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4章 世子多疾,汝勉励之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很显然,对于今年开春,使团从长安带回来的外交成果,军臣为首的匈奴单于庭,可谓是相当不满意。

事实上,真要是从就事论事的角度来说,就连正使呼延且当的父亲,呼延氏当代头人、现任右大当户呼延贺,也同样对汉人的条件颇有微词。

——旁的倒也罢了,居然要大匈奴割土!

尤其还是在已经凭借阴险、奸诈的手段,窃夺了撑犁天神赐予游牧之民的河南地后,仍恬不知耻的要大匈奴继续割土!

虽然要割的东海,是草原游牧之民也不怎么看得上的流放之地,但那也是割土。

这要是传出去,单于庭还怎么在草原上立足、还怎么统治游牧之民?

但这种事,在任何一种文明、政体当中,其实都是一样的。

——作为游牧之民的一份子,单于庭八柱之一,实打实的匈奴贵族,呼延贺当然会强烈反对给汉人割土!

哪怕这个外交条例,是呼延贺的亲儿子从长安带回来的,呼延贺也是该喷照样喷,该骂照样骂!

但与此同时,呼延贺,同时也是呼延部族的头人。

在为游牧之民发声的同时——甚至是在那之前,呼延贺会优先考虑自己部族的利益。

你说我儿子带回来的外交成果不好?

你行你去!

只要你能从长安,带回更好的外交成果,让我亲手杀了我儿子都行!

至于你说,大匈奴因为我儿子的外交失利,而使游牧之民遭受损失,这个锅我可不背。

再来看眼下,从现实角度出发,经汉匈河套-马邑战役,匈奴单于庭虽然算不上元气大伤,但也终归是统治根基已经被动摇。

——曾经无敌的匈奴铁骑,毫无悬念的被汉人所击败!

在过去,单于庭凭借无敌的军队统治草原;

现在,单于庭不再‘无敌’了,那统治根基,自然就会应而出现动摇。

好比今年的蹛林大会,即是草原各部对单于庭的试探,也同样是向单于庭表达不满的方式。

而作为呼延氏的第一话事人,呼延贺当然也要参与其中,代表呼延部族试探单于庭,并对单于庭在军事上的无能,委婉表达出不满。

这样的情况,在草原很常见。

在草原上,你把一个人揍的分不清东南西北,那他就是你的狗;

可一旦哪天,你揍他揍的没那么狠了,那他就会瞬间‘血脉觉醒’,开始从狗返祖成狼。

一开始,是一点点试探、一点点‘蹬鼻子上脸’;

直到你揍不过他了,甚至反而要被他揍,那就要换你,来做他的狗了。

这,就是草原上最赤裸、最血腥的丛林法则——拳头大的说了算!

个人如此,具体到匈奴这个游牧政权,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曾经的单于庭,毋庸置疑的强大!

单于庭的根基:单于庭本部,也就是曾经的匈奴部,更曾凭借区区四十万控弦之士,便先后掀翻东胡、月氏两代草原霸主,并前所未有的统一了草原!

所以,匈奴统治下的草原,成了‘百蛮大国’。

任何一个部族,都不敢去挑战单于庭本部的兵锋。

每一个游牧部族,都匍匐在单于庭的王账外,争先恐后的舔舐历代匈奴单于的脚趾,以献上自己最纯粹的忠诚。

但游牧之民,从来都不是由头羊带领着的羊群;

他们,是在狼王带领下,到处游猎的狼群!

