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7章 不至黄泉,不复相见矣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瞧家上这架势,陛下今日,当又是被气的够呛?”

自宣室殿一路小跑而逃,刚来到已经紧闭的司马门内,刘荣便闻一声满是亲切的问候声传入耳中。

寻声抬起头,只见宫门正上方的交楼之上,探出一个顶着赤缨铜胄的脑袋,望向自己的目光中,还带着无比熟稔的善意戏谑。

“嗨;”

“这不也是没办法嘛?”

“就父皇那性子,孤再不从旁劝着些,指不定什么时候,父皇又要给孤再多生几个弟弟、妹妹。”

“——单只是弟弟,孤都已经有一十三个了。”

“不少啦……”

“再多几个,孤这长兄如父的,那可就要照看不过来啦……”

见刘荣如此不见外,那英俊小将也不客气,当即便吭哧吭哧憋笑起来。

却是没有怀疑刘荣这番话的真实性。

——做了三年太子,尤其还是三年大权在握的监国太子,刘荣的储位,早就不是某個还没断奶的弟弟,所能轻易威胁到的了。

再者说了:早在先帝驾崩之前,当今天子启,便已经有了包括刘荣在内的足足十个儿子!

就算即位后的这六年多时间,天子启又辛勤耕耘,又生了四个,但对刘荣而言,也不外乎就是九个弟弟,和十三个弟弟的区别。

非要说眼下,刘荣为什么对天子启继续‘老来得子’如此排斥——刘荣方才所言,确实也算是一个原因。

不同于民间农户家的长子,只是将弟弟们看做手足血亲;

刘荣的弟弟们,那有一个算一个,可都是要封王的!

——天下就这么大一片地方,有已经有过半被封了出去;

再封,那就只能开历史倒车,从长安直辖的郡县挑块地方,设立新的诸侯国。

真到了那裂土封王的时候,头疼的,不还是大权在握的监国太子?

给的地方不好,天下人就要说刘荣刻薄寡恩,苛待手足;

给的地方太好,又严重有损长安朝堂中央的利益,严重阻碍长安朝堂集权于中央的历史进程。

如此说来,还真就像刘荣所说的那样:与其留着日后头疼,还不如从源头解决问题。

再有,便是天子启的身体状况,也确实不大允许继续高频率传宗接代。

相较于多出几个一无是处,反而极可能为日后的自己——为日后的天子荣埋下祸种的弟弟,刘荣还是更希望老爷子能保重自己的身子。

对于这一点,宫内外,乃至朝野内外,也都是心中有数的。

“老爷子也是。”

“一句‘其令太子监国数月’,就把宗庙、社稷都甩给孤不说,也不知道借着机会好好养养身子;”

“——可算是抽着空了,往绮兰殿一钻,就是几夜几夜的折腾。”

“什么年纪的身子骨,能经得住这么瞎折腾?”

对于老爷子重新焕发出第二春,在过去三年又给自己生了三个弟弟,刘荣可谓是满腹牢骚。

——合着有监国太子了,就可以学孝惠皇帝醉生梦死了?

好歹也是见惯了世面,见惯了天下各地美人的老油条了,还这般管不住裤腰带……

“得嘞,走了。”

“抽空走一趟博望苑,孤前年埋的‘米茶’出窖了。”

自顾自抱怨一番,又颇有些轻松地向城墙上的小将打过招呼,刘荣便低下头,从司马门稍打开的门缝钻了出去。

来到已经等候多时的车马前,由程不识搀着上了车,旋即掀开窗帘,自车窗凝望向紧闭的宫门,悠悠发出一声长叹。

“示威于关东,又加强北墙防务;”

“更对孤愈发纵容,甚至连虎贲卫的编制,都一言不合便准了……”

“——老爷子,这是在着手身后之事了啊~”

···

“真就到了那般田地?”

