参谋长的意见,会后形成统一意见后,给左季高和高云二人发报。”董书恒拍板道。

电报现在自然还不能直接发到二人的手中。但是可以发到离他们最近的地方,然后再通过别的方式传达。

向北,华夏的电报线路已经拉到了北边的绥远城。也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市。

不过现在绥远城沿用了满清时的划分,属于山西行省管辖。

现在的漠南草原被董书恒拆分给了黑龙行省、辽宁行省、河北行省、山西行省、陕西行省以及甘肃行省,这几个行省都进行了扩展。

这样等于每个行省都有一定的牧区和农耕区,便于在一个行省之内进行互通有无。

在西边电报线路已经通到了长安。董书恒将西安改成了长安,成了中央直辖的长安市。

同时将河套地区全部划给了陕西行省,陕西行省的省会迁到了北边的延安府。

长安市将作为华夏西部的经济中心,将建成连接西域与中原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枢纽。

新的长安市包括了原来的西安府、凤翔府、汉中府、兴安府四府之地。

真的是西联西域,南接巴蜀,北上塞外,东进中原。从地里上来说这里才是华夏的中心。

以后这里还将是华夏重要的交通枢纽所在地。

作为一个古都,长安的位置非常的好,董书恒相信老祖宗的眼光不会有错。

电报到达西安之后,使用快马的话不要十日就能够到达惠远城,沿途有左季高设置得兵站,可以每各一段时间就换马换人,进行接力式的传递。

战后主动同沙俄谈判的事情就这么敲定了,前线的后续安排也确定了下来。

“黑龙军区的林威上报,准备重建厄尔口城,同时准备在月湖的西北侧靠近列那河的上游建造月湖城。”大家觉得如何。

“总统,虽然我们准备将那里划进华夏的管辖区域,但是现在要是建城的话,必然话费巨大。”这次财政部的部长张明芳率先站出来反对道。

“总统,我觉得这两座城应该建造,财政部要是没有钱的话,我们军部可以拿过了建立军屯。”马宗武起身说道。

作为一个老装备部长,马宗武此时不忘给军部搞点好处。

月湖的周边地区都是水草丰美之地。光是湖中的渔业资源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华夏的农场分为很多种,有政府主导的移民农场。还有完全有军队主导的军屯。

军屯实际上也是一个农场,以农业、经济建设为主,同时兼具一定的防御功能。

农场按照军队的编制管理,分成了师、团、营、连各级管理结构。

每一个军事单位既是军事编制又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

不同于常规的军队,军屯的战士都是可以携带家属的,军屯既是他们戍守的地方,也是他们生活的家。

马宗武之所以要争取过来,是因为军屯是军队的产业,它了不归政府管理。

这一块归马宗武的总作训部管理,因为他本身就管着民兵一块,军屯就是从民兵之中分离出来的。

“既然,马部长这么说,那么这两个地方就让给你们军部吧。”张明芳见曾宪风点头了,对马宗武说道。

军部既然要过去建立军屯就要从军队的资金中挤钱出来去办这件事情,政府的压力无疑要小很多。

而且军队办事,很多是不要钱的。

“那马部长,就在两个地方分别建一个师吧。”董书恒见双方都达成了共识,于是最后拍板道。

其实董书恒在心中为张明芳叫亏。

这两个地方也许明年就能够带来收益。

这个月湖可不是一般的湖,他可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这里盛产各种冷水鱼。

大家都知道冷水鱼比热带鱼好吃。生活在冷水中的鱼类,脂肪厚,肉质细腻,那可是鱼类中的上等货。

这里不仅仅有鱼类资源,甚至还有大群的海豹生活在湖上。

没人知道这些海豹是从哪里来的,也许是以前从北极顺着河道逆流而上进入了月湖。

复兴军的军屯一个师大概要三四万人,当然其中大部分是家属。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先将军队派去做好先期的建设工作。

家属可以后过去,这就是建立军屯比直接建造城市的方便之处。

而且一开始军队只要提供一定的后勤保障就可以了。月湖的西岸森林资源丰富,只要带上充足的工具,两个师的民兵,几个月就能将家园建好。

现在开始筹划的话,明年春天的时候,军屯的家属都可以过去了。

这次决定,让月湖的左右两侧今后分成了两个行省,一边后来独立成了月湖行省。

另外一侧今后发展成了月湖军屯兵团。

“好了,这件事情暂时就这么定下来了。”

