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八五章 杜尼娅的新生

书名: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特战队身上掌握的种种先进作战技能,出色的战场应对能力,部族猎人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熟悉以及自身的原始野蛮属性,再加上日本武士天生的服从、嗜血、残暴、耐力属性。

一同铸就了这支北极先遣队的超强战力以及在这个特殊环境中的出色适应力,书写了一段流传于北极冰原之上的传奇故事。

当先遣队占领雅库茨克之时。

外兴安岭山脉西部,月亮湖以东、以北地区还是蒙古高原的东北部外延。

现在这片地区已经没有了沙俄人的影子。

骑二旅的骑兵将这里整个梳理了一遍。

这个旅中有三分之二都是蒙古人组成的游骑兵。

这些以前守着清规戒律的牧民现在经过淮海军的调教之后,完全变了一个样子。

对于发现的沙俄人,他们杀起来一点都不手软。

尤其是当活佛都宣布这些沙俄人是魔鬼转世,是草原的祸害。

这些蒙古人完全放下了心中的恐惧,杀死沙俄人,就是给自己积累功德。

至于活佛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那个因为现在他需要淮海军的保护。

另一方面,不同的宗教之间天生就是仇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人是不可能同时有两个信仰的。

第一旅现在也已经补充了兵源,月亮湖以东的布里亚特蒙古人是他们的主要兵源。

恰克图已经拿下,这里成了淮海军摆在蒙古高原上的一颗重要钉子。

同时也是淮海军向南渗透的前沿基地。

淮海军占领这里之后,还打通了与淮海军总部联系的路上通道。

以后在紧急的情况下,北方的淮海军甚至可以通过长城公司获得少部分路上的补给。

如果咸丰现在有一张标好形势的东亚地图的话。

他就会惊喜地发现,淮海军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包围圈。

以往中原王朝进攻草原游牧部落都是越过长城北上。

但是淮海军却直接绕到了游牧部落的后方。

要是汉武帝或者唐太宗看到了,一定会说淮海军这是在作弊。

历朝历代攻打游牧民族,最后都会在草原上崛起新的势力,因为在南方游牧部落的北边总是有更加野蛮的游牧部落。

你即使杀光了南边的游牧部落,空出的草场还是会让更北方的游牧部落快速发展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强大的游牧帝国。

