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48章 常备野战军

书名: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作者:煌未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3

讨论进行到这个时候,其实已经算是得出结果了。

——从长期角度来看,匈奴单于庭必定会试图夺回河套!

但在倾巢而出,谋掠河套之前,匈奴人首先要处理一下内部的问题。

要么,是军臣铁血镇压,将伊稚斜在内的一种野心家搞定——至少是压制住。

要么,就是军臣背起‘丢失河套’的黑锅,被某个雄心壮志的挛鞮氏王族夺走大位,匈奴人换一个单于。

总而言之,终归是要就‘失去河套’一事给出一个交代后,重新拧成一股绳的匈奴人,才有能力在单于庭的统一调度下,对河套地区发起反扑。

既然是这样,那汉家在河套地区的应对,也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去年,因河套-马邑战役,而被派往河套战场的十数万大军,以及数以倍计的运粮民夫、预备役,大部分都可以撤回来了。

这几十万人——尤其是作战编制的十几万,除了刘荣为河套之战量身定做两部遂营之外,清一色全都是关中良家子。

军官以北军将士作为骨干,再以战前临时征召的关中良家子作为兵员,所组成的、极具汉家特色的‘战时编制’。

类似这样的战时编制,汉家曾打造过很多。

如太祖高皇帝六年,那场发生在平城的汉匈决战,因轻敌冒进而身陷白登之围的太祖刘邦,身边带着的便是北军三部校尉、共计六千名将士作为骨干,并精编的两万精锐先锋。

太宗皇帝十四年,匈奴老上单于大举叩边,自北地一路打到箫关,先锋游骑更是出现在甘泉山一带时,太宗皇帝慌忙征集的三部长安宿卫营:细柳、霸上、棘门三军,以及反推匈奴人出边墙的句注、北地等各路兵马,也都是这样的战时编制。

这样的编制,有一个极为明显的特点。

——汉家在太祖刘邦‘士不教不得征’的军队建设基本纲领下,所具备的超强兵员素养,使得这些从百姓当中临时征召的青壮良家子,总能有合格线以上的战斗力。

在战时,只需要一个北军卒担任屯长,就可以确保五十个从未上过战场、从未见过血的关中良家子,具备相当可观的战斗力。

而在战争结束之后,这种临时扩编出来的临时编制,也往往能极为丝滑的遣散——良家子们脱下军袍,回到家重新扛起锄头,就又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户青壮。

对于中央政权而言,这样的临时编制,其优、缺点都十分明显。

优点固然是最大限度节省军队维持成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打仗了随时能有几十万大军,而且战斗力还相当不错!

没仗打时,却也根本不用每年几百上千万石粮食,去养着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

但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你不愿意承担庞大的军队维护成本,就固然无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能达到职业军人的水平。

——就这种冬训几年,又宿卫长安、卫戍边疆各实习一年的新兵蛋子,你让他挽弓搭箭,列阵推进倒是没问题;

可真要到双方刀刀见红的时候,别说是如职业军人那般,时刻保持冷静——乃至于冷血了,这些新兵蛋子能不慌,能不走神,就已然是‘前途不可限量’。

对于这种情况,汉家历代先皇,显然也有着明确的认知。

比如太祖高皇帝刘邦,就曾在汉匈平城战役之后,决心组建一支完全脱产,且原则上绝不裁撤、遣散的常备野战军。

就像南北两军那样,并不需要在战争爆发后临时征召,而是维持常备编制,受朝堂中央掌控和供养,只负责操练和作战的职业化军队!

考虑到当时的中央财政状况,这支常备野战军的人数,被太祖高皇帝控制在了一万六千人——各兵种组成总共八校尉的数量级。

而这支汉家历史上,第一支常备野战军,军名:飞狐。

自创立至今,飞狐将士都坚守在燕、赵之交的飞狐迳,随时准备充当汉室边墙的救火队员。

经年累月的战斗经验,更是让这支部队孕育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军魂,或者说是‘标志’。

——自初任飞狐都尉令勉开始,飞狐军上下将帅,都酷爱筑京观!

