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36章 《新则》的第一次实践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安朝堂也从战争基本胜利的欢呼雀跃中,稍稍冷静了下来。

——作为汉家政权中央行政中心,长安朝堂需要做的事很多。

抛开其他的日常运转、每年都有的例行政务,也还有许多事需要长安朝堂去着手操办。

甚至单就是这场虽还未正式宣告胜利,却也已经基本板上钉钉的战争,都有着数不尽的事,需要长安朝堂花一到两年的时间去忙活。

冬十二月,马邑、河套两个战场,分别向长安朝堂呈上了此战的伤亡名单。

马邑战场,由于一场汉匈双方兵力悬殊的马邑攻防战,伤亡稍微多一些。

前后不超过二十天的战争,让程不识麾下的马邑守军,遭受了超过六千人阵亡,上万人不同程度伤残的巨大损失。

当然,作为守城一方,程不识所部的损失,肯定没有作为攻城一方的匈奴单于庭主力大。

只是有匈奴人的‘抢尸之俗’从中作梗,程不识所部虽然也对军臣的单于庭主力,造成了不下万人规模的杀伤,却根本拿不出最直接的证据:首级,来证明自己的武勋斩获。

结合各方数据——如马邑战场众将帅的大致目测、估算,以及草原消息渠道,即长安侯卢他之传回来的大概消息,此战,军臣所率领的单于庭主力,在马邑城外捡走了不下上万具尸首。

同时,也有不少于万人于阵前负伤,并因为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或死或残。

在草原,伤残,和战死也没什么两样。

于是,长安朝堂经过短暂的商讨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起了阵亡将士的抚恤、伤残将士的安置,以及马邑方面军上下将帅的军功核准事宜。

——在早先,刘荣拿出军功核准新则时,大家伙还没发现这个新制度,居然会让长安朝堂在战后的工作量,增加到如此骇人听闻的程度!

因为按照刘荣在《新则》当中的规定,阵亡将士的军功核准,需要有至少三位同属一什的战友,以及往上数三级的直系上官来背书。

举个例子;

你是一个大头兵,在这场马邑战役中,不幸被一支流矢射落于马邑城头。

你们什的八个大头兵、两个伍长、一个什长,除了你之外,也还有另外一个大头兵战死,并有一位伍长负伤。

战后,你所在的校尉部上报长安朝堂,说你战死前立有武勋,需要长安朝堂核准。

这时候,你六个幸存的同什战友当中,要有三人为你的武勋作证、背书。

与此同时,你负伤的伍长,你们十个人的长官什长,以及那位你很少见到的、手握五十人指挥权的屯长,都要为你和另外一个阵亡者作证:这俩人不是逃兵,也不是在战场上失踪,而是切切实实战死在了马邑城头。

同时,他们还要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讯息,为你二人的军功背书。

比如你的三个战友说:嗯,这厮在马邑城头射杀了两个匈奴人,砍死一个匈奴人,俺们都看到了;

你们伍长符合:没错,射杀的那两个匈奴人,尸体被城外的其他匈奴人抢了回去,砍死的那个则割取了首级,上交到了军监官那里。

你们什长看向屯长:这事儿,我跟上官您汇报过的?

屯长则答:没错,这事儿是真的,我这还有书面汇报的留底,我也向军监官专门汇报过这件事。

至此,你这个阵亡将士身前的武勋,才算是得到了完整的证据链。

——你的尸首,导致你死亡的武器类别,以及你受到致死创伤的部位,证明了你是阵亡马邑的英烈;

你的战友们、上官们,以及那颗被军监官记录在案的匈奴首级,证明了你生前的武勋不假。

然后,才是长安朝堂拿着一本《新则》翻,根据规定给你定功勋级别。

就拿以上这个案例来说,作为《新则》颁布之后,汉家发生的第一场战争,无论马邑战场还是河套战场,上下将帅的个人武勋评级,无疑都是看能否达到三等功的标准。

原因无他:二等功是以‘曾立过三等功’作为先决条件,一等功是以‘曾立过二等功’作为前提,诸如此类;

这才是《新则》发布后的第一场战争,自然没人在此战之前,就立过个人三等功。

所以此战,汉军在马邑、河套两个战场的共计二十来万兵马,其实都只需要判断其是否达到个人三等功。

根据《新则》对个人三等功的规定,有三种情况可以判定为:符合个人三等功。

其一:斩首三级,并伤不至残,伤愈后仍可继续服役;

其二:斩首二级,伤残退役者;

其三:斩首一级,战殁殉国者。

只要你在一场至少势均力敌的战争中,达成以上三条当中的任意一条,你就能被评为个人三等功。

而在上面这个案例当中,马邑战场的‘你’以寡敌众,无疑是满足了‘敌我双方至少势均力敌’的难度要求;

与此同时,阵亡的你生前有斩首三级,远远超过了《新则》对个人三等功所要求的:斩首一级后战殁殉国。

虽然你能拿出首级作为证明的武勋只有一颗,但另外那两颗也有人证;

就算要打些折扣,也肯定不会完全不作数——至少也能为你赢得一点感情分。

再加上你战殁,你很可能就要被立为正面典型:于马邑战场荣立三等功,为伟大胜利英勇捐躯的英烈某某!

你的妻儿能得到你的三等功臣赏钱十万,布一匹,以及一块《三等功臣之户》的功臣匾;

你的阵亡抚恤金另算,大概是长安朝堂十来万钱,当地郡衙五六万,县衙两三万——总计二十来万钱。

你的后事,无论是丧葬之礼还是迎来往送,所有支出都有官府和上官承担,根本不需要花费你留下的阵亡抚恤金,以及三等功赏金。

至此,你作为一个战死沙场的已故三等功臣,为你的妻儿留下了大约三十万钱——价值大约三个中产之家总家产的钱财;

与此同时,你的子嗣也会被贴上‘英烈之后’的政治增益标签,且有一人可入宫为郎,在当今天子身边侍奉一年!

