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76章 盐铁和粮食不同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毕竟是少府出生的专业人士,对于任何有关经济、共商方面的事,刘舍都有着源自本能,且极其敏锐的嗅觉。

就好比刘荣方才这番话,仅仅只是浅尝遏止的提了一提,刘舍便已经大致明白在这件事上,刘荣是个怎样的思路了。

——粮食和盐铁,有相同之处,自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是这两件大宗货物的社会属性,都是日用消耗必需品,且同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任何文明下的任何整体——无论农耕还是游牧,无论奴隶制还是封建制,只要日常消耗品维持一个合理、平稳的价格,那往往就出不了什么大乱子。

反之,哪怕是先进的后世近现代,一旦粮食、盐等生活物资价格保障,以至于底层民众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那即便是飞机大炮,也保不住一个烂到根上的‘伪现代’政权。

后世的非洲大陆,便是这种‘伪现代政权’的汇聚地。

而同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粮食和盐铁之间,却也有着一项根本的不同。

——粮食,是作物。

粮食,是由广大农民在社会赋予的价值体系下,天然肩负起其生产工作。

尤其是在如今汉室这样的、处于封建制社会中期的农耕文明,可以说粮食的生产,是由整个国家九成九以上的民众共同肩负。

说的更直白点就是:粮食生意,本身并不存在‘生产’这一环节。

从来没有粮食商人,会亲自种地生产粮食,并将自己生产出来的粮食,当做自己对外出售的货品。

除了极少数体量太小,需要赚这笔钱的小商人,会在倒买倒卖的同时,顺带着也雇人耕作自家土地之外,绝大多数粮商做的,实际上都是收购-仓储-出售的买卖。

于秋后,从百姓手里买下粮食,储存在自己建造的粮仓中,次年徐徐出售赚取差价,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粮商,乃至于如今‘官营粮米’的少府内帑,所一致采取的商业模式。

从这个模式中不难发现,粮食生意,其实就是个倒买倒卖赚差价的生意。

商人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唯一能起到的作用,或者说是唯一的竞争力,便是那一座座寻常人家建造不起、维护不起的粮仓,以及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部分粮食因储存不当而导致变质的抗风险能力。

——你是个关中的农人,拥田百亩,今年吭哧吭哧干了大半年,好不容易打下来三百多石粮食,去掉农税、口赋部分,手里刚好剩下粟三百石整。

家中妻儿四个,算上你一共五口,每年的口粮要至少百石,才能保证不饿死。

看上去很宽裕——有三百石粮食的存货,最低生存标准却只有一百石;

哪怕放开了吃,五口人吃掉足足一百五十石,也还能剩下另外一百五十石,用于改善生活,或积攒起来日后置办家业。

可你若是真这么算账,那你们一家五口人明年,怕不是要饿死至少三口。

原因很简单:这三百石粮食,可是有足足三万六千斤(汉斤),折后世足足九吨!

这么多粮食,别说你家那仅有的两间泥屋了,若是真直接堆起来,你们家整个院子都堆不下!

放都放不下,自然就更别提妥善储存,一直存到明年春、夏、秋三季,再一点一点拿出来吃了。

当然,如果不信邪,你完全可以试试。

但你敢赌吗?

敢拿一家老小五口人的身家性命,去赌你那间即没有经验、技术作为支持,也没有足够成本投入保证质量的‘粮仓’,能为你多保下百十来石粮食,让这些粮食留在你手里,而不是被粮商赚走吗?