如此循环往复,这也间接导致了中原王朝的更迭不休。

到了董书恒这个时代,终于可以改变这种恶性的循环。

因为董书恒知道这片高原之上不仅有草原、有茫茫的戈壁。

在这荒凉的外表之下掩藏着无数能够支持国家、民族发展的矿产资源。

占领蒙古高原,以后还怕缺少煤矿、铁矿、铜矿吗

这些都是祖先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

现在北方的淮海军就像如来佛祖的一张大手从蒙古高原的上方压了下来。

顺着昌,逆者亡

那些加入淮海军的牧民将成为华夏的一份子,享受整个民族发展带来的红利。

而那些想继续追随满清的人,那些想要维持自己作威作福生活的人,终将成为高原上贫瘠土地的养分。

在严寒降临之时,已经杀红了眼的骑二旅才悻悻地向南回转。

回到他们的越冬地尼布楚城。

这个冬天他们将会把自己的獠牙磨得更加的锋利。

在西伯利亚与沙俄的战斗不会轻易地结束。

在这里必然会上演反反复复的拉锯战。

董书恒觉得自己耗得起。

说不定会把沙俄这个老大帝国给直接耗得崩塌掉。

说白了,沙俄的封建贵族体制比满清朝廷并不高明到哪里去。

乌兰乌德现在就是一个兵城,除了冬天依然要驻守在这里的军队,就只有少量的蒙古人住在周围。

赤塔要好一些,这里的建筑比较齐全,一大部分的军队将在这里过冬。

因为赤塔就在河边,即使冬季的时候依然可以通过雪橇从冰面上同下游的尼布楚进行联通。

尼布楚则显得十分的拥挤,可是这里的人至少都能住进暖活的房子,就连城外牧民的蒙古包都配上了铸铁的小火炉。

这种铁炉子,是从遥远的江苏运过来的。

全部都是工厂批量生产出来的。

以往的时候,牧民们可能要用一匹马才能够换上一个铁锅。

现在看着蒙古包中的铁炉,大家都是视如珍宝。

尤其是这个炉子有一根铁皮做成的管子可以伸到蒙古包的外面。

这让蒙古包中不在是烟熏火燎的。

以前的牧民们都是在蒙古包中间直接用泥土石头围出一个小火塘。

冬天的时候还要在蒙古包上开一个口子让烟尘飘出去,这使得蒙古包里面总是暖和不起来。

人还会被熏得如同黑不溜秋的牛粪块子一般。

赤那跟着自己的母亲分了一个蒙古包,他们也有一个小火炉。

对于这个炉子,赤那的母亲视若珍宝。

真的是好大的一块铁啊

这得用多少匹马才能换的回来呢

赤那傻傻的母亲已经算了好多天了,总是算不出来。

她问赤那这个问题。

因为大家都说她的儿子聪明,不然怎么会得到汉人军官的喜爱呢。

不过赤那也回答不出来。

赤那的傻母亲问赤那:“我聪明的儿子赤那,我们是不是要给汉人做一辈子的奴隶不然汉人为什么给我们火炉,而我们一无所有。”

赤那告诉母亲:“现在有吃有喝,这样的奴隶生活不好吗”

赤那母亲连连点头。

赤那母亲的工作就是照顾牛羊,还有就是挤牛奶、羊奶、骆驼奶。

这些东西会补充大家的冬季的食谱。

或者是做成干奶酪保存起来。

当然不是谁都吃到的干奶酪,这是蒙古骑兵的传统军粮。

古代的蒙古骑兵就是以这个作为军粮来远距离行军的。

它的热量不弱于压缩饼干,还比压缩饼干更有营养。

尤其是经过发酵之后的干奶酪含有各种维生素,可以让士兵在长距离行军中不容易生病。

生活在尼布楚城周围的蒙古人,现在有一个苦恼,就是每个星期都要洗一次澡。

在这个不大的城市中一共有十座澡堂。

管理城市的长官非常重视卫生工作。

尤其是这些蒙古人,他们经常跟牲畜打交道,身上会携带跳蚤等寄生虫。

淮海军有一套专门针对百姓的生活卫生防疫条例,其中就一条,各地要建立公共澡堂,普通百姓每周要沐浴一次。

洗了几次澡之后,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很多大人认不出他们的孩子,也有孩子认不出自己的父母。

赤那第一次洗完澡回家,他的傻母亲就认不出他来了。

因为他是一个小男孩,第一次洗澡的时候,就有人帮他理了光头。

不光是他,基本上所有的男人都变成了光头。没有办法,他们的头发早已经成为了各种寄生虫的王国。

如果要是拍一个有关于人类身上寄生虫的纪录片,只要拉一个蒙古男人过来,将镜头对准他的头发就可以了。

赤那剃了头洗了澡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却要对他进行跪拜,因为他看起来更像是佛陀坐下的童子。

赤那解释了半天,才让他的傻母亲认他。

赤那家的蒙古包外面围着一圈砍好的木头,这些木头足够他们家的小火炉一个冬天都不灭。

木头自然是赤那他们自己准备的。每个人都要准备自家的过冬燃料。

同时还要上交一部分给即将回来的军队使用。

还没有进入冬天的时候,山边的小溪一直有树木顺流而下。

这些树木在那台巨型蒸汽锯木机上被截成整齐的一段一段。

大家只要领回去用分发下来的斧子劈开就好。

杜尼娅是一名沙俄女子,今十五岁。她长着一头亚麻色的头发。雪白的肌肤,高挺的鼻梁,还有一双卡姿兰大眼睛。

沙俄的女人在这个年龄段最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她就出生在尼布楚城,还没没有结婚。