轻微一声呢喃,惹得程不识面色一凛,正要装出一副什么也没听到的神容,却见刘荣的目光,已是悄然落到了自己身上。

“请程将军上车同乘。”

听出刘荣语调中的凝重,程不识再怎么小心,也已是无法装作自己什么都没听到了。

忧心忡忡的驻马,又自车厢后侧钻入车内,对刘荣稍一拱手;

由刘荣招呼着,才刚于车厢内落座,刘荣那难得严峻的声线,便随之传入程不识耳中。

“吴楚之乱平定之后,程将军曾在东宫长乐担任卫尉。”

莫名一语,引得程不识心下又是一颤,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道:“然。”

“若非家上知遇,臣至今,恐怕都还在做长乐卫尉。”

便见刘荣沉沉一点头,而后便在程不识惊疑不定的目光注视下,丢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重磅炸弹。

“既然做过长乐卫尉,又卸任不过数年,程将军……”

“长乐宫的防务,程将军,当是了然于胸的?”

!!!

“家上!”

下意识一声惊呼,程不识便当即反应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刘荣一拱手,而后便闪身跳下马车!

虎视眈眈的在车架周围,随行护卫的兵士身上扫视一周,又沉下声线说了些什么,才再度钻进了刘荣的车驾之中。

只是当程不识再度钻入车厢,重新对刘荣拱起手时,饶是那张被朝野内外暗讽为‘面瘫脸’的面容,也已经是带上了前所未有的郑重。

“究竟何事,居然让家上如此……”

“呃…如此……”

沉吟好半天,都没能想到合适的措辞,程不识索性便放弃了思索,只递给刘荣一个忧心无比的目光。

作为汉家数一数二,甚至是现役将帅中位列三甲的名将,程不识当然不会不明白刘荣这一问,究竟意味着什么。

——无论任何时候,当一个人探听起某一处建筑的防务状况,那就必定是将武力攻破这座建筑,列为了自己的可选项!

这,也正是程不识心惊胆战,甚至不惜当着刘荣的面,跑下马车下封口令的原因所在?

发生了什么事?

居然让大权在握的监国太子刘荣,都动起了强攻长乐宫——至少是兵围长乐宫的念头?

程不识记得很清楚:自有汉以来,汉家总共只有过两次‘兵临长乐’的状况。

第一次,是吕太后驾崩,诸侯大臣里应外合共诛诸吕时,绛侯周勃率领着袒露左臂的北军将士,将长乐、未央宫两宫包围。

非但包围了,还在惨烈的攻坚战之后,攻入了长乐、未央两宫,将这两座象征着至高权柄的宫殿群,杀了个血流成河!

第二次,则是前几年,当今天子启和东宫窦太后,就储君皇太弟一事,闹到了一言不合,便要母子拔刀相向的程度。

相比起前一次——这第二次,最终是以东宫窦太后妥协来作为句号。

程不识原以为,自己有生之年,应该看不到下一次汉家将帅兵围长乐宫的场景。

——至少不会看到汉家的军队,第二次兵围窦太后坐镇的长乐宫。

但眼下,刘荣如此直入正题——张口便问起长乐宫的防务,又分明是有意让程不识参与进此事!

作为刘荣的臣,程不识无法拒绝。

但作为汉家的臣子,以及一位成熟,且过分稳重的将官,程不识就算是要‘从贼’,也至少要搞清楚状况;

至少要搞清楚:究竟是什么事,把刘荣——把如今,已经羽翼丰满的监国太子刘荣,给逼到了这个份上……

“两个月前,梁王奉旨入朝。”

刘荣沉声一语,程不识心当即提到了嗓子眼,只本能的点下头。

待刘荣下一句话传入耳中,程不识高高悬起的心,却是终于死了个透彻……

“二十七日前,朝臣百官联袂进谏,弹劾梁王眷恋不去,居心叵测;”

“父皇请旨东宫,皇祖母含泪颁下诏书,忍痛相送。”

“——二十一日前,梁王车驾东出函谷,途径洛阳,突遭大雨倾盆。”

“不知为何,王驾上的车顶,恰恰在那大雨倾盆时,自车顶断裂而落。”

···

“掉落的车顶虽未砸到梁王,却也是把梁王吓得不轻;”

“又被那场大雨淋头浇了一通,梁王一到睢阳便害了病。”

“——九日前,梁王薨于睢阳王宫。”

“临终遗言:为人臣者,觊觎大宝;获罪于天,以承神罚……”

···

···

······

静。

随着刘荣话音落下,整个车厢内外,便陷入一阵死一般的沉静。

——甚至就连车马行走时,车辙和车轮摩擦发出的吱嘎声,都莫名消失了足有十五息!