“老曾,内阁最近要抓好移民西域的工作,对于那些自发报名前往西域的百姓,我们要同动员组织的移民一样,给其相同的待遇。”

“左季高现在打山南,这一仗过后,山南必然是十室九空,那里的积弊太深,左季高这次肯定要大开杀戒,我个人也是支持他这么做,那里就是所谓的大乱之后,方能大治。”

董书恒说这话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感到一丝丝的寒气。

动乱必有动乱的源泉,也许满清觉得那里荒远偏僻无所谓。

但是在董书恒这里,凡是华夏的土地上的百姓就要心向华夏。

凡是有异心者即不配生活在华夏的土地之上。要么自己离开,要么就消失掉。

这是董书恒的逻辑,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国家的意志。唯有如此,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

“总统,那西域今年的移民数量怕是还不够用啊”曾宪风心中盘算了一下说道。

董书恒点了点头,看了看马宗武,说道:“老马,怎么样山南全部划给你们军部,你吃的下来不”

马宗武被问的顿时一愣,山南和月湖可是不一样,那里到处都是沙漠,只有几座城池建在绿洲之上。

而且那里可是经常发生动乱又直面着西域外面的异族。不是一个好守的地方。

“怎么了,老马你不会挑肥拣瘦吧我告诉你,南疆的那些绿洲非常适合种棉花,还有各种的瓜果,那里的光照时间长。我跟你说你们军屯要是能够将那里建设好了,足够养活十几个陆军正规师。”董书恒拍着胸脯说道。

董书恒的腔调像极了招商引资的地方小官员。

“左季高这次肯定会帮你们将那里的余毒给清楚掉的,你们只要安心建设好那里就好了,我没有别的要求,华夏的每一寸土地都要得到好好的利用。”董书恒郑重地说道。

“是,总统,保证完成任务。”马宗武站起来,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无论什么时候,军队在执行董书恒的任务的时候都会无条件的。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完成总统的任务。

实际上马宗武的之所以思考了一下,是因为他手上的民兵储备也不多了。

解放全国的战争中就抽调了几十万的民兵,虽然最后很多的民兵已经完成了守备的任务,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但是因为全国需要驻守的地方太多,所以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转成了地方的守备部队。

新的占领区内虽然也也在组织民兵,但是都才刚刚开始,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不过刚才董书恒说了,当地应该没有什么战备任务了。那么马宗武就放心了。

这样,马宗武就可以从陕西、甘肃等地方抽调那些没怎么训练过的民兵过去了。

现在西域那里的汉人本来就是以陕甘地区的移民居多。这些人更加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

马宗武这次打定了主意,至少要从陕甘地区调过去十万民兵,他要在山南地区建立一个军屯兵团。

如果董书恒说的是真的话,那么那里以后可能就是华夏军方的一颗摇钱树。

这样的地方越多,以后军方的底气越足,不用再因为军费的问题处处被政府方面卡住脖子。

马宗武这次是豁了出去,这一块就是他负责,无需征询其他二位军部大佬的意见,他一个人就能够做主这件事情。

要说董书恒当初设定这个民兵制度,真是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民兵平时不用发军饷,花不了政府多少钱。所使用的装备也是正规部队退下来的旧装备。

但是民兵又要服从军部的调令。有很多事情没办法使用政府权力让百姓们去做,但是可以命令民兵去做。

当然了,政府要用民兵做事儿要是要发津贴的,毕竟很多民兵也是要养家糊口的。

但是也都还是会考虑实际的情况,比如像建设军屯这样的事情,作训部这边还是会对民兵进行筛选的。

毕竟要背井离乡,还是要尽量选择那些单身的,又不是家中独子的民兵。

这样不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多大的影响。

而且这些人离家去军屯的话就可以赚取军饷,这些钱可以为自己娶媳妇儿成家立业。

那样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家中的土地也不用再分给他一份。

华夏的老百姓心中都是一把算盘的,他们会算的清清楚楚。

作为政府,在决策的时候就要先帮着老百姓算一遍。

山南军屯的事情告一段落,接下来董书恒向曾宪风询问就职大典的事情。

底下的众人,似乎在对眼色。

最后还是老曾站出来问道:“总统,还是一个老问题,您真的只是要晋位大总统要知道几千年来,得天下者都是承袭大统。其中的利弊,下官就不说了,总统您都清楚。”