待结束在皇宫中的实习期,你那个最有出息的儿子,可以选择做一个百石级别的官员,或是投军成为底层军官:什长……

以上,就是一位在马邑战场阵亡的有功将士,在战争结束之后所能得到的待遇,以及军功判定流程。

看上去,似乎并不算很繁杂?

不过是找阵亡者的三个战友、三个上官,外加军中的军监——即军功核算官了解一下情况,然后由他们做担保,来判定这个人生前的军功;

等战争结束之后,再由上官把阵亡将士的尸首,以及长安朝堂下发的赏赐、抚恤送回此人的家乡,交到此人的妻儿老小手中……

但你要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有功阵亡将士,需要长安朝堂做的工作量。

而这样的有功阵亡将士,马邑战场有至少两千人。

此外,还有将近四千人,虽然生前没有实打实的武勋,达不到个人三等功的判定标准,却也是有功于宗庙、社稷的烈士。

这些人,也同样需要抚恤;

且这些人,虽然没有达到个人三等功,却能分润到这场战争中,马邑方面军获得的集体功勋。

对了;

此战,马邑方面军经过长安朝堂商议,最终决定授予集体一等功。

算下来,这已经是博望侯程不识以主将的身份,第二次率部拿下集体一等功了。

本来该是特等功的。

毕竟按照刘荣战前的承诺:此战,程不识所部驻守马邑,只要能让单于庭主力无法‘及时’回援河套,那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无论河套是否到手,程不识部马邑方面军,都能课集体特等功!

这也不是刘荣给程不识开后门。

因为按照《新则》关于集体功勋的判定标准,集体特等功最核心的判断依据,不外乎一句:在【明显】的劣势兵力下,【完全】挫败敌军战略意图,并以【合理的损失】作为代价,为本方战略目标作出【极大贡献】。

很显然,程不识所部在此战的表现,勉强能够得上这个标准。

以五万兵马,面对单于庭主力十几二十万兵马——【明显】的劣势兵力满足;

让单于庭即没有从马邑打开汉家边墙的缺口,从而为祸汉边,也没能保住河套——【完全】挫败敌军战略意图满足;

以阵亡六千人,即总兵力一成多的代价,为此战,汉家谋夺河套做出《极大贡献》,显然也没什么毛病。

但最终,刘荣还是没多坚持,同意外朝将程不识部的集体武勋,判定为了集体一等功,而非更高一级的特等功。

至于原因,有人说是程不识主动让出马邑的举动,实在是太过于大胆,太过于冒险,刘荣碍于外朝的压力,才勉强答应对程不识所部的集体武勋降一级。

也有人说刘荣,其实本来就不想给程不识所部,课集体特等功;

最终降为集体一等功,不过就是顺水推舟,借着外朝的手达成自己的目的。

但实际上,只有刘荣知道:此战,程不识所部,绝对不能被课为集体特等功。

——北地方面军,可是开疆拓土拿下了整个河套!

结果到头来,你程不识在马邑守了一座城,就课集体特等功了?

那咱们北地方面军呢?

超级无敌螺旋酷拽吊炸天·集体特等功?

开什么玩笑!

开疆拓土的大功,能和守一座城相提并论?

虽然在刘荣看来,此战,守住马邑、牵扯住单于庭主力的程不识所部,贡献丝毫不比开疆拓土、拿下整个河套的北地方面军小;

但刘荣不得不承认:在开疆拓土这种青史留名的大功面前,刘荣必须尽可能保护程不识。

毕竟程不识,是刘荣潜邸时少有的,能拿的出手的心腹班底;

且程不识很年轻。

去年年初,才刚在朝那塞立了集体一等功,本人封了侯;

此战再立一个集体一等功,尚且已经是有些木秀于林了。

若真把程不识所部课为集体特等功,那以后,汉家的上下将帅,也都不用去努力打胜仗了——都去向程不识学守城就行了。

很显然,这是刘荣不希望看到的。

——守城当然有用。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此战,刘荣需要有程不识这么一个稳如老狗的机器人,去确保一处战略要点不被敌方掌控。

但刘荣绝对无法接受汉军上上下下,全都是程不识这样莫得感情的机器人。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战争,其实也是一种艺术。

而艺术,是需要创造力、想象力的。

在‘战争的艺术’这个命题上,程不识,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艺术家。

准确的说,程不识这个艺术家,涉猎的是‘防守的艺术’。

而在这个范畴当中,汉家有一个程不识足矣。

真要说创造力,刘荣还是更期待那两位尽快成长起来。

马邑方面军集体一等功,夺下河套的北地方面军,自然就是毋庸置疑的集体特等功了。

整个北地方面军,无论是战卒、伙夫,还是负责后勤保障马夫、民夫,都将分润到集体特等功的奖赏!

哪怕是一个地位最低,出力最少——仅仅只是背一袋粮送去了河南地的民夫,都能得到足足两万钱的赏钱!

而这,就意味着长安朝堂,要对北地方面军至少十万名以上的个人,进行赏赐及功勋核准。

虽然没有个人武勋核准那么复杂——仅仅只需要核准这些人是否参战、具体做了些什么,但这也是达到十万人级别的大规模核准、判定。

只能说:未来三个月乃至半年,长安朝堂八成以上的精力,都要用在这些事情上。

马邑、北地两个方面军,阵亡将士的抚恤,有功将士的赏赐,以及二者的判定、核准;

再加上开春之后,河套——即朔方、五原二郡可能面临的军事威胁,促使长安朝堂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

怎么说呢……

谁说公务员清闲的?

忙死了好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3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