很显然,你不敢。

在危险临界线徘徊的经济状况,让你根本不具备丝毫抗风险能力。

你唯一的选择,是把这三百石粮食卖给粮商,然后来年用卖粮所得的钱,买回不到二百石粮食回来吃。

当然,你们家也不是有粮食就行。

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生在世,不花钱的似乎就只有呼吸空气。

所以最终,你们家大概率只会拿一半的钱,买回一百石左右的粮食回来吃,剩下一半的钱,则用于其他零散开销。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对你而言,就非常简单了

——不卖粮商,选择自己储存粮食,你有渺茫的机会(不到半成)成功,在这一年当中不被粮商们剥削,却有极大可能(九成以上)家破人亡。

而卖给粮商,你这一整年的劳动,百分百会被粮商剥削走至少三成,但你们家也大概率不会饿死。

于是,为了‘稳妥起见’,你只能选择看上去更亏,实际上却更加稳妥的选择:卖粮给粮商,自愿承受这笔损失……

这,就是封建时代绝大多数农民,在每年秋后最真实的写照。

再怎么不甘、再怎么不舍,也只能为了确保生存,而承受这笔极为庞大的损失。

与之相比——与根本不敢赌,也根本赌不起的农民相比,手握资本的商人们,显然就游刃有余得多。

他们投入一笔相当不菲的资金成本,建造一间极大概率能确保粮食短期不变质的粮仓;

再以低廉的价格,于秋后收购粮食,将粮食储存在粮仓中。

随后,便是投入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确保粮仓里储存的粮食不出问题。

到了第二年,再分批次一点点分销卖还到百姓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商人有相当充足的抗风险能力。

粮食变质?

没~关系,反正粮仓还在,明年再来呗;

实在亏的狠了,没本钱收粮了,那也无妨——大不了把粮仓租出去几年,回笼一笔资金后,就可以重新收粮了。

粮价下跌?

更没关系了——不过就是赚得多和赚得少的区别,有得赚就行。

于是,一个极度畸形的市场模式形成。

——农民负责整个生产过程,肩负所有生产成本,最终生产出成品:粮食;

生产当中的所有风险,都由农民独自承担,什么刮风下雨、天灾人祸,都没人帮农民分担哪怕半点风险。

操劳一整年,终于生产出成品了,定价权偏还不在自己手上;

商人们说多少钱,就得多少钱卖出去,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

甚至不卖都不行——产品他妈的有保质期!

只有商人们才有能力延长产品保质期;

作为生产者的农民,根本无法长期储存自己辛勤劳作,投注无数心血、承担无数成本和风险,所生产出来的粮食。

这就等于说是生产成本投入及风险,完全由农民承担,但与高投入、高风险对应的,却是少得可怜的极低回报。

反观商人们,低价买粮,妥善储存,再高价卖出——同样高成本,却是低风险,最终所得的却是可观的高回报。

用刘荣的话来说,这,就是封建时代极为典型的剥削模型。

通过掌握某一关键环节——如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又或是销售渠道等,来达成对上游生产环节的无下限剥削。

这套模型即便在后世新时代的商业界,也依旧存在;

但显而易见,这套模型在封建时代的‘威力’,绝非后世那些扭扭捏捏,瞻前顾后,想吃不敢吃、想拿不敢拿,头顶上还有暴力机器盯着的‘企业家’们所能比拟。

——封建时代,是吃人的。

封建时代吃人的方式、手段,除了物理层面上,不会真把你的肉体切碎、煮熟,并放在嘴里咀嚼外,便几乎百无禁忌……

于是,刘荣出手,官营粮米,让少府内帑这个汉家特有的‘史前国企’对粮食市场发起宏观调控。

而且用的方式,还是最简单粗暴的国企垄断模式。

在粮食上,刘荣之所以选择这么做、之所以能做得到,就是因为上文所言:粮食这个‘商品’的生产者,并不是掌握这门生意的粮商群体,而是如今汉室天下的广大底层农户。

将仅仅只具备‘仓储’效能的粮商群体,从整个粮食市场的产业链当中剔除,直接由少府内帑赤膊下场取缔,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货’还是那个‘货’,以前什么样,以后也还是什么样;