凡飞狐军所过之处,但凡有外族存在,就必定会在飞狐军离开之后,留下一处或大或小,却必然令人恶寒的京观。

在飞狐军这支独苗的支撑下,汉室边墙自国祚鼎立至今,虽大小战火不断,但总归是没出现什么大漏洞。

直到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人自北地——自汉家版图西北角突然发动袭击,远在汉室版图东北方向的飞狐军鞭长莫及,汉家才迎来了第二、第三支,以及后来的常备野战军。

说来也是刚好有这个契机。

在边关告急,匈奴人一度威胁关中,乃至于长安时,太宗孝文皇帝为了确保长安的安全,一口气在长安周围设立三营,以拱卫京都!

战后,下意识要按照惯例,将这些‘临时编制’遣散的太宗皇帝,也终于意识到了什么。

——那一战,汉家之所以毫无还手之力,匈奴人之所以能直驱而入,自边关到都城长安如若无人之境;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汉家唯一的常备野战军:飞狐军,因为距离因素,而没能及时支援边墙防线出现漏洞的北地郡。

但凡汉家除东北方向的飞狐军外,还能有第二支常驻西北方向的常备野战军,匈奴人就算是天神下凡,也绝不可能如此顺利的兵临箫关,乃至于让先锋部队火烧甘泉宫。

战争虽然结束,但战争需要复盘,问题需要总结;

而总结出来的所有结论,都指向一个迫切的需求。

——汉家,迫切需要拥有第二支,乃至第三支、第四支飞狐军!

倒不是说在燕、赵之交的飞狐迳,再分别设立几支常备野战军;

而是汉室需要有更多的常备野战军——更多的由脱产职业军人,所组成的常设编制部队。

于是,太宗孝文皇帝拍板决定:战争爆发后,临时设立的、拱卫长安的三营:细柳营、霸上军、棘门军,无限期搁置遣散进程。

换而言之,就是委婉的将这三支临时编制,转变为了汉家继飞狐军之后,第二、第三、第四支常备野战军。

之所以是‘无限期搁置遣散’而非‘改编为常备野战军’——之所以这么委婉,是由于这三支部队,与飞狐军有一个极为关键的不同。

飞狐军的第一任都尉,是令勉。

此人乃太祖高皇帝所任命,且在担任飞狐都尉的同时,为飞狐军赢得了‘默认兼车骑将军衔’的超然地位。

如今的飞狐军,无论是从行军布阵,还是整个军队的操演模式——乃至于那极具个人特色的变态爱好:筑京观,都带有极为鲜明的‘令勉特色’。

但飞狐军上下,从来没有一个人会说:飞狐军,是令都尉、令车骑的军队;

从来不会有人觉得,令勉的子孙后代,就更有资格担任飞狐都尉、更有资格‘继承’飞狐军。

——自创立那日起,飞狐军便定下了‘唯才是举’的基调!

只要入了飞狐军,你是谁、什么身份、家庭背景如何,统统不重要。

唯一能为你赢得尊重、地位的,是你的实力。

准确的说,是武力。

就拿飞狐军第一任都尉令勉来说:在太祖高皇帝一朝,那个将星璀璨,名臣如云、猛将如雨的时代,令勉能成为汉家第一位野战军主将,靠的既不是‘潜邸从龙’的功绩,也不是多么显赫的背景。

令勉唯一让刘邦感到满意、信任的,是那严苛到近乎冷血的强硬治军手段,以及优秀的战略目光,外加对汉室的绝对忠诚。

而令勉在组建起飞狐军后,便在内部设立了一个排名榜单。

榜单上的排名内容范畴稍有些复杂;

——弓弩部队,包含固定姿态固定靶、固定姿态移动靶、冲刺骤停射击等项目。

材官部队,有负重、搏跤等项目。

刀盾有劈砍强度、灵敏度等。

骑兵部队有速度、耐力、骑射等。

以上种种,每一项都有一个排名;

全飞狐军上下都要参与其中,且有季度、年度考核。

令勉亲自定下规矩:飞狐军上下,担任伍长者,必须在至少三个项目中,同时达到前三千二百——即前五分之一的排名。

同理:什长要同时排入三个单项前一千六百名,屯长要排入前三百二十名。

到了曲侯——即百夫长,严苛程度更是猛然拔高一个台阶。

在飞狐军担任曲侯者,需要同时在三个项目排进前一百六十名,且至多只允许有两个项目,排名掉出前三百二十名!