狼王强大时,狼群里的每个成员,都是狼王最坚实的拥护者。

哪怕狼王受了伤,又或是老迈了些,只要狼群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猎物,狼群也依旧能对狼王保持绝对忠心。

——因为能为狼群带来源源不断的猎物,也同样意味着狼王的强大。

睿智,也同样是一种强大。

但当有一天,狼群开始出现食物紧缺,成员们开始吃不饱肚子时,就会有人注意到:狼王,老了。

没有过去那么能打了,没有过去那么睿智了——总之,就是没有过去那么强大了。

当这个发现被证实,狼群中,就会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年轻力壮的公狼,向狼王发起挑战。

而草原上的秩序,和狼群这种物竞天择的秩序构建方式,可谓是如出一辙。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为了让草原游牧之民,不再以‘选拔狼王’的逻辑竞选出单于,已经故去的冒顿、老上两代单于,曾做过许多努力和尝试。

每年五月举行的蹛林大会,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手段,且没有之一。

各部族派出精锐勇士,角逐各个项目的名次,来为部族争取更好的牧场资源;

单于庭则从中选拔出一批佼佼者,以持续不断的从各部‘吸血’,而且吸的还是最优质、最好的那一口血。

如此一来,无论草原各部之间是打生打死,还是兴衰沉浮,单于庭都能掌握草原最优秀的兵源、最强大的军队,从而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匈奴单于庭搞蹛林大会,从各部族‘吸血’,和汉家搞出来的陵邑之制,从关东各郡国吸收精英群体,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汉家的陵邑之制,是以遏制地方豪强坐大为核心目的,顺带才是虹吸关外精英阶级,以及他们所掌握的财富、资源。

可以说,蹛林大会和陵邑之制,就是匈奴帝国和大汉江山,最不可动摇的统治根基。

陵邑之制被取消,必然会吹响刘汉社稷的丧钟;

而蹛林大会办不下去的那一天,也同样会开启匈奴帝国土崩瓦解的倒计时。

今天,军臣看到了这样的预兆。

军臣看到了草原各部,开始应付差事式的应付蹛林大会。

至于蹛林大会原本能为各部族带来的利益——牧场资源的重新划分,则被各部头人默契的忽视了。

军臣知道这是为什么。

——从今往后,至少今明两年,草原上的牧场资源划分,将不再受单于庭掌控了。

草原各部,但凡是对自己掌握的牧场资源感到不满,并看上隔壁邻居牧场的,都可以凭拳头、凭武力,去夺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过去,单于庭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充当一个周天子式‘地图分封’的角色。

——呐,这块儿地给你了,打不打得下来,就看你拳头大不大;

绝大多数情况下,单于庭在蹛林大会上主持的牧场划分结果,最终都会成为现实。

但凡不是一个贼弱的部族,得到了一块原属于某强大部族的牧场——但凡双方实力相差不多,牧场的原主人,便大都会遵守单于庭的划分。

而现在,单于庭的这一权力失效了。

究其原因……

“我大匈奴的三驾马车,也已经无法镇压幕南了吗……”

如是想着,军臣悠悠昂起头,远远眺望向末席,并排而坐,却无不面色郁结的三人。

——折兰、白羊、楼烦!

匈奴单于庭镇压草原的三驾马车!

由于单于之位,大都由上一代左贤王继承,而幕南又是‘敌对分子’:右贤王的地盘,所以三驾马车对单于庭的意义,可谓是不言而喻。

但在去年,那场令游牧之民瞠目结舌的河套-马邑战役之后,原本能将幕南——包括右贤王在内的整个幕南,都镇压的服服帖帖的三驾马车,似乎也出问题了。

最直接的原因,是白羊部的祖地,随着河套地区的丢失,而落入了汉人手中。

没有祖地,又暂时性失去了固定的草场,白羊部今年的日子,着实算不上好过。

即便有单于庭贴补,甚至由幕南的主人:右贤王不情不愿的划了一块新牧场给白羊部,也还是无法避免最近这两年,白羊部无法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镇压幕南的政治任务上。

白羊部如此,楼烦、折兰二部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折兰部的祖地,位于河套、河西、幕南三方交界处。

过去,那是草原腹地。

而今,却成了直面河套汉军的绝对前线。

虽然折兰部自归降匈奴,就再也不曾从事过游牧,举部皆兵,完全由单于庭供养,但祖地的安危,也同样撩拨着这群战争狂人敏感、脆弱的神经。

对于游牧之民而言,祖地,是各部所信奉的神明之所在。

祖地没了,就等同于神明蒙羞,信仰崩塌。

即便是折兰人这样的战争狂人、彻头彻尾的疯子,也无法承受信仰崩塌的重创。

尤其折兰部,是草原上最典型的:以信仰作为战斗力、战斗意志源泉的代表性部族……

“汉人的条件,右贤王应该知道了吧?”