今年春天,河上刚刚解冻。总督大人就带领军队路过尼布楚城。

城里的男子都被总督带到下游去了。

杜尼娅和他的父亲母亲一起生活,家里只有三口人。

他的父亲是个瘸子,幸运地没有被征招。因为家中没有强壮的男丁,所以他家经常会被人欺负。

每次秋收的时候,总有人会去偷偷收割他家的土地。而他的父亲去对方算账,却总是被羞辱。

杜尼娅从小就痛恨这座城里的人。他们自私自利,恃强凌弱。

夏天过后,正当大家准备秋收的时候,突然有一支军队占领了他们的小城。

杜尼娅一家都被抓了起来。

后来他的父亲作为为数不多的男子,被这些人征募去负责管理城内的俄国人。

杜尼娅和母亲则跟着大家一起劳动。

大家都害怕极了。尤其是这些女人,她们总觉得这些人要凌辱自己。

因为对方全是军队,全都是凶悍的男人。

虽然看起来没有沙俄的男人强壮,但是城中的守军的确是被他们的打败的。

而且现在这座城种已经没有壮年的男人,除了年老体残就婴孩。

可是臆想中的伤害并没有发生,当他的父亲带着三个黑面包回来的时候,一家人非常的开心。

因为其他人只能喝一些不知名的糊糊而已。

杜尼娅的父亲告诉她和母亲不要害怕,这只军队是讲道理的。

杜尼娅的父亲会说清国人的话,这是他年轻的时候跑商队的时候学会的。

他的腿也是那个时候摔断的。

此后,这支军队就在尼布楚城住了下来。

他们热衷于建房子,拆掉了原来城内住宅的院子,把空地全部建满房子。

仿佛要有很多人要来这里住一般。

然后河面上来了很多的船,送来了大量的粮食、食盐还有衣物。

杜尼娅跟着城内的妇女一起帮着搬东西,所以非常清楚有哪些东西。

这些东西都被存在了仓库之中。

东西多的仿佛能堆成山,他们不得不建造了更多的仓库来存放东西。

时间长了,杜尼娅跟这些士兵渐渐熟悉了起来。

杜尼娅发现这些士兵身上有很多的优点,比如他们从来不打女人,还有他们似乎并不酗酒,而且他们非常的勤劳。

他们每天都同样参加劳动,而且都是那种最累的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内的人非常担心自己跟着军队去了下游的亲属。

他们让杜尼娅的父亲去问。

无奈之下,杜尼娅的父亲只能硬着头皮去问。

还好这些士兵并没与为难杜尼娅的父亲,而是告诉了他真相。

原来这些士兵打败了总督带领的军队。

城中的女人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她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干活的时候也没了神采。

杜尼娅的心中不知该喜还是忧。至少自己一家三口还在一起。

因为杜尼娅的父亲表现很好,所以他们一家三口获得了自由,并且分到了一间房子。

是的,只有一间房子,因为城内确实要有人进驻。

还有几户居民同样表现较好,也获得了自由,剩下的人依然被集中管理。

杜尼娅并不同情他们,她恨这座城中的人。

最近有一个年轻的军官经常会来帮助自己干活。

他是一个清国人,对于清国人杜尼娅分不出帅与丑,只是觉得他是这群人中最高大的。

第一次,那人送给自己一块冰糖,那个冰糖吃在嘴中非常的甜,却又不像蜂蜜那样腻。

杜尼娅很喜欢吃甜食,似乎所有的俄国人都是这样。

第二次,那人送给了自己一块香皂,用它洗完澡之后,杜尼娅觉得自己的身上似乎散发出了花香。

杜尼娅有些动心了,她粘着父亲教她说汉语。

现在她已经能够简单的跟那名军官对话,她知道了对方竟然还是一位上尉哩。

ps:四千字大章,求月票,求订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00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