担任队率司马者,需要同时在四个项目中排前三十二名,且至多只允许其他一个项目,排名掉出前六十四。

飞狐军麾下八校,八位校尉需要在至少五个项目排名前八!

并且,要在其他所有项目当中排进前十六,不允许有任何一个项目掉出前十六名。

最最关键的是:这些榜单排名,并非‘一考定终身’,而是动态考核。

——飞狐军内部,每年有四次季度考核,会就每一个项目,对飞狐军每一位将士进行考核、排序。

自伍长以上、都尉令勉本人以下,任何人不满足职务所要求的标准,即刻降职!

而且并非通俗意义上的降职一级,以儆效尤——而是你降到了哪一级别的标准,就给你降到那一级!

原本是个掌管二千人,与其他七个兄弟并列飞狐军‘二把手’,地位仅次于令勉本人的校尉,一旦某次考核不达标,便是直线降为伍长乃至兵卒,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事!

除此之外,将士们每年也有一次主动要求考核的机会。

比如你是个卒子,埋头苦练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有几个项目进步很大,很有机会冲击一下伍长的标准,那你就可以申请单独考核。

或者,你是个军官,上一次考核身体状况不太好,不小心没达标降职了,等你调整好身体,你就可以申请考核,以图‘官复原职’。

至于你说:令勉这个飞狐都尉,又是什么考核标准?

旁人且不说——自飞狐军设立,一直到令勉物故,前后长达十七年;

汉室天下数千万人,飞狐军先后数万将士——从来没有第二个人,胆敢觊觎飞狐军内部榜单上,任何一个项目的第一名!

令勉以身作则,以自身行动告诉了飞狐军上下,乃至于全天下人:飞狐都尉,就是飞狐军最强的那个人!

如果做不到,就不配成为这支虎狼之师的将军!

这般严苛的标准,也一度引发了一些混乱。

——除了令勉,天底下根本没有第二个变态,能在飞狐军那个变态窝里‘面面俱到’,达成六边形全能战士的变态成就。

于是,在令勉死后,足足三年都没能等来一位合格都尉的飞狐都尉内部,最终在太宗孝文皇帝的拍板决定下,将飞狐都尉的考核要求,从每一项都必须第一,改为了每一项都要排入前三。

听起来或许很扯;

从兵士冲锋陷阵、将帅运筹帷幄的角度上来说,这种考核要求似乎也很不科学。

但这就是飞狐军。

你可以空降,可以被朝堂一纸诏书,便派来飞狐军担任都尉。

可你若是满足不了考核要求,那就算全天下都认你这个飞狐都尉,唯独飞狐军上下,没有一个人会认。

这,就是汉家第一支完全脱产,完全职业化、精锐化的常备野战军。

受到了初代将军:令勉的深刻影响,但从来都没有脱离长安中央——尤其是刘汉天子的掌控。

就连令勉的亲儿子,也无法凭借血脉而得到优待;

——自加入飞狐军至今,过了足足十五年,令勉留下的那个独子,也依旧还在伍长-什长之间反复横跳,从不曾靠近飞狐军核心决策层。

反观细柳营?

霸上军?

棘门军?

细柳营不用说——都敢对太宗孝文皇帝,说出‘周将军有令,营内不得乘车’这等倒反天罡的话,俨然成了老周家的私兵!

也就是细柳营战斗力高,太宗皇帝又大方,容得下周亚夫这么个莽夫。

换做刘荣——不用‘换做’,当今刘荣,早就容不下‘只知周将军,不识汉天子’的细柳营了。

霸上军、棘门军情况虽好些,却也好不到哪去。

两位初代将军的影响,使得这两只名义上的常备野战军,受到了太多个人、势力的影响,根本无法称之为:汉室的军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808s