考虑到眼下的困境,军臣费了好大力气,才总算是让自己勉强冷静了下来。

——西征。

只有西征,可以解决匈奴帝国眼下的困境。

只有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外加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量物资,乃至于月氏残部的人头,才能让军臣重新树立起单于庭的威望。

而在那之前——在倾力西征之前,军臣首先要和自己最讨厌的亲戚,甚至是最厌恶的人类:右贤王伊稚斜达成一致。

在军臣率主力西征时,匈奴人的大本营:幕南地,需要伊稚斜这个右贤王、幕南地区的掌事人,倾其所有的固守。

最起码,也得撑到西征结束,单于庭主力凯旋而归……

“您的意志,伟大的撑犁孤涂……”

对于军臣的意图,伊稚斜显然也了然于胸。

准确的说,是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只不过,那个名为‘趁机敲诈一波’的念头,却早就被伊稚斜抛在了脑后。

——看看军臣身侧,连一块羊肉都无法亲手用匕首切割下来的于单!

伊稚斜还担心什么呢?

草原游牧之民,过了十岁就可以娶妻,过了二十就会开始衰老,年过三十,就已经能算作是随时可以抛弃、驱逐的老人了。

而军臣,已经快四十岁了。

更是已经在单于大位上,坐了足足十三年!

即便是在丰衣足食的贵族当中,如今的军臣,都已然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老翁。

一个年近四十,随时都可能老死的单于军臣;

一个还没满五岁,连羊羔都骑不稳的左贤王于单。

作为正值壮年的右贤王,匈奴帝国的‘第二太子’,伊稚斜还担心什么呢?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军臣别长寿到在草原上,让人不敢置信的五十岁!

那左贤王于单,就不可能成为下一代匈奴单于!

而于单,又是军臣唯一健在的儿子。

一旦于单发生什么意外,军臣就连备选的左贤王都找不出来,只能把左贤王的位置空着,直到下一代单于把最出色的儿子,敕封为匈奴左贤王……

换而言之:单于大位,在伊稚斜眼中,已经是专属于自己的‘期货’了。

既然如此,那伊稚斜考虑问题,自然就不能再以‘军臣单于的仇人’的角度出发;

而是要以下一代匈奴单于、草原游牧之民共主的角度去出发。

对于军臣心中的担忧,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伊稚斜是了然于胸的。

对于军臣以西征扭转颓势的打算,伊稚斜也还算认可。

至于军臣率军西进后,丢下幕南地让自己守着,伊稚斜虽有不情愿,却也不得不点头应下。

——就算不考虑总体战略,幕南,也终归是伊稚斜的地盘。

更何况伊稚斜,可是要做匈奴单于的人。

而匈奴单于,是不会为了个人仇恨,而枉顾游牧之民的共同利益的。

伊稚斜如是想道。

见伊稚斜答复的如此痛快,军臣也不由为之一愣。

待发现伊稚斜的目光,正满含戏谑的投向自己的另一侧——投向自己的独子于单,军臣便已是什么都明白了……

“左贤王年少,多病、体弱;”

“屠奢,勉励之……”

这句话说出口,军臣就好像是泄了气的皮球般,气质肉眼可见的萎靡了下去,当即就像是又苍老了几岁。

而在军臣右侧,听闻这汉味儿过浓的一声‘勉励’,伊稚斜望向于单的目光,也随之愈发带上了狂热。

“您的意志;”

“伟大的撑犁孤涂……”

这一次,或许是伊稚斜这一生当中,亲吻军臣脚趾最虔诚的一次;

同时,也很可能是军臣这一生当中,最恶心的一次被亲吻脚趾的经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9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