上游生产者还是农民,下游消费者,也依旧是农民。

唯一的区别,是接头取‘货’的中间商,换成了更有良心、更在意底层民众的少府内帑。

而盐铁,与粮食之间的不同——准确的说,是盐铁官营和粮米官营二者的区别,也恰恰就在于此。

——粮商们不负责生产,只负责分销,而盐、铁商人们,是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龙负责到底的。

刘荣官营粮米,直接让关中的粮商们消失,并由少府搞垄断,仅仅只是在产业链中端进行取缔,对上游生产者和下游消费者,都没有造成丝毫影响。

但盐、铁,并不是农民从地里种出来的。

盐,以如今汉室普行的工艺,是卤制。

这是门毋庸置疑的生产技术。

至于铁,哪怕在后世都被成为‘工业的血液’,自更与生产技术脱不开干系。

所以此番官营盐铁,若刘荣还是按老套路来——先把盐铁商人搞灭绝,然后让少府下场搞垄断,那就会出大问题。

首先,少府虽足够庞大,其职权却也足够冗杂。

虽然少府名下,有数以十万计的官奴作为免费劳动力,但同样的,也有成百上千个基建项目,需要者数十万免费劳动力去支撑。

大到刘荣的皇陵、陵邑,水利工程的挖掘、施工,城池道路的建造、维护;

小到少府日常生产当中的人力需求——如搬运等。

换而言之:少府不可能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盐铁之上。

而盐、铁两个产业,却是庞大到哪怕少府真的全力去做,也未必能完全肩负起重担的程度。

或许在漫长的经营、适应过后,少府能分出一个庞大无比的部门,专门负责,并成功肩负起汉家所有的盐、铁产业。

但这需要时间。

从盐铁商人被刘荣消灭,到少府最终肩负起全天下的盐、铁,这需要一段极为漫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汉家怎么办?

百姓不吃盐了?

军队不用铁了?

显然都不现实。

——人类不能不摄入盐分,就像后世的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所以,相较于先消灭盐铁商人,然后粗暴的垄断市场,刘荣所提出的这个方案,显然是更为柔和、稳妥,同时也是更为妥当的。

盐、铁商人们,过去怎么样,以后也还是怎么样;

该生产生产,该销售销售。

唯一的区别在于:过去可以到处去卖的盐铁,以后都只能卖给少府,经少府过一遍手,再分销出去。

都不用刘荣开口提,刘舍就已经想好这么做的依据了——对于任何管制类货品,少府都能以《汉律·均输律》为依据,进行合法监管!

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粮食,盐,铁,铜,茶,书等所有可能造成社会动荡,又或是可能为外族带来利益的物品。

有了固定的买家,尤其还是无限量不现实收购的大客户,盐铁商人们甚至未必会有多少抵抗情绪。

如此一来,盐、铁供应就不会断,市场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动荡。

与此同时,少府一边收购商人们手中的盐铁,一边也会自产优质盐铁,来作为‘垄断市场’的底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府的优质盐铁,逐渐取代商人们手中的劣质盐铁,逐步蚕食,并最终彻底垄断市场。

到了那时,刘荣完全可以指着盐铁商人们的鼻子,恨铁不成钢的马上一句:给你机会你也不中用啊!

这造的什么狗屁东西?

活该被市场淘汰!

想到这里,刘舍似是有些口干舌燥的抬起头,下意识咽了一口唾沫。

望向刘荣的目光,也带上了一抹本能的灼热。

——在刘荣上述这个计划当中,唯一还无法确定能达成的点,便是少府产出明显更为优质的产品,以完成良币驱逐劣币。

而更优质的产品,可以是同质量下更便宜的,可以是同价格下更精美的;

只不过,根据刘舍对当今这位的了解,既然这个计划已经被提出,已经被摆上了台面,那这个问题,恐怕已经得到了完美解决。

——未来的少府,很可能有能力生产出即精美,又廉价的盐、铁产品,来对市面上的私制盐、铁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而这样的‘技术’,饶是刘舍已经不再担任少府,也还是不免一阵眼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7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