而在车厢之内,彼此凝望向各自目光深处的君臣二人,面色却是一个比一个难看……

“梁王……”

···

“这!”

“太后……”

···

“陛下?”

看着程不识面色阴晴不定,时不时脱出一个又一个人称,刘荣不由默然。

深吸一口气,再合胸中浊气重重吐出,才向程不识娓娓道来。

“梁王薨,纯属机缘巧合。”

“——即非天谴,也非人为。”

“非但不是父皇做的,父皇甚至还将此事,怀疑到了孤的头上。”

“若非孤自打监国至今,便不曾欺瞒父皇分毫,怕是连孤,都免不得要被这桶脏水所波及。”

听刘荣说到这里,程不识不只是从惊愕中回过了神,还是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当即绷着脸,面色拧巴的思虑片刻,方忧心忡忡开口道:“梁王即薨,无论因何而薨,这笔账,太后都肯定会算在陛下头上。”

“——而且,会算太后理解成:陛下为了扶保太子储君,方对手足血亲痛下杀手。”

“换而言之,这笔账,太后不单会算在陛下的头上,也同样会算到家上……”

话还没说完,程不识的面色便更难看了一分。

又是一阵沉默,才转而问道:“太后可已知晓此事?”

“作何反应?”

便见刘荣又是深吸一口气,摇头叹息道:“不出程将军所料;”

“梁王之薨,被皇祖母尽数算在了父皇的头上。”

“——得知梁王薨,皇祖母脱口便是一句:帝杀吾子!”

“而后,更言左右曰:生一子以杀一子,纲常人伦颠覆者尤甚!”

“哀于子薨,遂与太宗皇帝之嫡长,不至黄泉,不复相见矣……”

此言一出,程不识再度沉着脸低下头,彻底陷入了漫长的思虑之中。

不至黄泉不相见。

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在寻常的友人、领里之间,这也是相当决绝的断交措辞。

更何况是出现在母子之前——尤其还是当今天子,和当朝太后之间……

“眼下,皇祖母还没反应过来,只把这糊涂账,都算到了父皇头上。”

“但等皇祖母反应过来的,就必定会得出和程将军一样的结论。”

“——父皇‘杀’梁王,是为了给孤这个监国太子铺路。”

“一旦皇祖母生出了这样的念头,那孤……”

后面的话,刘荣没再细说。

但好歹也是几年君臣,尤其还是朝夕相处的近臣;

刘荣未尽之意,程不识,总还是听得明白的……

“家上,想要先下手为强?”

不知思考了多久,程不识才终于从思绪中回过神。

开口发出如是一问,不等刘荣作答,便赶忙抢先道:“臣认为,家上不应该这么做。”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储君太子向东宫太后动兵,都绝对是下下之策。”

“无论成败,家上——乃至我汉家,都将自此威严扫地。”

“准确的说:如果真这么做了,那摆在家上面前的结局,恐怕并不会是成功或失败;”

“而是彻底失败,或更彻底的失败……”

说着,程不识面上阴郁之色更甚,显然是被梁王刘武这突如其来的死亡,以及东宫窦太后毫无征兆的暴怒,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偏偏自己又是太子属臣,如今更明确知晓了此事,全然没有置身事外的道理……

“总而言之,动兵,是下下之策!”

“容臣说句不恭敬的话;”

“——若有朝一日,太后当真要一怒而废黜家上的储君之位,家上最好的选择,也绝不是武力反抗,而是暂且认命。”

“因为被废黜储位,家上至少还是刘氏宗亲、当今皇长子——至少还是个人!”

“但若是动了兵,那家上在这天地之间,就再也找不到容身之所了。”

···

“东宫,家上还是应该从长计议——尤其是以陛下的意思为重。”

“只是无论如何,动兵这个选项,都不该成为家上心中,有哪怕丝毫可能采取的选择。”

“——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而是自绝于天下的深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4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