“好了,老曾,你们的意思,我都懂,我们要做的事几千年都没有人做过,这点称呼上的改变有算是什么也许很快大家就都会适应的,很多事情,我现在还没有精力去做,但是等辖华夏的实力恢复过来了,我就将着手去做了。到时候看看再说吧”董书恒摆摆手说道。

他知道手下的很多人都没有放下让他称帝的念头。

他也非常清楚大家心中的想法,学过马政经的后世大学生大都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

董书恒问这个事情的准备情况,主要是想知道藩属国的情况。

这个时候,文祥站了出来,这是一个满人的官员,董书恒创立华夏之后,从满清的京官之中选拔留用了一大批人,这个选拔只看才华,不论名族,文祥就是其中之一,他资历不浅,偏向实学,思想和一般的满人官员截然不同。董书恒让他现在负责理藩院,观察一下他的表现。

刚才董书恒问了那个问题的时候,文祥已经在做准备。他知道这个大总统是想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总统,理藩院这边已经有一部分使团回来了。其中琉球国王就在淮海书院,他会亲自来参加您的就职典礼,另外琉球国内还派出了一个朝贺的使团。”

“朝鲜方面,将由其国王亲自参加朝贺,但是朝鲜王国希望华夏能够以宗主国的身份发兵帮助朝鲜平灭北方的叛乱。”

“朝鲜北部,原本太平军建立的太平辽国,主动派遣使臣到京师申请参加朝贺,同时他们希望总统能够看在同是汉人的份上,同意他们成为一个内附藩国。”

林凤祥这是反过身来准备抱华夏的大腿了。

内附的藩属国,比只接受分封的藩属国更加的近了一层关系。

还有一种更加疏远的藩属国就是仅仅朝贡的。它们王位的继承都不需要宗主国分封的。

林凤祥如果内附的话就相当于华夏下面的一个自治王国。

董书恒知道他们双方的意思。

“文祥,你去告诉朝鲜的使者,本大总统不想看到朝鲜生灵涂炭。自会去调停南北双方的争端。”

这就是大国的底气。

董书恒相信,自己的这个建议,朝鲜王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另外,华夏会派遣一支军队常驻汉城,保护朝鲜王室的安全。”这军费当然是朝鲜王国来出。

朝鲜的南北双方,董书恒准备暂时维持现状。林凤祥在朝鲜北方的改革很合董书恒的胃口。

他强制朝鲜的百姓全部学习说华夏的官话。文字嘛,他们本来就是用的汉字。

还有他们全面开放了与华夏的通商。

放开了与华夏之间的边界。华夏的商人可以任意进入朝鲜北部地区。

可以在哪里承包土地、矿山。他在将那里逐渐地汉化。

林凤祥甚至在华夏招募华夏的文人到他的辽国做官。

而那边的朝鲜王国,在金氏的管理之下,地方上的矛盾越来越重,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民变。

金氏几次组织兵力攻打北辽都是无功而返。

经过了几次失败之后,金氏再也没有能力去攻打北方。反而是自己的后方越来越不稳。

甚至出现了有人叛逃到了北方。

要不是这一年来,华夏在朝鲜王国招募了很多劳工到远东去搞建设。

朝鲜王国的国内矛盾将比现在更加的严重。

现在许多走投无路的朝鲜人成了建设华夏的劳工,至少多了一条出路。

华夏的海船去远东的时候,通常都会在釜山停靠补给。

这些朝鲜的流民就是在那里上船。以至于现在的釜山成了难民的聚集地。华夏的的官方还有很多私人的企业都在这里常年的招人。

私人企业招人主要是去矿山劳动。

华夏政府允许个人从国家手中租赁矿山进行开采活动。

现在华夏正在建设当中,对各种矿产的需求量很大。

不过这些私人老板最多的还是去远东开采金矿。

不知道是谁开的头,在远东发现了金矿,开启了一波采金热。很多商人现在都拥入北方希望碰碰运气。

甚至在极北地区的冰原都出现了华夏淘金者的身影。最远的有人甚至坐船到达了阿拉斯加。

因为董书恒在搞黄金储备,所以华夏的金价一直都处在高位。

他们一般会购买一批物资,然后在朝鲜雇佣一些劳工,接着北上开始自己的淘金生涯。

朝鲜的劳工很便宜,如果愿意带上他们的家小,那么只要提供食物就好,连钱都不需要付。

ps:每日万字更新,求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67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